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道家道教研究的書籍介紹
1、《神葯之殤——道教丹術轉型的文化闡釋》,作者蔡林波,巴蜀書社2008年11月版蔡先生的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有深入,指出道教放棄外丹之術,內丹一統天下,實際上了既喪失了一種勇於開拓精進的外向精神,又使得我國傳統崇尚工藝之「術」的精神淪喪,自然科學的探索與研究方面停滯不前,非常遺憾。2、《黃老道探源》,作者(韓國)金晟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金先生的書,指出漢初黃老學在武帝「獨尊儒術」後並未消散,而是在其後200多年間形成一種「黃老道」。這種黃老道,從黃老學偏向政治一路折回,重新整理髮揮養身修命的傳統,並且吸收各種方術、數術,兩漢讖緯書籍之泛濫,實與黃老道思想有關,在思想宗教和社會生活層面產生了重大影響,並且不僅產生了《老子河上公注》、《包元太平經》、《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旨歸》等典籍,還為道教在東漢末的正式確立打下了基礎。金先生還指出,兩漢人重「術」,體現了一種積極開拓探究的外向型特點。
4、佛藏與道藏 (古典文史基本知識叢書)作者:羅偉國 上海書店2001年7月第一版這本書上編介紹佛藏,下編介紹道藏。道藏部分分了8章來闡述介紹,分別是⑴道經的源頭;⑵早期道教及所奉主要經典;⑶「正史」中著錄的道教經書;⑷道經的傳授;⑸道經的搜訪與道教興衰的關係;⑹道經的分類;⑺道藏的編纂;⑻怎樣檢索道藏6、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 作者:劉昭瑞 文物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這本大書很有意思,作者根據墓葬出土的文物(地券、墓誌碑刻、解注文、印章等)、道教造像、早期經書(太平經、想爾注)以及相關政治、社會、文化和經濟背景,對早期道教的歷史、哲學、教派、科儀、法器等進行了很有開創意義的研究。我讀了以後很長見識。
10、《道教文化研究》陳鼓應主編到2008年已經出版了23輯,一年出一輯,由三聯出版社出版。2009年至今還未見有什麼出版的動靜。13、道藏研究論文集 作者:陳國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陳國符這位大家我就不必介紹了。這本書我是2005年1月讀的。這本書中收集了陳前輩關於外丹黃白朮著作、材料以及與自然科學技術關係的研究,還有道教音樂的考證研究。這本書讓我對外丹的認識徹底轉變,拋棄了傳統上灌輸給我的那些封建迷信教條評論,對外丹有了新的更為全面的認知。16、易傳與道教思想(修訂版) 作者;陳鼓應商務印書館2007年4月第一版這本書主要論證陳鼓應先生的一個觀點,就是周易經傳是道家的東西,屬於老莊哲學一脈,是漢代儒家搶了去做自己的門面。司馬遷《史記》第一個把易學歸了儒家。我讀這個書,是因為陳先生這個觀點比較有名,被人頻繁引用,我也充滿好奇地買來一看。不過就我自己的立場來說,易學乃是元典,道家和儒家都不要作為自家私貨來爭奪和顯擺。
20、道教史(蓬萊閣叢書)作者:許地山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4年第6次印刷我是先讀了任繼愈等人的兩種中國道教史後,再買這個老書來看的。22、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作者:劉屹 中華書局2005年4月第一版這是季羨林先生主編的「博士文庫」中的一本。上篇,通過漢魏六朝出土墓券來談天、道之流變;中篇,主要論述漢代信仰世界的核心觀念,涉及老子神格化、老子銘、敦煌本《老子變化經》研究、仙道信仰與方術、道術研究;下篇,論述經道教信仰核心的確立,道的人格化和主神化。對我來說,這個閱讀對於獲得當時漢魏民間社會的信仰方面的新知方面收穫更多。25、道論 (韓國)李順連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版此書並非單純道教研究,而是一種比較「道論」研究,按照「吾道一以貫之」的布局謀篇,分別講了道家之道、儒家之道、佛家之道和基督教之道。26、論道崇真集唐明邦 著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版此書是唐明邦先生的論文集,分成四類:上編 道教指要;中編 道學弘旨;下編 仙真風範(陳摶等人評傳);拾零27、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 鳳凰出版社28、卿希泰、唐大潮著《中國道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我早先買過這兩位的一個簡本《道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9、敦煌本《老子》研究 朱大星 著 中華書局2007年8月版30十家論庄 胡道靜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本書編輯了胡適、馮友蘭、呂振羽、郭沫若、侯外廬及中國思想通史派、任繼愈、李泰棻、關鋒、陳鼓應、張恆壽等十位大家論述莊子的文章。
31、 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秘 詹石窗 著 中國書店2001年3月版32、 道家道教與中土佛教初期經義發展 蕭福登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版
