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五——第二次中東戰爭

[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五——第二次中東戰爭2010年06與28日08:22 來源:網路

第二次中東戰爭清晰地圖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是英、法為了阻撓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實現國有化,企圖奪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聯合以色列對埃及發動的一次戰爭。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的東北部,是一條國際通航運河,全長大約163公里。蘇伊士運河不但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縮短了歐亞兩洲的航程,還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854年,法國取得修建運河的特許權,1882年,英國派兵佔領埃及,在運河區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1922年,埃及宣告獨立。隨後英國為確保其殖民統治而和埃及進行了多年的談判、鬥爭,於1936年英國和埃及又簽訂了《英埃條約》,取得了在蘇伊士運河區駐軍的權力。

  1951年10月,埃及宣布廢除《英埃條約》。1952年7月,以加麥爾·阿卜杜拉·納塞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英國扶植的法魯克王朝,廢除了君主制。1953年6月,建立了共和國。從1953年3月起,埃及新政府和英國就英軍撤出蘇伊士運河等問題開始進行談判。1954年10月,雙方簽訂協定,英國同意分批從蘇伊士運河撤軍,1956年6月之前英軍全部撤離埃及。

1956年7月26日,埃及亞歷山大港解放廣場上,人海如潮,雲集著25萬群眾和各國記者。他們正在靜靜地聆聽著總統麥加爾·納賽爾紀念埃及「七月革命」(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在4年前的七月發動軍事政變,一舉推翻了英國扶植的法魯克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國)4周年的演說。這的確是一個位得紀念和慶賀的日子,沐浴在陽光下的人們此時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和無限的激動當中。納賽爾總統在演說的最後,突然宣布「英國蘇伊士運河公司國有化」時,廣場上頓時沸騰了,人們歡呼雀躍,掌聲雷動。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向慷慨激昂、口若懸河的總統卻一反常態,機械地重複著「勒賽普斯」這個法國殖民者的名字!然而,人們哪裡知道,正是這個名字引發了一場戰爭,史稱蘇伊士運河戰爭,亦稱第二次中東戰爭。

原來,這是納賽爾總統實施重大行動的一個暗號!納賽爾事先與負責接收英國蘇伊士運河公司的埃及官員尤尼斯約定:只要演說中一提到法國殖民者勒賽普斯的名字,就開始動手接管運河。納賽爾擔心尤尼斯漏聽,所以前後競重複了十次。其實,納賽爾真是多慮了,對於這樣頭等軍國大事,尤尼斯豈敢馬虎!當尤尼斯第一次聽到廣播「勒賽普斯」時就動手了。英國人掌控的運河公司還沒回過神來,就被尤尼斯「下了艷」,奪了飯碗。

一石擊起千層浪,消息很快傳到倫敦。正沉浸在宴會喜悅中的英國首相艾登頓時氣得七竅生煙,渾身哆嗦。發瘋似地叫喊著:「納賽爾真是膽大包天,他怎麼能幹出這種事來!……」艾登比誰都明白,一旦運河被埃及控制,就等於斷了英國的命脈。英國所控制的運河公司每年為英國賺取「外匯」不菲,加之英國石油進口量的一半以上要通過蘇伊士運河,而英國此時的石油儲備僅能維持幾個星期。納賽爾競敢太歲頭上動土,「日不落帝國」怎能咽下這口氣?則不給納賽爾一點顏色瞧瞧,帝同的顏而將遺失殆盡。想到這,艾登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對埃及採取嚴厲措施,包括使用武力。山於此事也沉重打擊了法國在中東的利益,所以法國也叫嚷著要動用武力教訓那個「桀驁不馴的人」(指納賽爾)。

英、法雖然表面上氣勢洶洶,但實際上卻是色厲內荏,力不從心。因此,他們的如意算盤是拉住美國共同對付埃及,最好是將美國一同綁在戰車上,英法多次邀請美國出面調停,撲暗示「共分蛋糕」。然而,美國心懷異志,另有謀圖:想借納賽爾此舉打擊老牌殖民主義者英。法在中東的勢力,進而取而代之。所以讓美國調解不可能有結果。英法在一陣縱橫捭闔碰壁後,便開始暗中勾結以色列準備對埃及下手。

