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訓 家之根國之本》——由古代家訓引起的思考

【姓氏文化論文】家訓 家之根國之本中華成氏網 2014年7月3日 王萬江

中華成氏網--弘揚姓氏文化,傳承先祖精神;尋根聯誼互動,激勵後裔自強!

家訓 家之根國之本

——由古代家訓引起的思考

作者:河南遂平王萬江

在中國已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二經濟大國的今天,想到1956年美國預言家杜勒斯的話:戰爭征服不了中國,就用和平的方式滲透——削心志、泯信仰。日本、菲律賓都敢對中國叫板,爭奪領土,或是於興盛中洞察到了我們什麼隱憂、薄弱之處?

當今中國,有多少精深、絕妙、被國際文化學者讚譽為世上獨有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如方塊漢字、書法藝術、姓氏妙趣……卻日益被我們自己輕視,特別是傳統家訓,已到了不得不重提繼承和發揚的地步了。

思古代,那些叱吒風雲、改寫歷史的精英人物,幾乎每一個人都受到家訓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滋養;想今天,億萬為人父母的青壯年農民、城市下崗職工,為了所謂的養家,把子女留給自己的父母隔代照管,任其嬌慣、溺愛,根本顧不上什麼家教,更別說家訓了。渴盼耳濡目染父母的言傳身教,幾近成為娃娃們的奢望。青少年修德蓄志的最佳時期被家長本末倒置了。《中央宣傳部等八單位關於提請全黨重視解決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的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犯罪趨低齡化,文化程度偏低化和情節、性質惡劣化,且有60%-70%為團伙犯罪……如此情景,已到了不容再輕視的程度了。否則,輕者會毀掉一個個家,重則妨礙到祖國的未來。若再順其自然,我們這一代就成了對下一代、對民族和祖國的歷史罪人!

國家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從官方到民間、從執政者到每個公民都共同嚮往的。如此美好願景,以現實情況,催人深思。

亡羊補牢、扭轉局面從何入手?重視家訓!

一、什麼是家訓?

我國古代的「家訓」(也稱家范、家誡或家規,甚至家法。)是家族長輩對子孫後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是告誡的話,是傳播修身、治家、為人處世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國長期延續下來的家長教育兒女的基本形式。一般是父母對子女、家長對家人、族長對族人的訓示教誨,另外也有包括兄弟姐妹間的誡勉,夫妻間的囑告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教人學好的。

順便說一下,由家訓教化日久,可形成家風。所謂「家風」,是一個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生活作風、傳統習慣和道德面貌。而時下新詞的「家教」,則主要側重於文化知識的學習,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不要偷懶等。

由上可知,家訓注重的是德育,即「修身」;家風是家訓的代代傳承,家人、族人共同「養性」——養成的共性;是一種家庭風尚,是家訓、家教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家教僅側重「增知長智」。

二、家訓的共性有哪些?

1、教育子女; 2、加強道德修養; 3、培養仁愛之心;

4、做人要誠; 5、讀書要勤奮好學; 6、從小要樹大志;

7、持家需勤勞儉樸; 8、做事要求進取; 9、做官要清正廉潔;

10、珍惜時間。

三、古代家訓有哪些典範?

1、分類:

雖早在西周就有周公勸誡其子伯禽注重修養、修行和要禮遇賢士的文字,但從學術上講,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系統家訓史料,則公認是南北朝時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為中國家訓之首;南宋袁采《袁氏家范》居二;明末清初朱伯廬的《朱子家訓》(又稱《治家格言》和《勸言》)位列第三。(另一位「朱子」,也是大名鼎鼎,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和他的《朱子家訓》)。林則徐、曾國藩家訓也很著名。

2、最典型個案(示例)

