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圓滿前行(1)

熱·洛桑羅日 編著

目 錄

第一章共同外前行 ………………………………………………1

第一節 人身難得 ……………………………………………1

第二節 壽命無常 ……………………………………………4

第三節 輪迴過患 ……………………………………………6

第四節 因果不虛……………………………………………14

第五節 解脫利益……………………………………………18

第六節 依止上師……………………………………………19

第二章不共內加行……………………………………………20

第一節 皈 依………………………………………………20

第二節 發殊勝菩提心………………………………………25

第三節 念修金剛薩埵………………………………………30

第四節 積累資糧……………………………………………36

第五節 上師瑜伽……………………………………………38

第三章 往生法 …………………………………………………42

總集諸佛菩薩之文殊 ,我以三門恭敬永依止,

正道前行內外共不共,顯而易懂之法對你講!

所說之法分三章: 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加行;往生法。

第一章 共同外前行

進入佛門的第一大法是皈依法,皈依三寶是三乘佛教的入門法,也是一有俱有,一無俱無的根本法。皈依的前提是對佛法有所了解,然後從自相續中產生穩定的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怎樣去了解佛法呢?這個要從(佛法)共同外前行講起。

共同外前行分六節: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解脫利益;依止上師。

第一節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分:思維本性之暇;思維特性圓滿;思維難得之喻;思維

數目差別。

一、思維本性之暇

總的來說,是指有緣佛法的你我沒有生於八無暇之處,有條件修持正法,稱為有暇。無暇是指八無暇處,如生在地獄中,則日日夜夜感受寒熱之苦,而無有條件修法;生為餓鬼,則恆時感受饑渴之苦,而無有條件修法;生為傍生,則感受被役使及互相損害的痛苦,而無有條件修法;生於長壽天,則在無有意念,無想之中虛度光陰而無有條件修法;生為外道(持邪見者)則自相續被邪見染污,所以無有條件修法;如果生於暗劫(佛不出世),則連三寶之聲也聽不到,不了知善惡,所以無有條件修法;生於喑啞,則心相續無法調順,所以無有條件修法;生在邊鄙地方則無有佛法,所以無有條件修法。

二、 思維特性圓滿

思維特性圓滿分:五種自圓滿;五種他圓滿。

(一)五種自圓滿

如龍樹菩薩說:「得人生中根(非利非鈍之根)具足,業際無倒

信佛法。」若未獲得人身,則不能值遇佛法,而如今已得暇滿人身,故所依圓滿;

如生於無有正法的邊鄙地方則不能值遇正法,而如今生於佛教興盛的中土,故環境圓滿;

不具足諸根,則將成為修法的障礙,而如今無有這類過患,故根

德圓滿;

如果業際顛倒,則經常行不善業,違背正法,而今對善法生起信

解,所以意樂圓滿;

如果對佛不起信心,則意志不能趨入正法,而如今自己已趨入正法,所以信心圓滿。

這五種圓滿是看待自己時應該得出的結論,因此稱為五種自圓滿。

(二)五種他圓滿

如云:「如來出世與說法,佛法住世入聖教,為利他故心悲愍」。

若未生於佛出世的光明劫,那麼將無正法的名稱,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賢劫,所以為導師殊勝圓滿。

雖然佛出世,如果沒有宣講正法,也無有利益,而今佛已三轉法輪,所以為佛教正法圓滿。

雖然佛已宣講正法,但若佛教陷沒,也無有利益,而今佛法住世尚未期滿,所以為時間圓滿。

雖然佛法住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門,也無有利益,而今已入佛門,所以為自之緣分圓滿。

雖然已入佛門,順緣善知識若未攝受,也不能了知法性,而今善知識已攝受,所以為殊勝悲心圓滿。

這五種圓滿需要觀待他緣才能具足,因此稱為五種他圓滿。

三、思維難得之喻

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軛之孔與海底肓龜之頸相遇很困難。佛說:「得到人身較此更難」;寂天菩薩也說:「如海中肓龜,頸入軛木孔,人身更難得。」佛陀用漂浮的木軛之孔與海底肓龜之頸相遇難的故事來比喻人身難得。

四、思維數目差異

若觀察眾生的數量及次第,則可推知獲得人身實屬稀有。如經中說:「地獄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餓鬼則如白晝之星;餓鬼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傍生則如白晝之星;傍生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善趣眾生則如白晝之星。」此外又說:「地獄眾生猶如大地的微塵,餓鬼眾生猶如恆河沙,傍生眾生猶如酒糟,阿修羅猶如瀰漫的大雪,而人及天人僅僅象指甲上的微塵一樣。」總之,善趣的身體極其稀少。《入行論》云:「已得此閑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無惑,除此更無痴。」

