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握住修剪生命的剪刀 | 健識

▲張鋒,圖片來自網路

握住修剪生命的剪刀黃昉苨 《中國青年報》2016年04月06日 11版現在回想起來,很難說哪一個時刻改變了華人科學家張鋒的命運。他出生在石家莊,11歲到美國。初中時,母親督促張鋒去參加「分子生物學」的周末興趣班。毫無意外,13歲的小孩壓根兒不懂啥叫分子生物學。然而興趣班的老師另闢蹊徑,在課上給他們放電影。電影《侏羅紀公園》里,科學家從琥珀里的史前蚊子體內提取出恐龍遺傳基因,將這種滅絕了6500萬年的古老爬行動物帶回世界。張鋒對科學的熱情被這部電影激發了起來。高三那年,因為一個與病毒有關的實驗項目,他萌生了「治療艾滋病」的想法;大學裡,好友患上抑鬱症,張鋒查了一些資料,驚訝地發現抑鬱症無法根治。那一刻,他希望自己能為此出一分力。2016年,張鋒34歲,已經是哈佛-麻省理工布羅德研究所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他不是醫學家,也不會給任何人看病,然而少年時那些看起來遙遠的夢想,已經被他拉近了一大步。今年3月23日,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加拿大蓋爾德納獎揭曉,張鋒是其中一個獲獎者。蓋爾德納基金會表示,張鋒獲獎是因為「促進了將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真核細胞」。簡單來說,由於這位華人科學家的努力,人類已經可以用非常簡單、精確且廉價的方式去剪切、拼接任何生物的基因。許多讓醫生束手無策的疾病,說穿了都是因為基因破損。只需對基因稍加修剪,鐮狀細胞性貧血、肌肉萎縮症等疾病就能迎刃而解,HIV用以滲入免疫系統的受體也可以被破壞。此外,運用基因編輯技術,豬身上的器官能夠移植給全球約100萬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農作物能大量增產;人類也可以探究過去70萬年里各種已經滅絕的物種的DNA序列。形形色色的新發現正在實驗室里經歷考驗,張鋒,已經成了國際媒體聚焦的新熱點。

不只一個美國記者注意到,這個剪著西瓜頭、戴著方框眼鏡的亞裔科學家在派對上意興闌珊,待不了20分鐘便急著回實驗室。16歲生日那天,張鋒得到了進入梅因人類基因治療研究所實習的機會,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5個小時。據說,從那以後直到中學畢業,每天放學後他都會在那裡待上5個小時。他也許不知道怎麼跟女兒解釋自己的工作。每天晚飯後,他都要離開家人,回到實驗室,直到深夜。但是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是與科學有關的。在中學時代,他就試著把發光水母的基因移動到人的黑色素瘤細胞中,看著細胞在黑暗中發出綠色的熒光。再比如,在聽說一種名為「成簇的、規律間隔的短迴文重複序列(CRISPR)」的免疫機制之後,他與同事「發了瘋似的拚命工作」,嘗試將其用於人類細胞。他們取得了成功。3年前還鮮有人聽說過這個名詞,現在,高中生都能用CRISPR來做實驗了。目前,張鋒實驗室里有一半人都在研究腦科學,探究自閉症、抑鬱症、精神分裂以及其他疾病背後的基因缺陷,一點一點摸索各個神經細胞中活躍的都是哪些基因。

不是所有事實都鼓舞人心。目前,圍繞著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張鋒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詹尼佛·杜德納、德國亥姆霍茲傳染研究中心的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之間還存在專利糾紛。此外,在某些情境下,這種技術聽起來似乎能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譬如,如果將這種技術運用在人類胚胎上,未來家長很有可能可以定製孩子的外貌、性格乃至運動能力。

對於後者,科學家似乎並不擔心。他們不忘提醒大眾,在人類歷史上,許多新發現都引起過恐慌:試管嬰兒、克隆動物都曾經歷過類似的風波,更早的時候,會在城鎮中迎頭相撞的火車也在被禁止的恐怖發明之列。不管怎麼說,在這個走向新時代的跨越中,張鋒功不可沒。去年,美國一位專註醫學前沿報道的媒體記者見證了張鋒與他母親的一次談話。他們聊起很多年以前,母親常常在實驗室外等待實習的兒子,一等就是幾小時。一日,夜幕降臨之際,無數秋葉在紛紛揚揚飄落,那壯闊的情形令母子倆非常驚訝。他們聯想到一個人的時間是多麼寶貴,而生命,又是多麼容易從這個世界悄無聲息地逝去。「盡我的全力去做一點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張鋒說。至少現在看來,這個人生目標,他在而立之年已經做到。 本版編輯:黃昉苨


推薦閱讀:

音樂美文 | 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
如何過好這一生?這一點也許能給你啟發
經典語錄:生命中三件事會一去不返:時間、機會和你許出的承諾
生命起源未解之謎,人類怎麼來的至今沒有定論!
又一樹生命花開 ?

TAG: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