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消逝的商店(三)【圖文】

一、1980年南京路(福建中路-西藏中路)商店一覽1、雙號門牌商店老大房食品店、新新美髮廳、國華瓷器商店、南洋襪衫商店、兒童玩具商店、協大祥綢布店、上海綢緞商店、上海兒童鞋帽商店、上海市第一醫藥商店、三陽南貨店、沈大成點心店、東亞飯店、上海服裝商店、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上海帳子商店、三八醫藥商店、新婦女服裝商店、北京中藥店、茂昌眼鏡店、泰康食品店、光明鐘錶店、國際照相館、王星記扇庄、重慶參店、利男居食品廠門市部、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2、單號門牌商店朝輝文化用品商店、新建酒店、上海中成藥新產品商店、長風鋼精搪瓷商店、清真食品店、新風照相館、國光電料商店、蓓麗童裝店、樂源昌銅錫五金店、火炬鐘錶商店、報刊門市部、新綸化纖商店、錦藝裝潢五金門市部、上海玻璃儀器商店、敦煌煙店、新韻樓餐廳、風雷皮鞋店、華僑商店、上海市第十百貨商店、金橋百貨商店、閩江飯店、寶大祥綢布店、長江鐘錶店、恆源祥絨線商店、新雅粵菜館、紅雷百貨店.新中國照相材料商店、盛錫福帽店、上海工藝美術工廠門市部、燕雲樓、華東皮鞋店、延風婦女服裝商店、長春鐘錶店、精益眼鏡商店、上海市鐘錶工業公司門市部、重慶參店、冠心藥房、萬紅婦女用品商店、前進皮鞋店、金葉煙店。二、部分消逝的商店簡介1、新新美髮廳(原址:南京東路546號)該店設立於1925年,原設在新新公司(現食品一店)內,服務對象主要是該公司職員,且限於男子,所理髮型也較簡單。20世紀30年代,隨著國外先進理髮技術的傳入,尤其是洋人理髮店女子燙髮的出現,使上海華人理髮業受到了衝擊。為了能在競爭中領先,新新公司老闆李澤在1938年花大本錢對所屬的新新美髮部(位於三樓新新旅館部)進行了全面的擴充與裝修,增設女子理髮部,引進國外先進理髮設備和高級化妝用品,並聘請了上海一批理髮高手,1939年秋以「新新美髮廳」為名正式對外營業。經營面積達300平方米,打蠟地板,紅色的絲綢窗飾,分設男女貴賓包房,還有冷暖氣;所有理髮用具用品、設備設施都從美國和法國引進,其中有一部當時最先進的燙髮機克萊姆冷燙機,即電燙頭髮時該電燙機會排出冷氣,夏天燙髮不會熱,取代了過去簡易的火夾燙髮,讓顧客感到十分舒適。為女子燙梳理成的「滿天星」髮式,以捲曲鬆柔、造型獨特、美麗高雅而風靡當時的上海灘;為男子設計出的「菲律賓」式髮型,以瀟洒大方、別緻時髦而深受當時一些老闆、小開的青睞。該店的服務項目也不斷增多,有女賓美容化妝、修指甲、白髮染黑;男賓按摩、敲背、翻眼皮……顧客還可「包發」,叫自己認定的理髮師梳理髮型。讓人叫絕的是座位下還設有電話插座,使來理髮的生意人不誤交易,可打電話買賣股票債券。重修後的新新美髮廳被當時報紙稱為遠東第一流美髮廳,當時的電影明星胡蝶、白楊、陶金等都到該店理過發。解放後,在國慶十周年前夕,「新新」遷到南京東路546號營業。有3個樓面,共600多平方米。底層為男子部;二樓、三樓為女子部、貴賓室、美容室。該店工作人員都經過認真挑選,嚴格訓練,店裡還集中了一批著名的技師和名師。男子理髮堅持三統一:操作姿勢統一,操作程序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女子燙髮要求三把關:修剪把關,燙髮把關,造型把關。男子理髮軋剪定型講究色調,洗頭皂沫均勻、搔透潑清,剃鬚修面手輕刀快,面部按摩舒適爽快,吹風梳理式樣大方;女式修剪仔細認真,長發分層分批修剪,做好頭髮不易走樣。對電燙、化學燙有專門的研究,髮型經常創新,有波深浪寬的長波浪,捲曲自然的油條式等。此外,還為顧客染髮。設有專門的美容室,為外賓、華僑和新娘美容服務。在多次全國同行業質量評比賽中,該店多名理髮師榮獲大獎。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新民晚報、上海電視台都對「新新」作過專題宣傳報道。歌唱家李谷一、蘇小明、關牧村、成方圓等曾多次到新新美髮廳美容燙髮,對新新美髮廳的高超技術深表敬佩。