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花鳥畫應從林良、呂紀入手——林良作品欣賞

林良(1436-1487),明代畫家。字以善,南海人。活躍於正統至弘治年間。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後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擅花鳥,題材也多為鷹、雁、鶴、鷺、孔雀、錦雞以及蒼松古木、寒塘蘆荻等。有《灌木集禽圖》《雙鷹圖》《松鶴圖》等傳世。

林良早期所作設色花果翎毛,畫法工細精巧,後來師承南宋放縱簡括一路,變為水墨粗筆寫意,取得突出成就。在作品構圖上比較具象,便於初學者掌握結構:在表現技法上,挺健豪爽的筆法,既有迅捷飛動之勢,又比較沉重穩練;在運筆頓挫之間,講求規矩法度,筆墨清楚,用筆可尋。後人評論他的畫風是用筆遒勁,如作草書。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在當時上追南宋院體,競尚艷麗工巧的宮廷畫風中獨樹一幟,故頗為當時人所推重,對明代中期、清代的花鳥畫風產生了較大影響。 近代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都學習過他。

林良 古樹寒鴉圖 上博

林良 枯木寒鴉圖 上博

林良 木鳥圖 紙本墨畫

林良 雙鷹圖軸 紙本水墨淡設色 275.6× 99.1厘米 大都會博物館藏

林良 雉雞圖軸 絹本設色 155×92.6cm 故宮博物院藏

明 林良 鵝泳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 林良 古木寒鴉圖 絹本墨筆 140.5×90cm

明 林良 花鳥

明 林良 畫鷹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林良 孔雀圖軸 絹本墨筆 155.3×78cm 故宮博物院藏

明 林良 蘆雁圖 絹本墨筆 138×69.8cm 故宮博物院藏

明 林良 秋林聚禽圖 廣州美術館藏

明 林良 秋鷹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國寶級文物)

明 林良 山茶白羽圖 上博

明 林良 雙鷹圖 絹本淡設色 166×10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 林良 雙鷹圖 上博

明 林良 雪景雙雉圖軸 絹本設色 31×58cm 宮博物院藏

明 林良 鷹雁軸 本墨筆 99×180cm 宮博物院藏

明 林良 竹禽圖軸 上博

明 林良 灌木集禽圖

本幅署款「東廣林良」,無年款,後紙有元治、金廷標、徐步雲、徐鳴珂諸家題跋。林良以畫花鳥著稱,主體多屬富野逸之趣的禽鳥,如蒼鷹、蘆雁、寒鴉、麻雀、雉雞、喜鵲等,也喜繪群鳥聚集景象,品類眾多,情態各異,極富自然天趣。

這幅長卷即為集禽圖巨構。禽鳥包括麻雀、翠鳥、黃鸝、白頭翁、山喜鵲、山鷓、小山雀、寒鴉、鶺鴒、麻雀、鵪鶉、鸕鶿等。作品布局採用平面散點的結構手法,移步換形,層層展開,疏密相間,動靜結合。禽鳥動態逼真,情狀各異,枝葉縱橫交錯,雜而不亂。古木老樹、枯枝落葉已顯現出蕭索秋意,然群鳥騷動不拘的活潑天性,卻使叢林依然充滿蓬勃生機。

此圖畫法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禽鳥勾染相間,工寫結合,洗鍊準確,筆簡神完。灌木叢林用寫意法,然也放而有度,不離規矩。全幅氣勢宏闊,景象萬千,為林良存世的精品巨制。


推薦閱讀:

中國年輕人為什麼喜歡新加坡
中國地圖雄雞的嘴巴究竟在哪裡?
中國古今並稱人物—唐及五代
中國藝術簡史之明代繪畫
中國羅盤詳解-第十五層 平分六十龍

TAG:中國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