34、道教科學思想發凡蓋建民 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3月版本書作者主要梳理了道教的科學思想,提出「以術演道」的道教特質和優勢。最近兩年來我也見別的出版社出版了蓋先生該書的修訂版。36、真誥校注 (日本)吉川忠夫麥谷邦夫 編 朱越利 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37、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與馬丹陽(日本)蜂屋邦夫著 欽偉剛 翻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6月版39、《凈明忠孝全書》研究——以宋、元社會背景的考察 郭武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8月版40、 扶箕迷信的研究許地山 著商務印書館1999年7月第一版,2004年12月第二次印刷46、道書輯校十種 蒙文通 巴蜀書社2001年8月版47、中國道教史 傅勤家著東方出版社
48、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 葛兆光 著三聯書店2003年8月51、 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 劉守華 著 中國友誼出版社2008年3月版
54、禪宗與道家南懷瑾 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1995年2月第6次印刷
55、中華書局「道教典籍選刊」55-3 太平經合校(上下) 王明 著通讀而已。但看過別人的研究,感覺自己得抽時間認真讀一讀,特別是結合者別人說到的那些方方面面。55-5南華真經註疏 (晉)郭象 注,(唐)成玄英 疏55-6悟真篇淺解(宋)張伯端 撰王沐 淺解55-7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
58、道家根本道論與道教的心性學張廣保 著巴蜀書社2008年11月版59、金元全真教時刻新編王宗昱 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61、陶弘景叢考----王家葵 齊魯出版社 2003年1月版本書並非有關陶弘景生平、著作、思想的通論性文字,作者試圖通過史料的考據,勾勒出儘可能接近歷史真相的宗教家的、醫學家的、書法家的陶弘景形象。書中每一條目,皆是著者深思所得,皆有文獻依據,但絕無因襲之論。 全書分五個專題,分別為:陶弘景交遊叢考、陶弘景著作叢考、《真誥》叢考、陶弘景書法叢考、新訂華陽陶隱居年譜,另有附錄兩種:陶弘景傳記資料彙編、陶弘景事迹類編。共約四十萬字。陶弘景交遊叢考 陶弘景一生,跨宋、齊、梁三代,經歷可謂複雜。宋齊更替時,陶弘景曾從劉秉、袁粲起兵攻蕭道成,事敗,乃轉投蕭齊,後因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492)上表辭祿,隱茅山修道。比至蕭梁革命,早已退隱山中的陶弘景又積極援引圖讖,以示擁戴。入梁34年,梁武帝對陶弘景雖恩遇有加,乃至《南史》對其有「山中宰相」之譽。但在舉國崇佛的大環境下,陶弘景被迫出走遠遊,作為妥協,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本章以陶弘景交遊人物為線索,對與六朝宗教史密切相關的幾個重大問題,如梁武帝對三教的態度,陶弘景禮塔受戒的動機,上清派的傳授次第等,略作探索。 本章重點結論有二:陶弘景之禮塔受戒,應是研究六朝佛道關係的重要問題,但從傅勤家著《中國道教史》以來,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將此事視為齊梁佛道交融的例證,而從未分析陶弘景禮佛的真實原因。我們認為,陶弘景此舉實非出於自願,而是為維護茅山道眾的生存,不得已而為之者。陶弘景悼沈約詩「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今日為君盡,並灑秋風前」,應是陶弘景被迫受戒後痛苦心境的寫照。而其入梁後對武帝之小心翼翼,如化名出走、與梁武帝論書、進《周氏冥通記》、兩次自殺的舉動等一系列事件,都可作為證明。就梁武帝而言,也從來沒有把他目為「山中宰相」,乃至最後給予「貞白」的謚號,有意無意之間犯其父諱(父名貞寶,字國重)。
62、張繼禹 :《天師道史略》
64、小林正美:《六朝道教研究》
61、道教新論龔鵬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62、中國方術考(修訂本)李零著東方出版社2000年4月版63、中國方術續考李零著東方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65、易與佛教、易與道教 潘雨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67、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 (日本)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編68、楊聯陞語文札記(內含兩篇與道教有關的文章:《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及補論、《老君音誦誡經》校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69、朱謙之選集 (《莊子研究》《別墨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70、老子校釋 朱謙之著 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72、莊子集釋(清)郭慶藩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73、列子集釋楊伯峻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74、帛書老子校釋高明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75、文子疏義王利器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76、劉子校釋傅亞庶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77、抱朴子內篇校釋王明 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78、抱朴子外篇校箋楊明照 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79、鶡冠子匯校集注黃懷信中華書局