第二節 壽命無常

壽命無常分:思維外器世界而修無常;思維內情眾生而修無常;思維高僧大德而修無常;思維世間尊主而修無常;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思維死緣無定而修無常;思維猛厲希求而修無常。

一、思維外器世界而修無常

由眾生共同的福德所形成的外器世界,四大洲、須彌山、天界以及堅固的鐵圍山等,雖然可存數劫,但它們也是無常,最終必定將因七火一水而毀滅。那麼我們這樣的人身,猶如秋蠅,有什麼恆常穩固的呢?因此要誠心修持。

二、思維內情眾生而修無常

從有頂以下,到地獄底層以上,所有眾生沒有一個能逃脫死亡的,如《解憂書》云:「地上或天間,有生然不死,此事汝豈見,豈聞或生疑。」如此有生則必然會死,從善趣天界以下,即使是對死或不死產生懷疑也必定無有。因此我們不應該被懈怠、懶惰所控制,而應誠心修持有益正法。

三、思維高僧大德而修無常

過去雖有七佛出世,但在此賢劫中只有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存在,諸佛都已趨入涅槃,教法也逐漸隱沒。此外,印度的五百羅漢及二勝六莊嚴、八十大成就者、在雪域、鄔金第二佛廣傳成熟解脫法輪時的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等等,雖然具足地道功德,但最終一切都顯示無常的本性,現在僅有傳記留存而已。思維到這些高僧大德之無常我們要精進修善。

四、思維世間尊主而修無常

如世間的尊主梵天、帝釋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壽命長達數劫,具有勝過日月之威光的諸天人和仙人也不能擺脫死亡。《功德藏》云:梵帝自在轉輪王,無法擺脫死魔主。所以觀想:無有任何恆常穩固的世間尊主。

五、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

凡是親怨、苦樂、賢劣及一切分別念也都是無常的。無論何人,即便是高如天空、厲如霹靂、富如龍王、美如天仙、艷如彩虹,死亡突然到來之時,也無有剎那的自在,只能裸體空手離開人間。雖然對財產、親友、眷屬、部屬、弟子、僕人、飲食等一切受用依依不捨,此時也只能捨棄,猶如從酥油中抽取毛髮一般獨自而去。縱然是數千僧人的上師也不能帶走一針一線,甚至自己所珍愛保護的身體也要捨棄。就這樣內外器情所攝的諸法都無有恆常堅固,也就是說生際必死,積際必盡,合際必分,堆際必倒,高際必墮,都具遷變增減的本性。

六、思維死緣無定而修無常

我們南瞻部洲的人有出生就必定會有死亡,但死亡的方式、死緣和死的時間是不能確定的。如阿黎聖天(聖提婆)說:「死緣極眾多,生緣極稀少,彼亦成死緣。」如火、水、毒、險地、野人、猛獸等死緣很多,生緣卻微乎其微;而且自以為是生緣的衣食等也可能成為死緣,如食用有毒的食物,或者自認為無毒帶著有利於身體的目的食用而發生中毒,或者食用不宜合併的食物引起中毒,而成為死緣的也有許多。

七、思維猛厲希求而修無常

於時時刻刻唯一觀修死亡,並且觀想行、坐、卧等一切行為都是此生最後的行為,口中所言、心中所想也是如此。如果去其它地方也觀想將客死他鄉,而沒有重返故土的機會。走路或者在台階上休息時也想可能死於此處。無論坐在何處也都應觀想可能死在這裡。晚上睡覺時也要想今晚會死在睡覺的地方,無法確定明天是否還活著。早晨起床時也要想:在今天當中也許會死去,無法確定今晚是否還有睡覺的機會,當誠心殷切地觀修死亡。從前,噶當派的格西們在晚上睡覺前常思維:不知道明天早晨還用不用生火,因此他們常不蓋火,而且碗也是扣放的,一切時分中唯一對死亡生起信解,我們也應象他們那樣修行。

第三節 輪迴過患

輪迴過患分:總思維輪迴痛苦;分別思維六道輪迴痛苦。

一、總思維輪迴痛苦

雖然已獲得難得的暇滿人身,但不可能長期住留,終將走向死亡。如果死後也如同燈滅或水干一樣,那也就沒有什麼別的了,但是死後不可能了結,而必然要轉生,有了轉生就離不開輪迴。總的來說,所謂的輪迴,如同蜜蜂放在瓶內,封閉瓶口,只能在瓶中飛來飛去。同樣,無論生善趣或墮惡趣都超不出輪迴之苦的範圍。

