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Angkor看世界】John Thomson影像中的19世紀東南亞及中國
這是小主最喜歡的一張照片,一位滿洲新娘,所以放在最前面給大家欣賞。John Thomson(1837-1921) 出生於愛丁堡,1862年他離開英國來到新加坡,從此開始了他近10年的遠東地區的旅行生涯。
其實我想部分人一定對John Thomson不陌生,在各種媒體上經常會出現「中國最早的影像」、「19世紀的中國老照片」等字眼,形容的多半是Thomson的攝影作品,在百度之類的搜索引擎上也能搜到很多他拍攝的照片。小主在網上找到了他1874年出版的4卷本重要著作——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網址如下,拿走不謝。http://ocw.mit.edu/ans7870/21f/21f.027/john_thomson_china_03/ctgallery1/index.htmhttp://ocw.mit.edu/ans7870/21f/21f.027/john_thomson_china_03/ctgallery3/index.htmhttp://ocw.mit.edu/ans7870/21f/21f.027/john_thomson_china_03/ctgallery3/index.htmhttp://ocw.mit.edu/ans7870/21f/21f.027/john_thomson_china_03/ctgallery4/index.htm這套書中好像也有挺多小主關心的上海、廈門、福州等地的資料,大家不要錯過哦。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頤和園 萬壽山 銅亭
上海 龍華寺塔 大多關於Thomson的介紹中都會提及他到過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中國等地,然而我們很少看到中國以外的影像,可能大家並不關心吧。 在Thomson最初到達新加坡的時候,他開了一家照相館,主要是給旅新的歐洲商人拍肖像照。慢慢的他開始關注周邊的居民點,那裡的風土人情,拍攝了大量人物、風景照片。
1865年在讀到Henri Mouhot關於吳哥古迹的書之後,Thomson開始了他的首次攝影之旅。首先他到達曼谷,在暹羅國王Mongkut的准下,來到吳哥。(當時的吳哥還在暹羅的管轄之下)
Rama IV, King Mongut, in Siamese regalia on October 6, 1865. Photo by John Thomson. Courtesy of the Wellcome Library.
Rama IV, King of Siam, in European regalia, 1865. Photo by John Thomson. 1866年,在駐曼谷官員H G Kennedy的陪同下,Thomson吳哥之旅成行。他們在吳哥呆了兩個月,拍攝了大量吳哥古迹的照片。
巴戎寺的臉型塔
癩王平台上的雕刻——騎著大象的癩王
吳哥窟迴廊內的雕像
吳哥窟的寺門入口
「Carved Pillars, and Sculptures of the Bountiful Lady, in Nakhon Wat」, John Thomson, 1866
吳哥窟的主要入口
載Thomson前往吳哥古迹拍照的大象感興趣的童鞋可以上wiki再搜索更多的照片。 1867年,Thomson出版了The Antiquities of Cambodia: A series of photographs taken on the spot一書。書中他寫道:At Kabin we left our boats to begin a weary overland journey, lasting nearly a month, and completely exhausting our stock of provisions and our strength. About ten days before we reached our destination, I had an attack of jungle fever, which left me so weak that I was for some time unable to walk… Our mode of travel varied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ponies harnessed in the rudest fashion, buffalo waggons that were continually breaking down, and being repaired with the materials which the forest or jungle might supply, causing us to halt for hours, not infrequently at midday, in a stunted forest, or on a shelterless prairie, with the vertical rays of a tropical sun beating down upon our heads…[5] 帶著大量照片,Thomson回來了英國,開始做各種演講,他終成了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一員。Thomson在吳哥的研究史上也算是重要人物。他比較了吳哥寺廟、中國寺廟以及印度尼西亞寺廟,認為高棉的廟山寺廟象徵了印度神話中描述的宇宙世界:中央的金字塔是Meru山,周圍的壕溝則是山周圍的海洋。關於吳哥寺廟的象徵意義,之後的研究者都是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而已。Thomson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在他回歐洲期間,他將吳哥古迹介紹給了James Fergusson。James Fergusson是誰?不知道的自己補課。。。
←James Fergusson(22 January 1808– 9 January 1886)
(英國建築史學家,重要著作:History of Indian and Eastern Architecture(1910);)
在James Fergusson世界建築史中,增加了Thomson的吳哥窟的平面圖以及照片。本來只是業餘玩家知曉的吳哥古迹正式走進了建築領域專家的視野。
扯得太遠了,這期就到這裡~
往期回顧
概論版塊
1)《你知道吳哥古迹是什麼嗎?》
2)《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so was Angkor!》
3)《吳哥時期東南亞的道路交通系統》
1、【建築】版塊
4)《前吳哥時期塔殿建築解析》
5)《[建築]吳哥時期塔殿建築解析》
6)《吳哥寺廟中塔殿的布局及宗教意義》
7)《你所不知道的吳哥建築建造技術細節》
8)《【賞析】吳哥建築》
9)《你沒見過的寺廟類型之一——廟山寺廟(Mountain-temple)》
2、【透過Angkor看世界】版塊
10)《[透過Angkor看世界]博覽會上的吳哥古迹》
11)《【透過Angkor看世界】東南亞地區的銅鼓文化》
3、個案研究版塊
12)《Ta Keo Temple 解密 I》13)《Ta Keo Temple 解密 II》
14)《[建築]Ta Keo Temple解密 III ——寺門建築解析》
15)《【建築】Ta Keo Temple(茶膠寺)解密V——歷史老照片賞析》
16)《[建築]茶膠寺在吳哥古迹建築史上的價值》
17》《茶膠寺再發現、考古清理與測繪研究》
18)《茶膠寺研究小組成員》
19)《茶膠寺研究小組成員回憶錄之甜稀飯》
女王宮系列
20)《[建築]女王宮(一)》
21)《[寺廟]女王宮——歷史》
22)《[建築]女王宮——塔殿的復原》
23)《[建築]女王宮——塔殿塔剎》
24)《【建築】女王宮的寺門》
25)《【建築】女王宮的藏經閣》
26)《[雕塑]女王宮-中央塔殿的神》
柏威夏寺
27)《[規劃布局]吳哥寺廟—Preah Vihear Temple》
巴戎寺
28)《巴戎寺的研究簡史 ——讀 Bayon: new perspectives 的緒論》
4、【雕塑】版塊
29)《【雕像】Garuda系列》
30)《【雕像】巴空寺的哈里哈拉(Le Harihara de Bakon)》
5、【人物】版塊
31)《【人物】亨利·帕爾芒捷(Henri Parmentier)》
6、【國際援助保護修復】版塊
32)《吳哥古迹(Angkor)保護修復的國際行動》
33)《吳哥古迹(Angkor Monuments)保護修復國際援助行動目標的變遷》
34)《【保護修復】西梅奔寺(West Mebon)》
7、【其他】版塊
35)《一座城——西貢》
36)《「孫悟空」原型神猴「哈奴曼(Hanuman)」在高棉文化中的闡釋》
37)《東西方的情感碰撞——情人節特輯》
38)《《真臘風土記》的研究》
39)《中國猶太人建造了吳哥,你信嗎?》
40)《「夢回吳哥」影像作品賞析》
41)《吳哥的女王》
42)《吳哥女王(二)——柬埔寨人的集體記憶》
43)《新年寄語》
44)《摩登時代的吳哥旅遊》
推薦閱讀:
※一個叫張學良,一個叫張大千 | 半個世紀兩頓飯
※黃曉明baby世紀婚禮驚動大半個娛樂圈
※19世紀早餐禮儀貼士及技巧
※只有經濟超美,「中國世紀」未必來!
※一場「大有來頭」的十七世紀單色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