(1)千年不衰「宰相家」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禮元鎮有個古今中外聞名的「中國宰相村」——裴柏村。依史載:裴氏一族,是中國古代儒家「學而優則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範。漢武帝時裴蓋做了皇室掌管財物的官,此後的魏晉裴秀、裴楷至宋代,先後有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14位中書侍郎,55位尚書,侍郎44人,常侍11人,刺史11人,融史211人,太守77人,8位皇后王妃,21位附馬,117人考取進士,其中11名狀元,名垂後世者不下千人。出過影響深遠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大道德家和清廉剛正之士——這些是一個家族興盛的基礎,是家族氣脈的根本。他們的道德文章,堪稱裴氏師表、萬世師表,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實屬罕見。

值得一說的是:裴家第一任官員是人們俗稱的「財神」——管錢財的,並且是給皇家管家,他卻能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始終保持清廉。兩千年前,能夠如此,不覺其德行、品質之高嗎?據報道:某市「城中村」有人當過幾年村主任,就貪污逾千萬!該主任的子孫和所有已被逮進網或暫漏網的大小貪腐者們,包括想貪還沒來得及貪到手的人看到此,不知有何感想?

那麼,裴家何以能做到千年不衰的?請看其家訓:

推誠為應物之先,強學為立身之本;

節儉為持家之基,清廉為做官之本。

另有家規:考不中秀才者,不準入宗祠大門,以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現裴柏村千餘人中,裴姓約佔四分之一。至今,裴姓家家門樓上都有「耕讀傳家」的大字。

(2)名揚四海的「喬家大院」。

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的熱播,家喻戶曉喬家當年的輝煌。

這是山西另一大戶——皇帝都借重避難的知名世家。該大院與裴柏村同中有異的是:喬家走的是學而優則商之路。喬家作為「富甲天下」的宏商巨賈,何以能規避「十商九奸」的俗稱、弊病,偏偏成為一不「奸」之商?下面擇要概及其家訓,供所有經商或想經商者自尋答案罷。

①不準納妾。防「後院起火」。

②不準用丫頭。怕淫亂,敗家之名聲。

③不準賭博。記取別人「萬貫家產毀於一賭」之教訓。

家人有時也打麻將,只論輸贏,不過手金銀,只是娛樂和諧氣氛而已。

④不準冶遊,即嫖娼。吸取許多富貴子弟因此引出的無數風流孽債,既害人害已又敗家。意為不準放蕩,避惹事生非。

⑤不準吸毒。因吸毒既費財、消志又傷身,到頭會人財兩空,家破人亡。

⑥不準虐仆。因虐仆,輕者壞名聲,重財敗家業。對不合心的人,可不用;用則優厚相待,和睦相處。所以,喬家每遇困難時,沒僕人出賣主子,更有主動提出少得傭金一一為主分憂的。

⑦不準酗酒。因酒後會亂性、忘形、失德。家人和所有員工都需謹遵訓示,故能歷逾百年、累六世而名揚天下。

一句話,預防為主,從源頭堵死可能損德毀家業的「社會惡習」。這在富貴人家不乏妻妾成群、子弟嫖賭風行、多有壓榨僱工的封建時代,實乃屬有大德、大智、遠見之家族。

評:男學喬致庸,何處覓嫖蹤?

經商講良心,誰還被人坑?

(3)皇御「孝義家」匾的鄭氏家族。

據史載:浙江浦東的鄭氏家族,從南宋建炎(1127年)初開始,累世同居,跨宋、元、明三代,逾三百多年,維持十九世,人口最多時達三千人,同灶而食。皆因其有良好家訓,「鑄淳樸家風,興和諧世家」,被譽為:「浙東第一家」。示範、感化無數鄉鄰。明代建文皇帝親書「孝義家」贈匾,樹典型,倡和諧。

