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打還是不打?這是一個問題
備註:文末有投票和留言環節,歡迎把您的觀點華麗麗的亮出來吧~~
一提到這個話題,爸爸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認為可以也應該適當打:zhenn*:我小時候犯錯,爸爸打我手板,我現在懲戒我兒子也是打手板,多數只是輕輕打一下,以示懲戒。我認為讓他意識到錯了更重要。胡金*:我有個管教棒,"如果你,我就要管教你了。"事先讓孩子明確為什麼要打他(但用的不是「打」字,而是管教),打完之後,再做溝通。牛哥*:我覺得可以適當的打,起碼不是在溫室長大的。以前家裡好幾個,打也正常。不認可通過打來管教:~如*~:我沒有打過,怕小孩子叛逆。曾乾*:我也沒有打過,目前盡量講道理。不想輕易用這招,留著以後孩子觸碰到原則性底線的時候,才用它。可能會更有用。成長*:現在理念上不認同體罰。我看來體罰就是泄憤方式。成長環境里有體罰,現在隱約感覺會影響自我價值感。王*:我爸沒有打過我,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應該是感激的!
隨著一些媽媽「觀察員」加入這個話題,觀點開始碰撞的火花四射,金句頻出~~
朵朵*:主要是現在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光用道理真的是解決不了問題,家裡老人太寵,一切都是孩子說了算,總要有個人出來唱黑臉的,所以我就充當這個角色。但是,目前就我女兒的狀態來看,並沒有出現什麼價值感的缺失,因為在她那邊,如果爸爸媽媽觸犯了規則,一樣要打屁股,我們和她之間是平等的。而且,規則的制定都是經過她同意的,而且相對來說都是合理的。比如,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結束了才能下桌。打屁股只是我和女兒制定的一個懲罰方式。對於孩子來說,在各方面的理解能力或者說意識的高度上面不及成人的時候,打屁股是她可以理解而且能夠記住的懲罰方式。再大一點或許就會變成別的懲罰方式。打屁股只是在某個階段適用。
摸漁*(媽媽):
如果這個世界上再出來一個比「父母」更厲害的物種,用你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你,你那時候還會覺得舒服嗎?孩子弱小,打不過父母,還能怎樣?只能屈服。所以你覺得打屁股有效,卻看不到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胡金*:
不弱小的成年人犯錯了,一樣要打屁股啊,只是不是父母打,是在法院判決後由警察打。打屁股,不是真的要打痛,或者打的皮開肉綻,只是表明一種管教的態度。
劉*:犯了錯誤得到懲罰和平等有很大關係嗎?
摸漁*(媽媽):
成人犯了錯誤,可以有法律來制約,那麼孩子犯了錯誤,誰來評判?不就是做家長的憑自己的感覺來評判嗎?這叫平等?想要平等,首先是尊重,一個成人打一個弱小的孩子,這叫尊重?難道這個世界上就沒別的解決方式了?難道就只有大的欺負小的這種解決方式?
AM:
打,體罰,欺負?約定,執行,平等,尊重?邏輯好像有點混亂了
牛哥*:
我們這一代好像都被打過吧。我看我過的挺陽光的呀。當然,不代表現在的孩子還能打。
摸漁*(媽媽):
嗯,是很多人都被打過,但誰過的怎麼樣,只有自己心裡深處最清楚,被打大的孩子不意味著一定會打掉他天生的性格氣質。
王*
糾錯為主,體罰也無非就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極速糾錯,不如潤物無聲。我打過,但是現在打不過了,哈哈。
徐舟*:
打是最粗暴直接的方式,父母有足夠的智慧,也不至於如此。?是無奈之舉啊。威而不怒,一般父母還真缺乏這個氣場。自身修養不足以影響孩子。影響是教育的核心。
葵*:
我自己做錯事情,需要的是共情以後的正面引導和梳理,所以對孩子犯錯也一樣,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去糾正他的錯誤,這樣的方式一遍兩遍並不奏效,長期以往,他會有自己的判斷力,慢慢知道什麼是好的習慣什麼是需要改正的。
AM:
剛才有媽媽介入討論,我突然感受到了3F區分的必要性。Facts,事實;Feel,感受;Focus,關注。感覺女性有時分不太清楚事實和感受。建議下次討論男人和女人思考和行為方式的區別。
摸漁*(媽媽):
問題是,男人面對孩子,事實、感受和關注就都沒了。男人面對孩子,很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因為想顯示自己的威嚴。另外孩子能犯多大的錯呢?