二、分別思維六道輪迴痛苦

分別思維六道輪迴痛苦:地獄;餓鬼;傍生;人;阿修羅;天人。

(一)地獄眾生的痛苦

地獄分:八熱地獄;八寒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

八熱地獄:眾生互相殘殺,涼風吹來死而復活更受損害,稱為復活地獄;以黑鐵繩絞勒罪人,稱黑繩地獄;以眾獸、刑具等配合,施罪人刑,稱眾合地獄;罪人受苦不迭,發出號叫,稱為號叫地獄;罪人比以前更感痛苦,發大號叫,稱為大號叫地獄;以銅鑊、炭坑等燒煮罪人,稱為炎熱地獄;罪人燒煮之苦比以前更酷,稱為極熱地獄;諸地獄中最苦之處,罪人受苦無有間歇之時,稱為無間地獄或阿鼻地獄。

八寒地獄:此地獄中央和周圍所有的地方都是雪山、冰川,在狂風暴雪瀰漫之處。此地獄的眾生赤身裸體感受寒凍之苦,身體上生了許多皰瘡,所以稱為具皰地獄;由於那些皰瘡破裂,形成瘡傷,稱為皰裂地獄;由於寒冷難忍,牙關緊咬,稱為緊牙地獄;由於不斷悲慘地喊著啊啾啾,稱為啊啾啾地獄;啊啾啾的聲音也間斷了,只能發出嘆息的呼呼聲,稱為呼呼地獄;由於外面的皮膚凍成青色身體裂成四瓣,稱為裂如青蓮花地獄;皮下的肉凍成紅色並凍裂成八瓣,稱為裂如紅蓮花地獄;甚至凍成了黑紅色,裂成十六瓣,三十二瓣或無數瓣,稱為裂如大蓮花地獄。

近邊地獄:無間地獄的四面各有煻煨坑地獄、屍糞泥地獄、利刃原地獄及劍葉林地獄,共十六個。東南有一座鐵柱山,同樣西南、西北、東北各有一座鐵柱山。

孤獨地獄:是指處所不定的,痛苦也是不定的。有的夾于山崖中;有的困於石頭內;有的凍結在冰里;有的煮於沸水中;有的焚在火里……;有的眾生藏在樹木內,伐木時,它們需要感受肢體被破斷等痛苦;還有些被困於日常使用的杵臼、笤帚、瓦罐、門、柱子、灶石、繩子等色法中,也以意識感受彼等痛苦。

(二)餓鬼的痛苦

餓鬼分:隱住餓鬼、空游餓鬼。

隱住餓鬼又分外障餓鬼、內障餓鬼、特障餓鬼。

外障餓鬼:是指遭受極其飢餓與乾渴的逼迫,經常為尋找飲食而四處遊盪,結果一無所有。

內障餓鬼:口如針眼一樣的餓鬼去飲大海里的水,但水卻無法進入它們細如一根馬尾巴的咽喉里,而且口中的毒火使水干竭。雖有少量進入咽喉,但無法滿足它們那大如盆地的腹部,腹內稍感飽滿,到了晚上時要感受腹內燃火焚燒心肺等內髒的難忍痛苦。

特障餓鬼:在每個軀體龐大的餓鬼身上,居住著成群的小餓鬼啃食它們。此外,感受苦樂的數量多而不定。

空游餓鬼:妖精、王鬼、死魔、厲鬼、鬼女、獨角鬼等等。這些餓鬼恆時處於恐懼、怖畏和迷亂的境界之中,經常生起惡念,唯精勤於損害他人的惡業,他們死後多數都立即墮入地獄等惡趣的深淵。因此我們應誠心誠意思維,自己代受那些餓鬼的痛苦,並對生在餓鬼界的眾生髮起慈悲心,以圓滿加行、正行、後行而修持。

(三)傍生的痛苦

傍生分:海居傍生和散居傍生。

海居傍生:一望無際的大海中,魚、鯨、螺、龜、蝦等如酒糟般

密集一處,其中長蛇,鯨等大動物的身量可以繞大山周邊,小動物則如微塵或針尖一般。大的傍生吞食小的傍生,小的徑直刺入大的身體蝕食它。每一個大的動物身上都有許多小的含生築窩居住蝕食它。有的生在無有陽光的島嶼上,連自己屈伸肢體也無法看見,非常痛苦。因為極為愚痴的緣故,不了知任何取捨之理,處於無邊的痛苦之中。

散居傍生:雖然生在人間或天境,但只是感受愚昧和被役使的痛苦。尤其是人間傍生,無有主人飼養的野獸等恆時處於恐怖、畏懼之中,即使吃一口食物也難得安穩。它們遭受互相啖食、或被獵人捕殺、或被猛獸吞食等眾多危害,如鷂鷹吃鳥雀、鳥雀吃小蟲等都表明它們恆時唯造互相殘殺的惡業。有些傍生因為自己身體上所長的角、毛、皮等而遭殺,如為了珍珠采海貝、為了牙骨殺大象、為了獸皮殺老虎、豹子、水獺、以及狐狸等;為了麝香殺獐子、為了獲取血肉殺害野牛、野馬等等,自己的身體成了自己遭殺的因,非常痛苦,或被賣給別人,無論如何都將被宰殺。看到遭受這樣痛苦的眾生時當詳細思維、觀想如果自己遭受這種種痛苦那將如何感受,應該對生於傍生道的眾生生起悲心。自己如有飼養的傍生,應仁慈愛護它們。甚至蟲蠅及細微含生以上無一不有苦樂的感受。這些傍生也無有一個未做過自己的父母,應當對它們生起慈悲心,以圓滿加行、正行、後行而修持。

