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的信仰——中國佛塔建築(一)[組圖]

佛塔信仰在公元一世紀(東漢)傳入我國後,與我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相結合,衍生出形態各異、多姿多彩的中國佛塔。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隨處都可以看到佛塔的蹤影。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公布或備案的縣市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中,有2000餘座佛塔,若加上尚未列入的各地佛塔,總數可達萬計。我國有五大塔林,鬼斧神工,各具特色:五台山塔林,位於山西五台縣佛光寺東山腰和西北塔坪里。唐代始建,現存古塔7座,其中4座為唐代墓塔,形制特別,古老質樸,有原形覆缽體塔身、八角形和六角形塔身,宏偉壯觀,為我國塔林中首屈一指的塔林。

五台山塔林少林寺塔林,在河南登封嵩山西麓五乳峰下。塔林共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磚石塔2209座,為我國現存最大的塔林,塔高度均在15米左右,絕大多數有雕刻和題記,其造型有四角、六角、錐體、瓶體、拋物線形等,風格各異。

少林寺塔林靈岩寺塔林,坐落于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方山向陽坡上,計有墓塔167座,另有墓碑300多幢,碑文題記極多,達10萬餘字,為國內罕見。該塔林造型優美,形制多樣,其中以唐代慧崇和尚塔為最早建築,是研究我國佛教歷史的珍貴資料。

·靈岩寺塔林青銅峽塔林,位於寧夏青銅峽縣峽口黃河西岩一個陡峭的山坡上,背山臨水,共108座塔。該塔林建築奇異,是我國唯一的大型白塔林。

青銅峽塔林飛龍山白塔林,在雲南景洪縣大勐龍鄉曼飛龍村後的山上,為小乘佛教建築。該塔林始建於傣歷565年(公元1204年),塔林由大小9座白塔組成,巍峨參差,聳入雲天,為當地一大勝跡。這9座塔均建在高4米的圓形基座上,中為主塔,高達21米,雄偉挺拔。其餘8座小塔分列八角,高10米,形似蓮花,宛似群星拱月,壯麗奇特。

飛龍山白塔林我國的佛塔,按建築材料可分為木塔、磚石塔、金屬塔、琉璃塔等,兩漢南北朝時以木塔為主,唐宋時磚石塔得到了發展。塔一般由地宮、基座、塔身、塔剎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圓形等形狀。塔有實心、空心,單塔、雙塔。塔的層數一般為單數,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層,等等。從建築形態上,我國的佛塔一般可分為樓閣式、密檐式、亭閣式、花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以及複合式等類別。一、樓閣式佛塔樓閣式佛塔是我國漢族特有的佛塔建築樣式,來源於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樓閣。這種塔的每層間距相近且比較大,一般每層都設有券門(拱門)或假門,一眼望去就像一座高層的樓閣。塔身內部一般是空心的,設有磚石或木製的樓梯可攀登。很多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塔在每一層塔身外部都設有環形走廊平台及欄杆,可供人們登臨遠眺。另外,有的樓閣式塔在第一層有外廊(也叫「副階」),外廊加強了塔的穩定性,也使其更為壯觀,並且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雨水沖刷,提高了塔的壽命。樓閣式塔是我國現存數量最多的古塔。樓閣式佛塔是我國佛塔的主流建築,在南方比較常見。現存著名的樓閣式古塔有陝西西安大雁塔、山西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廣州六榕寺花塔、上海龍華塔,和河南開封佑國寺琉璃塔(開封鐵塔)等。

陝西西安大雁塔(唐)

江蘇蘇州雲岩寺塔(五代)

上海聖興教寺塔(北宋)

浙江杭州六和塔(南宋)

山西應縣應縣木塔(遼)

湖北武漢洪山寶塔(元)

安徽安慶振風塔(明)

河北承德永佑寺塔(清)

西安興教寺玄奘大師舍利塔(唐)

河南登封少林寺海公塔(金)

廣東龍川下塔(北宋)

北京香山昭廟琉璃塔(清)二、密檐式佛塔密檐式佛塔是由樓閣式的木塔向磚石結構發展時而演變來的,多為磚石結構。典型的密檐式塔的結構為:平面八角形,底部為高大的兩層須彌座,束腰內有浮雕;須彌座上部為仰蓮瓣,其上為仿平座欄杆,再上為塔身。第一層塔身四面設拱券門(一為真門余為假門)四面設假窗,門窗周圍有諸多浮雕造像;塔身內僅設一層塔心室,塔身之上為斗拱出檐,密檐之間不設門窗。相比漢式(唐式)密檐塔,遼式密檐塔的主要區別是內部實心,第一層塔身高度比例增大,且表面布滿浮雕。密檐式塔在遼、金時期成為佛塔的主流。尤其是遼代的密檐式塔,自成體系,塔身表面裝飾極為華麗,各面布滿了佛像、菩薩、力士、飛天等造像。金代的密檐塔多為仿遼,宋代極少。明清時期亦有仿遼密檐塔多座。現存密檐式塔的數量僅次於樓閣式塔,二者加起來佔了我國現存古塔的絕大多數。現存著名的密檐式塔有陝西西安小雁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京天寧寺塔等。

