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二三) —— 「七寶布施」與...

上回學到《金剛經》第十八分,末尾舉十點讚歎索法師聯想豐富。第八點說到宣鑒與龍潭一般不對稱,原因是宣鑒是法名,德山是地名,《五燈會元》:「德山宣鑒禪師,20歲出家,依年受具。」晚年在朗州德山弘禪,被尊稱為「德山和尚」。同樣,崇信是法名,因住潭州龍潭寺,被尊稱為「龍潭禪師」。古代常以地名等代稱表尊重,比如稱韓愈為韓昌黎等。後之「八」,應為「九」。今天繼續學習《金剛經》第十九分及相應的索法師釋文。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1、索文:

須菩提,你是怎樣想的,如果有人用盛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作布施,以此殊勝的因緣,所得福德多否?須菩提答曰:世尊,以此殊勝因緣所得的福德非常多。佛勸誡道:須菩提!應當明白此理,如果福德實有存在,如來則不說這樣做布施得到的福德多,因為福德無真實存在,故佛在諸經中廣說布施功德之大。

【按】經文「滿」,索法師釋為「盛滿」,既違經意,又與事實不符。經文「如是」,索法師未翻譯。之後,隨自意添加了「佛勸誡道」和「應當明白此理」。

經文「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索法師釋為「因為福德無真實存在,故佛在諸經中廣說布施功德之大。」這個隨自智慧的解釋問題嚴重。從前面一路學習過來,我們都知道,佛的十種德號,表不同的功德。「如來」,約性德而言,不能隨便替換成「佛」。《金剛經》中常出現,前文說「世尊」、「佛」,後文說「如來」,每當遇到這種情形,大家都知道,要切換角度理解。一說「如來」,就是提醒「不要執著」。

印順法師說:「上面說智慧圓滿,這裡說福德眾多。佛稱兩足尊,即以此福慧圓滿為體。今舉喻形容福德廣大,與校德不同。佛問:若有人以充滿大千世界的七寶,拿來布施,這人因此所得的福德,多不?須菩提答:此人因布施所得的福德多極了!佛隨即說:不過,假使福德有實在自性,那麼大千七寶的布施,也不過大千七寶的福德,佛就不會說他得福德多。因福德無性,稱法界為量,布施者能與般若相應,不取相而布施一切,所以能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圓成無量清凈的佛果功德,這才說是多。」

2、索文:

本段經文內容即是講福德資糧在名言中存在。前文已敘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有人會生起疑惑:既然三心不可得,那麼積累資糧會不會成無任何意義?回答是否定的。雖然心的本性不可得,但在名言現相中,通過布施積累的福德資糧乃至成佛亦不滅盡,一定會存在。

世尊在很多佛經中對後來行持大乘的佛子開示了種種法要,其中相應初學者根基最為殊勝的方便法即是依布施積累資糧、懺除罪障。

關於布施的道理與方法類別有多種,此處世尊隨舉一例問須菩提,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作布施福德是否很大?三千大千世界的範圍極其廣大,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殊勝因緣作布施,福德當然超離言思,因為因緣所生之法無實有,是空性的緣故。《中論》中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凡是因緣所攝之法全部是空性,是空性之故說布施功德廣大無邊。

【按】索法師說「本段經文內容即是講福德資糧在名言中存在」,又說「但在名言現相中,通過布施積累的福德資糧乃至成佛亦不滅盡,一定會存在。」聯繫前面索法師的「世俗諦有和勝義諦無」套路,對比《入中論》偈頌「世間一切非正量,故真實時無世難。若以世許除世義,即說彼為世妨難。」世俗中一切非真,照索法師的套路,「通過布施積累的福德資糧」,不可能「乃至成佛亦不滅盡,一定會存在。」因為世俗諦中都是不真實的,不真實即是虛妄,虛妄又如何可能「乃至成佛亦不滅盡,一定會存在」?

這裡,不是功德有問題,也不是二諦有問題,而是索法師的理解有問題。索法師這種「隔別二諦」的說法,處處不通,時時為「世妨難」。成佛的功德是最極致的功德,而成佛是因為不執著。所以,雖然布施、做功德,如果執著,就不能成佛。

佛是勸我們積極布施,但不要執著「我布施了」、「布施了多少」以及「他接受我的布施了」,通過布施修舍心,逐漸放下所有的執著,這才是布施的功德。

江居士說:「此科總明緣生之義。從布施因緣說到福德,福德即布施因緣所生法。布施,因;福德,果。因果並說,故曰總明。布施等佛門大事,尚不離緣生,不離因果,餘一切法可知。本科泛言福德,下科言報身。證得報身,可謂福德多。本科泛言布施,下科專約法施說。」

3、索文:

