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炎黃子孫,這些說法究竟是怎麼來的?
黃帝飛升圖
全球華人被稱作「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你可知道,這些說法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而是近代才被「發明」出來。龍,為什麼在古代會成為皇權象徵,在近代成為華夏民族的象徵?
本文來自騰訊網旗下「短史記」欄目(ID:tengxun_lishi),作者楊津濤,原標題《「龍的傳人」、「炎黃子孫」這類說法,直到民國才開始出現》,大唐雷音寺經授權發表。
在中國早期典籍中,龍通常是作為給神仙、帝王代步的交通工具出現,如韓非子說,「夫龍之為蟲也,可擾狎而騎也」。在《山海經》里,有「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又有「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等記述。孔子告訴弟子,黃帝「乘龍扆雲」、顓頊「乘龍而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秋冬乘馬」。這個時候,龍的地位和馬差別不大,只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在傳說中,龍是可以被豢養,所謂「古者畜龍, 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龍甚至能被食用。
秦漢時期,龍的地位得到提升,與帝王身世發生聯繫。秦始皇有「祖龍」之稱。漢高帝劉邦的出生,則被渲染為「其先劉媼……(被)蛟龍踞其上,已而有孕,遂生高祖」。
商朝的龍紋圖案
但這種龍與皇權之間的聯繫,並不穩定。譬如,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並非官祭的對象,而僅充當某種工具,如漢武帝時制定的「郊祀之禮」中,龍乃是車夫和護衛的角色;直到宋朝,宋太宗令「祭九龍」;宋真宗又令「凡修河致祭,增龍神及尾宿……等諸星在天河內者,凡五十位」,龍才成為地位普通的受官祭者。
清朝雍正帝所穿龍袍
再以龍袍為例。元朝以前,龍袍並非只有皇帝能穿。依照禮法,帝王、貴族、高官在衣冠上使用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等12種紋飾,被稱為「十二章紋」。其中日、月、星辰地位最高,歸帝王獨享,至於山、龍等,諸侯、大臣也能使用。梁武帝時有人建議讓王侯用鳳凰代替龍,唐高宗時有人建議用麒麟代替龍,都因阻力過大,最後不了了之。北宋時被迫採用一種折中的辦法,允許正、從一品官員用龍,但只能是「降龍」,把「升龍」留給皇帝。
龍成為皇家專屬是從元世祖開始的,他下令民間禁止銷售紋龍的布料。元仁宗又下令,官員服飾一律不許飾龍。但元朝規定龍是「五爪二角者」,無論民間,還是大臣都藉機鑽空子,製作或穿著只有四爪的龍紋服飾。遲至明、清,龍紋才被帝王大範圍應用在衣服用品、宮殿裝飾上。一項統計顯示,僅故宮中的太和殿,各種龍紋、龍雕中出現的龍就有13844條。甚至於故宮中的痰盂、燭台上都繪有龍的圖案。
龍雖然與皇權的勾連較多,但帝制時代民間百姓對龍的祭祀,卻並沒有以之為「共同祖先」的意思。在民俗中,龍往往代表著一種負有具體職務的神祗,甚至以興風作浪的「惡神」的形象出現,而被傳說中的「英雄人物」所斬殺。
修復後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桅杆上的黃龍旗(圖片來自《艦船知識》)
經元、明、清三代帝王強化後,龍成為皇室的象徵。晚清時,出於外交需要設計了黃龍旗,龍進一步成為清朝的標誌。至於龍變為所有中國人的圖騰,中國人成為「龍的傳人」,則是民國之後的「發明」。
起初,在大多數學者看來,龍僅僅是中國史前眾多圖騰之一。如呂振宇認為,「馬,牛,羊,豬……林,河,山……龍,馮,蛇,風……等」都是中國的「原始圖騰」;在圖騰問題上下了很大功夫的李伯玄,最重視的是鳳圖騰和玄鳥圖騰,龍圖騰僅偶爾提及。姜亮夫較早致力於論證龍是中國的圖騰,其理由是:「夏」字本義「一定是個爬蟲類的東西」,而夏的宗神禹,也是龍蛇一類。但這種觀點,既缺乏說服力,也未造成多少影響力。
聞一多在《伏羲考》中提出「龍圖騰」概念
聞一多是「龍圖騰」這一概念最重要的發明者。在《伏羲考》中,聞一多說:龍「是一種圖騰,並且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具體來說,「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種蛇的名字便叫做『龍』。後來有一個以這種大蛇為圖騰的團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於是便成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龍了」。
「龍的傳人」說法如今已被所有華人接受。圖為時任中國駐英使館教育參贊田小剛2012年在牛津大學中國留學生春節聯歡晚會上致辭。
1978年,歌手侯德健創作歌曲《龍的傳人》,「龍圖騰」終於如決堤之水,被所有中國人所接受。這首歌被收入各種歌曲集,如198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編的《台灣歌曲選——校園歌曲台灣民歌》,1982年四川廣播電台編的《廣播歌曲集》,1982年河北省群眾藝術館編的《田園新歌》等等。1988年,侯德健獲邀在春晚上演唱了《龍的傳人》,更是紅遍大江南北。有學者認為:這首歌迎合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希望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心情」,「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強烈共鳴」。
由於侯德健的身份是出走大陸的台灣歌手,因此「龍的傳人」這個詞在最初具有一定統戰含義,常被用來指稱兩岸中國人,或海外華人、華僑。如1985年《望長城內外——愛國主義隨筆》一書中,說從台灣駕機回大陸的黃植誠、李大維等是「龍的傳人紛紛回到了龍的故鄉」。後來這個詞在各個場合,都成為中國人的代稱。
簡言之,作為皇權象徵的龍,古已有之;作為民族圖騰的龍,則是近代救亡圖存目的下的重新發明。
- END -
推薦閱讀:
※(72)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羊的傳人」?
※龍的傳人百年風水考問
※「龍的傳人」王力宏的演唱會你怎麼能錯過呢?
※龍的傳人龍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