遼寧朝陽北塔(遼)

遼寧北鎮崇興寺雙塔(遼)

遼寧錦州大廣濟寺塔(遼)

內蒙古寧城大明塔(遼)

遼寧遼陽白塔(金)

北京通州燃燈塔(清)

北京永安萬壽塔(明)

山西渾源園覺寺釋迦舍利磚塔(金)三、亭閣式佛塔亭閣式佛塔可以看作單層的樓閣式佛塔,實際上它同時具有印度的覆缽式塔與中國古代傳統的亭閣建築的特徵。亭閣式塔都是單層的,有的還在頂上加建一個小閣,在塔身的內部一般設立佛龕,安置佛像。早期亭閣式塔為木質結構,後來被磚石所取代。亭閣式塔後來也被許多高僧們所採用,作為墓塔。現存的亭閣式塔不多,主要有山東歷城四門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師塔、甘肅敦煌木塔、山西運城泛舟禪師塔等。

甘肅敦煌老君堂慈氏塔(北宋)

河南登封法華均塔(五代)

少林寺法如塔(唐)

河南登封法王寺二號塔(唐)

山西運城泛舟禪師塔(唐)

山西台懷佛光寺祖師塔(南北朝)

少林寺凈藏禪師塔(唐)

山西平順明惠大師塔(唐)

湖北黃梅四祖寺毗盧塔(元)

山東歷城神通寺四門塔(隋)

北京潭柘寺墓塔(明-清)

少林寺同光塔(唐)

少林寺蕭光塔(唐)

河南安陽修定寺塔(唐)四、花塔花塔又稱華塔,塔身的下半部和亭閣塔類似,上半部分是個圓錐形,且高度很大,約佔塔身高度的1/3至1/2。圓錐體表面裝飾極其華麗,一般密布著多種小型雕刻,如蓮花、佛像等。花塔和《華嚴經》的華藏世界有著密切關係,整個塔身猶如一支巨大的花束,光彩奪目。花塔始現於唐末,盛行於宋、遼、金代,到元代基本絕跡,僅存在三百餘年。據現存資料,國內現存花塔(包括遺址)僅15座左右,基本分布在黃河以北地區,每一座都是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著名的有河北正定廣惠寺花塔、北京房山萬佛堂花塔、北京丰台鎮崗塔,和山西蒙山花塔等。

萬佛堂花塔萬佛堂花塔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磁家務礦區家屬大院內,又名陀里花塔。建於遼咸雍六年(1070),是中國現存準確年代最早的花塔。塔坐北朝南,磚砌,通高約24米。塔身為平面八角亭閣,南面設拱券門,可通塔室,其餘各面交錯為假門和盲窗;門楣門側及窗周圍均有精美磚雕。塔冠部分為九層佛龕,其中一、二層合在一起組成兩層樓閣的式樣,余層為單層亭閣式樣,全塔共104個佛龕。龕內為文殊、普賢菩薩,龕下部雕刻獅、象。

鎮崗塔位於北京市丰台區長辛店鄉雲崗村,傳說為風水塔。建造年代不明,一般認為是金代所建。磚砌實心,總高18米,底邊周長24米。塔身為八角亭閣式,僅設假門盲窗,裝飾較為簡潔。塔冠部分排列和萬佛堂花塔相似,共104個佛龕;但僅有佛龕卻無獸頭或蓮瓣。龕內佛像姿態各異,生動古樸。塔剎在1942年毀於日軍侵略。

唐山藥師靈塔(遼)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車軸山中學內,又稱車軸山花塔。始建於遼重熙元年(1032),為八角形亭閣式花塔,實心磚砌,原高21米,重修後高27.56米。須彌座及塔身上布滿多種形式的磚雕,包括花鳥、神獸、佛教人物等。塔冠部分由九層方形小龕裝飾。佛龕內原塑各種形態的佛、菩薩塑像。塔剎為青銅覆缽形座,上邊飾相輪和重層蓮瓣,再上為寶珠頂。藥師靈塔曾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花塔,羅哲文先生在《中國古塔》中稱:「(藥師靈塔)與北京房山陀里水洞花塔非常相似,但較陀里花塔更簡潔,其建築年代不晚於遼代中期。」無奈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毀近半,1997-2002年大修復原。