另外,若說民間家訓為「修身」、「齊家」的話,皇家的就不單單如此了,而是直接關係到「治國」、「平天下」。不詳說類似家訓的周王族,(文王給次子取名「發」,意為寄託希望,並隨其年齡增長,逐步深入地教導他「發」兵東方,擴疆興國。武王姬發謹遵父訓,做到了,並締造了歷史上最「長壽」的朝代。)如唐代李世民親自撰寫《帝范》、明仁孝文皇后的《內訓》和清康熙帝的《庭訓格言》、《聖諭十條》及雍正的《聖諭家訓》等,都不僅是為家,更為國家社稷和諧興隆、長治久安而精心制定的家訓,從而有了中國歷史上值得讚譽、啟迪至今的「貞觀之治」、「康乾盛世」輝煌時期。還應特別提及的是明仁孝文皇后的《內訓》與戰國時為教子「三遷」之孟母、北宋在兒背刺字「精忠報國」的岳母和明·蔡善慧的《示兒》、明晚期《溫氏母訓》,同為中國歷史上立家訓教子成功的五位偉大女性,百世景仰的慈母和千古不朽的家訓典範。

四、家訓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主要有兩方面:教化如何做人和做事。

1、修德、做人,包括齊家。(受篇幅制約,以下擇要簡及)。

(1)家長:正。即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如,

北宋·司馬光《居家雜議》:凡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

清·張英《聰訓齋語》:……未有不能修身而教子孫者也。

評:強調家長要做正人君子,起好示範帶頭作用。

縱觀古今,不少家庭由盛轉衰,多與家長自己不守家訓或帶頭向惡有關。宋·王倫父子,明·嚴嵩父子,現代的林彪父子和日前央視電視新聞報道的湖南邵陽違法制售刀槍的陳氏父子,都是當家長的不思正道,把子孫家庭帶上不歸路的。

(2)子:孝。

晉·王祥「卧冰求鯉」(據傳,此故事發生在今天的河南省遂平縣。)等《二十四孝》榜樣,孝感天地。

南宋·岳飛謹遵母訓,忠心愛國,是為楷模。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明·《增廣賢文》: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但本人不苟同愚忠愚孝。若一味死搬硬套,沒有商湯反殘桀,武王伐暴紂推動歷史進步和毛澤東的「少年立志出鄉關,……」締造人民共和國;或不會有「文化革命的旗手」魯迅和文學巨匠巴金,中國的歷史和近現代的文學不知是什麼景況。

有一母親,教子女偷盜。幾歲時,誰偷回東西,就給煮雞蛋吃,「獎勵」;十幾歲時,誰偷回東西多,就給買好衣服穿。姐弟比賽看誰「孝順、聽話」。長大後,姐因偷公物被單位開除;弟因黑夜偷瓜被發現,逃跑時不慎掉河裡,沖約40公里,體無完膚,留下年輕之妻和哺乳的兒子遭罪。該母親捶胸頓足、號啕大哭。由於悲傷過度,七十來歲癱瘓、失語。百悔莫及。

(3)夫妻和

元·鄭太和《鄭氏規範》:女訓雲,家之和不和,皆系婦人賢否。何謂賢,事舅姑以孝順,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溫和,接子孫以慈愛,如此之類是已。何為不賢,淫狎妒忌,恃強凌弱,搖鼓是非,縱意徇私,如此之類是已。天道甚近,福善禍淫,為婦人者,不可不畏。

評:橫察當今,不少貪污受賂、違法犯罪的落馬官員,與妻室唆使或縱容不無某種關聯。

明·姚舜牧《葯言》:一夫一妻是正理。結髮糟糠,萬萬不可乖棄;嫁女不論聘禮,娶婦不論奩貲。

評:他明確強調婚姻應忠貞專一。反對買賣婚姻,提倡重義輕財,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清·蔣伊《蔣氏家訓》:嫁娶不可慕眼前勢利,擇婿須觀其品行。

評:當下,對有些青年男女,重資財,閃婚閃離,不敢恭維。

某家,妻多位情夫,丈夫亦養情婦,兩人都不顧家,致長子結夥打死人而被判重刑,次子幾次打人屢受懲罰。

(4)兄弟姐妹睦

明·楊繼盛《楊忠憨公遺筆》就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後,有富貴貧賤等不同,有番入情入理的訓導:你姐是你同胞的人,她日後若富貴便罷,若是窮,你兩個要老實供給照顧她。你娘要給她東西,你兩個休要違阻,若是有些違阻,不但失兄弟之情,而且使你娘生氣,又為不友,又為不孝,記之記之。