以色列對於埃及禁止它的船隻通過亞喀巴灣的蒂朗海峽一直耿耿於懷,加之其早就對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垂涎三尺,所以,當英、法提出聯手對付埃及時,正中其下懷,當即表示願唯馬首是瞻。10月14日,英、法在艾登的家鄉舉行了秘密會議,制定了詳細的「火槍手」作戰計劃。22日,英.法、以三國又在巴黎西南郊的塞夫勒舉行了「戰前動員」。三方在反覆討價還價之後,最終達成協議:先由以色列向埃及發動進攻,把埃軍注意力吸引過去後,英。法軍隊後發制人,向運河區發起大規模進攻,切斷西奈埃軍的退路,最後由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全境,英、法佔領運河區,迫使納賽爾垮台。

劍拔弩張

按照以軍制定的「卡達希行動」作戰計劃,以軍將投入18個野戰旅中的12個,共約4.5萬人用於西奈半島的作戰。由南部軍區司令辛霍尼准將統一指揮。以軍將兵力分為4個攻擊集群,每個集群負責1個方向的作戰。這4個攻擊集群的作戰方向分別是:拉斯拉夫准將指揮的第77攻擊集群沿北部海岸公路實施突擊:沃拉赫上校指揮中路攻擊集群第3x特遣部隊負責西奈半島中部的作戰,沙龍上校指揮的第202空降旅負責西奈半島南部的作戰;第9旅負責進攻沙姆沙伊赫。經與英、法協商,法國空軍負責作戰期間的制空權和以色列的國土防空,以色列空軍支援本國地面部隊作戰。

與以軍相比,埃軍的兵力及裝備也毫不遜色:陸軍總兵力約15萬.共有各種坦克530輛、火炮500門:空軍有各種作戰飛機260架,但由於當的-有許多飛行員和坦克手還在蘇聯受訓(納賽爾與蘇聯達成協議:從蘇購買眾多武器;蘇負責訓練專業人員:蘇眾多軍事專家來埃指導軍事訓練等),多數先進的裝備不能立即投入實戰,所以共作戰能力要大打折扣。如200輛蘇制坦克,只有50輛可供作戰:100架米格式戰鬥機,只有30架可飛行。

面對武器裝備的「缺斤短兩」和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納賽爾做出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一旦英、法向運河區發動進攻,立即撤出西奈半島,集中力量保衛運河和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如運河被佔領,則堅守開羅;如開羅失陷,則沿尼羅河組織防線,堅決與入侵者血戰到底。為此,納賽爾進行了充分的戰爭準備。為統一行動,納賽爾通過積極的斡旋與協商,建立了由埃及,敘利亞、約旦組成的聯合作戰司令部;動員了大批民眾參軍;數萬埃軍被部署在運河一線,夜以繼日地構築工事和設置齊種障礙,嚴陣以待。西奈半島駐守的埃軍(兵力共3萬,其中第3步兵師部署在阿里什、臘法、阿布奧格拉三角地區;第8巴勒斯坦師部署在加沙地區;第4裝甲師主力則部署在運河西岸地域)在東部軍區司令阿里』阿密爾准將的指揮下,也做好了應對以軍入侵的準備。 沙龍出擊

以色列一切準備就緒後,雖然願當「馬前卒」先行向西奈半島發起攻擊,但也做了兩手準備:先使用驍勇善戰的沙龍上校指揮的202傘兵旅進攻埃軍疏於防範的米特拉山口,投石問路,以觀英、法參戰決心。如英,法真心大幹一場還罷,否則使用這樣一支部隊,也便於快速抽身自保。

為達成突然性,以色列採取了欺騙措施。開戰在即,以色列總理和駐美大使還在信誓旦旦聲明,說以色列不會發動任何侵略戰爭。沙龍202傘兵旅向約旦邊境做虛張聲勢的調動,擺出一副要進攻約旦的架勢,但在10月29日晨,沙龍卻突然掉頭南進,迅速穿過內格尖沙漠,進逼埃及邊境。下午4時20分,該旅艾坦中校營長(1981年時任總參謀長)率領500名士兵,往法國空軍16架「達科他」式運輸機的運送下,悄悄穿越以埃邊界,於4時59分開始在蘇伊士運河以東65千米的米特拉山口及其東側地域空降,9時,又空投了8輛吉普車、6門106毫米無後坐力炮,2門120毫米迫擊炮以及彈藥、水和醫療用品等。

