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商業模式受壓 難承載雷軍夢想

"雷軍太想成功,太想複製蘋果的成功模式了,以至於他選擇了走最難的路"。"按雷軍的說法,小米未來就不是一家手機廠商了,而是走"粉絲經濟"的路線,說不定要賣玩具和衣服了。但是,皮之不存,毛將安附?請首先把手機做好"。

這是專欄作家冀勇慶在文章中對小米科技的評價。自從這個"開創"了互聯網式手機的公司成立以來,已經夾雜了太多的爭議。箇中原因,除了互聯網公司的天然活躍、愛出風頭的基因外,也與其創始人雷軍的個人野心有直接關聯。

熟悉雷軍故事的人都知道,這麼多年一路走來,他處於"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狀態:軟體和互聯網"一個都沒撈著",最後風險投資倒是做得風生水起。這對於已到不惑之年的"中關村勞模"雷軍來說,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他心有不甘。

於是,雷軍再次踏上了創業這條路(創辦小米科技)。身為手機重度發燒友的他,將這次創業視為這輩子最後一次折騰。這也可以看作是他的最後一場人生賭博,需要不停地冒險下注,結局已無法由自己掌控。

落敗周鴻禕

互聯網進入商業化市場化運營的20多年來,產業生態環境和產業鏈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近的一個變化則是由蘋果帶來的,它的iPhone可以說顛覆了互聯網和手機業。其把傳統互聯網帶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引得眾人紛紛跟進模仿。

蘋果的獨門秘笈在於,他們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軟硬結合的模式,這是蘋果積累多年的硬體製造經驗以及獨立發展操作系統的產物。這種獨特的體制擁有強大的供應鏈控制,能夠在全球採購最好的零部件,利用全球工廠壓低成本,將利潤最大化;獨立封閉的軟體系統,跟硬體完美融合。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無論是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還是移動終端廠商等等,他們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小米正是這樣的環境下的產物。將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視為偶像的雷軍,早在2005年便看好移動互聯網,按他的話說,"未來移動互聯網的規模將10倍於PC互聯網的規模"。在整合了通信和互聯網圈的資源後,組建了一支手機硬體製造和軟體開發的華麗陣容。跟蘋果一樣,無論是手機設計、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售後服務、操作系統、應用軟體,小米均親自參與。

顯然,雷軍在做一種更符合中國用戶消費需求和習慣的嘗試。雷軍曾說,手機工業會逐步向電腦工業的遊戲規則靠攏。"個人電腦行業競爭的王道是高性能、高性價比。"這一點被用在了小米手機的身上。

去年8月,小米手機問世。憑藉著"高性價比"這一特點,小米手機迅速引來了高度關注,同時也讓他的潛在競爭對手們看在眼裡。

2012年堪稱是"互聯網手機元年"。繼小米之後,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盛大在內的互聯網大佬們無一缺席,連過著愜意田園式生活的網易CEO丁磊也稱準備推出移動終端。

起初,雷軍對這一切並未在意,不過有個公司在宣布推出手機產品後,卻讓雷軍"坐立不安"起來,這間公司就是360。

在中國互聯網圈內,360創始人周鴻禕是個一向敢言的"大炮",其知名度絲毫不亞於雷軍。實際上,同是湖北老鄉的兩人早已相識。早年間還曾是好友,但在2010年時二人關係開始惡化--2010年,雷軍創辦小米科技;幾個月後,周鴻禕和馬化騰爆發3Q大戰,周鴻禕認定雷軍扮演了向馬化騰煽風點火的角色。

上月初,在周鴻禕宣布進軍手機領域後,一場精彩的口水戰也拉開了序幕。

周鴻禕認為,小米手機的性價比是其成功的關鍵,因此他表示要推出性價比更甚於小米手機的360特供機,公開挑戰小米手機。此後,奇虎360每公布一款特供機,幾乎都要與小米手機比拼硬體配置。

IT商業新聞網記者看到,從5月18日起,周鴻禕和雷軍在微博上因手機問題互相指責,這也被網友稱之為"小3大戰"(小米與360)。

據報道,在戰事初期,兩家公司沿用了互聯網口水戰的常規套路,比如言語調侃等,不過很快雙方便互相指責對方動用水軍造謠中傷,一部分員工更是爆出粗口,將戰事不斷升級。

6月10日下午,周鴻禕更在其微博中披露,小米手機每部的利潤達七八百元,而小米手機最新一輪融資已經估值40億美元。周鴻禕向雷軍展開了連珠炮式地發問:"小米是否融資成功?估值是否40億美金?小米盈利還是虧損?如果虧損您是如何做到40億美金估值?您是否預測今年銷售超過500萬台手機?小米每部手機售價1999利潤是500還是700、800?"

