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與董卓建立的友誼

在前三國有兩對義父義子;丁原和呂布以及董卓和呂布。丁原是荊州刺史,當呂布投靠在丁原手下的時候,連不可一世的董卓也不敢在丁原面前輕舉妄動。有一次董卓在溫明園大擺宴席,遍請大臣,席間董卓要求廢黜劉辯,擁立劉協,大臣們聽完董卓的話以後「不敢出聲」,只有丁原直接表示反對。丁原很誇張地「推案直出,立於筵前」,大聲叱責董卓「妄議廢立」,「欲謀篡逆」。丁原離開自己的坐席大罵董卓犯有妄議罪,其行為明顯地有違禮儀,「大面兒上亮不過去」。在一個正式的場合發言表示反對,可以表現為遵守禮儀,也可以表現為不遵守禮儀。丁原輕視禮儀的存在,擺出一種徹底和董卓翻臉的姿態。丁原敢於非議董卓的提議,是因為丁原身後站著一位衛戍司令般的人物呂布!一個荊州刺史,加上一個衛戍司令,其負能量不可一世,已經超越了董卓的控制力。 丁原「推案直出」,其用意是向董卓示威,等到丁原示威完了,呂布來示威了!大臣們離開溫明園後,呂布「躍馬持戟,於園門外往來馳驟」,反動氣焰十分囂張。識時務的董卓只好接受李儒的建議,在花園裡「潛避」。丁原父子的實力,來源於丁原和呂布的結盟。僅僅一個丁原,是難以和董卓對抗的,孤立的丁原在宴會上也會像別的大臣一樣「不敢出聲」;一個呂布,同樣不存在和董卓對抗的實力,孤獨的呂布甚至連溫明園的門也進不了。在政治上,一加一確實不等於二,二加二確實不等於四。在宴席上,假如丁原離開了他的衛戍司令呂布,丁原的結局將是被董卓叱為「妄議廢立」。 一加一不簡單地等於二。在丁原叱責董卓「妄議廢立」這個事件中,已經充分地體現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其中超出一加一等於二的那一部分,是一種做了加法之後獲取的額外的利益。不妨說,丁原和呂布的結合,是基於對這一部分利益的預判而形成的。普通父子關係的基礎是血緣,義父義子關係的基礎主要是利益,但是在對外的說詞中習慣於把對利益的訴求包裝為「友誼」。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集團與集團之間的關係中,合作是常態,友誼是特例。在人際關係中引入友誼,一開始確實有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友誼的變局無一善終。友誼作為一種元素會使得人際關係內部充滿緊張度和敏感度,也會使得人際關係外部滋生反感和忌恨,友誼最終會派生出一系列不尷不尬的事件。在前三國中,丁原事件是第一個由友誼派生出來的突發事件。 歷史上的丁原是并州刺史,不是《三國演義》所說的荊州刺史,此外歷史上的丁原還有一個執金吾頭銜,《三國演義》對此沒有提及。丁原死於呂布之手是歷史事實,也是演義的事實。《英雄記》說丁原「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勇武,善騎射。為南陽吏,受使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裁知書,少有吏用」。丁原「粗略」,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同樣有「粗略」的毛病,建立在這樣兩個人之間的友誼不久便破產。《三國演義》第三回寫呂布在「二更時分」潛入丁原帳中,「一刀砍下丁原首級」,並且在第二天「持丁原首級,往見李肅。肅遂引布見卓」。在人際關係中,由性以及血統確立的關係比較可靠,由別的感情因素確立的關係一般稱之為友情或友誼,基本上不靠譜。 董卓在溫明園設宴議論廢立之事時被丁原叱責,現在丁原死了,董卓又一次擺下宴席落實他的廢立之策。這一次,董卓把宴席擺在了宮廷內,群臣面對的,一個是董卓,一個是站在董卓一旁的呂布。董卓可怕,有了呂布的董卓更為可怕。董卓說,「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在討論國事的時候,呂布站在誰的旁邊具有決定性意義。呂布站在丁原身後,丁原可以叱責董卓「妄議廢立」,現在呂布站在了董卓的身旁,就該輪到董卓來叱責別人「妄議廢立」!董卓敢於隨心所欲的原因是董卓和呂布間存在義父義子關係,董卓說那些話的時候,呂布已經將董卓拜為義父。但是董卓和呂布的關係很快從「牢不可破」轉向反目成仇。在最後的決定性的時刻,呂布「一戟直刺咽喉」,並且由呂布的同鄉「割頭在手」。呂布和李肅直接要了董卓的命。張飛曾罵呂布是「三姓家奴」,張飛的話並不準確。呂布認丁原為父,是丁原的「家奴」,呂布認董卓為父,是董卓的「家奴」,呂布當了兩個人的家奴,應是「二姓家奴」,呂布可不是其生身父母的家奴。張飛罵呂布的時候,呂布和王允的「點對點的勾連」尚未開始。
推薦閱讀:

袁紹逃亡
董卓武力過人,黑白兩道通吃,但還是在劫難逃!
荀爽首倡-伍孚奮發
《三國演義》里,為什麼董卓不扶更弱的劉辯?呂布真的那麼無情無義?
徵調外兵

TAG:友誼 | 呂布 | 董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