以軍的空降地點為埃軍孔蒂拉游擊隊的轄區。當其得知以軍空降後,一邊迅速向上級報告,一邊派兵乘3輛卡車進行試探性的進攻。當其先頭到達米特拉山口附近地域時,遭到以軍空降部隊的伏擊,1輛卡車披摧毀,損失了部分人員,余部撤回。下午8時,埃東部軍區司令阿密爾根據報告,立即命令第2步兵旅向米特拉山口機動迎戰來犯之敵。同時,還命令第4裝甲師由運河西岸進入比爾吉夫賈法地區,2個國民警衛旅尾隨其後。第2偵察團向東南運動,以切斷以色列空降部隊的退路,對米特拉山口之敵達成包圍之勢。

受領任務後,第2步兵旅第5、6步兵營,馬不停蹄跨越蘇伊士運河向米特拉山口殺來。30日上午9時,埃軍第5步兵營不顧勞頓,立即向米特拉山口的以軍發起衝擊。以軍艾坦中校先以迫擊炮攔阻,後又清求空軍給予支援。經過1小時的戰鬥,第5步兵營控制了米特拉山東口。中午,以軍空降部隊在空軍的支援下,企圖奪回米特拉山東口,但在第5步兵營的頑強阻擊下,以軍自始至終沒有得逞。這一日,埃空軍的表現也相當出色,擊落以飛機18架,自己儀損失3架。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為配合米特拉山口空降部隊的行動,集結在以埃邊境附近地域的202空降旅主力(2個空降營,2個「納哈爾」連、1個坦克連共約3000人)在旅長沙龍的指揮下,分乘46輛卡車越境狂奔,氣勢洶洶地向米特拉山口殺來。30日凌晨3時,先頭偵察分隊到達薩馬德以西8千米處時,遭到埃軍第2邊防團2個連的頑強阻擊。沙龍知道,速度關係到此次行動的成敗,必須趁埃軍大部隊趕來之前,解決這裡的「小敵」。於是,凌晨6時,在迫擊炮火力掩護下,沙龍指揮部隊發起猛烈攻擊。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戰鬥,沙龍以亡4人、傷6人的代價,斃傷埃軍50多人,並迫使埃軍撤離陣地。8時,沙龍得到了空投補充後,便馬不停蹄地繼續向米特拉山口推進。沿途遇到埃軍一些零星的阻擊,終於在10時30分和艾坦部隊合兵一處。

沙龍與艾坦會師後,立即意識到他們正在陷入絕地當中。前為米特拉山口所阻,後方又沒有友軍的支援,北面埃及大批援軍源源而來,南面是無路司.走的山區。如不迅速佔領米特拉山口有利地形後果不堪設想。干是沙龍不顧總參謀部「盡量潛伏,保存實力」的命令,決定主動出擊。他隨即派出由2個連.1個偵察連.3輛坦克、4門120毫米迫擊炮和陸空聯絡小組組成的偵察突擊隊,在第2營營長莫代海·古爾少校(第四次中東戰爭後任總參謀長)率領下,企圖繞過埃軍第5、6步兵營掘壤據守的米特拉山口東端海坦谷地陣地(米特拉Ll舊全長30千米,由東端的海坦谷地、西端的米特拉谷地和中間的碟狀台地三部分地形組成。海坦谷地全長6千米,寬50米.兩側懸崖峭壁,十分險峻),準備一舉攻佔西端的米特拉谷地。