評:富濟貧,貴扶弱,不算偏心,換角度思考就無怨了。

清·朱伯廬《勸言》:兄弟間「推梨讓棗,有何難事?」

評:兄弟間,嬰同乳,幼同灶,少傳服,親密無間。及各娶妻生子,忙於生計,有所少聚,勢在難免,但親情無價。為財物傷骨肉,令「親者痛,仇者快」,是最愚蠢選擇。

清·張履祥《訓子語》:難得者兄弟,易得者財產。

評:不該為財產而傷兄弟。

(5)友好親鄰

《袁氏家訓》:背後之言,人不傳遞,則彼不聞知,寧有忿爭?惟此言彼聞,則積成怨恨。況兩遞其言,又從而增易之,兩家之怨,至於牢不解。唯高明之人,有言不聽,則此輩自不能離間其所親。

評:對親戚鄰居應懷著友好相待的心態相處。切記,強有弱時,貧有富時,貴有賤時,不可只顧眼前。相互間宜和,不宜挑事。

《袁氏家范》:一應親戚舊故有所借貸,不若隨力給與之。言藉助我望其還,不免有所索。……方其借之時,禮甚恭,言甚遜,其感恩之心,可指日以為誓。至他日責償之時,恨不已兵刃相加。凡親戚故舊因財成怨者,多矣。俗謂:「不孝怨父母,欠債怨債主」。不若念其貧,隨吾力之厚薄,舉以與之,則我無責償之念,彼亦無怨於我……

《袁氏世范》:古人言,「施人勿念,受施勿忘」。

評:此為德智雙全。不記懷一時之得失,記人對己好,而忘己對人好,是為賢者。

明·許相卿《許雲村貽謀》:古稱受恩多難立朝,居鄉亦難立身。要須勤儉資身,以免求人。

評:親友間,要努力靠自己,多助人,少求人,不積怨。

(6)教育孩子從何時開始?

《顏氏家訓》: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當之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此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可反笑……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仇怨日降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

評:教育子女應從胎教開始。母親的修養對子女影響最深。為母有賢德,教子應趁早,是為良策。

《許雲村貽謀》:婦妊子者,戒過飽,戒多睡,戒暴怒,戒房欲,戒跛倚,戒食辛辣及野味,宜聽古詩,宜聞鼓琴,宜道貌岸然喜。言善行,宜閱賢孝節義圖畫,宜勞逸以節,動止有禮。則生子形容端雅,氣質中和。及嬰孩懷抱,毋太飽暖,寧稍饑寒,則肋骨堅凝,氣岸精爽。

評:此是教准母親該怎麼做。女性修為決定著後代的優劣、家的興衰、甚至祖國未來。

明·周怡《示兒》:人家興衰,只看後來人如何,後來人賢不肖未必是天生定,亦在學不學爾。

評:說明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7)如何對待幼聰過人者?

南宋·陸遊《放翁家訓》:後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需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子,調以寬厚共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後人之藥石也,各須謹之,勿貽後悔。

評:幼兒聰慧過人的,家人易炫耀,孩子易驕傲,妨礙正常成長。唯格外加強正確施教,使其優之更優,嚴防過分自我欣賞、自滿自足,使其懈怠,白白扼殺一人才。

(9)為何家訓中教子是最重要的?

清·張履祥《訓子語》:天子之子,特重師傅之選,為國家根本在是也。下自公卿大夫以逮士庶,顯晦貧富不同,其為身家根本一而已。雖有美質,不教胡成?即使至愚,父母之心,安可不盡?中等之人,得教則從而上,失教則流而下。子孫賢,子以及子,子孫弗肖,傾覆立見,可畏己。……

評:智者善學更益智,愚者願學增才智;

智者厭學促變愚,愚者棄學會更愚。

(9)養子女不施教有什麼後果?

