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曾被母親虐待 怕母親虐待自己女兒將女兒勒死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浙江省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張瀅最近發了一條朋友圈:「虐待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可持續終生,甚至可以一代代傳下去。」

  在他的職業生涯里,就遇到過這樣慘痛的案例。一個年輕媽媽兒時受到母親虐待,因擔心母親繼續虐待自己的女兒,竟將7歲親生女兒勒死在被窩裡。

  看到女兒身上的小紅點

  堅持認為是母親扎傷的

  犯罪嫌疑人李某30多歲,李某的親友、鄰居都對她勒死女兒的行為十分不解,因為平時她對女兒照顧有加、萬分寵愛,完全想不到她會做出這樣喪盡天良的事情。警方為了找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請張瀅醫生來進行精神狀態檢查。

  李某的丈夫稱,妻子之前被診斷出抑鬱症,曾接受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但張瀅醫生在交談中發現,她的精神狀態應該遠不止抑鬱症這麼簡單。

  根據經驗,張瀅醫生從成長經歷開始聊起。李某一聽到醫生問她小時候的事情,情緒立馬激動起來。她反覆稱自己「受盡她媽媽的折磨」,甚至用難聽的詞語形容母親。

  這種異常的反應引起了張瀅醫生的重視,在他的誘導之下,李某慢慢揭開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傷疤。

  小時候,父親長期不在家,母親偏愛弟弟,經常打罵她。最誇張的時候,母親會直接拿針來戳她,戳得滿手是傷。她曾經嘗試離家出走,被找回後又是一頓暴打。兒時這段經歷讓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性格壓抑多年。

  實施犯罪前幾個月,李某給女兒洗澡時發現她身上有一些小紅點。她一看到熟悉的傷口,馬上聯想到兒時母親對自己的施暴。於是一口咬定,是幫忙照顧女兒的母親「故伎重演」,又開始對外孫女下手。

  李某無法接受女兒遭受同樣痛苦的經歷,抱著「與其讓她受盡折磨,不如讓她安靜離開」的想法,先給女兒餵了安眠藥,再用絲巾活活將女兒勒死。

  兒童虐待不僅影響性格和認知

  還會增加心理疾病的發病危險

  根據患者的情況,張瀅醫生診斷她不僅僅患有抑鬱症,還有嚴重的偏執性精神障礙,「女兒身上的小紅點正好戳中了她童年的創傷,讓她產生了被害妄想,最終做出瘋狂的行為。」

  張瀅醫生介紹,研究表明,兒童虐待不但會影響兒童的性格和認知結構的發展,還會影響成年期的情緒穩定性和面對應激的應對方式,甚至增加多種心理疾病的發病風險,如抑鬱症,成年期焦慮、物質濫用、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精神疾病。

  很多人認為小孩子,尤其是幼兒是沒有記憶的,他們記不住兒時發生的事情。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博士、微博簽約自媒體作者Ent_evo在科普文章中寫道,「但是1987年,埃默里大學的心理學家RobynFivush證明,並非如此。很小的孩子就會形成長期記憶,2歲半的孩子就能記得半年之前的事情。童年經歷能在大腦里留下意識層面的印記。」

  由於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大量新生成神經元會影響舊記憶的留存,所以這些長期記憶還不是很穩固,絕大部分都在成長過程里逐漸丟失了。

  但有研究認為,如果記憶帶有強烈的情緒,那麼孩子在兩年之後仍然記得的可能性將是其他記憶的3倍。而創傷正好是這樣一種情緒強烈的記憶。

  兒童受到虐待傷害後

  要告訴他們「你們沒錯」

  張瀅醫生解釋說,李某在看到女兒的小紅點時,沉睡的創傷記憶一下子被激發了,一幕幕全都湧現到她腦海里,出現了「閃回現象」。

  他表示,大多數的創傷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失,比如人會因為失戀、寵物去世等,一時間陷入悲傷情緒無法自拔,一般都能慢慢走出陰影,回歸正常生活。

  但如果受到的創傷過大,那必須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否則就會像李女士一樣,一旦內心的定時炸彈被引爆,後果不堪設想。

  張瀅醫生說,在孩子感到孤弱無助的時候,不要強調讓他們「振作起來,勇敢起來」,而是要用語言、遊戲等安撫他們,告訴受害者錯不在他們,讓他們重新感受到溫暖。

  他列舉出幾條撫慰受虐兒童心理的方式——

  ●表明關心、溫暖的態度

  ●沒有人責怪他

  ●在事發當時,他盡了所有可能的努力來防止事件的發生

  ●了解他內心的恐懼、憤怒、不安等情緒

  ●表明相信他所說的話

  ●稱讚並肯定他說出事實真相的行為

  ●這件事不是他的錯,他是受到傷害的

  ●他會受到保護他是安全的

  ●他仍然可以並且有權利讓自己好好地生活


推薦閱讀:

此女子183堪比林志玲 姿色天然 佔盡風流 一貌傾城 般般入畫
那些女子
約翰·湯姆森拍攝的晚清女子
三乳女子驚艷亮相
女子有孕看卧蠶顴骨,準頭,印堂,色紅而艷者定生女

TAG:女子 | 女兒 | 虐待 | 自己 | 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