(四)人的痛苦

人是有三大根本痛苦和八支分痛苦。

三大根本痛苦是變苦、苦苦、行苦。

變苦:是指現在所擁有的片刻的安樂瞬間也將變成痛苦,例如,

食用利益身體的飲食後腹內飽足,覺得很幸福時,(沒想到)突然患了嚴重的浪踏病(腸胃絞痛),痛苦不堪。

苦苦:前面的痛苦尚未斷盡時又遭受新的痛苦,如父親死後接著母親又亡;遭怨敵搶劫又死了親人等等。

行苦:現在我們這些自以為安樂的人們,好象沒有親身感受痛苦,但實際上也絕未離開痛苦之因,如吃飯、穿衣、住房、受用、裝飾及宴會等,都成了造罪業的因,這一切業果痛苦唯有自己感受而已。

八支分痛苦分: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不欲臨苦。

生苦:南瞻部洲的人們大多數是胎生的以尋香(食香者,生存在欲界的中有或中陰身,各依因緣善惡,吸食種種香、臭氣味,故名尋香)的意識,趨入父母的精血中,便形成凝膜,皮包,血肉肉團和支節等等,這樣住胎月數圓滿,該出生時被三有的業風吹動,遭受頭足翻轉顛倒的痛苦。如果母親產門狹窄不能生出,也許就死在母親的腹中或者母子二人全部死亡,即使沒有死也會感受到接近死亡的痛苦,正如蓮花生大師所說:「母子二人中陰邁半步,除母頜骨余骨皆分裂」一樣的痛苦。

老苦:輪迴之事無有實義,並且沒有完結的時候。正在享受之中,不知不覺就已感受到衰老的痛苦。這時,周身體力逐漸減弱,豐美食品不能消化;眼根減弱,看不見遠處的景物或細小的物體等等;同樣體溫失調,衣服稍微有些單薄便會覺得寒冷;支撐力下降,因而不能承受重衣;雖然渴望欲妙受用卻無力享用;身體的風脈衰退,致使承受力、忍耐力都很脆弱;受到眾人的欺辱,於是內心異常痛苦;因身體的四大紊亂,遂遭受許多疾病和損害,一切行動也是艱難無力。由於無法忍受這種衰老的痛苦,內心希望儘快死去但實際上卻又非常害怕接近死亡。因此,這種老苦也無異於惡趣眾生的痛苦。

病苦:此身體是四大組成的本性,所以四大不調時,會遭受風、涎等各種疾病折磨。幾乎所有的病人生活都不能自理,暴躁易怒、別人所做的一切事都看不順眼、性格也比以前固執。如果病期過長,護理員也不能一如既往地耐心照顧,非常痛苦。

死苦:卧於病榻之上不能起身,見到飲食也無食慾;遭受死亡的痛苦時,喪失了以往的勇氣;到了永逝之際,雖有親人圍繞,卻無法挽留,唯有一人獨自感受氣息分解的痛苦;縱有無量的財產也無法帶走,雖然心中難割捨,但這些財產也不可能跟隨;回憶往昔所造的惡業,心生懊悔,想到惡趣的痛苦便異常恐懼;如果是一個罪孽深重的人,臨終時,手抓胸口,胸口留下指甲印痕,即是想起以前所造的罪業、想到自己以前未修持對臨終有利的正法,所以追悔莫及。如米拉日巴尊者說:「若見罪人死時,為示因果善知識。」在這樣奄奄一息之時,惡趣的境界已經顯現,所有景象都是十分恐怖的;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身體的四大內收、呼吸窘迫、肢體顫抖、意識迷亂;眼睛變成灰白色的時候,已離開了人間,死主閻羅來到,中陰的境界出現了,無依無怙。我們不能確保這種死亡今天不來,那時唯有正法絕對有益。如云:「念法始從母胎生,初生之時憶死法。」無論老幼死亡都可能會突然降臨,所以出生以後,就應修持對臨終有益的正法。

怨憎會苦:即擔心遇到怨恨的敵人而對財產白天守望、夜間巡邏,為了養家糊口等終日庸庸碌碌,結果卻無濟於事,一切財產受用也會被敵人享用,白天遇到強盜夜間遇到盜賊或豺狼野獸等突然出現而遭損害。如怙主龍樹說:「積財守財增財皆為苦,應知財為惹禍根源。」

