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怡:TVB劇集30年,問你看膩未?(南方都市報 2009-11-14).

TVB劇集30年,問你看膩未?《宮心計《富貴門》再熱也是俗套「反無線電視」之風今年猛刮類別:娛樂八卦 作者:蔡麗怡原創 瀏覽量:2593  發布時間:2009-11-14 手機看新聞 版次:GB14 版名:娛樂品鑒 深度 稿源:南方都市報 摘要:無線兩部陣容豪華的台慶劇,現正每晚輪番熱播,數以百萬計的觀眾晚晚電視撈飯,港媒娛樂版也毫不吝嗇地給出大版大版報道,香港觀眾就如迎接一個盛大的電視嘉年華般,等待這班「太后妃子」或「豪門富紳」添冠加冕成為視帝視後。

《富貴門》海報

《宮心計》海報

從《宮心計》《富貴門》回望TVB老劇,覺得面熟嗎?

N個深宮後院中的女人,糾纏於無休無止的勾心鬥角中,只為適者生存,人人不擇手段向上爬,好人難做;N個身陷商場如戰場的男人,面對金錢的誘惑、人性的貪念,迷失本性種下罪孽……最後善惡到頭終有報。

無線兩部陣容豪華的台慶劇,現正每晚輪番熱播,數以百萬計的觀眾晚晚電視撈飯,港媒娛樂版也毫不吝嗇地給出大版大版報道,香港觀眾就如迎接一個盛大的電視嘉年華般,等待這班「太后妃子」或「豪門富紳」添冠加冕成為視帝視後。

然而,這些引起全城鬨動的劇集,並非有什麼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或創作手法,只是在大家日復一日看到的恩怨情仇、爭權奪位、男女N角戀等套路里作文章,但為何總讓觀眾神為之馳?《宮心計》熱播四周,上周平均收視36點,最高收視曾一度達到40點,逾254萬觀眾熱捧,已超越《巾幗梟雄》成為本年度最高平均收視劇集,在各大搜索引擎的熱門電視劇排行榜上長占第一位。但和這些來勢洶洶的收視數據相比,網路上卻是一片彈聲,批評劇中角色忠奸面譜化,女人斗落入俗套,後期劇情狂灑狗血。越是多人罵,越是多人看,港劇和觀眾之間已自成一個奇特的生態系統。

「無線戲劇30年無進步」,這一說法今年甚囂塵上。

無線王牌監製李添勝今年接受《志雲飯局》訪問時,陳志雲曾笑言有很多朋友找他,要他問問前輩為何無線劇集30年來沒有進步。

尤其是在今年,不斷有質疑無線的聲音爆發,直指「無線戲劇30年無進步」。在香港舉行的免費電視台續牌中期檢討公聽會上,更掀起一股「反無線電視」之風,學界反對無線在商業化考慮下,節目和戲劇愈來愈走向單元和保守,年青一代不滿其霸道和壟斷,而被無線離棄的中產觀眾也批評無線日日為收視率打工、扼殺創意,因而放棄收看。

正值台慶劇備受熱捧、無線舉行大型巡禮向廣告客戶HardSell明年的新劇之際,本報記者專訪了無線局內人、王牌監製李添勝,及文化界名人林奕華,他們將傾聽資深電視人、學界代表、普羅觀眾、網民等種種聲音,對「港劇三十年不變?」這怪現象進行一次大辯論,也試著為曾經陪伴我們一同成長的港劇探探新路。

網友總結

TVB出現頻率最高的台詞(國語翻譯版)

「脫線」

「yes,sir!」

「understand?」

「沒什麼事我先出去了」

「最近發生了這麼多事,我想一個人靜一靜」

「你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出來混的」

「你知不知道大家都很擔心你啊」

「出去,出去……」(加大音量)

「那,我警告你啊……」

「放手啊變態」

「香港是講法律的……」

「過兩天我會移民去加拿大(澳洲)」

「對不起,我們已經儘力了!」

「我收到線報……」

「有異性沒人性」

「大吉大利!童言無忌!」

「人死不能復生」

「買點柚子葉去去霉氣」

「感情的事是不能強求的」

「你以後有什麼打算?」

「那是權哥的地盤……」

「你現在可以不說話,但你所說的將會成為呈堂證供」

「你知不知道這樣我可以告你妨礙司法公正?!」

「阿sir相信我,我真的沒有殺人」

「警察了不起啊!」

「想著給關二爺上香」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懶得理你」

「你不要那麼幼稚了好不好?」

「這世界不是只有他一個男人!」

「下午茶時間到……」

「財記」

「外賣到……」

「不耽誤你時間了,改天一起喝茶」

「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講啊」

A

台慶年度巨制?還是那些套路!