31日中午,沙龍偵察突擊隊冒險闖進海坦谷地,在峽谷兩旁守株侍兔的埃軍:個營的伏兵一齊出擊。一時間,喊殺聲,地雷的爆炸聲、槍炮聲響成一片,在空曠的峽谷里回蕩。埃軍在南北兩面高山的陣地上居高臨下,充分發揮火力優勢,打得以軍人仰馬翻。以軍先頭坦克被擊毀,油料車和彈藥車也被擊中起火,人員傷亡很大。後續縱隊被堵塞在谷地內無法前進。得知這一情況的沙龍面臨著抉擇:或是撤回部隊,或是拚死拿下埃軍控制的陣地。沙龍再一次顯現出他好戰的本性,他果斷地選擇了後者。沙龍命令所有炮火實施壓制射擊,以2個連向海坦谷地埃軍陣地發起強大攻擊。至下午8時許,經過兩個半小時的血戰,埃軍再也頂不庄了,損失100多人,被迫撤出陣地。沙龍雖然達到了目的,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亡38人、傷120人。

鏖戰阿布奧格拉

10月29口午夜,以軍為策應202傘兵旅在南線的作戰,沃拉赫上校指揮的中路攻擊集群第38特遣部隊(下轄3個旅,即第4旅、第10旅和第7裝甲旅,另外還加強有第37機械化旅)向阿布奧格拉發起了進攻。阿布奧格拉東距埃以邊境30千米,西通運河重鎮伊斯梅利亞,從阿里什到庫賽馬的公路也通過這裡,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防守這一地區的是埃軍第3師6旅以及配屬的炮兵團,反坦克連等。他們在阿布奧格拉的前方魯阿法水壩、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都築有堅固的據點,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環形防衛體系。

由於以色列還在「騎牆」觀望英,法參戰的決心,所以以軍只使用第4旅向庫賽馬發起了進攻。並規定第7裝甲旅和第37機械化旅只能在10月316之後投入交戰。進攻發起後,第4旅一舉突破了邊境,並於30日上午6時佔領庫賽馬,然後又乘勝追擊,先頭向納赫勒、哈薩納、阿布奧格拉方向逼近。以軍南部軍區司令辛霍尼感到步兵進展緩慢,便違反規定,命令第7裝甲旅提前投入戰鬥。該旅於30日從庫賽馬加入戰鬥後,當前進到烏姆卡特夫南側600米處時,遭到埃軍反坦克火炮的猛烈射擊,損失坦克裝甲輸送車五六輛。旅長本·阿里惱羞成怒,連續向埃軍陣地發起三次猛攻,但每次均被堅守的埃軍擊退。本·阿里翻越達卡山口迂迴攻擊阿布奧格拉和魯阿法水壩。

第7裝甲旅以阿丹少校指揮的「謝爾曼」坦克營為先頭.順利通過了埃軍疏於防範的達卡山口,逼近阿布奧格拉和魯阿法水壩。為了配合第7裝甲旅的行動,以軍第10步兵旅也於30日下午出動,從東而進攻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第4旅從南面進攻烏姆卡特夫。這樣,阿布奧格拉埃軍環形陣地遭到以軍三面圍攻。埃軍也從阿里什和運河方向調遣部隊進行了增援。由於阿布奧格拉守軍主要是一些後方勤務單位,戰鬥力並不強,所以第7裝甲旅僅用1個多小時就突破埃軍防線,佔領了該址。該旅立即分兵一部向西推進,另一部阿丹營向東圍攻魯阿法水壩埃軍據點。埃軍憑藉20多個反坦克掩體組成的防禦工事進行頑強抵抗,井給以軍造成嚴重傷亡。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拉鋸戰,魯阿法水壩埃軍據點幾易共手,戰至當夜阿丹營在付出沉重代價後才最終得以佔領。

在烏姆希漢莉嗚姆卡特尖的東線的戰鬥也十分激烈。第10旅於30日下午5時發起進攻後,7時奪佔了埃軍的警戒陣地。接著又向烏姆卡特夫發起了進攻,但因沒有集中使用兵力而被埃軍擊退。在達揚總參謀長的督促下,泫旅於31日上午8時30分再次發起進攻。但是,由於該旅缺乏炮兵火力支援,因而進攻受挫。總參謀長達揚決定走馬換將,任命塔爾(後來成為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總設計師)上校為新旅長,同時將第37機械化旅也調到這一方向來。11月1日凌晨3時30分,第37旅旅長戈林達上校不等主力坦克營到達,僅使用一個半履帶式車輛營向烏姆卡特夫發起了進攻。也許是為了照明道路,以軍進攻的坦克都開著前燈,這恰好為埃軍炮兵和反坦克武器提供了「靶子」,埃軍一通猛打,以軍坦克損失慘重,後續部隊也陷進了地雷場,旅長戈林達上校當場陣亡,進攻失敗。埃及守軍頑強的阻擊,令以軍心驚膽戰,以總部不得不決定暫停進攻。