燕子(媽媽):
最近朋友圈流傳這樣一幅圖:
這張照片里,這個孩子是個熊孩子,該打,是嗎?竟然把爸爸這麼重要的護照給畫的亂七八糟。可是我想說,這裡錯的真的是孩子嗎? 既然護照這麼重要,為什麼放在這麼小的孩子都能拿到的地方? 錯的究竟是誰?孩子這麼喜歡畫 ,有沒有給她機會,比如紙筆、畫畫的桌子。如果孩子的需求有了合理的方式來滿足,孩子還會拿到什麼就在上面畫嗎?重*:
看大家的討論很有意思,忍不住把昨天與一位河北的老師的對話分享過來:
懲罰最重要的不是對兒童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所以實施懲罰的不應該是作「判官」的教師,而應該是兒童自己,也就是說教師只是一個「律師」,他所要做的是維護規則(不是教師單方面制定的,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議結果)的公正性,即教師需要採取一定的方法設置情景讓兒童自己判斷出他的行為是破壞了雙方約定的規則,因此自覺自愿地自己懲罰自己(當然最好不要採用任何肢體傷害的方式,而最好是以兒童主動道歉的方式來代替)。
重*:
其實,我也打過孩子,在美國時還差點遭遇與《刮痧》類似的困境。那次以後,就再也不打了。
敘述起來有點長,簡單說就是他在學校里搗亂,把校長、校長助理和教室里的很多東西都破壞了,8個老師圍著他講理都不聽,躺在地上耍賴。我到學校後,很生氣就(輕輕地,我肯定是very very gently)碰了(hit,而不是hate)他的臉一下,結果前後連續五天里被教師、當地教育局、兒童福利組織、教育專家、警察局登門各種訪(詢/質/拷)問,最後我給出了各種解釋和當地頗有聲望的白人朋友的擔保,才被免於進拘留所喝咖啡、短期剝奪撫養權。張一*:
個人觀點中外家庭育兒最大的區別:國外以鼓勵為主,國內以懲戒為主,主要原因還是來自父母的心態和秉性,大環境下被壓抑的太久!
AM:
戈,伐,找,我 …… 咱們造漢字的老祖宗也許想表達,我們其實都是(被)打大的。 人類集體潛意識裡的暴力因素 ……
重*:
說得有道理。其實中國早期文化中有非常明顯的暴力(說得好聽是尚武)陰影,用榮格的話說,這就是中國文化真正的原型。不平等的人性論、皇權意識、官本位觀念、九品中正制度、革命運動以及奴性人格等等皆是這種暴力原型所塑造的結果。
摸漁*(媽媽):
我想起一本書《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牛哥*:
大家有空也可以看看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東方西方本來就是兩條線,沒有對與錯。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闡述世界。東方是高度概括,西方是高度解析。從廚房和醫院就可以看出這方面的區別。
曉穎*(媽媽):
首先,我覺得,懲罰和打人不是一個層級的概念,懲罰,也意味著對孩子行為的約束,那麼,既然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約束,不是有打人一種方式來實現,是讓孩子的不良行為消退,這也是懲罰。
孩子沒有交通意識的時候,看到紅燈也要跑,快速的拉住孩子,並且很清晰的告訴孩子,紅燈亮了等一等;但是如果孩子看見紅燈接著跑,家長就又打又罵,這不是懲罰,而是負面的強化,也許行為上消退了,但是,傷害得不僅僅是親子感情,也許嚴重的時候,孩子還會恐懼紅綠燈,恐懼社交環境呢。
父母,先學會和自己的情緒相處,才有力量面對孩子的一些破壞行為,有智慧去解決看上去是「問題」的時候。靜能生慧,善以修德。孩子是對家庭最忠誠的人,孩子出問題是在呼喚家庭成員回家。然而「情緒暴力」的父母是被自己深深的無力感所束縛,通過以大欺小,在孩子身上尋找力量感。
摸漁*(媽媽):
接曉穎老師一句話:並且孩子會將這種恐懼隱藏在潛意識裡,並影響他未來的事業、生活和婚姻。
我曾經接到過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家長他既痛恨他父親對他的暴力,同時又無法擺脫這種教育方式,用自己痛恨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他覺得其實打打孩子也沒關係,自己不是也很成功嘛,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但是諮詢到最後他才覺知到,其實他的事業可以更好,但是因為害怕合作夥伴的情緒,同時他覺得自己和合作夥伴的關係不是平等的,而是可以被對方操控的。他害怕合作夥伴的情緒模式,同時被操控的模式,就來自於他和他父親的關係模式,因為這種關係模式(他說心結)一直存在,自己不去仔細想(覺知)就不會發現這些隱藏在潛意識裡的秘密,而潛意識決定人行為、想法和未來的發展。他覺知到這些之後才明白,打孩子不過就是發泄自己童年被壓抑的憤怒而已,無法向父親發泄回去,就順著輪迴發泄給孩子,這樣心裡就平衡了,並且還給自己找了一套套的打孩子的理由,其實這些都是阻礙孩子未來發展的更好。
董國臣(NVC講師):
就我所見,我做過的成人的個案中,沒有遇見過直接因小時候被打,留下局限性信念和需要療愈的,因為責罵的語句,也不多。多一些的是忽視冷漠,更多的是父母犧牲自己,為了孩子不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含辛茹苦」,這樣的愛,影響到孩子長大後處理不好與自己和他人關係,這方面的療愈佔了大多數。每個當下,僅僅是一個當下,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不過上面說的是急救法,在已經打了的情況下的選擇。重點是,你的打罵和指責,是在你最沒力量時候的選擇。所以,我關心的是你有沒有力量拿到你想要的東西。當你有了力量之後,自然就不會採取那些無力的選擇。
討論逐漸到了尾聲,看到這裡的您觀點是什麼呢?
推薦閱讀:
※【解惑 】馬來西亞房產投資者常見的7個問題
※意拳推手應注意的問題--謝永廣
※哪些情況的出現說明你們的感情已經出問題了?
※女生最想問男生的7個問題
※在婚姻里不幸福,是因為你從來沒這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