愛別離苦:世間輪迴的一切眾生都是貪愛自方,偏袒親戚、朋友、眷屬一方,為了他們而感受諸多痛苦,如果親友死亡或淪落他鄉,或被怨敵及其它因緣損害,自己甚至會比遭受痛苦的那些人還痛苦。

求不得苦:在此世間中無有一人不希望幸福快樂,但是幾乎誰也不能如願以償。雖然儘力辛勤勞作,但是如果沒有前世的福德因緣,則即便只是暫時的充腹也很困難,並且自他倍受痛苦,而最終所得到的只是墮入惡趣深淵無法解脫而已。所以,古大德云:「勤勞如山王,不及積微福。」

不欲臨苦:於此世間雖然無有一人希望感受各種各樣的痛苦,但往昔積累的業力偏惡的話,如何精勤成辦也不會如願以償,只能遭受不悅意的痛苦,如全知龍欽巴說:「夫妻親屬欲恆時,不離相伴然定離;賢妙往所欲恆時,不離安住然定去;暇滿人身欲恆時,不離常有然定離;賢德上師欲恆時,不離問法然定離;殊勝善友欲恆時,不離相伴然定離。從今披著精進甲,應至不離大樂洲,深生厭離諸道友,無法乞人我勸勉。」

(五) 阿修羅之痛苦

本來阿修羅的財富受用可與天人相媲美,但是由於往昔的嫉妒、好鬥的不善業習氣所感而得到阿修羅之身相,嫉妒心極為粗重,在自己的範圍內、區域內或區域間相互不合睦,唯以爭戰度日。看到上面天人的財富受用圓滿,一切需求都是從如意樹上生出,而其樹根是生在自己的境內,生起了無法堪忍的嫉妒心,於是去與天人作戰。因往昔的業力,天人具有神變,身體高大(阿修羅卻很矮小),除了斷頭以外無論怎樣受傷,用天境的甘露會立即恢復,不致死亡;而阿修羅則與人一樣,經常慘遭失敗。因此,應當誠心觀修阿修羅也不離痛苦的本性。

(六)天人的痛苦

本來天人活著的時候快樂、幸福受用圓滿,卻唯以散亂度日,所以無有修持正法的意念;壽命雖然長達數劫,但在他們的感覺中只是剎那顯現瞬間即逝,散亂迷茫中壽命已盡,接近死亡。從四大天王到他化自在天,無論生在哪裡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天人臨近死亡時——以前每個天人身體的光可以照射一由旬或一聞距——此時身體的光已消失;以前如何坐在寶座上也沒有不歡喜的,此時坐上寶座卻甚感不適,所以很不喜歡;以前天人的花鬘經久不枯萎,此時已全部凋謝;以前天衣如何污染也沾不上污垢,此時也已染上污垢;以前天人身上不會流汗,此時身上出現汗水等。在五種死相現前時,他們自己也知道將要死亡,因此內心十分痛苦;天子天女們也知道他們將要死亡,所以不到他們身邊,只是從遠處散花祝願:「願你從此死去後,轉生於人間,行持善業,再生天界。」如此祈願後便全部離開了,只留下自己孤孤單單,凄凄慘慘,而且以天眼觀察後,已了知後世將轉生何處,看到轉生之處的痛苦,死亡的痛苦還未去除,又加上墮落的痛苦。

六道眾生無論生於何處,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如《念住經》云:「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飢餓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迴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

第四節 因果不虛

因果不虛分:所斷之不善業;應行之善業;一切業的自性。

以眾生各自所積累的善惡之業為因,而導致轉生於輪迴的善惡趣中。輪迴是由業而生,並且感受業的果報。轉生到善趣或惡趣沒有其它的作俑者,也不是偶爾的因緣所生,因此應當隨時地觀察善不善之因果,斷除一切不善業行持一切善法。

一、所斷不善業

所斷不善業分:身惡業;語惡業;意惡業。

(一)身惡業:

身惡業分:殺生;不與取;邪淫。

殺生:對外境某人或某傍生等產生欲殺的動機,最後斷絕他的命

根。如勇士和野獸等以嗔心和貪心而殺生;如不了知善惡因果或者象外道一樣認為殺生是善業等是以痴心而殺生。尤其是殺父親、殺母親、殺羅漢被稱為無間業。無間業是今天與來世之間無有中陰而直接墮入無間地獄之因。另外自己殺生和別人為自己而殺生的罪業是同等的。殺生的惡業若具足四種罪業的分支,則將圓滿感受殺生的果報。例如,就宰殺主人擁有的一隻羊而言,首先主人告訴僕人或屠夫要宰殺一隻羊時,了知所殺的眾生是羊(已具第一支);他們想到要殺某某羊之時,稱為生起欲殺之意樂(已具第二支);那個屠宰者拿著一根繩索前去,捉住、捆綁、並用細繩勒住它的嘴唇等(是用閉氣殺羊的手段),稱為採取殺生行動(已具第三支);這時,那個眾生感受氣息分離的強烈痛苦,呼吸中斷、瞠目直視、眼淚汪汪,屍體被拽到室內時,稱為究竟斷絕命根(已具第四支)。