1991年「新新」徹底翻造後擴展為5個樓面的新新美容城:一樓為男賓部,二樓為女賓部,三樓為燙髮部、化妝部、電腦選發部,四樓為貴賓部,五樓為美容中心,配有桑拿浴、土耳其浴,以及衝浪美容浴、高級測膚儀、多功能美容機等護髮護膚器材,先後推出「瀑布」、「長浪」、「垂柳」、「飛燕」、「天鵝」、「松鼠」等數百種髮式。由於技術一流,「新新」曾一度「客滿為患」。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客人要排長隊才能輪上,尤其是逢年過節,有的天不亮就來排隊了。2007年後,「新新」由於南京路業態調整退出南京路步行街,分別在漢口路575號和浙江中路466號安生立命。

2、王裕和酒店(原址:南京東路547號)南京東路福建路口的王裕和酒店.創辦於1904年,為一幢兩開間兩層磚木建築,坐南朝北使用面積230平方米,經營紹酒以自制耋酒、花雕、太雕等為主,暢銷國內外,曾得西湖博覽會獎狀。但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王裕和」所在的南京路發展為上海最繁華喧鬧的商業街,而酒館則要鬧中取靜為宜,於是文人騷客、鉅賈富豪逐漸冷落了此處。「文革」中,「王裕和」曾改名為新建酒店,供應低檔冷盤和水酒。上世紀80年代初期,該店重新複名為「王裕和酒店」。自設工場,聘請技師,恢複發揚傳統特色,供應太雕、花雕、元紅、善釀、香雪等特色紹酒。同時,兼營全國各地瓶酒。該店供應商品應時適令,既可堂吃又可外賣,堂吃時有佐酒食品。每當蟹肥膏滿之際,二樓增設河蟹筵席。20世紀90年代中期關門歇業。3、國華瓷器商店(原址:南京東路550號)國華瓷器商店曾是上海首屈一指、專營各地名瓷的商店。它的前身是建華瓷業公司, 1919年創建於南市福民街,1933年遷入南京路。公私合營後改為建華瓷器商店,1966年改為國華瓷器商店。經營的品種有高級成套的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咖啡具,還有造型美觀、裝飾優雅的陳設瓷和生動活潑的雕塑瓷。其中有景德鎮獨創的粉彩器、青花瓷、青花玲瓏瓷;有層次豐富的鬥彩瓷(由釉上金邊和釉下花相結合而成);還有薄胎瓷,從裡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的彩色圖案,可謂薄如蟬翼,古人曾經這樣形容道:「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還有各種掛盤、仿古花瓶,供裝飾客廳之用;有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如觀音、關公、五子羅漢、劉海戲金蟾等雕塑,以及大尺寸福祿壽三星。此外,國華瓷器商店還廣為經營湖南、浙江、廣東、福建、河北等地的產品,長期自運和採購各地名瓷,以滿足各方面的需要。這家商店還繼承傳統特色,設有多種服務項目,如:出租中西餐具,修補瓷器,缺件登記補配,以及大筆訂貨定製;並自設工場,為顧客在禮品上寫字、彩繪;還辟有外賓接待室,陳列各地名瓷,供國際友人選購。由於南京路業態調整,國華瓷器商店退出南京路步行街,遷至金陵東路467號(近浙江南路)營業。

4、南洋衫襪商店(原址:南京東路558號)南洋衫襪商店創建於清咸豐七年(1857年),原名為廣升祥廣貨店,經營洋廣雜貨。1916年10月,經理張劭棠為順應反帝愛國潮流,提倡國貨,於廣東路336號設立「南洋衫襪廠」(實際是一家商店)。先從香港和上海兩家工廠購進一些線襪,略加改制,貼上南洋襪廠的「群島牌」商標銷售於市。後發展了絲襪、麻紗襪和各種色襪;再後又發展絲襪、麻紗襪等花色品種,設立改制業務,如在素色襪上繡花,大襪改制小腳襪,專供老年婦女。1924年在南京路山西路口開設大東襪廠,生產「多福牌」襪子。1927年在南京路558號開設南洋襪廠南號。1938年在法大馬路(今金陵東路)開設了大東襪廠東號和勤興襪衫廠,生產120支「黑貓牌」麻紗襪。後來,「南洋」把廣升祥和先後建立的幾家襪廠聯號組建為「六合公司」,形成衫襪經營獨特優勢。當時市民中就有「買衫襪,到南洋」之說。1954年,南洋襪廠改名為南洋襪衫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取消了「群島牌」商標。