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風心理諮詢:聽陳默老師談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前一段時間,參加了上海立洋中心陳默老師的親子沙龍。聽陳默老師的講課是一種莫大的享受,陳老師用一生的時間做青少年的心理輔導與教育,其理論基礎與實踐,個案的數量與剖析,那是一個信手拈來,左右逢源。沒有陳老師的講解,我都感覺心理學也不過只是一個理論,但聽了陳老師的課,你就會發現,心理學可以如此的簡單,如此的隨性而通暢。

我是一名青少年的心理輔導老師,在一家問題青少年學校做專職心理輔導老師,親眼目睹了問題孩子的種種表現,通過與他們的交流,與他們父母的交流,我明白了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教育分不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與方法,將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的健康與成長。只是這樣的一個切身感悟是自己在長久的與問題孩子的交流中慢慢體會並發現的,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解與看法,但聽了華東師大陳默教授的精彩講解,感覺從理論到實踐,從成長到發展,從理解孩子到幫助孩子,從心理輔導到孩子的真正成長,通透了很多,一下子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謝陳默老師,也感謝立洋中心辦的這樣的一次親子沙龍活動,讓我受益良多。

現在把陳默老師的講課,擇其重點之處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嬰幼兒時期與學齡前兒童時期遊戲與心理成長健康的重要性。

當下的社會,物質與信息的極大豐富與便利,讓孩子們的生活如此簡單,生活很豐富,但我們的孩子卻是問題頻出,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一下,就直接跳樓了,與同學鬧彆扭,就不去上學了。我們的孩子怎麼了,我們給他們的愛少了嗎。

相反,我們成長的年代,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方式是何等的簡單粗暴,不聽話,或者有時父母不開心,直接就是打罵孩子,但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真正有心理問題的人又有幾個呢,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差距呢?

在中國這樣大的背景下的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方法基本上都一樣,學校教育也是一貫執行著嚴格的應該教育,父母還是一如既往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個差別,這個差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沒有的,就是中國的新生代是一個獨生子時代,現在的一個孩子,要承擔六位親人的照顧與愛護,這樣的成長環境,在物質上是相對豐富的,但從內心中,孩子的自我成長被過分的干預與替代,這讓我們的孩子的心理成長變得相當的柔弱與狹窄,就象一個豆芽,有高度,但沒有承受力。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那時的孩子由於父母干涉的少,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多,雖然物質相對匱乏,但孩子的遊戲玩樂的天性不會因為沒有玩具而消失,相反,這樣的環境更讓我們充滿了創造意識。沒有玩具我們自己創造,我們用自製的玩具,比如槍,這是男孩子的最愛。沒有槍我們就用紙來摺疊,機槍呢,我們就用玉米桿,用樹枝插上去,做成支腳扳機之類的,這樣的玩具槍雖然不太象,但我們把他當成真的玩的不亦樂乎。雖然沒有聲音,沒關係,我們自己配音,一邊配著音,一邊向對方喊,我打中你了,你死了,你怎麼還不死,你賴皮,你再這樣我們不跟你玩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遊戲相對於兒童來講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同時也有心理的治療與治癒功能。通過遊戲,孩子們明白,一個人做不成,需要大家一起配合,同時還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還要有團隊意識,這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課堂,是內發的自覺的。同時,即使孩子們受到父母或者別人的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打罵,他們也會在遊戲中,在與同伴的互動中,把心中的不平不滿通過遊戲的方式宣洩掉,這直接也是一個治療與治癒的功能。

而當下的孩子,放學後被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作業所壓垮。沒有時間玩,同時又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於孩子過多的關注與干預,認為我的孩子是最寶貴的,不能與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在一起玩,不要把我的孩子帶壞了。這樣的過多的保護,名義上為了孩子,愛孩子,其實是在以自己的一己之私,自己的社會的世俗的眼光來取代孩子天真無邪的內心需要,這是一種野蠻的毒害,這樣的行為把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的東西抹殺了,同樣,也讓孩子不開心,不快樂,成了一個學習機器。

所以,當我們在思考我們的孩子怎麼了的時候,當我們還想為了孩子做點事的時候,不防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麼,真正的營養是什麼,少一點霸道多一點理解與鼓勵。當我們驚異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越來越差的時候,我們不防想一下,我們為孩子做的是什麼樣的榜樣,我們兒時的天真我們一直記得,而當下的孩子們呢,他們的成長更多是被網路遊戲所取代,被一些學習而取代。所以,有必要反思一下,我們應該為孩子做點什麼呢。很簡單,把孩子玩樂的時間還給他們。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不同時期孩子學習能力培養的重點。