凡夫人因未證悟空性,對於以諸法空性故布施福德非常大的觀點不易接受,但當緣起空性法在相續中真正生起定解時,就會了知一切諸法皆是空性,無有芝麻許的諦實存在。諸法無實的原故,安立因果合乎道理、順應法性,布施功德也能成立。

同時,以究竟細微的道理做觀察,可發現福德無任何實質性的存在,如果有實質性存在,則佛在經中根本不會說布施有極大功德,不住相布施功德不可思量。

【按】索法師的套路又來了。還是上面那幾句話。世俗名言有是幻有,勝義實相空是真空,但不是「空無」,不是「斷滅空」,而是諸法本來空無自性,沒有一絲一毫能夠被我們執著,我們只需要放下執著,緣起諸法宛然,即所謂「破執不破法」。

如果像索法師說的,世俗名言中有,不滅,一定存在,而勝義諦中什麼也不存在,這種認識等於說佛和一切聖者證悟的空性是「壞法空」。你想想,世俗名言中有,你一證悟空性就說什麼都不存在了,那些世俗名言有,不就是被你們聖者破壞了的嗎?

實際上,諸法的有,是無自性生,諸法的無,是無自性滅。緣起法宛然,凡夫因為無明執著,在緣起有上見為自性實有,這是增益執。

月稱論師舉例子說:「有個得了『飛蚊症』的病人,看到飯碗上有很多蚊子,其他眼睛正常的人告訴他,飯碗上沒有蚊子。不能說是無眼病的人把有蚊子破壞成了無蚊子。並且如果病人眼睛治好了,也能看到乾淨無蚊子的飯碗。懇望各位讀者明察。

4、索文:

因此當知學道中著重斷除的障礙就是對諸法有諦實相的執著,《入菩薩行》中云:「於見聞覺知,此處非所遮,此處所應遮,苦因執諦實。」學道位中不是破見聞覺知,此處關鍵是要破除痛苦之因——執諸法實有的諦實觀念,這是輪迴痛苦的根本。

【按】索法師引用《入菩薩行論》偈頌:「於見聞覺知,此處非所遮,此處所應遮,苦因執諦實。」正好證明我上面對二諦的解釋。也正好完整徹底的推翻了自己上文以及前面十八分經文所有對二諦隔別認識的「兩板斧」套路。

讀者請仔細看看這個偈頌「於見聞覺知,此處非所遮,此處所應遮,苦因執諦實。」要遮破的是「執諦實」。飯碗是乾淨的,上面沒有蚊子。凡夫因無明實執的病,卻以為見到了真的有蚊子。所有的問題在於執實。

佛法只需要「破執」,不要「破法」。法,緣起性空,法爾如是,沒有任何需要破的地方,只要通過布施等修舍心,放下執著,就能見到緣起實相。修行就是放下執著,不是破壞緣起。

5、索文:

達摩祖師抵達中土後,梁武帝問大師:我自登基以來,造佛像、印經書、布施、供僧等善行,並為三寶作了不可勝數的事情,功德很大吧!達摩祖師說:沒有一點功德,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此說明福德本來不實,如果執為實有則無任何功德,因為實有的法,不能產生功德。佛教承認緣起空性,因緣具足,一切法如夢如幻顯現,因緣和合時布施的功德也會顯現,因此如來在眾多的經典說布施功德不可思議。

【按】索法師講故事。越說越迷,越走越遠。達摩祖師說:沒有一點功德,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此說明福德本來不實,如果執為實有則無任何功德。

本來是舉例子,先說「沒有一點功德」,再說「福德本來不實」。隨隨便便地把「功德」替換成「福德」。又自由切換回「功德」,還添加說:「因為實有的法,不能產生功德。」邏輯混亂極了,一點都不像學過因明的人吶!

為什麼呢?學過佛法的人都知道,緣起是佛法的基礎和不共外道的特見。所以,佛法裡面什麼時候承認過有「實有法」了?索法師加的這句,「因為實有的法,不能產生功德。」請問,您的因明從哪裡學的?哪部因明著作說「因為實有的法,不能產生功德」?佛法根本不承認有實有法的存在,您這話從何說起?「因為實有的法」,您以承認有實有法為前提假設,來下「不能產生功德」的結論。這是外道見,您還有什麼資格講佛法?更不用說講《金剛經》了!

禪林網

公眾平台聲明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禪林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禪 林 chanlin

禪 宗 智 慧 的 傳 播 者

【微信號】chanlinorg

禪林APP下載

蘋果/安卓

蘋果版 | 安卓版

推薦閱讀:

娑婆佛子應修的彌勒淨土法門 成一法師_大慈彌勒文化
成觀法師:公案(六祖公案八則)
凈空法師:我們要想破外面的怨業,先要斷內心的怨業
慧律法師
凈空法師法語:淫慾是六道輪迴的根

TAG:金剛經 | 法師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