有媒體評論稱,從周鴻禕的提問內容來看,幾乎條條都指向小米手機最為核心的商業機密,這必然是雷軍無法回答也不能回答的問題。

在專欄作家程苓峰看來,周鴻禕在這場"戰役"中完勝小米,後者還是捲入了口水戰。360手機在還沒上市時,就已經和小米站在一個量級的PK台上。

受到這場口水戰的影響,本就受到過分關注的小米,它的各種問題也隨之被無限放大。

蹊蹺的數據

在來自對手的壓力陡然增大的同時,小米手機更是"後院起火",產品接連遭遇重啟門、返修們、暴利門、變相降價、官翻機、過度營銷等事件,遭到眾多用戶的質疑。

不過,小米似乎並未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上月曾透露稱,"今年小米手機銷量有望突破500萬台,這也是國產手機單款銷量的紀錄。"上周雷軍在其微博上更稱,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已經超過300萬台。

不過,IT商業新聞網在採訪多位業內人士時,卻得到了一致的觀點,就是小米手機的這些數字太誇張,包含許多"水分"。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李易在接受採訪時更直言,行業內凡是以神話包裝開始的,最後都會以笑話收場,小米也不例外。"關於銷售數據,最有力的證明就是稅單,因為每賣一台都是要交稅的,雷軍可以把稅單展示給大家看看"。

小米何時展示稅單尚未可知,但從記者一直以來對其的觀察和了解來看,上述的銷量數據恐怕難以自圓其說。

在小米手機對外銷售後,小米方面多次宣稱官網因用戶訪問量過大而陷入癱瘓。記者看到,有網民對此就提出質疑道,購買小米手機的用戶不過幾十萬,幾十萬的流量就能多次讓一個互聯網企業的官網癱瘓,要麼是小米公司的網站技術太差,要麼是小米公司為製造手機熱銷的假象,自我癱瘓以達成飢餓營銷的目的。此前有媒體也援引負責為小米手機配送的如風達快遞內部人士的話報道稱,在全國範圍內,小米手機一天出貨最多的時候也就1000台。

記者也了解到,與運營商合作的定製版小米手機目前的銷量也並不理想。此前就已有運營商營業廳員工表示,每天前來諮詢並辦理小米手機相關入網手續的用戶也就一、兩個人,有時則根本沒有。IT商業新聞網記者在採訪多位手機愛好者時也了解到,很多人仍然對iPhone、HTC、諾基亞的WP等手機感興趣,對小米手機持續關注的人寥寥。

"只能說小米是新興的手機公司",飛象網總裁項立剛對IT商業新聞網記者表示,小米官方的數據並不可信,他們的營銷方式還是成功的,至少引起了關注。但是小米手機能否真正成功還要看市場的認可度,要看小米手機能否經過時間的考驗,產品的質量能否保證,和售後服務等問題。

深圳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則對IT商業新聞網記者表示,雷軍說小米手機的返修率低也是不可能的。質量好的國產手機的返修率在3-5%,質量一般的返修率也在5-10%,而小米的返修率也不可能低於5%。楊群表示,蘋果的iPhone的返修率也在3%,因為智能機功能越多,出故障機的概率也就越高。

"雷軍不能再沾沾自喜了",李易對記者表示,大量的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將對小米產生衝擊,因為其已不是業內獨家做互聯網手機的企業。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手機的出現,也會讓行業內的信息數據更加公開透明。

需要看到的是,互聯網手機的對手不光僅是互聯網同業者,來自傳統的手機廠商、國外廠商都會對他們產生巨大威脅。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賽諾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三星以超過207萬台的手機銷量,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一,酷派緊隨其後,而蘋果未進前五。華為、聯想、中興等,則相比上月有所下滑,分別排在第三、四、五的位置。而入圍前十的手機品牌中,有一半來自國產手機廠商。5家廠商的總市場佔有率達到44.14%,而酷派、華為、聯想3家均超過10%。另外據賽諾數據顯示,小米手機最近每月的出貨量在7萬部左右。在這樣的格局下,"小米手機們"要想打開局面實屬不易。

另據爆料,小米手機一直是由二線工業水平的南京英華達代工生產,部分配件更是從小作坊採購。據說英華達主要從事手機代工,其自有品牌名為OKWAP,是主攻三線以下城市市場的低端廉價產品,英華達的技術和品控水平屬於業界二流水平,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小米手機長期處於供貨困難的狀態,其早起產品也存在著外殼縫隙大、按鍵漏光、聽筒雜音等諸多問題。不過這一傳聞遭到了小米方面的否認。

此外IT商業新聞網記者也聽說,小米方面也在尋找公關高手(上至公關總監,下至公關經理),小米的獵頭正不擇手段地從華為、阿里巴巴等公司高薪挖人。

危局

對於互聯網企業涉足手機行業,業界看法不一。創新工場CEO李開復認為,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做手機會失敗。互聯網與手機兩個產業差別巨大、企業基因不同,更主要的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只是為了嵌入自己的服務,爭奪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絕大多數互聯網品牌做手機不但不加分,還要扣分,但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可能成功,如果它們能夠突破上述問題。