86、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著,三聯書店2009年5月第1版 其中有論道家專章: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階段:楊朱,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學;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達率性的性格。87、中國哲學史(上下冊), 馮友蘭著,三聯書店2009年10月第1版 其中有論道家專章: 第一篇 第八章《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第十章,莊子及道家中之庄學;第二篇 第十章道學之初興及道學中「二氏」之成分
89、陳攖寧仙學精要(上下冊),胡海牙、武國忠主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陳攖寧道長的書找了好久了,總算元旦在書店裡找到,就買了。很想自己實際看看陳道長是如何倡導仙學的。初看下,陳道長用了很多現代科技的東西來解釋,真是很合那個時代的風尚的。
90、陳摶道教思想研究 孔又專著巴蜀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本書作者說,目前來看,提到陳摶學術思想,圖書象數易學可能是最為大家所接受的成就,與之緊密相關的是他對隋唐五代道教內丹學的總結和創新。然而,對陳摶致力通過其圖書象數易學及內丹思想而彰顯的道教先天哲學本體論思想則挖掘得不夠完備,對此,蒙文通先生曾作出頗具見地的觀察和建議(可詳見在蒙先生《道書輯校十種》一書的《校理陳景元《老子注》《莊子注》敘錄》之《附論陳碧虛與陳摶學派》),本書從蒙先生的貫徹和提示進入有關陳摶學術思想的探索之中。 蒙先生至少在五個方面給今後的研究以建設性意見:1、陳摶學術思想是北宋理學的淵源之一;2、將陳摶內丹學與隋唐道教諸流派區分開,言其宗風所在,為道教內丹真正前茅,其三教合一思想,對有宋以來內丹家的三教合一論傾向,有開來之功;3、希夷之學乃孔老合一之說,故雖然影響邵雍、周敦頤之學,但不礙二者入於儒家;4、陳摶具有可為王者師的風流氣質;5、希夷之學,有端緒可尋,象數、圖書之學,只是其餘事,並非陳摶卓絕淵微之學的第一要義。 本書作者通過羅列各位大家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學者均認為陳摶在老學、易學、內丹學方面造詣高深,其學術思想特徵在於繼承漢代以來的道教易學傳統,將黃老清凈無為觀念、道教修鍊方術與儒家修養、佛教禪理融為一體。其學術思想通過收徒廣泛傳播,對道學在北宋的興起起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北宋時期多數道學大師和道教理論家,均直接或者間接接受陳摶思想的影響,同時對宋代理學開端產生巨大影響。學者均認為陳摶不僅在道教史而且在中國文化思想發展史上都佔有一定地位。
91、漢代思潮(增訂版)作者:龔鵬程 商務印書館2005年2月第一版,2008年6月北京第二次印刷其中,第十章太平道與《太平經》,第十一章天師道與《老子想爾》涉及道教早期歷史問題。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觀點。書中這兩章的有些觀點和材料,可以與作者的《道教新論》中有關論述相互參看。92、晚明思潮(增訂版)作者:龔鵬程商務印書館2005年8月第一版,2008年6月北京第二次印刷其中,第十一章黃宗羲與道教。黃宗羲與道教的關係問題,歷來專門研究的很少,作者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也給我們一個觀察孔,既讓我們留意到晚明社會中一種重要的「博洽」學風和品評標準,對於清初諸位大儒之所以如此成就,有一個新的認識;也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了解道教在明朝特別是明王朝晚期的一些狀況。黃宗羲對那些朝代更替之際出家為僧的讀書人有一句話有意思的話:「是不甘為異姓之臣,反甘為異姓之子」。93、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 作者:陳弱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其中,第三章「隋代唐初道性思想的特色與歷史意義」,從隋朝出現在《太玄真一本際經》中的道性觀念,闡述道性觀念在之後道教之中的盛行、對社會上儒釋的影響以及歷史意義。
94、西方道教研究編年史作者:(法國)索安(Anna Seidel) ; 呂鵬志 陳平等翻譯中華書局2002年11月第1版,2008年10月第2次印刷這本專著是法國遠東學院研究員索安(1938-1991)所著,原題為A Chronicle of Taoist Studies in the West(1950-1990),這本書雖然叫「編年史」,但作者並沒有費什麼筆墨去描述西方道教研究的發展史,而是按照西方學者已經研究過的專題進行共時性的描述。這是一份非常有分量的西方道教研究文獻目錄,其中包括了200餘位學者的500多種論著(有少部分是中、日、韓學者的作品),1950年-1990年四十年間西方道教研究的精品大都收入其中。
103、紐約聖約翰大學出版社1961年版的中英文《道德經》
推薦閱讀:
※介紹佛教三昧修持法
※奧爾夫音樂的全面介紹
※歐陽詢《仲尼夢奠帖》作品介紹
※鑫新雨,一劍封喉!(附詳細介紹)
※風格流派介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