明·鄭曉《訓子語》: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

清·張履祥《訓子語》:有田畝便當儘力開墾,有子孫便當儘力教誨。田疇不墾,寧免饑寒?子孫不教,能無敗主?有子不教,不獨在己薄其後嗣,兼使他人之女配非其人,終身受苦。有女失教,不特自貽他日之憂,亦使他人之子娶非其偶,累及家門。

評:有子不教,其易染壞習氣;娶人嬌女,害人家愁苦愴悲;

養女縱驕,使易虛榮輕浮;嫁人為妻,壞男家聲名掃地。

又,嫖娼強姦,被繩之以法,哪個不是人子?偷男賣淫,獲一生臟名,誰說不是人女?

再評:兒女優,致家福;少年良,宜國強。

兒女厭書,催家敗屋;少年棄學,促國衰弱。

建議:國家改革學生求學政策,以便子女隨在外務工父母,及時得到家訓;或努力縮小地區、行業、工農、城鄉差別,少些外出謀生,方便當父母的顧家教育年幼子女。

(10)貧寒、富貴之家教子有何共性與區別?

宋·家頤《教子語》:共性:人生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父子之間不可溺於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繩之以禮,則長無不肖之悔。……養子養芝蘭,既積學以培植之,又積善以滋潤之。……

區別:富者之教子須是重道,貧者之教子須是守節。

《溫氏母訓》:遠邪佞,是官家教子弟第一義。遠恥辱,是貧家教子第一義。

清《曾國藩家書》:京師子弟之壞,無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其戒之,至囑至囑。

原自評:子弟之賢不肖系諸人,其貧富貴賤系之天。世人不憂其在人者,而憂其在天者,豈非誤耶?

評:無論貧富貴賤,教子立德向賢為最重要。

(11)為何評價人好壞關鍵是看其心?

《楊忠憨公遺筆》:你發憤立志做個君子,則不拘做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氣來。

明·龐尚鵬《龐氏家訓》: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土。心地惡,是凶類。

評:無大智大才,但有好心,仍可做個好人;雖大智大才,但心卻壞,會成為家庭、社會、甚至國家的禍害、罪人。

(12)父母對子女為何必須要嚴?

張履祥《訓子語》: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嚴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孝。……嚴則督責笞撻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氣,收束其身心,諸凡舉動,知所顧忌,而不敢放肆。寬則姑息放縱,長傲恣情,行端過惡,皆從此生也。

評:俗語,嚴父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但封建時代之嚴多施以鞭笞棍棒,現不可取。聲色以嚴,說理以嚴為適。剛柔相濟,防邪以養正為上策。

(13)引導子女交友應遵循什麼原則?

《袁氏家范》:人之性行,雖有所短,必有所長。與人交遊,若常見短而不見其長,則時日不可同處。若常念其長而不顧其短,雖終身與之交遊可也。

評:對方優大於劣,志向合,可深交,否則應及早離開;自己應以誠待人,不可虛浮向惡,否則無好人與你相交;若交上比你更劣跡的人,會害你更重。是君子不做損人利己或損人又不利己之人。

《楊忠憨公遺筆》:寧讓人,勿使人讓吾;寧容人,勿使人容吾;寧吃人虧,勿使人吃吾之虧;寧受人之氣,勿使人受吾之氣。人有恩於我,則終身不忘;人有仇於我,則即時丟過。見人之善,則對人稱揚不已;聞人之過,則絕口不對人言。人有向你說,某人感你心恩,則雲他有恩於吾,吾無恩於他,則感恩者聞之,其感益深。有人向你說,某人惱你謗你,則雲彼與吾平日最相好,豈有惱吾之理,則惱吾聞之,其怨即解。人之勝似你,則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則謙待之,不可有輕賤之意。又與人相交,久而益密,則行之邦,則無怨矣。

