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代金銀器欣賞

中國古代金銀器欣賞

2008-12-25

金銀器 (gold and silver) 中國古代的金銀器,以往傳世的實物並不很多。主要原因是黃金和白銀均屬稀有貴金屬,不可能大批量生產,又都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很早就被賦予了貨幣的職能。人們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重新將一批些金銀器熔鑄成塊,作為通貨來使用,為此,流傳下來的古代金銀器,久為人們所珍視。  金簪(商)   長27.7厘米,頭寬2.9厘米,重108.7克,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縣劉家河商墓出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

  金耳環(商)   通高3.4厘米,墜部直徑2.2厘米,重6.8克,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縣劉家河商墓出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  

  金臂釧(商) 金臂釧(商)  截面直徑0.3厘米,釧直徑12.5厘米,其中一支重93.7克,另一支重79.8克,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縣劉家河商墓出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  

  金泡(春秋中期)   其中兩件高3.5厘米,直徑2.2厘米,重10.8克,其餘高0.2厘米,直徑1.82厘米,重5克,1982年7月陝西省鳳翔縣馬家莊春秋秦宗廟遺址出土,陝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隊藏。  

  金方泡(春秋中期)   長2.2厘米,寬1.7厘米,重2克,1982年7月陝西省鳳翔縣馬家莊春秋秦宗廟遺址出土,陝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隊藏。  

  金節約(春秋中期)   其中6件長2.1厘米,寬1.5厘米,重9.5克,一件長2.1厘米,寬1.5厘米,銅環直徑4.7厘米,1982年7月陝西省鳳翔縣馬家莊春秋秦宗廟遺址出土,陝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隊藏。  

  金節約(春秋中期)   左圖最大直徑為1.8厘米,重2.2克,右圖高1.5厘米,徑0.9厘米,重7克,1982年7月陝西省鳳翔縣馬家莊春秋秦宗廟遺址出土,陝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隊藏。  

  金獸(春秋)   長4.9厘米,高3.8厘米,重26.5克,1976年4月遼寧省凌源縣三官甸子春秋墓出土,遼寧省博物館藏。  

  金虎紋圓形飾(戰國)   直徑約6厘米,重21.2克,197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托克遜縣阿拉溝30號匈奴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金虎紋條形飾(戰國)   長26.5厘米,寬3.5厘米,重27.7克,197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托克遜縣阿拉溝30號匈奴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猿形銀飾(戰國)   通高16.7厘米,1977年3月山東省曲阜縣魯國故城遺址出土,山東省曲阜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金盞、金勺(戰國)   盞高10.7厘米,口徑15.1厘米,重2150克,勺重50克,1978年夏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戰國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金盞、金勺(戰國)   盞高10.7厘米,口徑15.1厘米,重2150克,勺重50克,1978年夏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戰國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金帶鉤(戰國)   長10厘米,1978年夏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戰國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交龍金帶鉤(戰國)   長7厘米,重56克,1965年2月江蘇省漣水縣三里墩出土,南京博物館藏。  

  楚王銀協(戰國)   高4.9厘米,口徑12.5至11.8厘米,重100克,故宮博物院藏。  

  獸形金帶鉤(戰國)   長12厘米,重275克,1965年2月江蘇省漣水縣三里墩出土,南京博物館藏。  

  包金鑲玉嵌琉璃銀帶鉤(戰國)   長18.4厘米,中寬4.9厘米,1951年11月河南省輝縣固圍村5號戰國墓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金雙獸紋牌飾(戰國)   長13厘米,寬10厘米,重291.4克,1979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溝畔2號匈奴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藏。  

  銀盆(秦)   口徑37厘米,高5.5厘米,重1705克,1979年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鄉窩托村出土,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館藏。  

  鷹形金冠頂、金冠帶(戰國)   冠頂高7.3厘米,冠帶長30厘米,周長60厘米,共重1394克,1972年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藏。  

  金耳墜(戰國)   長5厘米,共重17.3克,1979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溝畔2號匈奴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藏。  