開化寺連理塔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蒙山腳下,又稱釋迦、如來佛塔,也稱日光、月光佛塔。建於北宋淳化元年(990)。兩座磚塔均為平面方形,建在同一個基座上,故稱連理塔,總高約11米。束腰座之上為方形塔身,正面為半圓形門拱,火焰形券面,隱刻卷草和花瓣,南塔門楣題「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題「定光佛舍利塔」。塔冠部分為蓮花瓣,雕造精巧,但損毀嚴重,僅剩一半左右。

廣惠寺花塔目前建造年代還有疑問,早可至唐,晚可至金,也許現存之塔的各部分並非同一時代建造。

修德寺塔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城內北嶽廟。建築年代不明,應早於北宋天禧三年。平面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通高32米。南面辟拱券門,可入第一層塔室,以上各層實心。其中第二層塔身比例極大,表面布滿五層佛龕,共110個。修德寺塔的造型也是現存花塔的一個孤例。

慶化寺花塔位於河北省淶水縣洛平村龍宮山,建築年代不明,風格上為遼代特徵明顯。塔平面八角形磚砌 , 通高 13 米 , 圍長 19.2 米。底部為須彌座、平座欄杆,之上塔身正面設拱券門,可入塔室,其餘各面交錯為拱券假門和直棱假窗。塔冠部分包括八層佛龕,每個佛龕上部雕有 3 個壽桃。第一層至第七層 , 每層 16 個佛龕 , 第八層縮為 8 個 , 共計 120 龕。目前塔身破損較為嚴重。

班吉塔位於遼寧省凌海市班吉塔鎮班吉塔村,又稱斑鳩塔。建於遼清寧四年(1058),平面八角形,磚砌,通高11.25米,塔座周長14米。塔身下部已被水泥覆蓋,八面應交錯為拱券假門和直欞假窗。塔檐之上又設兩層仰蓮,其上為塔冠,這個比較特別。塔冠包括五層佛龕,塔剎亦為兩層仰蓮承托。這個塔不大出名,估計只有淌水過河才去過。

九頂塔位於山東省歷城縣柳埠鎮觀音寺遺址。建築年代不可考,似為唐代遺物。塔高13.3米,單層八角磚結構,檐部疊澀挑出,塔頂中央及每角之上各築方形三層疊澀挑檐小塔,共九座,故名九頂塔。二十世紀20年代日本出版的《世界美術全集》評述說:「匠意縱橫,構築奇異,其他無能及。」

福山塔位於天津市薊縣五百戶鎮福山。建於遼代,磚砌塔身平面八角形,通高19米。塔身為八角亭閣,其上是重疊的三層樓閣。四、花塔花塔又稱華塔,塔身的下半部和亭閣塔類似,上半部分是個圓錐形,且高度很大,約佔塔身高度的1/3至1/2。圓錐體表面裝飾極其華麗,一般密布著多種小型雕刻,如蓮花、佛像等。花塔和《華嚴經》的華藏世界有著密切關係,整個塔身猶如一支巨大的花束,光彩奪目。花塔始現於唐末,盛行於宋、遼、金代,到元代基本絕跡,僅存在三百餘年。據現存資料,國內現存花塔(包括遺址)僅15座左右,基本分布在黃河以北地區,每一座都是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著名的有河北正定廣惠寺花塔、北京房山萬佛堂花塔、北京丰台鎮崗塔,和山西蒙山花塔等。

萬佛堂花塔萬佛堂花塔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磁家務礦區家屬大院內,又名陀里花塔。建於遼咸雍六年(1070),是中國現存準確年代最早的花塔。塔坐北朝南,磚砌,通高約24米。塔身為平面八角亭閣,南面設拱券門,可通塔室,其餘各面交錯為假門和盲窗;門楣門側及窗周圍均有精美磚雕。塔冠部分為九層佛龕,其中一、二層合在一起組成兩層樓閣的式樣,余層為單層亭閣式樣,全塔共104個佛龕。龕內為文殊、普賢菩薩,龕下部雕刻獅、象。

鎮崗塔位於北京市丰台區長辛店鄉雲崗村,傳說為風水塔。建造年代不明,一般認為是金代所建。磚砌實心,總高18米,底邊周長24米。塔身為八角亭閣式,僅設假門盲窗,裝飾較為簡潔。塔冠部分排列和萬佛堂花塔相似,共104個佛龕;但僅有佛龕卻無獸頭或蓮瓣。龕內佛像姿態各異,生動古樸。塔剎在1942年毀於日軍侵略。

