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銀行業大變天!銀行「關店潮」真的來了?

觀察君: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6家銀行員工數量比2015年出現下降,其中四大行的「裁員」規模最大,招行和民生銀行(8.55 +1.66%,診股)也比較多。這與他們的員工基數比較大有關。

銀行「擴充隊伍」的高峰出現在2012年,當年16家上市銀行新招了13萬多人,此後新招人數逐年下降,而且降幅原來越大。 到2016年,16家上市銀行員工凈增加數只有1247人,為納入統計的十年最低水平,可算是斷崖式下降!

如果銀行業迎來了「關店潮」,銀行員工又該何去何從?觀察君認為,即使是許多人擠破頭也要進的銀行,也不見得是最好的行業,任何職業都應該居安思危。

來源:券商中國(quanshangcn)

作者:安毅

在手機銀行、移動支付橫行,信用卡都能線上辦理的今天,你多久沒有去過銀行網點了?

技術創新和客戶需求的變遷,以及集約化經營持續推進,促使銀行物理網點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效益較差的網點被裁撤;另一方面,原來大而全的網點向輕型化、智能化轉型。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銀監會行政許可數據統計發現,年初至今,A股上市的13家全國性銀行(含5家大行、8家股份行)合計有99家支行、98家社區支行及8家小微支行獲批終止營業,數量均遠超去年同期。當然,這裡的終止營業均屬銀行自主行為。其中,五大行共有82個網點(含支行、分理處、儲蓄所)獲批終止營業。

我們再回放下2016年末的數據,工行共有13098個基層營業部,較年初減少322個;中行內地商業銀行機構總數(含總行、一級二級分行及基層分支機構)10651家,較年初減少36家;建行雖然支行數量增加507個至12761個,但支行以下網點減少470個至1819個;交行去年也整合低產網點41家。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到2030年,銀行及其服務可能「消失」,類似於Siri的人工助手將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那麼,銀行是已經開啟「關店潮」模式了么?

事實上,現在說銀行「關店潮」有些言之過早,物理網點的存在還是有其必要性的。不過,傳統的 「核算交易型」網點已經落伍,銀行網點承載的基礎金融服務和交易功能也越來越少,未來銀行網點的智能化、提升客戶體驗更為重要。

對網點數量眾多的全國性銀行來說,關掉一些低效網點又算啥?不過是銀行在物理網點布局和定位上的一些調整。數據顯示,關停了36家支行的工行,年初至今在北上廣深以外的其餘省會城市新設21家支行;關停了39家社區支行的民生銀行,又在二三線城市新設了45家社區支行。

五大行在「減負」?

事實上,在今年4月份上市銀行2016年年報陸續公布時,關注銀行業的人就已經發現——五大行員工總數在下降,網點數量也在減少。這個自五大行股改後從未發生的現象,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要知道,數以萬計的物理網點,可以說是五大行的絕對競爭優勢,給銀行負債端帶來源源不斷的低成本資金。但在互聯網金融尤其是移動支付的衝擊下,這些落地基層的物理網點反而成為「包袱」。在銀行息差縮窄、利潤增長明顯放緩的背景下,對物理網點進行結構性調整成為銀行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工行共有13098個基層營業部,較年初減少322個;中行內地商業銀行機構總數(含總行、一級二級分行及基層分支機構)10651家,較年初減少36家;建行雖然支行數量增加507個至12761個,但支行以下網點減少470個至1819個;交行去年也整合低產網點41家。

視線回到2017年,年初以來,銀監會共批複同意五大行合計70家支行終止營業,其中工行、交行、建行分別為36家、15家和12家。其餘8家A股上市的股份行也有29家支行終止營業,其中平安、浦發、中信涉及支行數量都在8-9家。

銀監部門也在批複終止營業的函件中屢次提醒,要銀行做好業務清理移交、人員安置及善後工作,包括對客戶的宣傳解釋及對外公告事項,防止引發案件風險及客戶投訴、上訪。

為啥物理網點數量在減少?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內外部兩方面:

外部來看,隨著技術創新和客戶需求的變化,原來需要到櫃面辦理的業務,很多都可以通過手機銀行這類電子渠道來實現,櫃面業務量不可避免的下滑。尤其是移動支付的廣泛使用,使得實體銀行卡的使用率越來越低。

內部來看,業績增速放緩也促使更多銀行推進集約化經營,對前中後台的業務進行系統整合,提質增效的同時也減少對現有物理網點的依賴,這就包括裁撤低效甚至虧損的網點,也包括對原來「大而全」的網點進行輕型化」「智能化」改造,增加自助終端、ATM的投放。