不與取分:權威不與取;竊盜不與取;欺誑不與取。

權威不與取:如以軍隊等兵力親自動奪,又稱為勢力不與取;

竊盜不與取:如在主人沒有看見的地方暗中偷偷獲取財物為自己所有;

欺誑不與取:如經商貿易等時為了欺騙對方而以說妄語,用非法量器等手段獲取對方的財物。

邪淫:是在家人的戒律。往昔西藏法王松贊干布在位期間,制定十善法規,如在家人也以種姓或正法護持戒律。此外,邪淫有許多種,其中與自己之妻或已付了賞錢的女人,雖有自由但在白天、受持齋戒日、生病期間、憂愁所迫、月經期間、產婦未完全康復、三寶所依處等進行(交媾)則為邪淫;此外還有與未成年少女或於口和肛門等處行邪淫的;應當了知、斷除一切邪淫。

(二)語惡業:

語惡業分:妄語;離間語;惡語;綺語。

妄語分:一般妄語;大妄語;上人法妄語。

一般妄語:懷有欺騙他人之心而說的一切自性妄語。

大妄語:如說善法無有功德、惡業無有罪過、清凈剎土無有安樂、

惡趣無有痛苦、佛陀無有功德等,再不可能有比這更嚴重的明顯妄語,故稱為大妄語。

上人法妄語:如沒有得地說得地了,沒有神通說有神通等,凡沒有功德說有功德,這一切皆為上人法妄語。

離間語分:公開離間語;暗中離間語。

公開離間語一般是具有權威的人在另外兩個人面前,以離間語使他們倆分開;暗中離間語是在情投意合的兩人之間,到一個人面前說:你雖然很關心他,但是他卻如何如何,以離間語使他們分開。

惡語:如對相貌醜陋的人公開宣揚他們的缺點。例如,對那些有生理缺陷的盲人等稱呼瞎子、聾子,說一切低劣的話,以較溫和的方式使對方心不愉快;另外在上師等面前說各種不悅耳的言語,也有極大的罪過。

綺語:婆羅門(其他外道)的咒語等(本來是非法的卻認為是正法)或妓女的語言、使自他生貪心的語言等,諸如此類等能引生貪心、嗔心的無關話語。尤其是別人誦經念咒時,說許多令他們心思散亂而無意義的話,將斷了別人行善法的資糧,因此罪業極重。

(三)意惡業

意惡業分:貪心;害心;邪見。

貪心是對於他人的財物生起欲求之心。

害心是以嗔恨心和憤怒心而損害他人、自己幸災樂禍等,凡是對

他人生起損惱之心都是害心。

邪見分:無因果之見;常斷見。

無因果之見是認為修善法無有功德,造惡業無有罪過等。

常斷見是指外道的見解雖有三百多種,歸納起來可概括為常見和

斷見。

常見即認為神我常有或者認為造世主是大自在天或遍入天等;斷見即認為一切諸法是自然而生(自性生),不承認有前後世,因果不虛及解脫等。

綜上所述,所斷之不善業共有十種,也稱為十不善業,十不善業中殺生和邪見的罪業極大,如云:「殺生之上無它罪,十不善中邪見重。」

十不善業的果報,即每一種不善業各有四種果報: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異熟果:如果是因嗔心而造則墮入地獄;如果是因貪心而造則轉生餓鬼;如果是因痴心而造則轉為傍生。如果生於那些惡趣中,需要感受各自的痛苦。

等流果:在惡趣中有許多與各自的業因相同的各種痛苦,由於異熟果感召,這些痛苦從惡趣中解脫後獲得人身時也會感受到。

增上果:此果報成熟在外境上,如造殺生惡業者,轉生在環境不優美或者深谷險地等威脅生命的地方……

士用果:造任何惡業都將與日俱增,世世代代延續無邊的痛苦,惡業越來越向上增長,將漂泊在無邊的輪迴之中。

二、應行之善業

我們了知十不善業的過患後應發誓願受持不造這些惡業的清凈律儀,則稱為十善業。十善業是指斷除十不善業並且修持對治惡業的善法。例如:斷除殺生,愛護生命;斷不與取,行持布施;斷除邪淫,護持戒律;斷除妄語,說諦實語;斷離間語,化解怨恨;斷除惡語,說悅耳語;斷除綺語,語言有威力;斷除貪心,當持舍心;斷除害心,修饒益心;斷除邪見,當依正見。

