保護拯救穿山甲,人工養殖到底行不行?

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價值

穿山甲渾身覆蓋著深色鱗甲,晝伏夜出,以白蟻為食;它沒有聲帶,是個安靜的「可憐蟲」:受到驚嚇時,只會把身體蜷縮成一團。但動物也不可「貌相」,穿山甲在保護森林、堤壩、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被譽為「森林衛士」——它們擅長通過鑽洞直搗白蟻的洞穴,在250畝的森林中,只要有一隻穿山甲,就能保護所有的樹木不為白蟻所害。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穿山甲專家組成員吳詩寶研究穿山甲已有20多年的時間,在他看來,穿山甲不僅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更有不可替代的科學研究價值。儘管它有8000多萬年的進化歷史,但進化程度低:毛髮特化成鱗甲,無牙齒,卻與牙齒髮達的食肉目有較近的親緣關係;舌細長達20多厘米,專食螞蟻和白蟻;生活方式特殊,穴居或樹居。因此,穿山甲是研究哺乳動物適應進化最有代表性的物種之一。

據專家介紹,全球共有8種穿山甲,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和非洲等國家。我國廣西、雲南、湖南、江蘇等地的穿山甲名為「中華穿山甲」。據《本草綱目》記載,穿山甲之甲片入厥陰、陽明經,具有活血調經、通乳散結、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是傳統的婦科用中藥材;但目前只有中華穿山甲的甲片被《中國藥典》收錄,其他穿山甲並沒有被收錄,其他穿山甲甲片並不適合入葯。

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

我國將穿山甲的甲片入葯自古有之,而近年來「吃野味」成了一種時尚,其肉也被視為滋補極品而受到追捧。因而在過去數十年間,在做葯和食用的雙重壓力下,超過100萬隻從野外捕獲的穿山甲被走私販賣,也正是由於過度的非法捕殺和棲息地破壞,使食性單一、完全依賴於自然生態環境的穿山甲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已到滅絕的邊緣。

相關數據顯示,近20年來,穿山甲的非法買賣極其驚人,最保守估計每年至少要有1萬隻穿山甲被非法販賣。假設只有10%~20%的實際交易被新聞媒體曝光,那麼近年來被非法販賣的穿山甲的真實交易數據可以達到11.6萬~23萬隻。根據野生動物貿易監控機構、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提供的報告,2007年到2016年8月,我國執法部門共查獲209起涉及穿山甲的案件,有相當於近9萬隻穿山甲被非法殺死,走私到中國。根據CITES的數據,中國穿山甲在過去21年里數量減少了90%,早在1995年就已經「商業性滅絕」,無法支撐商業性使用,中國和亞洲的穿山甲已經極其罕見。

據專家介紹,近年來國內已經罕有野外穿山甲觀測報告,即使是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都是過去的舊洞。由於野外種群數量之少,甚至已經支撐不起一個科研團隊開展研究活動了。其實,早在1975年,亞洲穿山甲就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即CITES,以下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II,2000年的時候,所有亞洲穿山甲的國際貿易就實行了「零配額」,也就是徹底禁止了。非洲的3種穿山甲在1995年列入附錄II,之前南非穿山甲在附錄I。201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把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評為極度瀕危,另兩個亞種種群評估為瀕危(EN),剩餘的非洲種類則全部升級為易危(VU)。同樣是IUCN的名單,大熊貓2016年剛剛被從瀕危降級到易危,可見穿山甲現在的危險性比大熊貓還要高。

2016年9月28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第17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方在大會上,將全部8種穿山甲物種從CITES附錄II提升至附錄I,並決定從今年1月2日起,禁止對穿山甲及其製品的一切國際商業貿易。

在我國,穿山甲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根據藥用標識規定,所有含穿山甲甲片原材料的成藥和產品,須在其最小銷售單位包裝上載入「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後方可進入流通。但是,現實中含有穿山甲成分的中成藥在藥店里銷售,不見標識的情況卻屢見不鮮。據悉,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今後捕殺、販賣和食用野生穿山甲都是違法行為。

探索人工養殖之道

一方面是藥用、食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瀕臨滅絕的現狀;一方面是各種野生動物保護機構的奔走呼籲,另一方面是捕獵、走私的屢禁不止。其實,這種處境不僅限於穿山甲一個物種,就在最近網上仍然有「直播打野」的新聞不斷曝光,棱皮龜、玳瑁、老虎、梅花鹿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都因為具有藥用價值而面臨著類似的情況。那麼,為正確處理好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關係,促進野生動物保護和中醫藥事業的協調發展,是否有更好的替代辦法?穿山甲能否開展人工繁育呢?

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瀕危物種基金秘書長、穿山甲保護項目負責人胡春梅介紹,截至目前,穿山甲的飼養繁育依舊極不成功。在過去的150年里,全球有超過100家的動物園或者養殖場做出嘗試,但是絕大多數穿山甲都在6個月內死亡,極少數能活過兩年。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穿山甲專家組成員吳詩寶指出,穿山甲人工養殖極其困難,主要原因是穿山甲習性特殊、較為原始,對自然生態系統依賴性極大,人工圈舍環境丰容難度大。它們僅食螞蟻和白蟻,人工食物很難解決;它們的體溫調節能力差,體溫在31℃至35℃之間,遠低於其他哺乳動物37℃以上的體溫;它缺乏先天的免疫基因,在人工圈養條件下常因管理不善而得病死亡。

目前我國多地存在「人工養殖穿山甲」的現狀。但吳詩寶說,其中不乏有打著養殖的幌子行濫捕濫殺之事的情況,人們對穿山甲的習性知識了解不夠,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指導,馴化方法難以做到科學合理。吳詩寶介紹,相對成熟的穿山甲養殖技術應當滿足馴化成功率、母獸懷孕率、胎兒成活率三項指標至少達到80%的水平,人工養殖壽命不少於10年。儘管其團隊在穿山甲的人工繁育方面已經取得較大進展,但吳詩寶強調,「穿山甲的人工養殖技術還很不成熟,尚處於研究階段,不具有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可能。」

為正確處理好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關係,促進野生動物保護和中醫藥事業的協調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林業局等五部委2007年聯合發文,要求停止野外獵捕活動,進行棲息地就地保護,建立穿山甲自然保護區,促進野外資源恢復與增長;同時,繼續不斷探究穿山甲的人工繁育之道,建立「誰投入,誰受益」的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參與野外資源恢復和人工繁殖活動;另外,在穿山甲等瀕危物種的藥用替代研究方面更要未雨綢繆。

作者 | 劉國信

新媒體編輯 |朱蕗鋆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國中醫藥報微信(cntcm1989)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授權。


推薦閱讀:

拿什麼拯救你,「蹭港片IP」的網路大電影
拯救「電腦脖」 別讓頸椎病找上你
關鍵時刻可以拯救你職場生涯的好習慣
單品 | 這條褲子 能拯救你的半個衣櫥
奔襲1770公里拯救中國漁民的美軍傘降救援隊

TAG:養殖 | 拯救 | 保護 | 穿山甲 | 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