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實錄)屈賢明: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方略
2016年5月5日,2016年中國(廣東)智能製造高峰會在廣州塔二層千人慶典大廳隆重舉行。會上《中國製造2025》主執筆人、中國工程院製造業辦公室主任,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屈賢明教授作《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方略》專題演講。(以下內容根據錄音整理)
屈賢明: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我從智能製造的發展方略談一點自己的看法。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智能製造在我們國家怎麼發展起來的?我們要回顧到2010年過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7大領域,7大領域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務院明確的高端裝備製造業重點方向,衛星及其應用,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只能製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2011年-2014年連續四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了《智能製造裝備發展專項》的實施。該專項四年來已安排項目123項,合同總金額近200億元,中央預算資金補助近40億元。
一、四年的實施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帶動了越來越迫切的需求;
2、能製造所需關鍵零部件產業已具雛形;3、智能製造裝備研發和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
4、數字化車間/工廠已在一些點上取得突破,湧現出一些樣板;
5、已培育出一些從事系統集成和應用的人才;
6、形成《專項》實施的有效機制。主要是用戶和製造商(集成商)聯合申報和協同創新的機制。通過招標優先選用具有知識產權國產關鍵零部件/元器件的政策。通過中央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的投入機制。
《專項》的實施也存在一些問題:缺乏頂層設計,支持的方向和重點缺乏統籌安排和連續性,項目比較分散。項目智能化水平不高。中間檢查不夠,驗收不規範,總結提煉不夠,只抓招投標,沒有狠抓檢查和總結分析。
這四年可以說是我國智能製造的培育期,所以儘管這4年的發展,各地發展智能製造的熱情和需求越來越高漲。
二、發展智能製造的形勢分析。
很多同行認為智能製造離中國太遠了,我當時也受到工信部的委託在很多的場合做報告,我的報告是智能製造正在向我們悄悄走來,還沒有大張旗鼓,但是經過4年的發展,智能製造的熱浪撲面而來,這源於:
1、用工貴、招工難、新一代年輕工人的「任性」使珠三角、長三角的大批企業對用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改造製造業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據機械科學研究總院2014年對浙江116家企業的調研。企業實施「機器換人」需求明確,在調查過程中,解決勞動力緊張問題是85%,提升產品品質質量是71.9%,提高勞動生產力率是71.9%,改善勞動環境是46.1%。企業「機器換人」願望強烈,被調查的企業中,64.2%企業具有強烈願望,19.5%企業願望一般,14.5%企業在做機器換人準備。提供交鑰匙工程是企業需求的新趨勢,「機器換人」不是簡單的機器代替人,是建立在工藝優化的基礎上,由系統集成商以工程總承包方式為企業提供工程設計、設備安裝、試車至正常運轉等全方位的服務,尤其是能為客戶提供交鑰匙工程的方式逐漸興起,具備豐富的工藝知識、有豐富樣板工程和案例的系統集成商成為企業的新寵。
2、新一輪產業革命,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使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的發展勢不可擋。
3、各國在製造業領域的競爭,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以智能製造為主線和突破口的戰略對策,強勁的助推智能製造的發展和推廣應用。
4、經過4年的實踐,我們已形成一定基礎和橋樑。
但是,面對當前出現的智能製造熱,當初我是主推這種製造,現在我覺得熱度太高,是不是溫度應該適當的降低,智能工廠不是你說是智能工廠就是智能工廠,德國還沒有一家說自己是智能工廠。我前段時間去德國訪問,西門子的總裁告訴我,西門子要走向工業4.0還要10—15年。大家可以到成都的西門子工廠看看,應該可以說是水平很高,那不是智能化,是速度話。所以我非常鼓勵我們的企業發展智能製造,但是可以根據自己的企業做一些改變,但是不要輕易的說要建工廠,應該是有一定智能功能化的工廠,因此我們必須要冷靜思考。現階段中國製造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考慮,我國企業總體仍處於電氣化補課、數字化試點示範的階段,補什麼課:就是要解決質量效益差的問題,補精益生產、優化工藝、科學管理的課。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及關鍵智能裝備主要依賴進口,據粗略估計,進了佔70%以上。