  金冠飾(北燕)   通高26厘米,1965年9月遼寧省北票縣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出土,遼寧省博物館藏。  

  金奔馬(北魏)   高5厘米,長8厘米,鏈長13.5厘米,1984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鮮卑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博物館藏。  

  舞伎八棱金杯(唐)   高6.5厘米,口徑7厘米,足徑4.3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和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鏤空銀薰球(唐)   徑4.5厘米,鏈長7.5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無馬銜杯紋銀壺(唐)   高18.5厘米,口徑2.3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三層五足銀薰爐(唐)   高3.5厘米,腰圍38.5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銀杯(唐)   高7.8厘米,口徑9.2厘米,足徑5.2厘米,1958年陝西省耀縣背陰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銀鎦金「諭語玉燭」龜形器(唐)   通高34.2厘米,筒深22厘米,龜長24.6厘米,1982年1月江蘇省丹徒縣丁卯橋唐窯藏出土,江蘇省鎮江市博物館藏。  

  銀鎦金鸚鵡紋盒(唐)   通高8.5厘米,腹徑11厘米,足徑9.2厘米,1982年1月江蘇省丹徒縣丁卯橋唐窯藏出土,江蘇省鎮江市博物館藏。  

  銀鎦金人物小瓶(唐)   高7厘米,口徑3.8厘米,腹徑6.6厘米,1982年1月江蘇省丹徒縣丁卯橋唐窯藏出土,江蘇省鎮江市博物館藏。  

  金棺銀果(唐)   金棺高3.1至4.6厘米,寬2.3至3.5厘米,蓋長7.5厘米,棺座長7.1厘米,寬4.6至5.4厘米,重108克,銀果高5.4至7.1厘米,寬4.9至6厘米,蓋長10.7厘米,果座長10.5厘米,寬6.7厘米至8.4厘米,重349.5克,1964年12月甘肅省靖川縣大雲寺舍利石函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四蝶銀步搖(南唐)   通高19厘米,寬9厘米,1965年11月安徽省合肥市農學院南唐湯氏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館藏。  

  金鑲玉步搖(南唐)   通高21厘米,寬14厘米,1965年11月安徽省合肥市農學院南唐湯氏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館藏。  

  雞心形金飾(北宋)   高8.5厘米,寬5.7厘米,1980年2月江蘇省南京市幕府山北宋墓出土,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藏。  

  鎦金舍利瓶(北宋)   高10.3厘米,1967年浙江省瑞安縣仙岩慧興塔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銀瓶(宋)   通高21厘米,口徑3厘米,底徑5.5厘米,1959年9月四川省德陽縣孝泉鎮宋窯藏出土,四川省博物館藏。  

  蓮瓣式高足銀杯(宋)   高11.9厘米,口徑11.6厘米,足高3厘米,1980年11月陝西省扶風縣西坡村出土,陝西省扶風縣博物館藏。  

  銀蓋瓶(南宋)   通高22厘米,口徑4厘米,最大腹徑10厘米,底徑4.5厘米,1974年11月浙江省衡州市郊瓜園村史繩祖墓出土,浙江省衡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金獸(西漢)   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重9000克,1982年2月江蘇省盱眙縣出土,南京博物館藏。  

  「文帝行璽」金印(西漢)   通高1.8厘米,邊長3.1厘米,重148.5克,1983年10月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山西漢南越王趙昧墓出土,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藏。  

  「右夫人璽」金印(西漢)   通高1.6厘米,邊長2.2厘米,1983年10月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山西漢南越王趙昧墓出土,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藏。  

  「太子」金印(西漢)   通高1.5厘米,長2.6厘米,寬2.4厘米,1983年10月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山西漢南越王趙昧墓出土,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藏。  

  銀漏斗形器(西漢)   高5.2厘米,口徑3.8厘米,1968年9月河北省滿城縣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包金花草紋帶飾(西漢)   長9厘米,1980年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溝畔4號匈奴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藏。  