中國的應試教育體系多少年來一直未曾改變,當前一此專家所喊的素質教育,也只是停留在政策層面口號層面,真正的學習中,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這種情況在短期內是不會改變,作為家長與學生,我們只能適應與順應這種大勢。所以,學習是中國當下中小學生最大的任務,最大的痛苦,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中快樂的學習,愛學習就成了家長們的最大追求。但是陳老師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給予大家一個什麼武功秘笈,只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很多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快完成作業,心急如焚,焦慮不安。視孩子的拖拉為大敵,一旦發現孩子的心不靜,不在學習不在作業上,就急著大聲的吼叫,監督孩子監控孩子一定要認真完成作業,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孩子也就習慣了一個事情,就是不斷的承受大分貝的學習與寫作業的環境,如果一旦習慣,就會慢慢的厭煩學習,厭煩寫作業,裡面厭煩上學,開始厭學,在中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這是一咱普遍現象。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的注意力慢慢形成並鞏固下來的時期,也就是說,孩子的注意力的持久性有一定的時間段,一般是十五分鐘左右,最長的也就二十五分鐘左右,過了這個時間,孩子的注意力就要開始轉移,這是一個科學規律,不會因為父母的大聲吼叫或斥責而有任何的改變,相反,父母的吼叫與斥責反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態度與興趣,讓孩子一想起學習寫作業,就聯想起父母的焦慮與斥責,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穩固的場景與情緒聯結,讓學生慢慢形成厭學。到那個時候,父母想哭想改也有點來不及了。

那什麼是正確的做法呢?家長有很多的困惑,我到底應該如何辦,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而不是討厭學習。問題的關鍵就是習慣的養成,學生從小的學習興趣養成,與監護人特別是母親的關係極大,理想的學習狀態是孩子一個人安靜的寫作業,母親在旁邊安詳的看書或者報紙,孩子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請教母親,有點小動作,母親也不以為然,讓孩子慢慢明白,安靜的獨立的寫完作業,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就像母親在那裡安詳的看著書看著報紙。這是一種榜樣學習,這是一種環境養成,家長用行動來教育孩子而不是用嘴巴,這樣孩子想不學好也不可能,更多的問題學生家長來做諮詢,說的更多的是,我要求他好好做作業,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做到,我的孩子做不到呢,這樣的家長,在家教育孩子一般來講是用嘴巴教育,而不是行動來教育,難怪孩子會有反抗,會說你都做不到,還要求我做呢?如果家長不理解,反而更多的斥責孩子,這樣就會形成一種對抗的局面,對抗一旦形成,就會固著,不會輕意改變。所以啊,當家長問老師,我的孩子的作業習慣為什麼這麼難,我做家長的為什麼這樣辛苦。這時的家長不防想一下,你有沒有以身作則,有沒有好好的安靜下來,讓孩子習慣以一種平靜快樂的心態來學習,在一個安靜的謙和的氛圍中愉快的寫完作業。大家一定認為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只是負責監督,這就錯了。作為一個成人,我們工作中,如果一個領導一直在你的視線範圍內以一種不信任的眼光監督你的工作,你的工作積極性,工作的熱情會如何。這樣的一個道理不言自明。所以,當你以一種非常焦慮的心情監督你的孩子寫作業時,你孩子的心理感受就可想而知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愛上學習,愛上寫作業真是個難題或者異想天開。