十善業也有四種果報。

異熟果:轉生於相應的三善趣中。

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歡行善,並且增長善根等。

增上果:成熟於外境,與前面十不善業的果報相反,將具足一切圓滿的功德。

士用果:所作的任何善業都顯著增長,福德接連不斷出現。

三、一切業的自性

一切業的自性,這裡暫且不論。

第五節 解脫利益

解脫利益分:解脫之定義;解脫之分類。

一、解脫之定義

所謂的解脫是指脫離輪迴大苦海,獲得聲聞、緣覺、圓滿菩提的任何一種果位。

二、解脫之分類

解脫之分類:能獲解脫果位之因;三菩提之果位。

(一)能獲解脫果位之因

從人身難得開始,以四大厭離心(修法)調順自相續,然後從一切聖道之基石(皈依)修至聖道正行完全圓滿,每一修法都有各自的功德,此為解脫之因。

(二)三菩提之果位

聲聞、緣覺、圓滿菩提三者無論獲得哪一種,都是寂靜清涼的,

這說明己從輪迴痛苦的狹道中得到了解脫,所以我們應該生起歡喜心。特別是我們如今已值遇大乘佛法,唯一希求圓滿的菩提,精進修持十善、四無量心、六度、四靜慮、四無色定、二止觀等一切法門。並以加行發心、正行無緣、後行迴向三殊勝攝持而修持。

第六節 依止上師

依止上師分:依師之必要;依師之次第。

一、依師之必要

一切佛經、續部、論典中從未宣說過不依止上師而成佛的歷史。因此,善知識和上師是解脫與遍知(聖道)的真實引導者,所以應當恭敬依止。

二、依師之次第

那麼怎樣依止上師呢?首先觀察上師;其次依止上師;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趣。

(一)觀察上師

本來凡夫很容易為友伴等暫時的因緣所改變,所以我們當於一切時處依止上師和善友。如今處於五濁惡世,雖然圓滿具足眾多續部寶典中所講的一切法相的上師極為難得,但是,對於人們所依止的上師必須具備以下功德,如《功德藏》云:「圓滿諸勝法相者,濁世力致故難得,三戒清凈之大地,多聞大悲潤心續,精通如海顯密儀,斷證凈慧果豐富,四攝鮮花廳爭艷,善緣弟子如蜂集。」鄔金蓮花生大士亦說:「不察上師如飲毒,不察弟子如跳崖。」善加觀察並且無誤辨別後,應當依止一位具足前面所講的諸功德之上師,並且恆時不離上師為真佛之想。

(二)依止上師

依止具有救護力的上師善知識,如《功德藏》云:「如病依醫客依護,怖畏依友商依主,諸乘船者依舵手,畏生死惑當依師。」

(三)修學上師之意趣

上師聖者心相續中的一切聞思修的功德能融入自己的相續中,就象從標準瓶傾入另一標準瓶中一樣。《功德藏》雲:「何為皈處資糧田,修師瑜伽內外二,所修生圓體攝師,經續說師為真佛。」

第二章 不共內加行

不共內加行分為五節:皈依;發殊勝菩提心;念修金剛薩埵;積累資糧;上師瑜伽。

第一節 皈依

皈依分:皈依之因;皈依之方法;皈依之本質;明觀皈依境;皈依之學處;皈依之功德。

一、皈依之因

皈依之因分:畏懼;信心。

(一)畏懼

畏懼指恐怖輪迴之痛苦。

(二)信心

信心分:清凈信;欲樂信;勝解信。

進入有許多佛像、經書、佛塔的殿堂或見到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的尊顏,或者聽到彼等功德及事迹,以此類因緣,能夠立即想到他們的悲心廣大等,這種清凈信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稱清凈信。

聽到惡趣輪迴的痛苦後生起擺脫之心;聞到善法的功德後生起修持之心;現見罪業的過患後生起斷除之心,這些都是欲樂信。

了知三寶的不共功德與加持之後,從內心深處生起信解,知道三寶是一切時分無欺的皈依處,想到無論是苦是樂,是病是痛,是生還是死,任何事情無欺的皈依處——三寶都會知曉,除三寶之外沒有其他的依賴和指望,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心成為勝解信。如鄔金蓮師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

二、皈依的方法

皈依方法分:共同乘皈依法;不共密乘皈依法;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皈依法。

(一)共同乘皈依法

誠信佛為本師,法為道,僧眾乃為修道之助伴,以此方式而皈依。

(二)不共密乘皈依法

不共密乘皈依法:三門供養上師,依止本尊、空行為助伴,以此方式而皈依。

殊勝方便之金剛藏皈依法:脈清凈而現化身,風清凈乃為報身,明點清凈現法身,以此捷徑而皈依。

(三)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皈依法

皈依境聖眾相續中的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相無別的智慧,我們為了使自相續生起這些智慧而反覆修持,以此方式而皈依。