基礎支撐能力薄弱,如缺乏急需的信息互聯互通通用技術、共性技術標準;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製造軟體;缺乏信息安全保障系統。尚未形成一直具有較強能力的系統集成商和能適應發展智能製造需要的人才隊伍,發展智能製造任重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我國智能製造發展方略,應該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頂層設計。無論是 德國「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還是日本提出的發展戰略,都是在突出本國技術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佔領世界製造業的制高點。由於各國智能製造發展的優勢和基礎不同,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自2015年以來,德國大的供應商,如西門子等都已經形成自己的工業4.0解決方案。它一方面推行「領先的市場策略」,率先在德國國內製造企業加快推行「工業4.0」,壯大德國製造業;另一方面,推行「領先的供應商策略」,通過技術創新和集成,不斷提供世界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成為「工業4.0」產品的全球領先開發商和供應商。
德國推行的是製造+互聯網。美國多數製造企業把加工製造工廠全部轉移到海外,力圖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生產系統最基礎的原料端(能源和材料)、工業產品的使用服務端(互聯網技術和ICT服務)以及不斷由創新驅動的商業模式,牢牢掌握工業價值鏈中價值含量最高的部分,確保其核心競爭優勢。所以,它的戰略發展重點是互聯網與研發和服務的融合,即「創新+互聯網+服務」戰略。這裡的服務包括製造業前端研發設計和後端服務,統稱為服務。
多年來,日本始終不遺地堅持貫徹精益生產的理念,成為日本製造業的「精髓」。因此日本發展智能製造仍然沿著精益生產的道路,採取「精益製造+信息化」的戰略。通過對企業各種「浪費」的分析,研究如何用通過新的製造技術和信息技術解決這些問題。哪些工位應該實施自動化,哪些環節應該加強信息化,都是通過對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來決定的。
中國的策略:不照搬德國、美國、日本的做法,制定符合本國情況的發展戰略。首先要做好精益生產、優化工藝、科學管理;第二,在服務端可以推行「互聯網+」服務;第三,在製造過程推行製造+互聯網;
一、在2020年前重點抓好六件事:
1、夯實3大基礎。一是制定智能製造標準,特別是互聯互通的標準;二是網路基礎實施建設和網路安全系統建設;三是智能製造軟體開發和產業化。
2、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實現產業化。
3、實現關鍵製造裝備和生產線的數字化智能化。
4、建立主要行業的數字化「母工廠」。如紡織行業應分為:紡紗、印染、編織、服裝等主要工藝,分別建立「母工廠」。「母工廠」的功能是:系統集成的載體,技術創新和持續改進的平台,具有可複製性和推廣型,人才培訓的基地。
5、在「母工廠」建設取得成功的行業,在面上推廣應用。
6、在若干數字化網路化水平高的企業,探索增強智能功能,向智能化車間/工廠邁進。
二、全力解決智能製造關鍵零部件和裝備落後的瓶頸,用自主化的中國設備裝備中國的數字化工廠,不能外國的機器上崗,中國工人下崗。一是開展用國產設備和軟體裝備數字化車間/工廠試點示範;二是突破感測器、控制系統、檢測儀錶、機器人、伺服電機、智能化的物流設備等關鍵零部件。
三、加快推動智能製造人才培訓,企業對智能製造人才的需求明顯、緊迫,僅僅通過學歷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緊迫的用人需求。鼓勵支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開展智能製造人才培訓。支持有條件的試點示範企業建成開放共享、生產教學融合的智能製造實訓基地。結合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全國範圍內每年遴選10家實訓基地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製造人才培訓基地,每年從智能製造工程中劃撥5%資金給予支持。
鼓勵國產裝備製造商與院校開展共建智能製造實驗室建設。引導國內國產裝備廠商開展校企合作,有效化解教育培訓渠道裝備國產化不足的現象,推動院校應用國產化裝備,對採購國產化裝備達到一定比例的院校給予貼息獎勵。培養一批能從事智能製造系統集成、提供解決方案的系統集成商。發展智能製造必須要有一支龐大的人才隊伍。本科工業院校和高等職業學院要建設現代化的實訓基地。
中國製造2025把智能製造作為重點方向和突破,為此制定了智能製造的工程,這個工程的實施方案1月27號已經通過,現在即將正式發布,前4年推行的是智能製造專項,互聯互通的標準還有新的模式的推廣。去年安排了43個標準,54個數字化工廠的建設,今年繼續執行,今年是20個標準,50個智能製造,很快就要正式發布,在座的企業如果要申報的話,你們關注這個事情,估計到這個月下旬就要申報。同時從去年工信部還推行了智能製造應用示範,推行了46家企業,今年要推行60家企業,這個申報已經公布,我看了一些企業的參加條件,有一些企業具備這個條件,所以今年有20個標準,50個智能製造數字化工廠,還有60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的項目,總之各位企業不一定要好高鶩遠,你可以做局部的,你可以做一個單元就做一個單元,我了解咱們很多的廣東企業都非常喜歡算,比如我這個供需用了這個機器人以後怎麼樣,兩年收回就干,三年收回就不一定干。廣東是我們國家製造業的高峰,也是發展智能製造的前沿,但是不要太激進,我期望廣東在智能製造方面能夠走在全國的前列,就像改革開放一樣,在這裡闖出一條適合國情的道路。謝謝!
(來源:製造業知識服務中心)
推薦閱讀:
※零基礎演講07|從三個方面塑造你的演講風格
※如何在演講比賽中發揮更好的水平?
※演講訓練的十種基本功
※《葛底斯堡戰役》
※最幽默的中文TED演講,從頭笑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