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中國以外,與孔子齊名
你知道《西遊記》是對心學的藝術解讀嗎?孫中山為探索救國之路曾潛心研究王陽明的心學!一個讓蔣介石最崇拜的人:心學大家王陽明,蔣曾三到陽明洞參悟!少年毛澤東曾服膺王陽明,對《王陽明全集》、《傳習錄》逐句逐字做批註!心學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大旗,現在日本的儒學就是陽明心學!心學在日本的影響力,就像尼採的超人哲學之於德意志!「心學」是明代王陽明繼陸九淵創立興起的一種哲學思想,陸啟蒙發端,王發揚光大,合稱陸王心學,但是現代人知道或了解的人卻太少,心學的思想和智慧,對中國的潛在影響之巨大更是很多人所不知。王陽明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他認為良知是存在於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慾所侵蝕,所以要努力的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慾,恢復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說知的行都產生於心,用良知支配自已的行為實踐。何為心學,即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心,心就是天理。王陽明,名守仁(註:以下文中「王陽明、王守仁」皆是此一人),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明正德三年,王守仁任兵部主事因得罪大太監劉瑾,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後,發配到貴州龍場,王陽明慘遭此禍,心境孤獨、寂寞、苦悶、悲戚,後看淡塵世,轉為淡定寂然,潛心參悟天地心理,心境日益明朗。晝夜苦思的王陽明,終於在一個夜夢中豁然開朗,悟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他從睡夢中跳起來,歡呼雀躍地大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王陽明「心學」一出,學子蟻聚,風氣大開,迅速成為當時明朝的一種主流哲學思想,引爆了明朝後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心學體系成為整個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封建社會後期異端思想的產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陽明先生從此成為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創始人。看到這裡,估計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這個人是誰?心學有啥神奇的?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心學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研究心學的人出過多少偉人:王陽明:中國三大聖賢之一王陽明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打法詭異,他從來不與敵人正面交鋒,都是聲東擊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經常搞得敵人暈頭轉向。而且甭管敵軍多出他多少倍,他都敢出兵,還喜歡使陰招,什麼挖坑、造假、虛張聲勢,到最後,許多人都被他的騙術嚇跑了。更為奇怪的是,即使他佔據優勢,把對手圍得水泄不通,也從不輕易進攻,而是把敵軍困在裡面,餓個半死,再誘使敵軍突圍,鑽入伏擊圈,才開始發動總攻。基本上這幾招一路下來,神仙都頂不順了!先後打敗了多處令朝廷頭疼的山賊盜匪,22天就平叛了預謀8年之久的寧王造反,創造了軍事奇蹟。但這位王兄卻並沒有師出名門,全是自學成才。可謂是軍事天才;王守仁這個明代的大聖賢創導「知行合一」的「心學」,大家都明白了要對付奸人只有比他更奸才行,而那些仁義禮儀道德是不適合用來對付小人的,這也是周星馳《九品芝麻官》的中心思想出處。王守仁雖為文武全才(射箭相當準確),先後清理匪寇,平定叛王,但政治手段一點不比那些大臣太監弱。當時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江彬、張永,都鬥不過他,死的死、跑得跑、降得降,連內閣首輔楊廷和都鬥不過一個王守仁。反倒好多人被王守仁的正直大度而打動,成為他的學生。 王守仁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才能突出,許多詩句至今流傳。 最重要的是,王守仁一生為官清正,從沒有收過禮、也沒有送過禮,處處為老百姓著想。儘管他軍事才能突出,但他多次希望能不發動戰爭就不發動戰爭。王陽明的哲學貢獻很大,他突破了朱熹的理學理論,心學的精髓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王守仁就做到了,這從他的軍事才能中就可以看出。而且他不論門第,廣招學生,諸如王艮、李贄、徐階等。他認為朱熹理學要求人們絕對服從抽象的「天理」是沒有道理的,不符合現實社會的客觀實際。他認為「天理」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要求人們「知行合一」,通過提高自己內心的修養和知識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慾與雜念,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運行,即所謂的「致良知」;教化人們,應將道德倫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慾,就可以破除「心中賊」。 明朝兩位名相徐階和張居正都是心學傳人,王守仁創立心學幾年之後,不世奇才張居正更是將心學藝術發揮到極至,他左右逢源,架空皇權,以力挽狂瀾的政治改革,為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延續了整整半個多世紀的命,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相之一。陽明心學其門生後學遍天下,如王艮、徐愛、方獻夫、黃綰、王畿、聶豹、羅洪先、何心隱、李贄等人,也影響了明中後期、清代、民國乃至現代的許多人。王陽明學術及歷史地位之崇高,似乎是令人驚訝的。比如,有一個說法,中國有兩個人可以稱為聖人:孔子、王陽明。明史曾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且不論這些說法是否準確,但能與孔子、曾國藩、毛澤東等人相提並論,至少說明了王陽明先生聲名高隆的歷史地位。從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到維新派主要人物梁啟超,國學大師胡適、再到早年的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革命先驅孫中山,以及毛澤東,他們對王陽明先生,均十分敬佩。比如,梁啟超先生便著有《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因受 「知行合一」學說影響,毅然改名陶行知,郭沫若先生也是王陽明的崇拜者,著有《偉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陽明》和《王陽明禮讚》等文。[ 本帖最後由 teensms 於 2010-8-31 00:38 編輯 ]至理名言[編輯]
推薦閱讀:
※俞可平:我對中國模式充滿期待
※中國白茶的歷史淵源以及中國白茶的分類與功效!
※1901-1905的中日交涉(二)——表面兄弟
※中國四大名石!真是彰顯氣派啊!
※觸目驚心!每28秒,就有一位中國人死於這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