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體大小:大 中 小非劉不王,非功不侯——聊聊白馬之盟的來龍去脈(2)

附驥之尾,垂名漢廷

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於是劉季數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史記高祖本紀》

像劉邦這樣被眾人推舉為武裝集團領袖的人,在《史記》中還有兩位:陳嬰、彭越。

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史記項羽本紀》

陳勝、項梁之起,少年或謂越曰:「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來,亦效之。」彭越曰:「兩龍方斗,且待之。」

居歲餘,澤間少年相聚百餘人,往從彭越,曰:「請仲為長。」越謝曰:「臣不原與諸君。」少年強請,乃許。——《史記彭越列傳》

一個「強」字表明,這兩個集團中的其它人,沒誰能挑起領導的重擔,不得不引進外援。但是,在當時的沛縣,則不存在這種情況,當地的兩個豪強王陵、雍齒就是現成的人選,王陵還曾經做過劉邦的大哥(王陵者,故沛人,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從後來發生的事情看,這倆人還都有強烈的當領導的意願,也都有做領導的水平。換言之,沛縣的反秦武裝在選擇領袖的時候,劉邦並不是唯一的候選人。

穿越回推舉的現場,看看發生了什麼: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也就是說,彼時王陵、雍齒並沒有與會,而是由當地的公務員把持了領袖的決定權。

這些公務員都是本地人,這一點,到今天依舊如此。根據當時的公務員遴選制度,這些公務員,還大都是來自比較富裕的家庭(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這項靠家財多寡來遴選公務員(官員)的制度,直到漢景帝時代還在繼續實行。(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眾。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

既然當地的有錢人家,選擇了支持劉邦做領袖,王陵和雍齒也只好吃下這個啞巴虧,捏著鼻子承認了劉邦的領導地位,他們再豪強,也不敢得罪如此眾多的有錢人啊。

————————

劉邦做了沛公,是沛縣反秦武裝的領袖,公務員的代表蕭何,身份是「客」(以客初起從),豪強的代表王陵,身份也是「客」(以客從起豐)。可見,劉邦從芒碭山帶出的亡命徒、公務員、豪強,當時沛縣的這三股勢力之間的關係是合作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劉邦和王陵、蕭何等人之間的關係,也只是工作上的上下級關係,而不是人身依附關係。

這種拉郎配式的聯合,註定是很難持久的。沒過多久,王陵就離開了沛縣,走上了一條獨立自主的路(以廄將別定東郡、南陽。……,陵亦自聚黨數千人,居南陽)。

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王陵一直處於單飛狀態,雖然在劉邦轉戰南陽(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進軍關東(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大戰彭城時(上東,因從戰不利,奉孝惠、魯元出睢水中,及堅守豐),他也曾幫過劉邦的忙,但是絕不接受劉邦的直接指揮(而陵本無意從高帝),頗有些後世評書中提到的「聽調不聽宣」的意思。

項羽也曾經爭取過王陵這股獨立勢力,他把王陵的母親接到自己的軍營中,打算通過善待王母來拉攏王陵(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坐陵母,欲以招陵。)。但是,王母並不吃項羽的這一套,她老人家用自己的鮮血,迫使王陵徹底站到劉邦的一方(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

————————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12月,負責堅守豐邑的雍齒,本來就不願意做劉邦的下級,在周巿的威逼利誘下,他帶領豐邑民眾全體投降周巿。(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

為了奪回豐邑,劉邦前後忙活了三次,最後,在項梁的幫助下,才打跑了雍齒,重新回到老家。其間,劉邦做了三四個月的喪家之犬。

離開沛縣後,雍齒在趙國的地盤上,也開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任侯張越:以騎都尉漢五年從起東垣,擊燕、代,屬雍齒,有功,侯。)。後來,他也帶著自己的隊伍,重返劉邦陣營。雖然劉邦恨他恨得牙根兒痒痒,但是,雍齒憑著自己掌握的勢力,愣是讓劉邦雖有殺心但不敢動手。(上曰:「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

在那個亂世,沛縣的三個英豪,在不同的地區,竟然都能取得成功,最後還殊途同歸,也算是一奇。

豐邑人民配合雍齒,堅決拒絕劉邦回老家,這一事件,給劉邦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傷。為了讓功臣們惴惴不安的心,安定下來,劉邦雖然不甘心,但也不得不給雍齒一個什方侯的待遇(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對豐邑的民眾,劉邦可就不打算再原諒了。後來,在沛縣唱完《大風歌》後,劉邦免除了沛縣人民世世代代的賦稅、徭役(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對豐邑卻一點兒表示都沒有。在沛縣民眾的再三懇請下,劉邦才不情不願的給予了豐邑民眾同等的待遇。(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高祖曰:「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沛父兄固請,乃並復豐,比沛。)

——————

豪強勢力的離去,對沛縣的反秦武裝來說,也不是什麼壞事兒,純潔了隊伍嘛。沛縣的反秦武裝,從創建那天起,就制定了嚴格的統計制度和獎懲制度。幹了多少活兒,統計得清清楚楚;該得什麼酬勞,規定得明明白白(與司馬枿戰碭東,卻敵,斬首十五級,賜爵國大夫。)。這種用數字說話的制度,應該是蕭何們直接移植於秦朝的有關規定。

因為有了制度上的保障,還留在這支隊伍中的人,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每個人都覺得是在給自己幹活,而不是在給別人打工。這種主人翁的意識,使他們對這個集體擁有極強的認同感,通俗說就是「抱團意識」。除了曹無傷,出身豐沛的重要人物,無論處境多麼艱難,也沒人背叛這個集體。他們緊密團結在劉邦周圍,構成了劉邦集團領導層的最上層,史稱「豐沛集團」。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記載了漢初162位功臣,據李開元先生統計,沛縣籍者33人,佔了20%。排名前20位的功臣中,沛縣籍者10人,佔了50%。劉邦做了漢王以後,實行三公九卿的秦制,其間,共有27位三公九卿在史冊上留下了名字,其中籍貫可知者17人,這17人當中沛縣籍者8人,佔了47%(總數的30%)。惠帝高後時期,上述數字分別是:24、16、10、62.5%(總數的42%)。地位最為尊崇的三公之位,則幾乎就是沛縣籍者的自留地,除了趙堯和陳平,就沒有外人染指過三公。


推薦閱讀:

從面相看財運,人中的大小長短,預測一生是否富貴
大小周天之功法
倘若以地理名詞歸納詩人字型大小,你知道多少
大小球研究(18):影響大小球的4種盤路(下)
怎麼正確訓練寵物狗大小便

TAG:字體 | 文字 | 大小 | 字體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