  包金卧羊帶飾(西漢)   長11.7厘米,1980年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溝畔4號匈奴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藏。  

  「廣陵王璽」金印(西漢)   通高2.1厘米,邊長2.3厘米,重123克,1981年2月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鎮2號漢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王冠形金飾(西漢)   直徑1.5厘米,重2克,1980年5月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鎮2號漢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盾形金飾、品形金飾(西漢)   盾形飾高1.5厘米,寬1厘米,厚0.5厘米,重2.3克,品形飾高2.1厘米,寬1.5厘米,厚0.6厘米,重4.7克,1980年5月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鎮2號漢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龍形金片飾(西漢)   殘長4.6厘米,重2克,1980年5月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鎮2號漢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金瑞獸(北魏)   長9厘米,高7.7厘米,1984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鮮卑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博物館藏。  

  金飾(北齊)   殘長15厘米,1981年陝西省太原市北齊婁睿墓出土,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刻花「宣徽酒坊」銀碗(唐)   高5.8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7.8厘米,1958年陝西省耀縣背陰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獅紋銀盤(唐)   盤高2.4厘米,徑46.6厘米,沿寬6厘米,1976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客喇沁旗哈達門溝出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  

  鎦金魚龍紋銀盤(唐)   盤高2厘米,徑47.8厘米,沿寬7.4厘米,1976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客喇沁旗哈達門溝出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  

  花鳥紋八棱銀杯(唐)   高5.3厘米,口徑6.9厘米,1982年陝西省西安市東郊韓森寨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刻花赤金碗(唐)   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和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歌舞狩獵紋八瓣銀杯(唐)   高5.1厘米,口徑9.1厘米,足徑3.8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和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掐絲團花金杯(唐)   高5.9厘米,口徑6.8厘米,足徑3.5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和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赤金龍(唐)   高2至2.8厘米,長4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和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鎦金銀雞冠壺(遼)   高26厘米,底長22厘米,寬16厘米,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洞後村窯藏出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  

  魚鱗紋銀壺(遼)   通高10.2厘米,口徑7.6厘米,底徑6.7厘米,鏈長41厘米,1954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大營子遼駙馬墓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八棱斬花銀執壺(遼)   通高25厘米,腹徑15厘米,1978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遼窯藏出土,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文物館藏。  

  鎦金銀壺(遼)   通高34厘米,底徑15至16厘米,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洞後村窯藏出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  

  鎦金銀面具(遼)   通高31厘米,最寬22.2厘米,1971年北京市房山縣東方紅煉油廠出土,首都博物館藏。  

  鎦金銀鞍飾(遼)   長38厘米,寬20厘米,1954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大營子遼駙馬墓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五色塔模型舍利盒(大理)   通高19厘米,底徑12.3厘米,塔模通高17厘米,1978年雲南省大理市宗聖寺三塔主塔塔頂發現,雲南省博物館藏。  

  銀鑲珠「金翅鳥」(大理)   通高18.5厘米,1976年雲南省大理市宗聖寺三塔主塔塔頂發現,雲南省博物館藏。  

  金步搖(金)   長22.2厘米,1974年12月陝西省臨潼縣北河村窯藏出土,陝西省臨潼縣博物館藏。  

  如意紋金盤(元)   高1.3厘米,寬16厘米,1959年1月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纏枝花果方形金飾件(元)   長8.5厘米,寬7.9厘米,1959年1月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纏枝花果方形金飾件(元)   長15.3厘米,寬8.7厘米,厚1.2厘米,1959年1月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銀瓶(元)   通高24厘米,口徑6.2厘米,最大腹徑13.3厘米,足徑7.2厘米,1960年4月江蘇省無錫市南郊錢裕墓出土,江蘇省無錫市博物館藏。  
推薦閱讀:

古代圍棋等級制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二)——事物形象鑒賞
為什麼古人的人均壽命那麼低。?
古代美人到底長什麼樣?
古代長壽者系列:西漢丞相張蒼,壽百餘。

TAG:中國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