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為何以「離騷」二字為代表作命題
「離騷」二字為代表作命題2014-02-06 15:42:28(轉自:鳳凰網·毗陵布衣的博客)唐代詩人陸龜蒙在一首五絕《離騷》中曾這樣寫道:「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高度概括了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坎坷一生。《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部由文人創作的詩歌,全詩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因此也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關於《離騷》命題之意,歷代專家學者眾說紛紜,據統計有66種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為以下五種: 班固認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即離騷,遭憂。錢澄之認為:「離為遭;騷為擾動。擾者,屈原以忠被饞,志不忘君,心煩意亂,去住不寧,故曰騷也。」游國恩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勞商》。林庚認為離騷即「牢騷」,「離」「牢」是雙聲字。司馬遷認為是遭受憂患的意思,他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因其距屈原年代未久,且楚辭中多有「離憂」或「離尤」之語,且以為離騷:離通「罹」,遭遇;騷:憂愁。因此多以為「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為什麼屈原代表作會以遭受憂患之意的「離騷」二字為其命名?筆者以為,理由似應有三:其一,與屈原所處的大變動時代有關。屈原所處的戰國時代是大變動時代。在這個大變動時代,生產的發展很迅速,擺在當時人們面前有幾個重大問題。即,舊的社會制度崩潰後,怎樣建立新的社會制度和法制等來適應新的社會要求;怎樣結束列國紛爭,謀求統一的局面;怎樣研究那個時代的生產知識和技術經驗,並且促使它得到進一步提高。當時的「士」的階層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圍繞這幾個問題去思考、去探索,無可超脫,也無法迴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其實正是屈原那個時代人們「遭受憂患」時不得不作出的一種積極反應。其二,與屈原所在的楚國岌岌可危的形勢有關。戰國時代,楚國已經成了最大的國家,與秦國是最強的兩國。對於兩強的發展趨勢,蘇秦曾經說過:「從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很恰當地概括了當時兩國的發展趨勢。屈原的時代是楚國由強轉弱的時代.懷王是個庸懦無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執政,形成了一個腐朽的統治集團,排斥賢臣,屈原正在被排斥之列。他們對內搜括無厭,政治腐敗;對外貪圖小利,聽信秦國而和齊國絕交,因而失去外援,屢次被秦國打敗。最後,懷王被誘入秦,死在秦國。頃襄王繼位,在統治集團中加進了令尹子蘭、司馬子椒一批佞臣,楚國國勢更弱。頃襄王二十年,秦將白起攻楚,次年破郢,奪取洞庭、五湖、江南等地,楚君臣倉惶奔走,逃到陳城(今河南淮陽),白起遂攻佔了楚國大片土地。屈原的一生就是處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里,"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正是屈原「遭受憂患」時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疾苦心情的真實寫照。其三,與屈原政治上屢遭排斥打擊的命運有關。屈原從事政治活動,當然是想實現他的理想和政治抱負。楚懷王早期也曾經想任用屈原,答應屈原實現他的政治主張。但是,懷王周圍的的許多大臣都是一些代表反動勢力的守舊派人物,他們伺機陷害屈原,懷王后來竟聽信了他們的讒言,致使屈原屢遭讒害、放逐。憂國憂民的詩人屈原目睹楚國「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而就遠,輾轉流離在沅、湘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他遠離故國,又無職位,對於國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嘆而已。於是,他又慢慢地順著沅江,向長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遠遊、求賢又不成,這時他「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後,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於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詩言志,歌永言」,屈原在政治上遭遇這樣的「憂愁」,以「離騷」為他的長篇詩作命名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警告!這是一道送命題!
※共線向量的三個命題及應用
※完形填空命題揭秘與解題技巧導航(原創)
※[010]簡單命題的分類
※爭鳴:漢文化復興或是偽命題 簡體字真的「失據」嗎?|簡體字|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