有家長會這樣問,我的孩子不愛學習,講學習沒有用,比如數學,除了上街買菜能用得上,其它的場合還真用不上,所以學習是無用的,學那麼多我的無用知識,更是浪費時間。這是一個學習態度的問題,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呢。很多家長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孩子,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你就不會上一所好的初中,沒有好的初中,就不會有好的高中,沒有好的高中就沒有好的大學,或者上不了大學,這樣下來,就不會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好的家庭,好的未來。這樣的教育,是家長中司空見慣,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陳老師講這是一功利教育,孩子學習的動力在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下,是以外在動力作為激勵,這不是不可以,但外在動力不會持久,只能短期受益。如此培養孩子持久的學習興趣,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從小就要跟孩子講,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你可學會很多道理,學習也象吃飯一樣,是生活中的一種常態,沒有什麼為什麼,也沒有什麼學習的目的,學習就是生活的一種常態,比如我們呼吸,比如我們睡覺,有人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呼吸嗎,有人會問我們為什麼睡覺嗎。接下來,就是培養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了,如何做呢?陳老現分享了她的一個故事,她在教育孩子時,就說,孩子你看,幾千年以來,貓一直是這個樣子的,還有狗啊之類的,你再看人,從猴子轉變到人,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學習前輩的經驗,我們不斷的進步,才會成為人,不再做動物。如果你不愛學習不喜歡學習,你不會有改變,不會有進步,你就與貓狗一樣,不會有進步。這樣看來,我們的孩子是喜歡學習呢,還是不喜歡學習呢,如果不喜歡學習就會象貓一樣,當然了,我們的孩子是不願意做貓的喲。這樣一來。孩子一般都會發自內心的愛學習,他們有一種內在的動力,他們怕與貓狗一樣,所以,把學習當成生活的一個常態,自然就不會再有媽媽我為什麼學習,學習為什麼這樣煩的問題了。

在此基礎上,我們家長再做一些引導,比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這樣慢慢的引導學生的興趣到學習上來,這樣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孩子慢慢愛上了學習,我們是不是就應該把孩子的學習作為重點,一直長抓不懈呢。不是這樣的,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持續的成長的過程,學習是一個腦力勞動,同時學習是一個自主的活動,從一生的角度來講,或者功利一點的角度來講,對於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如何讓孩子的學習與家長的夙願結合起來了呢,如何把孩子的學習與一生的成長與發展結合起來呢?陳老師在此主要講了學習的方法策略與家長的培養重點。

學生應該在小學三年級之前,就應該學會各種課目的學習方法,比如,語文是要靠多說多練多寫的,是一個持續的記憶活動,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如何挖掘孩子的內在動力,是一個根本的方法。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學會了學習,愛上學習,作為家長,就會很輕鬆,只要做一下引導與監督的工作就可以了。同時,有很多家長在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會沾沾自喜,我的孩子如何如何好。其實孩子的學習,是一個長期過程,比拼的是一個耐力,是一個綜合能力,我們會發現很多早慧的孩子,在早期會有很不錯的成績,但越到後來越失去競爭力,因數什麼,孩子的智力與情商的發展是一個不平衡並持續發展的過程,真正的學習,是在初中畢業以後的高中,在學生的生理髮育慢慢健全之後,才會真正開始,到了那個時候,真正的比拼才會開始。而在此之前,孩子的學習成績好與不好,都不要過於高興或指責,因為之前的發展是一個不平衡的過程,到後來,才是一個真正完善與持續提高的時候。所以,孩子在高中之前的學習,應該多多的鼓勵與支持,成不驕,告訴孩子漫長的學習才剛起了個頭,敗不餒,失敗一次並不可怕,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情感的鼓勵,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力量與支持。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雖然成績不太好,但會越來越有力量,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擔當,這樣的孩子,會有一個成熟的自知力與控制力,用自己的力量來調整自己的學習問題。到了那時,你的孩子的後勁就會源源不斷的施展開來,而那些早慧的孩子,由於一直持續的發力,內心的心理,人格已經不失失衡或者有了嚴重的問題,那時就會爆發各種問題。所以,在中小學時期,家長可以抓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應該以學生的人格成長健全為主,這樣才能在漫長的馬拉松式的學習中,在最後衝刺階段,展露出後勁,從而真正的成長與成功。陳老師講的這一點,我本人是非常的認同,想一下,中國很多的高才低能的大學畢業生,在學習上是一流的,在實踐上,在人際上,是很差的,是不能適應社會的競爭的。所以,各位家長,如果你真的想要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有才的孩子,這裡的一定要好好理解。

吃陳默老師的課,一直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希望中國教育界這樣長青樹越來越多,這樣我們的國家,我們民族就會真正的健康起來。有願各位看到本文的朋友,把這樣一份愛傳遞下去,同時如果有一定的收穫,也請留下你的腳步,碼字很辛苦的。。。。哈哈。


推薦閱讀:

和來訪者一起探尋「情緒語言」:諮詢中情緒的覺察和處理
大宗易六爻諮詢答疑(李洪成)下
財運諮詢
財運諮詢要素
你真的了解諮詢嗎?Consulting vs. Advisory全解讀

TAG:心理諮詢 | 健康 | 教育 | 孩子 | 父母 | 心理 | 成長 | 諮詢 | 青少年 | 少年 | 教育孩子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