唐山藥師靈塔(遼)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車軸山中學內,又稱車軸山花塔。始建於遼重熙元年(1032),為八角形亭閣式花塔,實心磚砌,原高21米,重修後高27.56米。須彌座及塔身上布滿多種形式的磚雕,包括花鳥、神獸、佛教人物等。塔冠部分由九層方形小龕裝飾。佛龕內原塑各種形態的佛、菩薩塑像。塔剎為青銅覆缽形座,上邊飾相輪和重層蓮瓣,再上為寶珠頂。藥師靈塔曾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花塔,羅哲文先生在《中國古塔》中稱:「(藥師靈塔)與北京房山陀里水洞花塔非常相似,但較陀里花塔更簡潔,其建築年代不晚於遼代中期。」無奈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毀近半,1997-2002年大修復原。

開化寺連理塔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蒙山腳下,又稱釋迦、如來佛塔,也稱日光、月光佛塔。建於北宋淳化元年(990)。兩座磚塔均為平面方形,建在同一個基座上,故稱連理塔,總高約11米。束腰座之上為方形塔身,正面為半圓形門拱,火焰形券面,隱刻卷草和花瓣,南塔門楣題「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題「定光佛舍利塔」。塔冠部分為蓮花瓣,雕造精巧,但損毀嚴重,僅剩一半左右。

廣惠寺花塔目前建造年代還有疑問,早可至唐,晚可至金,也許現存之塔的各部分並非同一時代建造。

修德寺塔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城內北嶽廟。建築年代不明,應早於北宋天禧三年。平面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通高32米。南面辟拱券門,可入第一層塔室,以上各層實心。其中第二層塔身比例極大,表面布滿五層佛龕,共110個。修德寺塔的造型也是現存花塔的一個孤例。

慶化寺花塔位於河北省淶水縣洛平村龍宮山,建築年代不明,風格上為遼代特徵明顯。塔平面八角形磚砌 , 通高 13 米 , 圍長 19.2 米。底部為須彌座、平座欄杆,之上塔身正面設拱券門,可入塔室,其餘各面交錯為拱券假門和直棱假窗。塔冠部分包括八層佛龕,每個佛龕上部雕有 3 個壽桃。第一層至第七層 , 每層 16 個佛龕 , 第八層縮為 8 個 , 共計 120 龕。目前塔身破損較為嚴重。

班吉塔位於遼寧省凌海市班吉塔鎮班吉塔村,又稱斑鳩塔。建於遼清寧四年(1058),平面八角形,磚砌,通高11.25米,塔座周長14米。塔身下部已被水泥覆蓋,八面應交錯為拱券假門和直欞假窗。塔檐之上又設兩層仰蓮,其上為塔冠,這個比較特別。塔冠包括五層佛龕,塔剎亦為兩層仰蓮承托。這個塔不大出名,估計只有淌水過河才去過。

九頂塔位於山東省歷城縣柳埠鎮觀音寺遺址。建築年代不可考,似為唐代遺物。塔高13.3米,單層八角磚結構,檐部疊澀挑出,塔頂中央及每角之上各築方形三層疊澀挑檐小塔,共九座,故名九頂塔。二十世紀20年代日本出版的《世界美術全集》評述說:「匠意縱橫,構築奇異,其他無能及。」

福山塔位於天津市薊縣五百戶鎮福山。建於遼代,磚砌塔身平面八角形,通高19米。塔身為八角亭閣,其上是重疊的三層樓閣。四、花塔花塔又稱華塔,塔身的下半部和亭閣塔類似,上半部分是個圓錐形,且高度很大,約佔塔身高度的1/3至1/2。圓錐體表面裝飾極其華麗,一般密布著多種小型雕刻,如蓮花、佛像等。花塔和《華嚴經》的華藏世界有著密切關係,整個塔身猶如一支巨大的花束,光彩奪目。花塔始現於唐末,盛行於宋、遼、金代,到元代基本絕跡,僅存在三百餘年。據現存資料,國內現存花塔(包括遺址)僅15座左右,基本分布在黃河以北地區,每一座都是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著名的有河北正定廣惠寺花塔、北京房山萬佛堂花塔、北京丰台鎮崗塔,和山西蒙山花塔等。

萬佛堂花塔萬佛堂花塔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磁家務礦區家屬大院內,又名陀里花塔。建於遼咸雍六年(1070),是中國現存準確年代最早的花塔。塔坐北朝南,磚砌,通高約24米。塔身為平面八角亭閣,南面設拱券門,可通塔室,其餘各面交錯為假門和盲窗;門楣門側及窗周圍均有精美磚雕。塔冠部分為九層佛龕,其中一、二層合在一起組成兩層樓閣的式樣,余層為單層亭閣式樣,全塔共104個佛龕。龕內為文殊、普賢菩薩,龕下部雕刻獅、象。

