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給我們的智慧啟示

《道德經》既是道教最重要的經典,也是人類思想文化的重要寶藏。從如何更好地保持好、發展好、實現好生命之和、生活之和、生態之和來看,《道德經》給了我們這樣的智慧啟示:第一,保持和發展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雖然天地萬物都根源於「道」,但「道」對萬物卻是「生而不有」,絲毫不干涉萬物的自然發展過程,這就叫「道法自然」。老子希望人們以滿足維護生命健康的自然需求為度,不要過分追求感官享受,否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反而傷生。第二,保持和發展見素抱樸的生命方式《道德經》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人生之初是自然純樸的,但隨著年長而身強,由於情慾的滋生和外物的牽纏,人在不知不覺之中漸漸離純樸真道愈來愈遠,以至身命不保。因此,老子說:「治人事天,莫若嗇。」教導人們應追求素樸純真的生命方式,感知樂道安貧的精神生活。第三,保持和發展柔弱不爭的生命精神《道德經》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所謂柔弱不爭,並不是懦弱無能,而是一種既能堅韌不屈又不爭強好勝的精神與品格。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又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他告誡我們,要像嬰兒一樣專氣致柔,柔弱不爭的生命精神亦將促進宇宙萬物的繁榮生息。第四,保持和發展清靜無為的生命狀態《道德經》說:「清靜以為天下正。」清靜能使人心身得到最好的休養生息,清靜可以使人心胸明朗、智慧增長,清靜還可以助人正確地立身處世,實踐宏願。保持清靜的生命狀態,要在無為而任自然,亦即寡慾而不妄為,身處塵世而不染不著,心以應物而不滯不留,處於萬物之中,與天地渾然一體,順物而自然,和光同塵。第五,保持和發展上善若水的生命情懷《道德經》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水具有處下不爭、無形無色、能方能圓、洗滌濁垢、應期而動、清明空虛、利濟群生的上善情懷,它普濟天下萬物而不求索取,它無形無色卻又能堅持自己的品質,它真而無偽,朴而無華,清而無雜,靜而流居,是道的品性的體現。第六,保持和發展知止不殆的生命活力《道德經》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者當知有福不能享盡,有勢不能用盡,有力不能使盡。知止者當知當止則止,適可而止,樹立起正確的成就感,才不會遭到亡身之災。這就要求人類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自然界生態環境的承受限度,避免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第七,保持和發展有容乃大的生命境界《道德經》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老子告訴我們,要像道一樣虛無清靜,無所不容,猶如海納百川,不拘細流。在現實世界來說,不同人群和種族、不同宗教和文化,構成了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只要我們能虛懷包容,就能相互促進,共同繁榮。張繼禹
推薦閱讀:

智慧人生(十五)
智慧法語:淫慾心熾盛如烈火?常念觀音菩薩可轉輕
智慧的絮語(搜集)
怎麼理解「人善被人欺」?
怎樣做一個明眼人?

TAG:道德 | 智慧 | 道德經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