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反調」的孩子你懂嗎?
家長通常對孩子「唱反調」的行為極為反感,認為孩子就是不聽話就是愛抬杠。其實那些善於同父母對某件事進行爭辯的孩子比犯錯誤只會默默不語的孩子思維會更敏捷,看待問題更全面,在性格上更有主見,有自信,創新能力也絕不遜色。因為孩子與大人爭辯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開動腦筋,鍛煉思維的過程。
文:李凌雲 圖:網路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們通常認為孩子幼稚無知,不成熟,沒有家長閱歷豐富,所以他們說的話完全可以當做耳邊風,這種思想主導下,有些家長便極少賦予子女發言權。孩子犯錯,只有受教育的份,只有聽大人說話的份,只有言聽計從的份,一旦反駁就會受更嚴厲的批評,而沒有看到反駁背後是孩子整理思維,抒發想法,鍛煉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另一種進步。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孩子們的思維成長早已是我們小時候數倍的發展,我們發現愛唱反調的孩子越來越多。會辯解也是一種能力,敢說比不敢說更讓我們欣慰。敢說的孩子是內心自信、行為自主的外在體現,並能在爭辯中感受到自我存在感,當家長改變煩躁和嫌棄,變為耐心地與孩子對話交談時,就是在用行動告訴孩子,多思考,敢提出異議的行為是能被他人關注並受到尊重的。
辯論還能夠刺激孩子智力發展及幫助他們形成個人意志。
兒童從3歲開始便開始有了自我意志,此時他們的語言能力開始覺醒,自我意志也開始萌芽。在與他人辯論時,孩子的論點不是不經大腦,隨口而出的胡鬧式爭辯,而是經過對周圍環境的分析,例如對未來風險進行粗略評估(父母心情好壞、能否挨揍),是否有旁人助自己一臂之力(爺爺奶奶的助威)等等;還要挑選自己所涉獵到的所有語言辭彙,挑出最有利於自己,最有攻擊力的表達方式,挑戰父母底線,例如,我知道你們都不愛我了、我已經長大了等等。孩子這些爭辯看似無跡可尋,其實卻是戰略性十足,因為這些能使他們更充分表達自己的慾望,從而達到辯論成功的目的。
在這些爭辯中的「戰略」都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體現,長此以往,父母甚至我們老師都抵抗不了孩子智商的提升。孩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令人驚訝,
為了達到目的,一次的辯論失敗不會讓他們偃旗息鼓,他們還會再度拿起長矛,一次又一次地挑戰成人為他們設置的底線,直到爭取到他們想要的權益,這時才會成就感十足地滿意而歸,個人意志也就這樣形成了。所有的這些都是將來進入社會生存的必要技能,我驚訝地發現,孩子的一生總是在這樣的細枝末節上慢慢豐滿,分分秒秒都在為他們將來成為的那個獨一無二的人做細緻準備。
在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唱反調」後,家長們還會認為他們是存心與自己過不去嗎?我想應該不會了。那麼有哪些有效方法應對唱反調的孩子的「進攻」呢?
前提是家長需要遵守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跟孩子「硬碰硬」。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大可隨孩子去,等他們對要求的事情感覺沒意思了,自然會重新回歸。如果孩子已經不處於辯論範圍,而是在無理取鬧,那麼家長可以冷處理,不理他們,讓他們也嘗嘗「唱反調」的心情,等胡鬧勁過去了,他們就知道這種「戰略手段」對父母根本沒用,完全白費力氣,以後胡鬧之前就會考慮考慮了。最後,與孩子心平氣和地交談溝通,不但效果好,也鍛煉孩子的溝通能力,與人交往能力,讓他們知道只有耐下心來大家商量,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希望通過這些方法能初步改掉孩子愛「唱反調」的習慣。其實寬心地想想,孩子想爭辯就讓他們爭辯吧,作為家長,不就是要迎接這樣那樣的挑戰嗎?等哪天這場辯論賽以孩子的勝局為主導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放心地說:他們長大了。
推薦閱讀:
※男人永遠是孩子
※如何對付熊孩子的家長?
※不妨給孩子身心健康補鈣
※孩子,我只想在離開時有個人陪你!感動億萬媽媽的一封信
※對小孩的厭惡感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