英法參戰之後

正當埃軍在西奈集結重兵要與以軍大幹一場之際,英法卻開始發難了。按照事先與以色列共同編排的「雙簧」節目粉墨登場了。10月30日下午6時,兩國借口保護運河航運,向埃及與以色列發出「最後通牒」,要求雙方立即停火,否則派兵進駐運河區。進入前台角色的以色列非常痛快地答應了這一要求,而納賽爾則於當晚加以拒絕。納賽爾的舉動全在英、法的預料之中,只不過根據劇情的需要,綵排一遍以欺世人耳目罷了。一切像安排好的,31日下午,英、法聯軍從中東附近基地及停泊在附近海域的艦艇上,出動240架各種作戰飛機,對埃及15個空軍基地、開羅等眾多城市港口進行了瘋狂的轟炸,使埃及空軍260餘架作戰飛機遭到毀滅性打擊。同時還轟炸了西奈的埃及部隊,企圖將埃軍攔截於西奈半島。

英、法聯軍的參戰,使戰局陡然發生了逆轉。埃及總統納塞爾面對腹背受敵的危局,仍能從容應對。他一面命令運河區的部隊進入戰備狀態,一面命令西奈守軍及派往尼羅河三角洲的部隊迅速撤至運河區,保衛蘇伊士運河。西奈守軍接令後,開始有條不紊的撤退。在阿布奧格拉戰鬥中表現出色的埃軍第6旅旅長穆塔·瓦雷上校,首先破壞難以攜帶的裝備後開始撤退。他將全旅分成4個梯隊,每隔30分鐘撤出一個梯隊,採取交替掩護、「滾動」阻敵的方法,從11月1日下午6時30分開始乘夜色撤離烏姆卡特夫陣地,穿越沙漠沿阿里什撤回。東西兩線的以軍以為埃軍有詐,仍然不敢冒然進犯。直到2日早晨,以軍第7旅和第37旅才敢向烏姆卡特夫發起對進突擊,混亂中又發生了火併,第37旅有8輛坦克毀於己手。最後還是藉助以空軍飛行員發出的信息,才終止『了這場「窩裡斗」。

以軍利用埃軍撤退之際進行了幾樁「趁火打劫的買賣」。一樁是奪占臘法和加沙地區。11月1B晨,在法、以兩國海軍艦炮和空中火力的掩護下,以軍北路第77攻擊集群第1旅第3營乘勢向埃軍臘法陣地發起衝擊,由於防守陣地的只是一些埃軍J9後的部隊(主力早已撤退),所以第3營沒贊多大勁就佔領了該陣地。而另外的一個營卻倒了大霉,莽撞地跌入了埃軍布沒的雷場中,引起地雷連鎖爆炸,又遭到埃軍準確的攔陽射擊,傷亡慘重。1日凌晨3時40分,以軍右翼巴列夫上校指揮的第27旅開始向阿里什實施進攻。但由於埃軍乘其當夜補給油料之際撤走了,因此該旅進人間里什時,那裡只是一座空城。2日上午6時,進攻加沙地區的第11旅遇到的情況也是一樣,由於埃軍大部兵力已撤走,第11旅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加沙地區。

