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門景區【上】:起義門城樓與老城牆
走近起義門,感慨萬千
圖文·陳仁江
去年十月,我們來過起義門,那時還單單是一座古城門,不過已經可以看見正在修建什麼;今年十月下旬,我們再訪起義門,沒想到僅僅時隔一年,「起義門」已經變成了一個歷史文化氛圍極濃的景區了!
【網摘】起義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辛亥革命的見證。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門,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距今700多年歷史。
沿著首義路前行(往南),遠遠地就可以看到起義門。
漸漸走近了,發現起義門右側(向西)不知何時修建了過街城牆,下面是拱形門洞,供車輛來往。記得去年來看時,起義門城樓是以馬路為界的。而這條馬路也是近幾年才擴修起來,連通著中山路,成為武昌南大門的重要通道之一。
【附錄】下面的起義門是我2009年9月回武昌期間拍攝,那時的武昌起義門僅僅只是一座孤立的老城樓。
為了武昌城區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武漢市近年來在修整辛亥遺址和建立武昌辛亥文化城方面投入了巨額資金,下了很大力氣。今天的起義門已形成獨立的遺址景點,起義門下是新修的馬路,將首義路延伸到起義門外,這樣武昌的交通就更方便了。
起義門的左側依著這裡某單位的院牆的走勢,修建起一條風雨游廊,無論氣候怎樣變化,遊人都可以安然步入木質長廊,進入起義門景區。長廊外是綠化帶,我們欣賞著起義門前的景色,感嘆武昌又一處的驚人變化。
武昌在清代還保留著城牆和多處城門,現在碩果僅存的中和門
(起義門),恰恰是最具有歷史價值的一處古城門。從照片看,清末的中和門已經十分破舊,但依然雄偉。它連接著武昌城內外通道,溝通南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網摘】起義門是武昌首義文化區的一個重要節點,它是武昌9個古城門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門,同時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起點,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目前,正在進行的起義門及楚望台遺址公園建設工程以起義門為中心,向東230米建設休閑廣場、園林綠化、風雨游廊;向西60米復建城牆。
【網摘】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營起義後,迅速控制中和門,參加起義的南湖馬炮營得以從此門入城,在城頭架炮轟擊湖廣總督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起義部隊的戰鬥。城門高7.1米,寬5米。城門上有重檐歇山頂城樓,朱柱青瓦,斗拱飛檐。
1981年略依舊制重修城樓,城樓高11.3米,穿斗重檐歇山頂式兩層建築,頗為壯觀。檐下環以朱紅廊柱30根。半圓形城門高5米,城門上方新嵌長方形石額,刻「起義門」三字,為葉劍英元帥題字手跡。
從起義門的門洞里走過去,原來都是狹窄的街巷,如今擴展成了一條大馬路。這條大馬路與首義路連接,兩路連接處的一帶仍然有小街小巷。那裡是武昌回民集中的區域,有回民小學、清真寺、還有地道的牛肉粉面牛肉燒梅。我們曾專門到那裡吃過油餅嵌(牛肉)燒梅,味道好極了。
