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潛意識的作用和影響 1 平常狀態下的潛意識的良好作用 (6)

6)潛意識是人的言行、習慣、精神、性格之根。

潛意識不但是人身心潛力的核心,更是人的言行的根本、人的習慣的形成和保持者、精神和性格的本源。

、潛意識是人的言行的根源所在。

有位先生在報上刊登廣告要招收一位勤雜工,於是有約50人前來應聘,不少人還持有介紹信,但出乎大家意料,中選的是一位沒有介紹信的普普通通的男孩。朋友問為什麼,這位先生說:「他在門口蹭掉腳下帶的土,進門後隨手關上門,說明他做事小心仔細。當看到剛剛進門的那位殘疾老人時,他立即起身讓座,表明他心地善良,體貼別人。進了辦公室他先脫去帽子,回答我的問話乾脆果斷,證明他既有禮貌又有教養。」這個故事說明,良好的言行表現源於平時養成的良好的習慣,沒有習慣其行為就不自然,就會顯得做作,這瞞不過人的,而潛意識是人的言行、習慣之根,只有深入潛意識中的東西,其表現才會自然得體。

很多時候,我們驚訝於自己為什麼那麼說和做,其實,這就要問問自己平時對潛意識的影響是怎樣的了,也不排除當時環境因素對自己潛意識的暗示、感染等影響。

平時人們都有這種體驗,就是心中有感覺的動作行為做起來協調自然,而心中無底的事做起來別彆扭扭。一個優秀的牙醫說過:「我拔牙跟他人最大的不同主要在技巧和手感。不過這種手感很難解釋,我很愛惜這種敏銳的手感。讀書時,我喜歡舉重,但做牙醫後就不再做這類容易損害手感的運動了。」其他諸如音樂家的樂感、作家的語感、廚師的口感等等也都是主觀上說不清道不明但卻實實在在存在和發揮著作用的。實際上,這些也都是潛意識的作用,是人們在長期的行為過程中積累並沉潛於心里的那些微妙的感覺和經驗造成的。

國外有個故事,說有兩個人同時看到了路上的一枚金幣,於是爭起來,等爭到面紅耳赤、體乏力盡時,心裡明白過來了,都想:「這是何苦,不值得!」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羞愧,於是雙方又相互推讓起來,直到口乾舌燥,誰也不能說服對方留下這枚金幣。這個故事的情節說明,人的潛意識是人的言行之根,人的言行是為其潛意識服務的,為了平衡和維護內心的感覺、順應心靈的呼聲,人們甚至不顧一切地去說什麼、做什麼,這時候人們只為自己的內心感覺負責,而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的,因為自己這兒的問題還沒解決呢。

有學者認為,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15%是靠的學識和專業知識,85%是靠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就體育競賽來說,20%是身體方面的競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戰。確實,在激烈、緊張的賽場氣氛的壓力下,心理素質欠佳的人是很容易喪失發揮正常能力的基礎而垮下來的。對於高手來說,他們之間的競爭如其說是技藝之爭,還不如說是心力之爭,心靈之間的碰撞與搏鬥是其本質所在。

身心潛力意識水平決定人的行為的成效。

布勃卡是舉世聞名的奧運會撐桿跳冠軍,他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每次起跳前,我先將自己的心『跳』過標杆。」原來,有一段時間儘管他不斷嘗試跳過新的高度,但都失敗而歸,因為只要一看到那根高高的標杆他心裡就害怕。於是,教練對他說:「你現在要做的就是閉上眼睛,先把你的心從標杆上『跳』過去。」果然,他這樣做了以後就一跳成功了。所以,決定人的行為的結果的不是主觀意識層次的話語和口號,而是內心深處的感覺和意識的幫助。

有位業界專家說:「無論在那個行業,決定一個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術,技術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都是一樣的,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愛心、信心和責任心。」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說過,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人性,人性無改變,經濟危機還會發生。聯想到那些不顧一切地追逐利潤的資本家的心理,我們就不難理解格林斯潘所說的這番話。眾人的潛意識形成集體無意識,是決定社會意識的力量來源,影響著一個民族的民族心理,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所以,可以這樣說,人的潛在的五行運轉決定了社會現象的存在和變化。

、潛意識還是人的行為習慣的根源

人的行為習慣程序都儲存在人的潛意識裡,然後由潛意識發揮作用。很多時候,人的一些動作、言行連其本人都出乎意料,搞不清自己為什麼這樣去做,實際上這就是他的潛意識在起作用。有些人一遇到難題就馬上迎難而上,全力以赴想辦法解決,懂得用腦;有些人遇到難題則不自覺地、不加思考地想到退卻和失敗,在行為上也就這樣去做了。在現實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如果你不經常表現、重申你的存在和權利、力量,那他有意無意中就會忽略你,不把你當回事,不自覺地侵犯著你的利益,這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把你納入他的潛意識的行為習慣中去,或者就是他看準了你是一個他獲得利益的突破口而把你納入到了他的潛意識裡的劫掠目標中。

「狗改不了吃屎」,這是由其潛意識深處的行為習慣造成的;善良的人偶爾做了一件錯事,就難過得不行,這也是因為事情與其心性和行為習慣不符。潛意識的習慣力量是強大的,它可以決定你的命運,能載著你走向成功,也會把你引入困境,把你拉向失敗的泥潭。