1955年底公私合營後,為扶持其經營特色,國營批發公司在貨源分配上對汗衫、棉毛衫、腈綸衫及襪子等在牌號、數量上給予優先供應,有的還給予獨家銷售,直撥供貨。「南洋」「三衫一襪」花色品種多,規格齊,在服務上發展了單(一隻)襪配雙,還供應老太太穿著的尖足襪,仍為專業經營衫襪的特色商店。「文化大革命」後,改名為五洲衫襪商店。改革開放後,恢復「南洋」原名,1982年又恢復使用「群島牌」商標,加工生產、定牌監製。內衣有高支汗衫、精梳棉毛衫、閃色棉毛衫、彈力背心、翻領衫等,規格從50公分童衫到130公分大胖子穿的內衣,四季商品常年供應。各類襪子花色繁多,從8公分的寶寶襪到32公分大規格襪一應俱全。時新流行的各色襪子,有長統錦綸絲襪、平口絲襪、尼龍彈力襪、薄型花襪等,並經常舉行各襪廠新產品展銷。該店還獨家經營專為殘缺病者和患有靜脈曲張者服務的假肢套的醫療襪及下水田的襪子等。該店設有各種專門服務項目,例如為了解決不同體型穿著需要,自設的工場專為顧客定製瘦胖長短和畸型身材的內衣衫襪。1990年被列為上海第一批名特商店。1992年組建為南洋百貨總公司,在原址擴建成南洋商城,把原來以經營衫襪為主的商店,發展為經營百貨、皮革製品、服裝、化妝品、金銀飾品、家用電器、工藝品以及餐飲、娛樂等業的大商廈。1995年銷售額達到1.4億元。現址為上海旅遊品商廈(南京東路店)。

5、樂源昌銅錫五金商店(原址:南京東路579號)樂源昌銅錫五金店創立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店主樂嗣基,浙江鎮海人,原是個穿街走巷專門焊補銅錫器皿的小銅匠。上海開埠後,舊城小東門一帶商業開始向花園弄(今南京東路)轉移,花園弄兩旁造起了不少新屋,所需門窗插銷、絞鏈等,都從國外進口,一時供不應求。樂嗣基積攢了一些錢,就在南京路上開設了樂源昌,前店後工場,經營酒壺、茶壺、燭台、香爐、腳爐、暖鍋等家用銅錫器皿。這家商店經營的銅錫器皿做工道地,再加上又是開在鬧市中心,所以名氣很響,業務很快發展起來。20世紀30年代,一大批銀行、銀樓、交易所在上海興起,所需銅招牌、銅欄杆、銅飾件等包括滙豐銀行、交通銀行、大陸銀行、寶大祥的銅質招牌都向樂源昌定製。該店適應業務需要,又在福建路增設「樂全昌」、「樂大昌」兩家銅錫分號。前者做銅招牌、銅欄杆,後者做日用銅錫器皿。這三家後來在同業中被稱為「樂家三昌」。公私合營後三家合併為「樂源昌」一家。自20世紀60年代起,「樂源昌」開始生產系列西點工具、食品模具,其產品有裱花嘴、模具、刀具、扦具、夾具、銅鍋等6個大類幾百個品種規格,暢銷全國。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來滬,錦江飯店安排宴會需要200隻暖鍋,由「樂源昌」定製。改革開放後,「樂源昌」在傳統經營特色的基礎上,積極恢復傳統商品,發展新的銅錫器皿。這家商店供應的商品,除暖鍋、湯婆子、銅腳爐、錫酒壺等老產品外,還有冰淇淋夾子、蛋糕模子、西點奶油裱花頭子等新銅錫器皿。北京飯店需要一批冰淇淋夾子,採購員跑了很多地方,沒有商店經營這種商品,結果在樂源昌找到了,大、中、小號都有,有鍍克羅米的,也有黃銅拋光的。本市洪長興菜館要添一批涮羊肉鍋,也在樂源昌得到了解決。另外,增添了代辦書寫、委託放樣等經營項目,在加工工藝上開發了凸板、雕刻凹板、鏽蝕凹板、鍍板等,以適應市場需要。1989年,該店產銷的銅火鍋、銅湯婆子等傳統民用銅錫器皿,獲得上海市「四十金秋」展評信譽獎。「樂源昌」1990年代初拆除。6、協大祥綢布商店(原址:南京東路580號)舊上海的十里洋場,大小綢緞呢絨棉布莊不知有多少,但婦孺皆知的為數並不多,而提到「協大祥」,則鮮有不知其名的。該店創建者孫琢璋,浦東川沙人,幼時家境貧寒,19歲經人介紹學生意。24歲這一年,他由土布店轉至「協祥」洋布號當職工,為店主丁方鎮、柴寶懷所賞識。1912年,委派他到小東門外大街的店堂去當經理,因該店開間要比協祥布店大,故稱「協大祥綢布商店」,以圖發跡賺大錢。協大祥綢布商店一開業,孫琢璋就獨攬經營、人事、財務權。柴、丁兩人因視商店初創,前途莫測,故作讓步。大權在握的孫琢璋使名不見經傳的協大祥綢布商店聲譽大振,生意興隆,擠掉一些本街同業。