這是從門洞南端望首義路,起義門地勢高,首義路則像一條斜道。過去這一帶沒有改造前,起義門前真是斜坡子,而且非常窄,根本不能走汽車。加之起義門周圍都是民居,人們來往這一帶,只能從起義門門洞穿行。那時的起義門雖是古迹,卻在武漢悄無聲息。我1988年搬來首義路(北端),幾年後才偶然去過起義門。當時感慨政府太不重視起義門的歷史價值了,起義門簡直無人問津。
站在起義門門洞裡面,如果不看外面,很有點回到古代的感覺。
起義門瓮城遺址的發現,是恢復起義門原貌的關鍵一步。沒有瓮城遺址的發掘,就沒有今天起義門的規模。
【網摘】2006年7月5日,考古專家經過考古挖掘,確認起義門前面近來出土的一段磚牆就是瓮城遺址,由此證明,武昌起義門確實是一個帶有瓮城的城門。起義門是否帶瓮城,史料上沒明確記載;但當地老人們均稱,該城門前築有一座長40米,寬20米,牆體與主城牆等高的瓮城,瓮城城門正對著護城河,設有弔橋。現在通過考古挖掘可以確定,起義門確實帶有瓮城;牆磚上的孔洞是當年瓮城經受攻城方槍擊炮轟的見證。
今天從起義門兩側都能直接登上起義門城樓。城樓的西側是修復的一段城牆,城牆的青磚許多就是近年發掘出來的古代城牆磚,走西側城牆道可以步入城樓和碑林區。城樓的東側是辛亥碑林區和楚望台,遊人走風雨游廊或者從碑林區的台階都能登上起義門城樓。昔日登城樓要買票,現在修成了偌大的景區反而一切免票,武漢相比其他許多大城市,不但處處大手筆,而且處處顯得大度。
起義門城樓內,有辛亥的圖片實物以及老武昌地圖沙盤展出。我們去的時候已經過了參觀時間,所以我們只在門外張望了一下。
城樓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每周一閉館。免費參觀。
09:00-17:00 16:30停止入場
起義軍大炮,公元1895年漢陽造。
為建造起義門西側仿古城牆和拱門,這一帶的民居全部拆除。其中有一棟大樓,不知何時拆掉了?由於這棟大樓的存在,起義門顯不出它的氣勢。看來規劃部門拆除這座大樓是非常明智的。現在的起義門雄踞一隅,西側的仿古城牆依照遺址的規模修復出來,從西側城牆樓道往上走的時候,遊人都有陡峭的感覺,及至爬到城牆平道上,看到起義門,便會情不自禁地想快點走上起義門城樓來個「登高望遠」。
西側城牆的終端目前還是牆磚參差不平的斜坡,不知是有意如此還是尚待繼續?我們看到那附近的巷子,許多民居正在拆遷。是不是還會繼續往西延伸呢?
武昌起義門老城牆的修復,總算填補了武漢旅遊界的一項空白,即武昌這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今天也有了彌足珍貴的「老城牆」了。武昌老城牆的修復,絕非為「景」而「景」。因為武昌城本來早就有城牆環繞,如今留下的卻只是昔日城門的名字,如漢陽門、平湖門、忠孝門、大東門、小東門等等。幸而還有一座中和門比較完好地保留著,今日起義門有了「老城牆」,其門的威風其樓的雄偉則盡皆彰顯於世矣!而且辛亥百年的今天,起義門景區的誕生,我看當是對辛亥志士和他們的偉業的最好紀念了。
【網摘】武昌古城始建於公元223年,至今1000多年,而起義門是目前唯一的古城遺存。有證據表明,城牆基座歷史悠久,城樓門洞則建成於公元1368年。最近,通過考古挖掘,清理出城牆的瓮城遺址,在遺址上,不少的城磚都刻著當年燒制者的名字。「到起義門找古磚,尋夢古老武昌城」,已經成為武漢旅遊的一個小樂趣。這也是歷經千年的遺存。
走出起義門景區,前面是武昌的熱鬧街市,我們看到的是辛亥百年後武昌的繁榮和興盛。
起義門,打破昔日的寂靜,終於「走向世界」了!一輛輛旅遊大巴絡繹不絕地開到景區。海內外遊人今後來武漢,我想誰能不來起義門景區感受辛亥百年的滄桑巨變呢?
【附錄】2009年的武昌起義門
推薦閱讀:
※沿著明城牆探訪四個書吧 尋找朱偰先生的金陵(圖)
※梁思成的眼淚:那些被拆除的北京老城牆
※大同城牆上的雁塔
※海城牆 前言 大洋居民:海神、薨、馬修、希雅等人物介紹
※海城牆 王子養成記 突遇海暴,王子的情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