評:與人交往,不要想著佔便宜,而應想怎樣能多幫人,多記人好,少揚己優。寬厚仁愛為最重要。

2、做事(含齊家、治國、平天下)

(1)勤儉自勉宜持家、擔責。

司馬光《訓儉示康》: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南宋·倪思《經鋤堂雜誌》:量入為出,則不至乏用矣。用常有餘,則可以為意外橫用之備矣。

朱伯廬《朱子家訓》:黎明即起,洒掃庭除。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評: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無論貧富,切記勤能補拙,儉宜持家。貧時思增裕,以利少些饑饉寒凍;富時想濟人,解人於危難困頓。還應防巨變,讓子孫少驚懼。

明·霍韜《渭崖家訓》:幼事農業,則習恆敦實,不生邪心。幼事農業,力涉勤苦,能興起善心,以免與罪戾,故子侄不可不力農作。

清·汪輝祖《雙節堂庸訓》:無論從古聖賢、名臣、名將,無一懦軟不耐勞者,即鄉曲四民中,稍能自立,有一不勤不勞者乎?所慮自幼嬌養,他日必一無知能,偶有動作,不堪其苦,終為棄材矣。

評:封建農耕時代,農業為天下第一大事。今有獨生子女,飯不知咋做,衣不會洗,五穀不識……不勝枚舉。若家或社會突遇變故,不知其該如何應對?及至已初為人父母,分門立戶者,偶遇其長輩急病侵身、突然停水停電、暴雨洪災,不知所措者,有沒有?

順便說句題外話,2014年3月1日,雲南昆明火車站聚上千人,被九個恐怖分子砍死傷一百多人。某妻倒地,丈夫棄之狂奔……,不值深思?無論長幼,平時少得正面訓示,不懂如何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不令人憂慮嗎?

(2)、倡廉戒奢

為官者,因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根深,「學而優則仕」融心者眾。若人人都能崇尚清廉,實為家之幸、民之幸、國之大幸!可為何有那麼多貪贓枉法者如割韭菜一樣,層出不窮?實因家訓不力是根源!

立家訓、嚴守訓、是謂從源頭抓起,便於「防患於未然」。

《裴氏家訓》、《包拯家訓》都明確規定:子孫中有為官不清廉者,不得進宗祠、入祖塋。如《包拯家訓》:「後世子孫仕官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封建時代嚮往葉落歸根,這根就是家鄉、是宗祠和祖塋。為防活時無家可歸,死後無葬身之地,心常懷敬畏,不敢有違祖訓。然而當今社會,立家訓並嚴令如此的,有幾個?為官者少了致命敬畏和忌憚,僅靠政府收沒貪資或判幾年獄刑卻又保外就醫,難見其效,就宜多生一份僥倖,一份邪念、惡意。從心上治才是根本良策。家訓就是養心育德的靈丹妙藥。

本人有比一般人容易升遷的機會,可因視花錢買官為奇恥大辱,既厭之,當禁己為之。換句話說,溜須拍馬,不是學不會,而是家訓所示,不願做而已。

東漢·楊震《楊氏家訓:……清白世家,豈容不肖子孫敗壞家風。凡我族人,立應禁之。

評:楊震「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自欺!)若能幼時入耳,少時入心,成年為官者時時融身一體,則小不致辱家,大不會害民、誤國。

北宋·賈昌朝《戒子孫》:宦之法,清、廉為最。君子居不欺乎暗室,出不踐乎邪徑,外納於言而內敏於行,然後身立而名著矣。

北宋·呂本中《童蒙訓》:當官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日勤。知此三者,則知可以持身矣。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然事常至放敗而不能自己。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當官既自清廉,又須關防小人。……當官大義,直不犯禍,和不犯義。

評:為官宜廉,戒貪在初。切記「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莫憑僥倖心,捉住後悔遲。

又評:若國家鼓勵修譜,家家立訓明示:善學勿輟,倡勤戒懶,揚廉懲貪,則宜家庭興旺,社會和諧,官場風清,國泰民安。故借重家訓,倡清廉於幼小,行監督於家人,心自約於家風,是禁貪戒腐的根本。

五、前輩應給子孫留什麼遺產最為珍貴?