在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其他95%則都是習慣性的,即使那些打破常規的創新,最終也可以演變成習慣性的創新。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兒童期心理發展的全過程便是人生的縮影,甚至有說「三歲看到老」,因為這個時期潛意識裡已建立了或表現出人生的多數最基本的心性特徵和行為習慣。

習慣的形成與神經反射的建立有關。條件反射是後天建立的,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建立的,它們都與潛意識有很大關係。也就是說,神經反射的建立是潛意識和主觀意識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其聯繫程序只能存放於潛意識中,否則只表現在主觀意識中的東西,那只是一個想法而已。

無論是巴甫洛夫所研究的狗,還是平平常常的人,其神經反射建立的主體都是潛意識而不是主觀意識,人的主觀意識雖比動物強,但這也只是在側幫助潛意識更快一些建立反射罷了。巴甫洛夫的反射弧只反映了陽性的即腦和神經的一面,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心靈等陰性的潛意識各要素的參與,其反射建立的效果就會很差,甚至根本就建立不起來。

其實,潛意識各要素間的融匯和通達程度非常高,注重利用其建立新的習慣程序,那效果是快而好的,俗話說有事要往心裡去,否則就只是耳旁風。所以說,要改變人的行為習慣單從主觀意識、從道理上去做是遠遠不夠的,不將行為的意識程序深入到人的內心,那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潛意識決定人的精神和性格。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認為,無意識是精神的實際,心理過程主要是無意識的。前面介紹過,除了尋找食物和避免傷痛的動物本能之外,弗洛伊德還確定精神力量的兩個來源,他稱之為「內驅力」 :敵對心裡和性衝動(性慾及更廣泛的含義:涉及追求刺激和成就的慾望)。如今,內驅力通常被稱為情感,包括五個因素:憤怒、恐懼、分離焦慮、慾望、性衝動的變異形式----渴求。其實,不管其中包括什麼內容,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情感毫無疑問是潛意識中的內容,是潛意識起著主要的產生、控制、調整情感、情緒的作用,造就和維持著人的精神力量,潛意識系統出了問題,那人的精神面貌也會隨之出現相應的變化。

信心就是人的精神中的重要部分,其本質所在其實主要來源於潛意識。人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能量、信息紛至沓來,人的意識系統對此加以吸收和處理,當人的意識集中在某一信息上,不斷強化,不斷排除各種信息干擾,便可形成固定的意識點,由此造成對目前或未來事物相關信息的確認,這就是人的信心。所以,可以這樣說,信心是潛意識運作到了完成全部相關信息和能量的整合後形成的,否則人的信心就建立不起來。

陳會昌說:「人的智力與遺傳基因有68%的相關性,因此人格的穩定因素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外部環境僅影響32%。」相關研究又發現,至少有一半的精神分裂與基因突變有關。所以,可以這樣說,人的性格應該是由潛意識和主觀意識兩者共同造成的,很多時候,尤其是主觀意識力較弱的人其性格因素則主要是潛意識的表現。

比如,有些貪心者寧願捨棄人格、尊嚴、臉面也要佔人便宜,獲取不當得利,而淳樸的人無意中侵犯了別人的一點利益或認為是「無功受祿」,則會寢食不安,這大部分是由其潛意識決定的,與其遺傳有密切關係,分別看看他們的父母長輩和成長的家庭環境就知道了。

潛意識雖然大多來自先天,但在生活中也會有潛移默化地改變,而理智上卻無覺察,等後來發現自己的性情比前大有不同時,往往不理解這是怎麼了。

總之,只有潛意識才是人的言行、習慣、精神、性格的根源。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因為潛意識是其根源,而潛意識(尤其深層潛意識)又是一個包涵和牽扯甚廣的巨系統,它的改變不是輕而易舉的。

雖然說人的性格是由潛意識和主觀意識兩者共同造成的,潛意識也有其不足之處,但由於主觀意識的輕浮、易變性,使其影響力甚微,而它的慾望、偏執、分裂特性,對人的言行、習慣、精神、性格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沒有智慧的引導,主觀意識對人的精神、心性的影響往往出現問題。所以,要真正改變自己,惟有從潛意識下手,在內心深處中做功夫,相反只去做表面文章,化妝打扮得人模人樣,但一觸及本質,一切都蕩然無存了。

當今社會,人之身心陰陽失調,五行失衡,心性浮躁,偏執重外,不少人內心已找不到幸福和愉悅感,於是尋求外力,苛求環境,造成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破壞和道德感的失落,如能通過修鍊,調整潛意識,平衡身心陰陽五行,則會心平氣和,喜樂自生,心靈愉悅、自足,由心靈扭曲、五行失衡造成的弊端皆可一鼓而除。


推薦閱讀:

從意識的產生揭示人擇原理:人的自由意志源於量子的自由意志
『潛意識的力量』~冥想詞
一種能閱讀和對話的類腦意識智能系統的設想與架構
淺談納蘭詞的生命意識
男女關係需要的邊界意識

TAG:意識 | 作用 | 影響 | 潛意識 | 狀態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