柴、丁見「協大祥」有利可圖,就想方設法與孫琢璋爭權奪利,不料遭到孫的拒絕。當時,「協大祥」全部資產共12股,而柴、丁即擁有11股,另1股是送給孫的,他兩人就以拆股威脅孫琢璋,結果仍遭回絕。1924年,柴、丁拆股另建寶大祥洋貨號,用以瓦解「協大祥」。孫琢璋在1股微薄資力情況下奮力經營,「協大祥」沒有因此而倒閉,反而不斷發展壯大,躍居全市之魁。「八一三」事變後,日軍進入南市,使地處南市小東門的「協大祥」營業一落千丈。為圖謀生存發展,於1937—1938年,「協大祥」在金陵路八仙橋附近開設第一支店和第二支店。1949年,為在繁華的南京路上展開競爭,便開設第三支店。繼承和發揮老店的經營特色,業務不斷擴大,成為上海棉布業「三大祥」中的首位,始終執棉布零售業之牛耳。「協大祥」在當年激烈的市場竟爭中,之所以能立於不敗之地,是因為其經營有特色:(1)敞開貨架,明碼標價。實行開架售貨,便於挑選。同時,廢除討價還價陋習,掛出「真不二價」的金字招牌,所經營的綢布一律明碼標價。(2)備貨齊全,嚴格質量。(3)足尺加一,童叟無欺。(4)注重服務,講究信譽。該店制定店規117條,職工學徒都要逐條遵守。營業時間每天14小時,方便顧客購買。1956年公私合營後,「協大祥」各分支店相對獨立。各店繼續發揮傳統經營特色。其中,尤以南京路上的協大祥綢布商店最具代表性。改革開放後,南京東路上的「協大祥」實行了多渠道採購,與各地紡織印染工業和供銷企業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繫,與廠店直接掛鉤,經營商品從以棉布為主,發展到呢絨、綢布並重,高、中,低檔品種達1100多個,絲綢、呢絨、化纖、棉布、衣片小商品一應俱全。1992年,商店翻建後。改名為「上海協大祥商廈」。2000年,協大祥商廈被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收購。

7、信大祥綢布莊(原址:南京東路614號)「信大祥」是舊上海南京路綢布業中頗有名氣的「三大祥」之一。創辦於1929年,最初開設於南市小東門大街(今方浜東路)87—91號。1937年抗戰爆發,暫遷石路(今福建中路)營業。1938年盤進南京東路原寶成銀樓店基開業,原小東門老店改為分店。「信大祥」經銷商品為棉布、綢緞、呢絨等。該店自行設計花型,自定規格,直接向工廠定織、定染,並向工廠投資,操縱工廠產品經銷大權。在銷售上實行明碼標價,並以「足尺加三」、「薄利多銷」招徠顧客。貨源以定貨、托購現貨、包機定織、投資設廠相結合。1956年「信大祥」遷往蘭州。原址現為上海市第一醫藥商店。8、上海綢緞商店(原址:南京東路592號)上海綢緞商店創設於1966年,備貨充足,品種齊全,花色繁多,經營商品計有真絲綢、人絲綢、交織綢、合纖綢和各色被面,共有1200多個品種。其中真絲印花雙縐和素色雙縐、喬其絨、立絨、利亞絨最受顧客喜愛。市場上少見的杭羅、杭紡、蘆山紗、香芸紗、以及手繪綢、印花綿綢都保持經常供應。1987年,綢緞商店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礎上,新辟二樓商場特設時裝廳,開架陳列各式絲綢服裝。1989年被上海市第一商業局命名為市級名特商店,後又被商業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原址後為上海中絲伊都錦商廈。9、錦藝裝潢五金商店 (原址:南京東路599號)這是一家歷史悠久、素負盛名的特色商店。它的前身是創辦於1927年的郭志記五金號,以專營裝潢五金著名。商店為顧客上門裝置窗帘,為戲院設計台幕,並遍交錢莊經理、洋行買辦,廣開資金、貨源渠道。當時國民黨軍政要員何應欽、孫科、吳國楨、陳大慶等人公館的室內裝潢均由「郭志記」承辦。1958年合併了「大昌」、「久昌」等9 家同業後,成為當時上海唯一的專業裝潢五金商店。1959年被上海市第一商業局命名為經營特色戶,1965年改名為錦藝裝潢五金商店。這家商店備貨充足,品種齊全,從門窗裝潢、牆壁裝潢到地板裝潢的各種材料、配件都有供應,並且有一支經驗豐富的職工隊伍,能夠根據不同氣候、環境和房間格局,進行設計和裝潢。