答案是明確的:精神財富。

1、中華民族諸位始祖、先賢,示範數千年:伏羲八卦理論,教人懂天地人世間萬物和諧宜生存;燧人取火,讓後人懂得以火防敵和熟食宜身;神農嘗百草,讓後人懂生存之道;皇帝內經,讓子孫後代知如何防病治痛宜健康長壽;四大發明推動社會進步。試問:若他們不是賜予這些,而是衣食、金銀之物,延綿繁衍五千年,泱泱大國數億眾,我們今天可仍有可吃、穿所用嗎?

2、春秋·老子《道德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進而「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欲」。

評:給人以求知上進的慾望,比贈予財物和授予進取的辦法更重要——充分調動得「授」者的主觀能動性,益讓人積極上進。因為,史實證明:「授魚」若超過所需,則易促人學壞。

3、西漢·疏廣,太子傅,德才兼備。退休時,皇上賜20斤金,太子又贈50斤,同僚大臣友人所贈財寶珍物無數,世人多羨。一待回到家鄉,聚請鄉鄰歡宴,並將財物一一分發窮困貧弱之友鄰。好心人勸言:為何不留給自己子孫?他爽朗答曰:「……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譯文:賢能的人,如果財富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是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無法教化子孫,就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產生怨恨。

評:疏廣,西漢人,是距今二千多年(?---前45年)封建時代的官員,對金錢財富有如此評判,然而時下進入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的某些不擇手段貪污腐敗的大小官員們,捫心自問,不覺汗顏害臊么?薄熙來不僅把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他的父親薄一波和家族及共產黨人臉面丟盡,還讓學齡時期的兒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是他乏智還是太愚?大大小小的「老虎、蒼蠅」們,自己遭受黨紀國法的懲罰,讓家人、族人跟著「沾光」,難道不值得人們深思?

4、清·《訓子語》:抑以德義遺以多金,適資喪身之具,孰若遺以德義之可以永世不替。

評:道德、仁義、清正,永遠的財富!

還有一特殊事例:昨晚,央視報道,西南深山一數百人的侗寨,幾近與世隔絕。為子孫後代免衣食之憂,幾百年來,全族人都謹遵祖訓,每對夫妻自覺實行晚育,且只生一男一女二胎,做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為有遠見之宗族及重實際之家訓。

……

通過家訓這個載體,鼓勵人們疏正渠,堵邪流:家家學祖先之長,人人避個人之短,繼先人之德才,啟子女之宏志;開鑿興家之暢河,奔流強國之大海;人人比學趕幫超祖先,家家和諧相處出聖賢;創今日精神物質雙豐收,瞻未來民富國強傲世界。以家訓,教子孫,學良向善,從源頭抓好,重視「開渠」,預防「決堤」,以「四知」相勉,防微杜漸,積極進取,豈不是上上之策?!

順便說一句:中國共產黨這個有幾千萬黨員的「大家」,若能切實踐行倡廉「八戒」、嚴防「四風」侵蝕之「家訓」,則黨有希望,國家前途有望。

家訓,興家之根,旺國之本。家家行動起來吧,人人敬先賢,子孫多棟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早日實現,下一個五千年,引領世界文明走向的還是咱中國人!

願重振家訓文化之夢想能早日成真。

王萬江15038433273

QQ:1127864060

2014年5月3日 於河南遂平縣老記協


推薦閱讀:

9.3人究竟靠化學元素生活還是情感元素
任誰也不想做別人的精神傀儡吧,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
自信多了是自大,那自卑多了是謙虛么?
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關於古代哲學中象、數、理的運用與思考

TAG:思考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