宇龍酷派總裁郭德英也認為,手機與互聯網是兩條不同的產業鏈,手機廠家專註於產品研發和產品設計,對渠道管理、供應商管理、售後等方面有著自己明顯的優勢,而互聯網企業主要是在互聯網體驗、應用更有自己的優勢,兩個產業鏈的遊戲規則是不一樣的,不遵循遊戲規則或者冒然打破遊戲規則,失敗的概率很高。

業內多位專家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是互聯網巨頭侵入手機領域的目的所在。但與傳統廠商相比,互聯網企業長於宣傳,弱於質量和售後。而小米手機的營銷模式帶來的優勢也將逐漸消失。

"小米手機的必須迎合消費者需求,不斷更新產品,多元化發展,才能發展下去",電信專家付亮對記者表示。從現在來看,小米賴以維持的基礎就是手機以及營銷。至於小米的其它兩駕馬車--米聊和MIUI,現在仍然看不到其令人興奮的閃光點。冀勇慶指出,由於多頭出擊,小米已經在過去最擅長的互聯網軟體領域喪失了陣地:MIUI由於Android不斷的升級改進而失去了相對優勢,米聊在微信的強力壓制下已經失敗。如果小米將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這兩個領域,例如米聊可以率先打通PC和手機從而擁抱整個互聯網,而不是忙著去做手機,現在會是怎樣的格局?

對於MIUI,丁磊也公開表示:"雷軍的小米是偽操作系統,他並沒有核心的引擎,就好比去買輛吉利回來,改裝成BMW。"對小米科技來說,如何定位米聊和MIUI這兩款產品,是雷軍必須思考的問題。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小米手機已經獲得了相對的成功,但小米科技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如果說手機是小米立足的根本,則MIUI的創新才是小米能獲得真正長久發展的動力。從長期來看,小米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電子商務,也不是IM軟體,而應該是小米手機從硬體到雲端的整個鏈條--也就是小米手機、MIUI和雲服務。小米經常有為購買者贈送附件比如手機後蓋的舉動,也在不斷為小米手機夯實現實基礎,可卻沒有看到跟小米手機系統端和軟體端有關的任何增值服務。

分析指出,在被(360+百度+騰訊+盛大+網易)+(華為+TCL+天宇+長虹)形成的"互聯網手機"陣營罩住了"硬體性價比"這個"命門"之後,小米變相降價也就成為必然了,於是我們看到了小米針對老用戶推出的"7000萬回饋"活動。而更關鍵的還是,小米必須推出下一代同樣具備超高配的米2。可是,單純比拼硬體配置的話,小米能夠跑得過"互聯網手機"陣營嗎?

對於小米引以為傲的互聯網營銷模式,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每一種創新的模式,最後都會成就一兩家公司。現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加入到這裡面來,而且越來越多的傳統手機廠商不甘市場份額被侵蝕,也在互聯網手機上發力,小米的優勢也就逐漸消失掉了。

TABLE的疑問

中國互聯網界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第一陣營是一張桌子--TABLE,其中T代表騰訊,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軍系,E是周鴻禕系。馬化騰、馬雲、李彥宏、周鴻禕分別憑藉即時通訊、電子商務、搜索、安全的通用型入口,建立了贏家通吃的帝國藩界。雷軍雖然成功投資多個移動互聯網的單點企業,卻一直缺乏一個平台型旗艦--移動互聯領域就成為了他最想突破的地方。"我原來不成功,今天也不成功,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沒達到。在我看來,我是失敗的,很多人都說我是成功者,但我感受不到。我是一個成就驅動型的人,這樣的人,他能夠忍受各種痛苦,然後前行。前天有人採訪我說,是不是因為你沒有干成一個像馬化騰那樣的公司,你憋屈。我當時說是,但後來想了一下,其實不是,我就是想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享受驕傲自豪的感覺"。

在小米科技創業初期,雷軍就對參與其中的創始人和早期員工說:"小米科技要成為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他的夢想顯然太大了,在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寡頭割據下,成功的概率又太低了。

顯然,小米科技是他實現"偉業"的地方。它能承載雷軍的夢想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雷軍6月14日微博的一聲「唉……」?
雷軍成爆料達人,小米MIX 2S新功能提前看!
驍龍845+6+64僅3299元!雷軍發布小米史上拍照最強手機MIX2S
沒買到小米8,但我學會了這6個PPT技巧!
輕描淡寫背後:專利也許才是小米IPO最大的風險?

TAG:手機 | 小米手機 | 商業 | 商業模式 | 夢想 | 雷軍 | 模式 | 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