首都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工程的室內窗帘等裝潢就是由這家商店設計承裝的。虹橋國際機場的候機室、京滬線上的遊覽專車、煙台療養所、杭州西泠賓館、廣州白雲山莊,以及一些外國駐華使館和駐滬領事館工程,也都有錦藝提供的設計和裝潢。改革開放後,「錦藝」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經營範圍從高級建築的室內裝潢,汽車、船艙裝潢發展到一般家庭房間裝潢,品種有窗帘、窗帘零件、傢具零件、沙發布、沙發零件、打蠟用具、汽車和船艙裝飾件等8個大類、800多種,僅窗帘一項,就有綢、絨、紗四季成套的各種品種。1988年以後,營業場地由原來的300平方米擴展到450 平方米,經營品種增至26類1800餘種。1989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名特商店。商店總店設在寧波路,南京東路是門市部。現址是南京東路世紀廣場。10、上海華僑商店(原址:南京東路627號)華僑商店是一家綜合性的僑匯商店,主要為歸僑和僑眷服務,經營商品有黃金首飾、日用百貨、家用電器、煙酒食品等近3000個品種,是全國最大規模的僑匯商店。1960年6月,上海實行憑僑匯券購買市場緊俏商品的辦法,適應歸僑、僑眷消費需求。1961年7月,設立上海市華僑特種物資供應商店(後改為華僑商店)。「文革」中一度暫停供應。1978年10月,市革委會決定恢復設立上海華僑商店,經營品種擴大到16大類、1800餘種,並開辦旅遊,代售電影票、戲票、船票、火車票、飛機票,代訂宴席等服務項目,營業額、利潤額年年上升,僑匯券回籠率年平均在80%以上。華僑商店經營的輕紡商品多數是名牌、優質、新型商品,具有「高」、「精」、「新」的特色,例如獲得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獎的花牌、金鶴牌皮鞋,獲得國家金質和銀質獎的鸚鵡牌毛啥呢、國產羊毛華達呢以及男女中長大衣、羊毛衫、混紡毛毯和成套傢具。其中許多用料考究、設計精良的優質商品都是商店向生產單位專門定製的。商店還供應不同型號的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錄音機、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還常年供應茅台、五糧液、竹葉青、瀘州大麴等當時的中國十大名酒,中華牌、紅雙喜等高級香煙,海參、魚翅、乾貝等名貴海味。同時,還供應一些進口手錶、電視機等商品,有的實行僑匯優待價。

11、閩江飯店(原址:南京東路679號)閩江飯店初名「林依朋廚房」,1942年由福建籍廚師林依朋開設,原址在南京東路126號一中大樓二樓(中央商場對面)。由於附近的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較為集中,像「惠羅公司」、「哈得門內衣公司」等不少商家都由該廚房承辦包飯,送貨上門,因此生意不錯。後來廚房面積擴大,又增設了現燒現賣的小餐廳。當時主要經營福建風味的大眾菜肴,如「七星魚丸湯」、「南煎豬肝」、「閩生果」、「紅糟雞」等,兼營部分上海家常菜和客飯,由於營業額不大,所以無法擴充開店。雖是小小廚房,但許多在滬的福建人和福建來滬辦事人員都慕名前來就餐,有些福建商行的老闆還經常邀請該廚房的廚師上門燒菜、辦筵席,因而在社會上也有一定名氣。解放後,由於部分機關、商行關閉,包飯業務逐漸減少.林依朋廚房就以小餐廳經營為主,兼營包飯和上門辦家宴業務,營業依然不錯。1959年初,為迎接國慶十周年,進一步發揚閩幫菜肴的風味特色,黃浦區飲食公司將林依朋廚房遷入南京東路308號(山東中路口)的「五福齋菜館」(蘇錫幫)所在地,改名為「閩江飯店」,供應正宗閩菜,自此,林依朋的技術特長得到較好發揮,閩幫菜肴的傳統特色也逐步得到發揚,當時在滬上已銷聲匿跡數十年的「佛跳牆」、「八寶布袋雞」、「淡糟墨魚梳」、「醉糟雞」等數十道福建傳統名菜又重新應市,深受顧客歡迎。1975年,閩江飯店又遷至南京東路679號原「大三元酒家」所在地擴大經營。新址設有兩個大餐廳、一個小餐廳,共有200多個座位。