另一樁是攻佔沙姆沙伊赫。以軍約菲上校指揮的第9步兵旅(約1800人.3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1個重型迫擊炮連)在孔蒂拉集結完畢後,於2日上午5時,開始向南遠程奔襲沙姆沙伊赫。由於該旅要克服長達140千米的沙漠地帶,所以前進速度極慢。於是達揚決定使用沙龍旅一部協助其佔領沙姆沙伊赫。第9旅4日下午2時到達後,於5日凌晨2時開始進攻該城。駐守該城的只有埃及2個營,他們已接到撤退的命令,但海路已被英軍封鎖,陸路又缺乏交通工具,因此他們強烈要求死守該城。他們利用地雷場和鐵絲網把沙城圍得水泄不通,修築的陣地也十分堅固。以軍首次攻擊就碰上了硬釘子,傷亡12人,被迫停止了進攻。5時30分,以軍在航空火力和重迫擊炮支援下再次發起進攻。經過1小時的激戰只奪占埃軍部分陣地。上午9時,當第9旅正準備再次發起進攻時,埃軍陣地後院起火,第202傘兵旅艾坦率領的部隊從南方趕到並突入城內,在兩廂夾擊下,埃軍孤軍奮戰,終因寡不敵眾丟失該城。埃軍傷亡130多人,被俘864人。

塞得港保衛戰

激烈的空襲過後,攻佔塞得港成為英、法聯軍的主要目標。塞得港擁有15萬人口,是僅次於業歷山大港的埃及第二大港。它扼守蘇伊士運河的北口,一面臨海,三面為湖泊和沼澤包圍,只有向南一條狹窄的通道通向運河中部的開闊地帶。納賽爾曾計劃放棄塞得港,但開戰後埃及人民的高昂鬥志鼓舞了納賽爾堅守塞得港的信心。於是他決定增調4個步兵營和4門SU-100自行火炮部隊防守塞得港(原來只有2個預備役步兵營駐守,外加一些防空部隊和海岸炮兵部隊),還用火車運來一批輕武器武裝塞得港的居民,造成全民皆兵之勢,準備與侵略者決一死戰。

經過長時間的討價還價和喋喋不休的爭論,英,法兩國決定先使用空降突擊,後使用登陸作戰一舉拿下塞得港。11月5日8時20分,在英軍艦載機的掩護下,英法蓄謀已久的空降作戰開始了。英第16空降旅在加密爾機場降落撲迅速佔領了機場:15分鐘後,法軍第2空降團的500名傘兵在富阿德港降落。埃軍塞得港指揮部迅速組織了有力的回擊,利用設在各個重要地點的喇叭,通報敵人空降的地點,訓練有素的「民軍」拿起武器趕來,協助守軍圍攻侵略軍,給英、法聯軍造成很大的傷亡。

11月6日黎明,正當塞得港軍民與英法空降部隊激戰正酣之際,從馬爾他島趕來的由150艘艦船組成的英法艦隊抵達塞得港,英法艦隊首先用艦炮、15架直升機發射火箭彈猛轟埃軍灘頭陣地,爾後,英第3海軍陸戰旅在塞得港、法國海軍陸戰旅在富阿德港實施登陸。英、法聯軍沒費多大的勁就登上了塞得港,爾後在該市橫衝直撞、招搖過市。當天,一支英國坦克部隊打著埃及的國旗隆隆開進塞得港,塞得港居民以為是「自己」的軍隊勝利歸來,一齊涌到大街上夾道歡迎,可等待他們的卻是坦克吐出的長長的機槍火舌,大批群眾倒在血泊之中。侵略者的暴行大大激怒了塞得港的軍民,他們同闖入市區的敵人進行了悲壯的肉搏戰和巷戰,連十幾歲的孩子也義無反顧地拿起武器投入了戰鬥。英、法侵略者共出動了8萬海陸空軍,卻在塞得港碰得頭破血流。他們原以為24小時之內可拿下塞得港,但直到開羅時間11月7日凌晨2點,在蘇、美強大壓力下英,法被迫同意停戰時,塞得港大部分地區仍在埃及軍民手中。

歷時9天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在蘇美「達摩克利斯之劍」的要挾下就這樣草草收場了。作戰中,英、法聯軍共傷亡300~400人,損失飛機50餘架,以色列傷亡約1000人,損失飛機約20架。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傷2萬多人,損失飛機200多架。