《宮心計《富貴門「八大俗」

1、女人天生就愛斗

簡而言之,女人斗就是《宮心計》的全劇宗旨。一開篇它就讓大家看到了飛揚跋扈的奸妃楊怡、霸氣凌人的太后謝雪心、不停用眼角眉梢發射刀光劍影的米雪和關菊英,就連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妃子、女史、媽媽,全部濃妝艷抹,眼神猙獰。港劇描述的後宮,似乎就是一籠困獸。

為什麼港劇這麼鍾愛女人斗?因為女人戲內鬥得出彩,戲外就可以傳「不和」,加上港媒一支煽風點火的筆,渲染得血肉俱全,話題不斷。從《金枝欲孽》開始,TVB樂此不疲地每年炮製這種女人斗戲搶奪收視。

2、奸角當道

從溫兆倫、羅嘉良的年代開始,港劇已經颳起「奸角當道」的風潮。《溏心風暴》系列,更是將兩個「小三」角色關菊英和米雪渲染得全城鬨動,兩人直搗視後寶座。

《宮心計》徹底發揚傳統,將楊怡塑造成心狠手辣的大反派,不斷製造賣點與話題。當編劇為「奸」找到可以被原諒的理由,奸是人性化的表現,不想被人踩低,就只有不擇手段向上爬,奸角就有了可以被大眾喜愛和追捧的理由,這招百試百靈。

3、金句泛濫

從《溏心風暴》開始,港劇開始著力打造「金句」,幾個鏗鏘有力、朗朗上口的金句常能帶挈劇集的影響力。

於是《溏心風暴》有李司棋的「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巾幗梟雄》有黎耀祥笑言講到發惡夢的「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最緊要活得痛快!」到了《宮心計》,佘詩曼就像個佈道的牧師一樣,帶著盈盈笑意,逢人便講「我娘教導我,做人要堅持『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云云,而其他人聽完還要不厭其煩地重複一次,或讚賞,或笑納。此舉真是無數次看得讓人捏把汗。

4、吵架當吃生菜

TVB劇喜歡「斗」,延伸出來就是每個角色都有吵架經驗,鋪排劇情就是靠眾人之間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關菊英的吵架功力可以為《溏心風暴》記一功,《宮心計》里的吵架戲更多不勝數,看看以下幾段台詞,是不是有瓊瑤戲裡「你無理取鬧,你才無理取鬧,我沒有無理取鬧,你怎麼這麼無理取鬧……」的風範?可能編劇覺得當下香港人牢騷多,故編出此吵架教科書給觀眾參考。

「你夠膽就發毒誓,說你沒有下毒令我紅疹病發?」

「你夠膽就發毒誓,說你沒有栽贓嫁禍?」

「你怎麼反過來冤枉我?」

「沒有,我沒有冤枉你。」

「你冤枉我一次又一次啊!」

「沒,之前沒,現在也沒!」

「你栽贓嫁禍!」

「你賊喊捉賊!」

「阮翠雲,你好卑鄙!」

「鍾雪霞,你夠無恥!」

5、一定要爭家產

自無線1977年推出長劇《家變》至今,豪門恩仇劇儼然已成TVB主流劇,每次一出必定大手筆,《富貴門》不會給人驚喜,也不會就此終結。

總之,在這種劇里,你一定會見到他們的毫宅很大,遊艇很漂亮,珠寶很華美,主角個個有頭有面。但人人覬覦著這份豐厚的家產,家庭大戰就此爆發--兄弟相爭,妯娌反目,家破人散,急功近利的幼子成了魔鬼,孝順有義的長子做了這個家的守護天使……

TVB劇告訴我們:這裡總有爭不完的家產,這裡總有讓人撓心的家庭內訌,這裡就是香港。

6、逃不出的三角戀

爭產線之外,鋪設錯綜複雜的三角戀也是TVB的拿手好戲。《富貴門》的人物關係圖由兩大「三角」構成,第一個三角是「男主人+大家閨秀+爭強好勝的舊情人」,第二個三角是「同父異母的哥哥+同父異母的妹妹+甘做他人影子的單相思者」。兩夫妻一起的時候沒有什麼跌宕,當有第三者介入,家庭破裂,又有小孩子,要面對分離,這條舊橋放在誰手上都可以編出很多場戲讓演員去做;「同父異母(同母異父)」更加好用,一些時間的錯誤,一些事件的錯磨,那套過時了的(表)兄妹錯戀都可以搬回來用。

7、排排坐分果果

從《溏心風暴》到《家好月圓》、到《富貴門》,TVB的豪門劇最愛安排一家十幾口每天晚上在客廳排排坐,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這種模式現在還普及到平常百姓家。

有人指出:香港有很多這樣的大家庭嗎?各房女婿媳婦每個晚上會同處一屋甚至同桌吃飯嗎?香港老百姓家庭還有這麼大的客廳嗎?太假了!其實這是TVB拍片廠戲的方便處理手法,重複了太多次,用了太多年,已成TVB時裝劇的陳套之一。