閩江飯店是上海唯一的一家福建地方風味菜館。為了製作好福建菜,曾兩次到福州學習取經,烹調技術不斷提高,著名菜肴有佛跳牆、七星魚丸、醉排骨、白雪雞、桔燒巴、閩生果、酸辣爛魷魚、雞汁燕丸、炸糟鰻、鳥柳居、鴛鴦魚等。「佛跳牆」是福建菜中傳統名菜,選料講究(有魚翅、海參、乾貝、鮑魚、火腿、雞、鴨、豬內臟以及香菇、冬筍等),製法獨特(放入特製的紹興酒罈內煨制),食昧濃香,營養豐富。「佛跳牆」,是福建菜中的首席名菜,始於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名廚鄭春發首創,因用料珍貴、滋味特別鮮美而聞名全城,一些秀才品嘗後又詩云:「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故取名「佛跳牆」。「桔燒巴」也是純粹福建家鄉風味菜,用白膘做原料,制菜時有很大技術性,要炸得恰當,油膘既不溶化,又炸到酥脆,口味甜中帶咸,香脆可口。「七星魚丸湯」,是在魚丸中包有蝦仁等七種原料製成的餡心,製成湯後,魚丸潔白如玉,柔軟而富有彈性,湯清如鏡,魚丸漂浮在湯麵上,形如星斗,故名。1988年,閩江飯店拆除翻建。1990年9月裝修竣工後,與香港財捷投資有限公司合資開辦「上海閩江大酒店有限公司」,一、二樓供應港式快餐,三、四樓經營閩幫菜肴、小吃和筵席,曾風行數年。後來,隨著各種菜館的增多、各式快餐的盛行,該店營業有所減退。1994年,閩江大酒店因地塊改造而關門歇業。2001年11月,一度在南京西路226號人民飯店二、三樓恢復營業。2002年後停業。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八大菜系入駐世博美食區,幾番波折,代表閩菜亮相世博美食區的重任落在了上海南新雅大酒店,該酒店閩菜主要依託的是原閩江飯店的閩菜大廚。12、春秋服裝商店(原址:南京東路727-731號)春秋服裝商店創設於1948年3月27日,原名叫春秋標準西服廠,由廖光道、廖光如兩兄弟合夥開設,以廖光如為主。廖光如原是做舊貨出身,有一套經營辦法,他看到西服業是一個新興發展行業,並且南京路上所有西服商店都是為高層次顧客服務,而對一般中低檔層次需要的西服店卻很少。為此,他別出心裁,以西服現貨為主,不做定貨,在3樓、4樓自設工場,採取外包內做的方法,以降低工繳;其面料和里襯也都是用中低檔的粗花呢、海力斯、法蘭絨等,盡量不加大成本,因而製成的現成西服,價廉物美,很受當時一般消費者歡迎,生意特別興隆。新中國成立初期,穿著上趨向樸素,對南京路上一些大店、名店影響很大,營業額普遍下降,唯有「春秋」生意興旺。公私合營後,春秋標準西服廠改名為春秋西服商店,並成立「春秋中心工場」。改革開放後更名為「春秋西服公司」,繼續發揚老店的服務特色,且不斷創新工藝。在服裝款式和技藝的處理上精益求精,堅持做到「三準」:即體型吃准、尺寸量准、試樣穿准,每年接受的各種來料加工、定製服裝多達6000多套,其中有相當數量是特殊體型顧客的服裝。為豐富市場商品花式,滿足青年顧客的要求,特設計美觀大方、穿著舒適的「春秋衫」,還承做遠洋輪船公司海員服和各式西裝。生產的全毛男式西大衣1980年被評為上海市優質產品;全毛中山裝、化纖茄克衫1987年被評為商業部優質產品。13、盛錫福帽店(原址:南京東路747號)盛錫福帽店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專業性帽店。在20世紀20年代,該店老闆先在天津開始設店,由於經營得法,相繼在北京、上海、南京、漢口、濟南、青島、台灣等地開設分店,被全國帽業稱為「帽業之冠」。1939年它以中國最大帽業的資格,參加了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中外人士對該店展品「平頂金絲草帽」、「高級兔子呢帽」評價很高。上海盛錫福帽店開業於1939年,原名「盛錫福帽廠上海發行所」,是天津盛錫福帽廠設在上海的分店,專營盛錫福帽廠生產的各種禮帽、皮帽、草帽等。1954年,上海「盛錫福」建立工場,自產自銷,重點生產各式圓頂帽、八角帽、便帽等品種。1972年,為區別於其它城市的「盛錫福」,上海「盛錫福」新創「雪蝠」牌商標。