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到底誰在破壞規則?

編者語:很多父母都在試著和孩子定規則和後果,可是有了規則之後的一個苦惱是:不僅孩子會主動破壞規則,父母也容易陷入破壞的危險。那麼,規則還需要持守嗎?有哪些方式能幫上父母?

3歲的小寶喜歡吃肉鬆。有一次小寶感冒咳嗽,媽媽告訴她感冒咳嗽不能吃肉鬆。經過幾次的較量,小寶終於遵守規定了。過了一個月,小寶又感冒咳嗽,吃飯沒有胃口,媽媽為了讓她多吃點東西,告訴小寶:「寶貝,要不要吃點肉鬆?」小寶睜大了眼睛,「媽媽,感冒咳嗽不能吃肉鬆啊!」

8歲的小東喜歡看電視,父母和他有個約定,飯前飯後半小時內不能看電視,而且每次看電視不能超過30分鐘,否則,之後的一周內不能再看電視。一次,父母的老朋友來家做客,吃過晚飯,為了大人們能夠安心談話,爸爸對小東說:「兒子,別鬧了,去看電視吧。」小東一愣,「30分鐘?」「先去看吧。」爸爸轉身和老朋友們聊天去了。2個多小時過去了,父母的老朋友走了,小東才關掉電視。以後,父母逐漸發現小東越來越管不住自己,每當要管教他時,小東都能編出看電視的一百個理由!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孩子太逆反了!」我們常常會聽到父母感嘆為孩子立規則難,實施更難。到底是誰在破壞規則呢?是孩子還是父母?從上面的兩個案例來看,破壞規則的恰恰是我們父母。

為孩子設定界限,這是愛他的一種積極方式。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而且也有助於增強孩子的安全感。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有效地為孩子設定規則,不要成為規則的破壞者呢?

尊重孩子尋求孩子的合作很多時候父母為孩子設定規則的時候,往往一廂情願,而作為當事人的孩子卻沒有參與進來。規則很容易遭到破壞,不僅僅是孩子主動破壞,父母也會在孩子「步步進攻」下「節節敗退」,成為最終的破壞者。

5歲的文文總是在家裡亂扔玩具,媽媽實在「忍無可忍」,規定文文必須玩完後收拾玩具,否則不許看電視。文文總會找很多理由來拒絕收拾玩具。比如,「等會兒我還要玩呢!」「我好餓,要吃東西才有力氣。」「玩具箱太小了,不好收拾。」……

後來,媽媽改變了方法。「文文,你能幫媽媽出出主意嗎?你看,我們家有點亂糟糟的。你有什麼好方法讓家裡變得整潔漂亮?特別是把你的房間裝扮得像公主房間那樣美麗嗎?」文文的態度頓時變了,非常積極地幫助媽媽出主意,還主動提出每天要為自己的玩具寶寶們準備漂亮的地方睡覺。「我的(玩具)寶寶們不上床睡好覺(收拾到玩具箱),我怎麼忍心看電視呢!」文文很認真地告訴媽媽。

孩子從一兩歲開始,就開始有主見了,有慾望按照自己的主意來行事。尊重孩子,多給孩子們一些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參與進來,從小學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有智慧的堅持原則孩子很聰明的,很多時候他們總是想試著去破壞規則,看一看父母是不是「動真格」,這時候需要父母特別有智慧地堅持原則。比如,父母規定了孩子只能在餐桌上吃飯,而孩子邊吃飯邊玩,如果父母為了讓孩子多吃幾口,而遷就孩子,那麼幾個「回合」下來,孩子心裡就會很明白:爸爸媽媽的話是不當真的。界限開始不能堅守,以後就比較困難了。

父母以身作則一旦規則制定下來,不僅需要孩子遵守,父母也要嚴格遵守。孩子一旦開始堅持下來,就很容易認定並且遵守下去。而很多時候父母們卻是喜歡「通融通融」,很容易根據情緒和環境來單方面改變規則。前面小寶和小東的例子就很典型。

以身作則,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做什麼,而不是說什麼。所以,針對孩子制定一些規則的時候,一定要多考慮該規則實施的可行性,不僅有來自孩子方面的,還有來自父母方面的。除了說明孩子破壞規則需要承擔的後果外,做父母的如果做不到堅持這些規則,也要承擔破壞規則的後果。

適當調整適宜變化孩子總是在不斷成長的,為孩子立規則也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變化。

首先,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有些規則是需要調整的。比如,關於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兩歲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看,學齡前的孩子最好每天控制在20~30分鐘,上小學的孩子則可以看30~40分鐘。

其次,隨著孩子心理年齡的成長,他們的自理能力和對是非判斷能力增強,可能一些原來需要以懲罰和獎勵來維持的外在規則,已經成為了孩子內在的標準,不再需要父母督促了。

再次,孩子成長中可能又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需不需要零用錢,零用錢應該如何支配,孩子交友的原則等,又擺在父母的面前,需要就這些問題為孩子立界限。

最後,孩子外在生活環境的變化,也是考慮規則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諸如父母工作的變化、家庭的搬遷、孩子的轉學、家庭出現新成員等。比如,媽媽工作地點由近到遠,照顧家裡的時間少了,有時候就需要孩子承擔更多一些的家庭責任。

推薦閱讀:

漢室龍脈是誰破壞的?
白領升遷的奧秘 遠離破壞人際關係的辦公室風水
團隊中的破壞者、建設者和中間派
27 種絕後墳,千萬注意!附:風水被破壞的補救方法
十大最具破壞力的天災

TAG:孩子 | 父母 | 規則 | 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