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金融》97年亞洲金融危機,索羅斯為啥先狙擊泰銖
《漫話金融:97亞洲金融風暴之泰銖狙擊戰》
1992年狙擊英鎊「擊敗」英格蘭銀行,索羅斯被不少英國人視為英雄;5年之後,索羅斯捲土重來,狙擊泰銖引爆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千萬家庭傾家蕩產,也使索羅斯背負一生的「惡名」。
二戰後的亞洲,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奇蹟,先後誕生「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和「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
不過當時有些國家的發展存在「先天缺陷」,比如泰國。
首先,泰國過於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外貿出口,經濟增長一半以上來自日本。
其次,泰國1984年起開始實施盯住一籃子貨幣(美元比重在8成以上)的固定匯率制度,長期以來,1美元固定兌25泰銖。
在這種情況下,泰國出口的競爭力,要看美元的臉色(升值有利進口,貶值有利出口)。
最要命的是,泰國過早開放資本項目,比如獲許可的銀行可直接從國外吸收存款和借款;外國人可在泰國開立泰銖賬戶,自由兌換貨幣;資本市場對外資基本無限制。
這雖然能吸引大量國際資本流入泰國,但大多是短期資金,而且將泰國的股市和房地產炒的火熱,形成隱患。
於是,隨著90年代中期人民幣和日元貶值,加上美國加息帶動美元走強,泰國經濟就不行了。
一方面,美元升值削弱了泰國出口的競爭力,還引發大量資本套現迴流美國,泰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銀行堆積了大量壞賬。
另一方面,日本為挽救本國經濟,幾乎實施零利率政策,不但造成不少日資回國自救,還使國際炒家對東南亞虎視眈眈,玩起穩賺不賠的日元套匯交易。
而政府為死守兌美元的固定匯率,只能維持高利率,這對經濟是雪上加霜,不少企業被迫向國際市場尋求低息貸款,進一步擴大了泰國外債規模,形成惡性循環。
到1996年底,泰國外債高達93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50%。要償還巨債,出口必須保持高速的增長,否則可能出現債務危機。但前面說了,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泰國出口的好日子已一去不返。
再加上政局動蕩、政府頻繁更替,泰國順理成章就成為國際炒家攻擊的對象。
事實上,早在1995年1月,泰國房地產泡沫破滅時,索羅斯就發起試探性的進攻,大量拋售泰銖,雖然未釀成危機,但索羅斯堅信泰銖高估,一直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情報進行分析,並大量囤積彈藥。
1997年2月,索羅斯等國際炒家對泰銖發起第一波進攻,手法和狙擊英鎊類似,在市場借入大量泰銖,並分階段拋售遠期泰銖。泰國央行則動用20億美元外匯儲備干預,勉強頂住壓力。
第二波進攻發生在5月,面對來勢洶洶的索羅斯們,泰國央行祭出「三板斧」,再一次頂住炒家們的攻勢:一是聯手新加坡央行等,動用120億美元買入泰銖;二是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國際炒家;三是大幅提高隔夜拆借利率,提高炒家借入泰銖的成本。
雖然索羅斯們兩次被擊退,但也看到了泰國央行的黔驢技窮,同時在泰國也形成了泰銖貶值預期,使得不斷有資本拋售泰銖換成美元保值,加速消耗泰國的外匯儲備。
而在6月大決戰中,日本撤資、堅決反對泰銖貶值的財政部長辭職,更加劇市場恐慌情緒,到了28號,泰國外匯儲備僅剩28億美元,基本失去繼續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只能任由國際炒家「宰割」。
7月2日,泰國央行宣布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固定匯率機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重挫20%,亞洲金融風暴正式開始。
國際炒家乘勝追擊,橫掃東南亞:菲律賓比索、印尼盾和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貶值,隨後危機又傳到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地區,造成大量企業倒閉,無數家庭破產,失業人數不計其數……
不過根據1998年出版的《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索羅斯自稱在7月危機爆發後並沒有做空而是轉為買入:因為當心馬哈蒂爾會實施資本管制。
當然,這些已不重要,在接下來的香港保衛戰中,索羅斯遭遇了強大的反狙擊,損失慘重,在下周《漫話金融》中,將為你呈現。
推薦閱讀:
※如果發生經濟危機,普通人應該怎麼辦?
※美國08金融危機咋回事?一圖秒懂!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可怕的、改變未來十年的金融危機
※關於4月17日的降准
※2018,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會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