改革開放後,這家商店進一步發揚經營特色,增加花色品種,恢復了斷檔多年的高級毛料帽子,並對帽頂帽身作了放大加深的改革,配上真皮圈、綢夾里、防縮塑料條舌,成為特色品種。在造型設計上,繼承民族傳統形式,吸收外銷式樣的優點,不斷創新花色品種,如夏季的男、女、童太陽帽,運動帽,春秋令的新穎女帽,冬令的高級水獺、紫貂、羊絨皮製作的北方帽等。對於特大特小規格也有供應。雪蝠牌帽子以選料考究、做工精湛、款式新穎而著稱。從1985年參加全國評比起,雪蝠牌帽子得獎比例為全國第一,獲得商業部部優產品稱號的,有全毛華達呢圓頂帽、全毛花呢便帽、尼龍網眼兒童朝鮮帽、防雨卡晴雨帽等。高檔裘皮帽子有海龍皮帽、水獺皮帽、海豹皮帽、紫貂皮帽等。

14、工藝美術工廠門市部(原址:南京東路751號)工藝美術工廠門市部經營方式分商品出售和代客服務兩種。出售的有宮燈、電轉燈、絲絨製品、燈罩、國畫、油畫、絲絨花、郵票貼畫,以及供作道具用的大頭娃娃、獅子頭等;代客服務的有裱畫、畫像(有繪圖紙、瓷版、瓷盆三種底料)等,還承接各種燈會的彩燈定製業務。工藝美術工廠在繼承傳統手工藝特色的基礎上,不斷有所創新。如從走馬燈發展起來的電轉燈,用電動代替蠟燭的熱能,同時改革了燈體造型,只要燈光一亮,燈身上的人物、山水就隨之旋轉活動,既安全,又增強了藝術效果。又如郵票貼畫系選用郵票上的顏色剪貼成畫,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再如人物畫像採用特製顏料,經久不褪色;裱畫嚴整熨貼,能使舊畫翻斯,損畫補全。15、華東皮鞋店(原址:南京東路775號)華東皮鞋店於1929年創辦,專業經銷男、女皮鞋。1950年到1953年,還在外國旅客住宿較多的上海大廈設有分銷處。產品選料精細,做工考究,款式新穎,質量優良,品種四季換新,有時多達五六十種以上;產品有平跟、中跟、高跟,花色以鑲、嵌、串、滾等工藝為特色,穿著舒適不走樣。該店向以服務主動、熱情、耐心、周到著稱。顧客有特殊需要或困難的,可以預約登記,函購郵寄,送貨上門,逐漸形成了定製異型皮鞋的特色,為許許多多的特殊腳型的顧客解決了買鞋難的問題。起初只是量足定製供應,後因慕名而來的顧客不斷增加,在量足定製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就專門成立了一個特殊規格皮鞋櫃組,經銷華東皮鞋工場批量生產的特大、特小、特闊(簡稱「三特」)皮鞋。特大規格有男皮鞋28、28.5、29厘米,女皮鞋25、25.5、26厘米; 特小規格有男皮鞋22.5、23厘米,女皮鞋20、20.5、21厘米;特闊規格有男皮鞋3型、3型半,女皮鞋2型、2型半。這些規格都作為常號上櫃供應,顧客隨時都可選購。隨著銷量日益增加,又先後和11家協作單位橫向聯合,建立了「三特「皮鞋的生產基地。1990年,共銷售」三特「皮鞋24511雙,平均每天供應136 雙。該店被親切地稱為「特殊腳型之家」。

16、王星記扇庄(原址:南京東路782號)王星記扇庄是一家百年老店,開業於1875年,原店主王星齋,曾在杭州自設工場製作扇子,運往北京銷售。由於其妻陳英有一手好手藝,鏟貼、泥金的技藝極高,刨作精巧,因此,王星齋扇子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國際博覽會上也屢屢得獎。後在杭州太平坊自設門市部,1937年遷來上海,悉心調研上海各階層用扇情況,並吸收當時風行國際市場上的日本、法國扇子的特點,力求加以改進,開發了用檀香木為原料的檀香絹面扇,繪以西湖風景畫,並以「西冷」、「雙峰」、「玉帶」等勝景作為扇名,暢銷國內外,名聲遠播香港、南洋、歐美等地區,屢獲國際博覽會嘉獎。解放後,這家商店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特色,經營品種已發展到了14個大類800多個品種,最小只有10厘米的摺扇,最大的有100厘米可以陳設於客堂的屏風扇。其中檀香扇就有燙花、畫花、拉花和「三花」相結合的高檔扇;有中檔的絹面拉花、格景、全拉花以及供欣賞留念的4英寸小檀香扇等,還有中國名貴棕竹製造的黑摺扇,潔白如玉的拉花骨扇,產婦愛用的鵝毛扇,彩色漆邊的女絹扇,兒童喜愛的絹團扇,以及泥金扇、絨毛扇、孔明扇、舞蹈扇、書畫扇、戲劇評彈用扇等。