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宜先凈意

學佛宜先凈意

俗話說「修行要先修心」。修心,即是經中所說的「自凈其意」。意是屬於思想的,思想若能清凈正確,那麼從身口動作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一定不是卑鄙齷齪的罪業了。

佛學說明我們生命的活動狀態,共有八個識在發生互相作用,構成了人生種種好壞的事件。識清凈則所作出來的事,必定是好的,識不清凈,作出來的事就壞了。但這識佛教說有八個,即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現在所說的「自凈其意」的意,多是指的「第六意識」,與普通心理學中所說的「潛意識」「下意識」的情形相似。在精神界的領域,它的活動力是最強的,可以左右一個人的思想或好或壞,行為也隨之轉移。故往常有一首很通俗的偈子,是拿來形容我們這個心意的:「三點如星列,橫鉤似月斜,彼毛從此出,作佛也由它,」這個它----心,也就是佛學上所說的第六意識,而從這首偈子里,也正道出了學佛所以必先修心的重要性。

所謂修心,就是要改善我們的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它生起的作用上說,是有兩方面的,一面是染污的,一面是不染污的。染污的叫做有漏的不凈意識,不染污的叫做無漏的清凈意識。這個意識為何有染污和不染污呢?如果它常和貪、嗔、痴等六根本煩惱和二十隨煩惱的污垢之法相應,擾亂心神,障蔽性靈,使盲目的意志向惡的黑暗方面去發展,於是就成了不清凈的意識,反之,它若和信、慚、愧等十一個善心所相應,那麼它的意志就會張開理智的眼睛,漸漸地朝向光明的一面,使心地磊落、胸襟豁朗,就成為清凈的意識了。

但是我們怎樣能使自己的意識不落染污而向清凈處發展呢?依據經典,可有兩個方法:第一是「多聞薰習」,也叫「凈法薰習」,即多聽清凈的佛理,或自己多看佛經,乃至多聽講世間的善法,閱讀世間的好書,都會把自己的意識引向好的地方去發展。儒書所謂:「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正是說出了多聞薰習的意思。

第二是「如理思惟」,也叫「如理作意」。這作意行就是「五遍行心所」中的「作意心所」。我們在多聞凈法或多閱好書之後,必須要如所聞的、如所閱的道理,多加思惟,多加作意,把好的理論思想深印在自己的心腦中,發生強有力的作用,那麼,那些壞的理論思想,自然就被排擠出去。正如明來暗去,是一樣的道理。這樣,不就是達到自凈其意的目的嗎?不就是學佛先要修心的好法子嗎?

推薦閱讀:

首愚法師:成佛作祖的禪宗三綱要--學佛網
星雲大師:《釋迦牟尼傳》第廿一章 成就無上正覺的佛陀--學佛網
學佛中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才是真正的「甘露丸」,解開多年學佛困惑, 擁有一個真正的春天【般若之光017】
身處惡境緣 慈悲動天地--學佛網

TAG: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