三、皈依的本質

就是說雖然到捨身捨命之地步,也不能忘掉三寶功德的堅定信念。

四、明觀皈依境

這樣所有的皈依方法已明確後,當明觀皈依境修持真實皈依。即將自己的住處,觀想為由各種珍寶組成的清凈剎土,美妙悅意,平坦光滑猶如鏡面,無有凹凸不平的山崗、窪地。在自己正前方觀想一棵具有五枝的如意樹,枝繁葉茂、百花齊放、碩果累累、極其圓滿,遍滿東南西北整個虛空界,所有的枝葉全部是以各種珍寶、鈴、瓔珞嚴飾。

於中央的樹枝上觀想八大獅子寶座上面的各種蓮花、日月坐墊上,本體為三世諸佛的總體、無等大悲寶藏具德之根本上師,形象為鄔金大金剛持(蓮花生大士)身色白裡透紅,一面二臂,雙足以國王游舞式安坐;右手以契克印執持金色五股金鋼杵,左手平托頭蓋骨,內有充滿無死智慧甘露的寶瓶,瓶口以如意樹嚴飾;身著錦緞大氅、法衣、咒士衣,頭戴蓮花帽,與身色潔白、手持彎刀、托巴的佛母益西措嘉空行雙運,這樣安坐於自己前方的虛空中,蓮師面向自己;再觀想蓮師頭頂上諸傳承上師以重樓式安坐。本來共同續部有無數傳承上師,但此略觀大圓滿心滴派的根本傳承上師,即法身普賢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極喜金剛等,他們各自裝飾裝束圓滿,上者的座墊未接觸下者的頭部,以重樓式安坐;其周圍由四續部不可思議的本尊天眾與空行勇士眾圍繞。

在前方的樹枝上,觀想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周圍,由賢劫一千尊佛等十方三世諸佛所圍繞,全部是殊勝化身梵凈行的裝束,頭有頂髻、足有輪寶等具足三十二相與八十隨好,雙足以金剛跏跌坐而安坐,身色有白黃紅綠藍色,身體放射出不可思議的光芒。

在右方的樹枝上,觀想三怙主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觀音菩薩為主的八大隨行佛子由大乘聖者僧眾圍繞,身色也全都是白黃紅綠藍色,以十三種圓滿報身裝飾莊嚴,雙足以平等式站立。

於左方的樹枝上觀想:舍利子,目犍連聲聞二聖由聲聞緣覺聖者僧眾圍繞,身色全部是白色,身著三法衣,手持錫杖與缽盂,雙足以立式安住。

於後方樹枝上觀想:法寶經函累積,金光閃閃的格架中央最上方陳列著六百四十萬大圓滿續部,全部函頭標籤對向自己,經函光芒四射,並自然發出:「阿勒,嘎勒」的聲音。這些樹枝的所有空隙中間有智慧護法神和業成護法神,其中男相護法神全部面朝外,成辦和保護修持菩提正法,遣除違緣與障礙以及阻止外部障礙進入內部的事業;女相護法神全部面向內,成辦內成就不散失於外的事業;這些事業護法神都具有智、悲、力的無量功德,對我們(修行人)十分慈愛,把他們都觀想成引導眾生的大導師。

再觀想今生的父親在自己的右側,母親在自己的左側,前面是自己的怨恨的敵人和損害自己的魔障為首的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猶如地面上大聚會的人們一般聚集在一起,面向皈依境而合掌,身恭敬頂禮,語恭敬念誦皈依偈,意恭敬(意念):除您之外我無有其它的皈依處、希求處。如此以猛烈渴望之心念誦:「真實三寶善逝三根本,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體性自性大悲壇城中,直至菩提果間永皈依。」如此每一座儘力念誦皈依偈,至少要圓滿十萬遍,在未達到數量之前,應閉關而觀修,平時也必須念修皈依法。

最後收座時,自己應當以殷切的恭敬心為緣,觀想皈依境的諸聖尊眾,身體發出無量光芒,照射自他一切眾生,眾生猶如鳥雀被石簧驚動「撲楞楞」地飛起般融入皈依境的諸聖尊中,皈依境的所有尊眾也從邊緣逐漸融入於光中之後,融入中間攝三寶於一體的上師中,頭頂重樓式的一切尊眾也融入下面的上師,上師又融於光,光也消失於法界中。最後自心隨力安住於遠離分別念之法身離戲本體中。起座時,將一切善根迴向無邊眾生並念誦:「我速以此善,成就三寶尊,願將無餘眾,安置於佛地。」


推薦閱讀:

即身成佛法本教大圓滿
大圓滿的密義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課堂筆記:勸發菩提心
【大圓滿】
大圓滿前行輔導資料

TAG: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