鎮崗塔位於北京市丰台區長辛店鄉雲崗村,傳說為風水塔。建造年代不明,一般認為是金代所建。磚砌實心,總高18米,底邊周長24米。塔身為八角亭閣式,僅設假門盲窗,裝飾較為簡潔。塔冠部分排列和萬佛堂花塔相似,共104個佛龕;但僅有佛龕卻無獸頭或蓮瓣。龕內佛像姿態各異,生動古樸。塔剎在1942年毀於日軍侵略。

唐山藥師靈塔(遼)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車軸山中學內,又稱車軸山花塔。始建於遼重熙元年(1032),為八角形亭閣式花塔,實心磚砌,原高21米,重修後高27.56米。須彌座及塔身上布滿多種形式的磚雕,包括花鳥、神獸、佛教人物等。塔冠部分由九層方形小龕裝飾。佛龕內原塑各種形態的佛、菩薩塑像。塔剎為青銅覆缽形座,上邊飾相輪和重層蓮瓣,再上為寶珠頂。藥師靈塔曾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花塔,羅哲文先生在《中國古塔》中稱:「(藥師靈塔)與北京房山陀里水洞花塔非常相似,但較陀里花塔更簡潔,其建築年代不晚於遼代中期。」無奈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毀近半,1997-2002年大修復原。

開化寺連理塔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蒙山腳下,又稱釋迦、如來佛塔,也稱日光、月光佛塔。建於北宋淳化元年(990)。兩座磚塔均為平面方形,建在同一個基座上,故稱連理塔,總高約11米。束腰座之上為方形塔身,正面為半圓形門拱,火焰形券面,隱刻卷草和花瓣,南塔門楣題「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題「定光佛舍利塔」。塔冠部分為蓮花瓣,雕造精巧,但損毀嚴重,僅剩一半左右。

廣惠寺花塔目前建造年代還有疑問,早可至唐,晚可至金,也許現存之塔的各部分並非同一時代建造。

修德寺塔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城內北嶽廟。建築年代不明,應早於北宋天禧三年。平面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通高32米。南面辟拱券門,可入第一層塔室,以上各層實心。其中第二層塔身比例極大,表面布滿五層佛龕,共110個。修德寺塔的造型也是現存花塔的一個孤例。

慶化寺花塔位於河北省淶水縣洛平村龍宮山,建築年代不明,風格上為遼代特徵明顯。塔平面八角形磚砌 , 通高 13 米 , 圍長 19.2 米。底部為須彌座、平座欄杆,之上塔身正面設拱券門,可入塔室,其餘各面交錯為拱券假門和直棱假窗。塔冠部分包括八層佛龕,每個佛龕上部雕有 3 個壽桃。第一層至第七層 , 每層 16 個佛龕 , 第八層縮為 8 個 , 共計 120 龕。目前塔身破損較為嚴重。

班吉塔位於遼寧省凌海市班吉塔鎮班吉塔村,又稱斑鳩塔。建於遼清寧四年(1058),平面八角形,磚砌,通高11.25米,塔座周長14米。塔身下部已被水泥覆蓋,八面應交錯為拱券假門和直欞假窗。塔檐之上又設兩層仰蓮,其上為塔冠,這個比較特別。塔冠包括五層佛龕,塔剎亦為兩層仰蓮承托。這個塔不大出名,估計只有淌水過河才去過。

九頂塔位於山東省歷城縣柳埠鎮觀音寺遺址。建築年代不可考,似為唐代遺物。塔高13.3米,單層八角磚結構,檐部疊澀挑出,塔頂中央及每角之上各築方形三層疊澀挑檐小塔,共九座,故名九頂塔。二十世紀20年代日本出版的《世界美術全集》評述說:「匠意縱橫,構築奇異,其他無能及。」

福山塔位於天津市薊縣五百戶鎮福山。建於遼代,磚砌塔身平面八角形,通高19米。塔身為八角亭閣,其上是重疊的三層樓閣。
推薦閱讀:

紅衣美眉【組圖】
香港蘋果店開張首日遭抗議:矛盾源頭直指富士康 (組圖)
實拍場面極其火爆的街頭悍婦打架(組圖)
2015年運勢:董易林版生肖雞年運(組圖)
高溪村:探秘「天地會」的發祥地(組圖)

TAG:建築 | 中國 | 信仰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