「王星記」黑紙扇的製作須經過大小86道工序。扇骨除採用冬季的毛竹外,還用棕竹、湘妃竹、象牙、檀香、烏木、雞翅木等名貴材料製作;扇面用浙江淤潛皮紙、柿漆糊成,黑里透亮,浸水不損,日晒不翹。檀香扇能散發天然清香,有 「扇在香存」的特點,一扇在手,香溢四方,若藏於衣櫃箱中,還能收到防蛀護衣的功效。戲劇舞蹈扇也是「王星記」的特色。當年, 著名越劇演員袁雪芬在大來劇場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 劇中的祝英台需要一把華麗的扇子作道具, 袁雪芬親自到「王星記」來定製。幾天後, 當她拿到扇子, 打開一看:白扇骨, 泥金扇面, 上面畫著一朵鮮艷的牡丹花, 感到十分滿意。京劇大師梅蘭芳演《貴妃醉酒》,楊貴妃手中的象牙泥金花色扇,也是出自「王星記」的精製產品。

17、利男居食品廠門市部(原址:南京東路790號)利男居創始人為廣東中山人鍾安樵先生,於1900年在南京路盆湯弄開設,原名「利男茶居」,以經營廣東同鄉婚嫁喜慶所需的「龍風禮餅」和中秋月餅為主,兼營廣式茶點和廣東土產、燒臘製品等。當時,廣東風俗嫁女時要定做大量的龍鳳禮餅饋贈親友。為迎合人們多子多孫的心理,取店名為「利男」。凡上海講究老規矩的人家,有小輩婚嫁,總忘不了叮囑去利男購買龍鳳禮餅饋贈親友,以討個好口采:吃了禮餅,生個男孩。由於店名吉利和送貨上門,在當時上海的廣東同鄉婚嫁所需的禮餅糕點,十之八九都向利男訂購。20世紀20年代由於房屋糾紛,這該店遷往天潼路,後又遷往四川北路邢家橋營業,改稱「利男居」。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後,商店被迫遷往英租界的浙江路寧波路口營業。當時的「利男居」根據茶食糕點消費的特點,一年四季,隨著時令,上市各種點心,從麻球到油炸春卷,從端午粽子到重陽糕,從中秋月餅到香腸大包,無所不有。「利男居」的聲譽,在上海廣式茶食業中首屈一指。「利男居」20世紀初就開始製作廣式月餅,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緻、花色繁多、色澤勻稱而稱譽上海,成為該店一個看家食品。該店從1920年起開始生產廣式薩其馬,以其獨特的技藝而為人稱讚。薩其馬,原為我國東北地區滿族的糕點,稱「薩其非、碼拉木壁」,指其成型工藝是堆碼和切塊的意思。北平首先傳入製作薩其馬,稱「糖纏」,後普及全國,按原名簡其音為「薩其馬」。因薩其馬幫式不同,用料及工藝亦異。京式薩其馬的特點是麵條纖細,條須緊密,餅面有芝麻或紅綠絲點綴;廣式薩其馬是麵條較短,質地酥鬆。「利男居」生產的薩其馬,在原廣式基礎上加以改進,用雞蛋代替水調製麵糰,改善色澤,提高疏鬆程度,且更富營養。20世紀40年代起,「利男居」又增加著名的掛爐烤鴨、叉燒、香腸等廣式燒臘等食品。該店一直保持前店後工場,自產自銷的經營形式。特色品種有:全蛋剎其馬、南乳小風餅、奶油椰蓉酥、椰蓉杏仁餅、佛山盲公餅、奶油酥蛋麵包和各色中秋月餅等。其中椰蓉月餅是該店首創的名牌品種;南乳小鳳餅1956年曾參加東德菜比錫博覽會,獲得好評;全蛋剎其馬1979年被評為上海市第二商業局的優質產品,1983年和1988年兩度被評為商業部優質產品。18、萬紅婦女用品商店(原址:南京東路819號)萬紅婦女用品商店原名王錦繡齋,以專門經營賽珍飾品、高檔化妝品聞名,最早開設在豫園商場,抗戰期間遷到南京東路,1968年改名為萬紅婦女用品商店,是一家婦女用品專業性商店。該店經營範圍除保持化妝品、賽珍飾品外,又增設了羊毛衫、尼龍衫、腈綸衫、圍巾、胸罩、襪子、手帕、傘、包等婦女用品。其中一部分針織腈綸衫褲、尼龍衫褲系自行設計加工。該店結合季節變化,經常舉辦商品展銷活動,為顧客介紹新產品,並設有羊毛衫、尼龍衫、腈綸衫小修小補服務項目。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南京最適合一日游的9個地方,景美人少有腔調!
怎樣看待公路入南林校園事件?
王思潮:我沒說外星人明年來南京
南京潘西34條識別指南
一句話形容南京?

TAG:南京 | 商店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