尾聲

這場戰爭是在美、蘇兩個大國那不希望中東燃起戰火的時期發生的。當時,蘇聯正身陷匈牙利動亂之中,美國正忙於選舉總統。所以戰端一開、美、蘇兩國卻不謀而合地一致採取強硬態度,蘇聯聲稱如不同意停戰將不惜對英國本上實施核攻擊,美國則命令其全球駐軍進入戰備狀態相要挾.英、法政府在美蘇的強硬態度面前屈服了。

英、法兩國此次作戰,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遭到徹底的失敗。不僅未達到軍事目的,在蘇、美壓力下於12月狼狽撒軍,而且艾登首相還被迫辭了職。儘管如此,英、法在作戰中,使用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一舉奪取制空制海權;使用空降、登陸部隊突然攻擊等做法還是可圈可點的。

以色列雖然生存在大國夾縫中,但它巧妙地利用了大國之間的矛盾達到了戰爭目的。它雖然把「到嘴的肥肉又吐了出來」(在美國和聯合國的壓力下,1957年3月撤離西奈半島),但卻解除了埃及對蒂朗海峽的封鎖,亞喀巴灣的航行從此暢通無阻。在作戰中,以軍使用傘兵突然襲擊,搶佔先機:使用裝甲部隊迂迴突擊以及要求指揮官親赴第一線指揮等做法.確實值得稱道。

埃及在軍事上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面臨兩線作戰,而且力量相差過於懸殊。但共在作戰中發動民眾,全民皆兵,調動民眾保家衛國的熱情,以及在防禦作戰中頑強的抵抗意志和靈活運用戰法等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美、蘇兩個大國和國際輿論壓力下,埃及終於實現了運河國有化和使以軍撤離西奈半島,達到了其政治目的,也算是一個贏家。

此次戰爭,可以說是中東戰略局勢的一個分水嶺。從此,老牌帝國英、法在中東地區的主動權完全落入美、蘇兩國之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中東激烈的角逐,使中東的局勢更加風雲激蕩,各朴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中東像一座活火山,隨時都有再噴發的可能。

第二次中東戰爭圖片集

第二次中東戰爭各方兵力.

第二次中東戰爭各方進攻方向

第二次中東戰爭各方損失

埃、以兩軍在西奈半島的戰鬥

英法聯軍出動各型艦艇100餘艘(含航空母艦和巡洋艦10餘艘)

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英法對埃及的轟炸持續6天,地面戰鬥40餘小時,傷亡300—400人,損失飛機50餘架;以色列傷亡約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傷2萬多人,損失飛機200架,五大城市遭到嚴重破壞。1.2萬幢住宅毀於戰火。

開戰前,以軍有軍隊10萬人、坦克400輛、火炮150門、作戰飛機155架。而埃及總兵力約15萬人、坦克530輛、火炮500門、作戰飛機255架,但僅100餘架能完成作戰任務,當時,許多飛行員和坦克手還在蘇聯受訓,多數先進和重型裝備不能在實戰中發揮作用。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時許,由阿里爾.沙龍上校指揮的以軍第202傘兵旅在法國空軍的支援下,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餘人和部分武器裝備。

聚集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衝突

西奈半島打破對蒂朗海峽的封鎖是以色列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

以軍撤出埃及

英、法的侵略行徑,在世界各地引起強烈反對。蘇聯宣市:如英法不停火,蘇將對英實施核攻擊。

第二次中東戰爭中,攻佔塞得港之法軍

相關鏈接:[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一 ——關於中東[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二——中東問題[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三——第一次中東戰爭1[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四——第一次中東戰爭2[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五——第二次中東戰爭[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六——第三次中東戰爭[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七——第四次中東戰爭[圖集]中東問題與中東戰爭之八——第五次中東戰爭吉爾吉斯發生暴亂[組圖]泰國流血衝突[組圖]震撼黑鏡頭:戰亂的非洲[組圖]點擊進入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特朗普首次中東行:虛實之間,布局謀篇
亂亂亂!利比亞清真寺接連發生恐襲,宗教派別間的矛盾你理得清嗎?
李解中東
《耶路撒冷三千年》 | 混亂、荒謬,這裡是耶路撒冷
鳳凰軍評:蘇35赴敘杯水車薪 難助俄逃脫中東泥潭

TAG:戰爭 | 中東 | 中東問題 | 問題 | 圖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