股份行社區支行的調整與轉型

與五大行不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終止營業的基層網點主要集中在社區支行方面。數據顯示,年初至今,銀監會共批複同意8家A股上市股份行合計97家社區支行終止營業。

其中,僅民生銀行一家就有39家社區支行終止營業,平安、光大、浦發也各有20家、13家和12家。

值得注意的是,社區銀行這個概念的國內雛形正是發端於民生銀行,該行也是目前國內持牌社區支行數量最多的商業銀行。

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社區支行與普通支行相比,能更好的打通「最後一公里」服務,但是也需要解決好服務誰、怎麼服務、成本收入比的問題。

「我們支行成立時間不算長,因為成立初就考慮到智慧經營的問題,各類自助終端配備的比較齊,服務內容也相對全,理財、個貸、繳費這些該有的業務都有,加上一些商戶優惠和講座、社區活動,現在客流還可以,但是有些選址有問題的社區支行就比較困難了,有些支行周邊的年輕客戶太多,或者附近的同業競爭比較激烈,可能就不太容易,有時候一兩天都見不到幾個客戶。」一家股份行在深圳設立的社區支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雖然社區銀行面積普遍較小,但算上租金、員工成本、水電裝修、設備採購和維護等費用,在一線城市的單一年度成本也在百萬左右,有效獲客和業務量不多的情況下,要達到盈虧平衡並不容易。

這種情況下,就有一些銀行選擇關停前期試錯的社區支行,同時調整社區支行布局,從單一產品營銷轉向綜合化、多元化、立體化經營,同時向鄉鎮地區傾斜。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就對記者表示,對鄉鎮金融網路相對不發達,金融服務覆蓋率不高的情況,該行已嘗試將社區支行下沉至經濟發達的鄉鎮區域,彌補鄉鎮金融服務的不足。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民生銀行持牌社區支行較年初增長118家至1694家,2015年全年的增量則達到833家,全年增幅112.11%。該行現已在全國9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社區支行布局,逾六成網點設立在非一、二線城市。

根據銀監會年初以來下發金融許可證數量統計,五大行保持穩定的支行擴容數量,均大致在20-30家左右,但區域分布各有不同。以工行為例,該行36家支行關停的同時,也主要在北上廣深以外的省會城市新設21家支行;農行、交行新設支行則集中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地區。

再看股份行,新設支行更多還是集中在二三線城市,且策略各有不同,其中民生、興業繼續增設不少社區支行,浦發銀行年初以來新設支行則以小微專營支行為主。

"關店潮"真的會出現么?

受移動支付、自助設備、電子銀行等渠道的不斷發展,銀行物理網點的調整繼續進行是確定無疑的,但銀行「關店潮」真的會出現么?

我們不妨先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目前的銀行物理網點,存在價值有哪些?整體來看,有幾點內容是目前互聯網金融技術不能完全替代的,包括面簽的監管合規要求、銀行工作人員和客戶的交流、銀行品牌展示等等。

這種情況下,保留物理網點還是有其必要性的。關鍵在於,傳統千篇一律的 「核算交易型」物理網點已經越來越落伍,銀行網點承載的基礎金融服務和交易功能也越來越少,未來銀行網點的智能化、提升客戶體驗更為重要。

事實上,中國銀行業協會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我國銀行業營業網點達22.79萬個,比上年增加3800多個。這樣來看,網點的結構調整和優化是肯定的,但暫時還看不到大規模裁撤網點,銀行也不會把裁撤物理網點作為降成本的主要手段。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櫃檯銀行」向「智能銀行」轉型,新的問題也就來了:網點的員工怎麼辦?

從券商中國記者的調查情況來看,原來的櫃面和技能人員,轉崗為營銷人員,載入更多的產品銷售、客戶服務智能,情況是比較普遍的,這也伴隨著整個網點向「營銷服務型」網點轉型而進行。如果無法跟上這一步伐,銀行只能選擇裁員。

數據顯示,7家A股上市銀行去年存在減員現象。結構上看,由於電子渠道替代、勞務派遣轉為勞務外包、員工自身考慮等原因,各行流失的員工以專科及以下學歷為主,這些員工從事的也主要是櫃面、大堂及技能方面工作。

最後,我們來做一個小調查: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調查 | 這些店拒刷信用卡!有銀行稱:信用卡利潤已下降15%
萬億養老金入市, 銀行股有望出現30%-50%的漲幅
5家上市銀行減配櫃員近萬人:下一個是誰?
最新銀行利息
英國滙豐銀行當年是如何逐漸掌控中國金融的?

TAG:銀行業 | 銀行 | 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