8、阿彌陀佛,善惡終有報

也許你會認為,現在就來討論兩部台慶劇的大結局似乎還言之過早,但是從事前已經曝光的劇情走向以及TVB數十年來劇集的結局取向,對《宮心計》、《富貴門》這兩部戲的結局下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賭注應是正確之舉。

無論是定位為勵志劇的《宮心計》,還是家族劇《富貴門》,不管過程描述揭露的人性陰暗面有多少,最終總是要遵守社會最基本的價值人生觀、符合道德邏輯的善惡之道。看似實在是無奈之舉,但TVB能否在一個善惡已定的邏輯中尋找一些更富內涵,讓人有更多深思的收場呢?

B

TVB套路大盤點

橋段不怕老就怕你不用

◎女人斗

代表作:《無頭東宮》(2002)、《金枝欲孽》(2004)、《胭脂水粉》(2005)、《銀樓金粉》(2008)《宮心計》(2009)

◎爭產橋

代表作:《大家族》(1991)、《大時代》(1992)、《巨人》(1992)、《歲月風雲》(2007)、《溏心風暴》(2007)、《家好月圓》(2008)、《富貴門》(2009)、《摘星之旅》、《掌上明珠》(2010年新劇)

◎江湖恩仇橋

代表作:《上海灘》(1980)、《大香港》(1985)、《流氓大亨》(1986)、《義不容情》(1989)《今生無悔》(1991)

◎警匪橋

代表作:《新紮師兄》(1985)、《陀槍師姐》I、Ⅱ、Ⅲ、Ⅳ;《刑事偵緝檔案》I、Ⅱ、Ⅲ、Ⅳ;《學警雄心》(2005)、《學警出更》(2007)《學警狙擊》(2009)

◎專業橋

代表作:《壹號皇庭》I、Ⅱ、Ⅲ、Ⅳ;《烈火雄心》I、Ⅱ、Ⅲ;《法政先鋒》I、Ⅱ;《妙手仁心》I、Ⅱ、Ⅲ《律政新人王》I、Ⅱ

◎戇夫配嬌妻

代表作:《戇夫成龍》(2002)、《足秤老婆八兩夫》(2004)、《阿旺新傳》(2005)、《老婆大人》I、Ⅱ、《公主嫁到》(2010年新劇)(TVB特別偏愛小男人配精明女的組合,是炮製喜劇的法寶)

◎神探橋

代表作:《棟篤神探》(2004)、《古靈精探》(2008)、《古靈精探B》(2009)、《囧探查過界》《讀心神探》(2010年新劇)

C

各界人士評說

「香港電視已死」?

「香港電視已死」———越來越多人不再喜歡看電視。這說法原本流行於香港評論界、文化研究學者,但在今年,它已經成為普羅大眾中累積了相當怨氣的一種爆發。在今年的一場香港兩大免費電視台的中期檢討公聽會和陳志雲的書展簽名會上,都引來了大批市民炮轟無線,情緒之激動,近年罕見。這班憤怒的觀眾來自各個階層,有學生、打工仔、白領,也有曾在兩間電視台工作過的「反對派代表」蕭若元等。

他們紛紛指責:TVB的劇集製作似乎沒跟隨社會成長,也沒有不斷找尋新的方向,每部劇都是同一套模式,完全沒有理會觀眾的感受;近年的賣點更一味集中在收視率上,大走師奶趣味路線,令多元化的戲劇題材被扼殺。不少與無線一同成長、甚至到現在仍全盤接受無線給的東西的觀眾,也開始變得灰心,不想再甘當低B電視台給什麼就看什麼。

越來越多人站出來發聲,而作為無線的高層、也曾被當作觀眾發泄不滿的箭靶的陳志雲,近日也接受了本報的專訪,直面「變與不變」這個困局。

文化人:義憤填膺,罵得激烈

蕭若元:TVB長期壟斷,素質怎會有進步?

曾經在兩個電視台工作過,擔任過新聞主播,更曾是最當紅電視編劇,現時創辦網路電台《香港人網》的蕭若元,在多個論壇言辭激烈地炮轟無線。「無線劇集三十年來無進步過,有哪一部戲可以媲美卅年前的《上海灘》?為什麼會無進步呢?因為它一直壟斷市場95%,即使加上有線、now、鳳凰衛視等等,無線仍然佔80%。它長期壟斷,節目素質怎會有進步?」

他早年曾撰文《元憶錄》第十話,指無線有「三條半橋」用足30年:一條是成長橋,讓一個人物在成長中遭逢挫折,變得不擇手段,最後覺悟,返璞歸真;另一條是復仇橋,集中寫大家族中人物的恩怨情仇與報復;第三條是時代橋,講一班人經歷歲月風雲,隨時代改變;還有半條橋就是「為了讓觀眾長期追看,於是設立一個封閉世界,譬如創造15個人物,這個世界就圍繞這15個人自轉,悶死觀眾」。現時,他又指出無線的劇集只有「家族內訌、爭產、男女互界(曖昧)」三種橋段,毫無新意,「如果無線哪一部劇可以不用這三種橋段,我不姓蕭!」

陳冠中:香港電視史的亢奮期只有五年

曾在1976年創辦《號外》,被認為是香港波希米亞文化代表的陳冠中,在其所著的《事後》一書中,也直指香港電視的亢奮期只有五年,在無線電視經歷了與佳視、麗的的最後一場收視爭霸戰之後,無線一台獨大的霸業維持至今,種種製作模式也是在這種無競爭的環境下產生。

「我這裡只能談香港電視史上亢奮的五年:1976至1980年。那期間,連續劇被發現了……不過到了79年底,《號外》視評人澄雨已做了預言:『電視仍然重要但不再有趣』。……TVB徹悟到,喂香港觀眾多吃中篇、長篇連續劇就好了,平常日子免播單元劇、處境喜劇、資訊節目或綜藝秀。這模式影響至巨。」

林奕華:無線已變成一個「很實際的商人」

香港多棲創作人林奕華在專欄中,曾對「無線三十年不變」這個怪現象作過方方面面的分析。接受本報的專訪時,他一針見血地直指現時的無線「已變成一個很實際的商人」,由負責看數字的人決定觀眾可以看什麼。

「過了80年代初,很多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方程式生產出來的東西,那些我叫做產品,譬如,《千王之王》,得!那就有《千王群英匯》,然後《上海灘》,得!就有《上海灘續集》《上海灘龍虎鬥》,已完全變成了因應市場需求,然後按照方程式去生產東西。」

普通觀眾:愛之深,恨之切

普通觀眾對TVB的固步自封頗有怨言。在香港某大學修讀二年級的May,日前接受無線節目《鏗鏘集》訪問時,直率表達了她對近年港劇欠缺文化內涵的不滿。她說:「我媽咪在家裡長期打開電視機,我回家後到處都是聽到電視聲,但並不是真的那麼喜歡看。香港人數十年如一日,重複看著同樣質素,同樣欠缺創意、想像空間,欠缺文化內涵的節目,我就會覺得很窒息!一定要爭家產,一定要大學畢業買到樓有份穩定的工,那才算好。電視劇里的主流人物,永遠是有專業技能,而且經濟能力不錯的人,好像說這就是香港。電視節目背後,沒有一種令我滿足的精神內涵,我要面對人生很多選擇、掙扎、判斷,很多價值觀徘徊於黑白之間,不知道要從什麼角度去解決或看待,我發現電視無法幫我解決這些矛盾。」

圈內人:在商言商,無可奈何

王牌監製李添勝:創新隨時可能飯碗不保

四十年前加入無線,曾監製過《網中人》、《親情》直至今日的《巾幗梟雄》等大熱劇的王牌監製李添勝,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也坦承,TVB的創作人「不敢變」,乃是承受著收視率的巨大壓力。「老實說,就監製的職責來說,首先要保持一定的收視率,其次才考慮這部劇中滲透多少不同的東西。」

資深電視人周梁淑怡:「只需要七成觀眾」的論調很奇怪

周梁淑怡從七十年代起,分別在無線、佳視和亞視三家電視台做過管理高層,林奕華認為她任無線管理高層的年代,是製作人最願意創新,不停度新橋超越自己的時代。而周梁淑儀近日在接受《鏗鏘集》節目的訪問時,也透露了現時創作人的灰心心態:「現在沒錯是一台獨大。但是長久以來都沒人能挑戰那家電視台,在商言商。它自然覺得不必太花本錢。」

「我們當時只做了一部長劇,很著名,叫《家變》。當時持續有九成半的觀眾看,我記得管理層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們不需要九成半的觀眾,我們只需要七成觀眾,那成本可否節省兩成多?』他們完全是用一個生意或者商業角度去看創作工作。這兩件事難以協調。」

專題采寫:本報記者蔡麗怡陸欣實習記者朱燕霞

http://gcontent.nddaily.com/1/ab/1abb1e1ea5f481b5/Blog/860/429208.html
推薦閱讀:

最讓人膽寒的南北差異,竟然是蟑螂?
兒子打人被刑拘 李雙江道歉(南方都市報 2011-9-9)
溫家寶返北川察看堰塞湖(南方都市報 2008-5-23)
北方人的痛,南方人永遠不懂
南方雲| 胡適與「一品鍋」(14.2.17)

TAG:南方 | 都市 | 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