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0~4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0)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4

佛教是凈化人心,所以能解決個人痛苦,也能解決全人類痛苦

提要:

 佛教是凈化人心,所以能解決個人痛苦,也能解決全人類痛苦 修行人間最好,因為快樂的地方修不好 受苦的人才想修行,例如失眠的人,才會想起應止住妄念 修行不能拖時間,忙名利的人,可沒有一個能不死的

佛教是凈化人心,所以能解決個人痛苦,也能解決全人類痛苦

我們國家對宗教是保護的,因為宗教在提高人民道德觀念上有它積極的一面。國家對我們尊重,社會對我們愛戴,我們也要自尊自愛啊,所以佛門裡邊不要再搞宗教迷信嘍,那就要聽佛法,不聽佛法你怎麼知道做錯了呢?佛經里可沒有宗教迷信,佛經里講的就是教育眾生,凈化人心,把心裡的骯髒洗洗乾淨。迷信好比垃圾,掃帚一掃很容易掃掉,可是釋迦佛偉大的教育,佛教偉大的精神,留在人們頭腦里是掃不掉的。迷信沒有理論,佛法有理論,有智慧和覺悟。幾千年的實踐證明,佛法能解決我們個人的痛苦,也能解決我們周圍人的痛苦,也能解決全世界人類的痛苦。佛教的偉大全世界人都知道。如果佛門去搞迷信,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把佛教消滅了。

修行人間最好,因為快樂的地方修不好

天人也要死亡,天人到底存在不存在?肯定存在的。科學上也承認,別的星球上有生命,現在稱他們為「外星人」。但是我們佛教認為生天不徹底不究竟,因為天人同樣有生死,人間種種苦,天人全都有,福氣享完了仍然要掉到三惡道去。我們信佛的人不求人天福報,因為我們覺悟高,再加上我們是修行人,天上修行就修不好,因為天上太快樂了。他在人間的時候好事做得多福氣大,所以升了天,可是福氣大的人不一定想修行。叫他來修行,他就說沒有空,他要忙享受啊。好比現在老闆信佛的很多,今天有人來打齋,這也是好事,培培福嘛,可是到聽法時老闆就回去了,因為他忙啊。而且天上很舒服,再要他修行,他說「我現在蠻好嘛」,就不大想動了。所以要修行還是人間最好,不要做天人,要做人間的人,尤其是南贍部洲的人,也就是我們地球上的人,因為南贍部洲最苦。

受苦的人才想修行,例如失眠的人,才會想起應止住妄念

昨天我舉了個例子,因為我從年輕時想得太多,做了弘法工作以後,又要講法,還要自己學修,學生跟學生鬧矛盾,大大小小事情全要我解決,就養成了動腦筋的習慣,而且腦子經常在動,也變得挺靈敏的,人家想不出來的我也能想得出來,就更喜歡動腦筋了,一點小事情我也會想很多。當然能把學生培養好,把弘法的道場維持好,也有菩提心的功德,但是疏忽了自己要止住妄念,不必要動的腦筋就不要再動嘍。而且年輕時也沒有高血壓和失眠的苦,即使再忙,腦筋動得再多,一躺下去馬上睡著了。現在不行了,下午晚上稍微動動腦筋,腦子一興奮晚上就睡不著了,吃藥也不一定解決問題。修行人總是想修行的辦法,那就趕快抓緊修禪定,修禪定可以止住妄念。這就是受苦的好處,受了失眠的苦,才肯多修禪定,所以只有受苦的人才肯修行。快樂的人即使肯修行,他也不大迫切的。

修行不能拖時間,忙名利的人,可沒有一個能不死的

再比如說,病重的人看病就很迫切,小毛小病不大痛苦,要他去看病他就拖了,一直要拖到受不了了他才肯看。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認為到快樂的地方對修行有利,釋迦佛也說,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要勝過極樂世界一百年,而且這一百年還是極樂世界的年份,換算成成娑婆世界的年份,那長得要說一大串的數字,我說這些就是告訴大家:今天活在娑婆世界,成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修行最好的時候,大家能明白這個道理,能放下的事情就放下嘍,你即使比別人忙,你也要死啊,沒有一個人因為比別人忙能不死。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1)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4

佛法廣大淵深,方便就在戒定慧里

提要:

 佛法廣大淵深,方便就在戒定慧里 五戒能保人身,禪定能跳出生死苦海,智慧能斷煩惱,無慧眼你怎能行 受了戒卻不修禪定,好比打了地基卻不蓋樓房 外道修禪定,死後生天,佛教的禪定,能了生死,證阿羅漢到彼岸 佛教出世間禪定能做到無所求,故能斷盡煩惱出世間 有位老和尚說:「傅老師的學生個個有定力」,因為我們天天修禪定

佛法廣大淵深,方便就在戒定慧里

修行怎麼修啊?修行就是修戒定慧,每本佛經都有戒定慧的修法,三藏十二部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所以我們用不著愁:佛法廣大淵深,我學得了嗎?是有方便嘛,這個方便就是戒定慧。

五戒能保人身,禪定能跳出生死苦海,智慧能斷煩惱,無慧眼你怎能行

你們居士五戒先學好,還要修十善,佛說五戒保人身,十善生天。如果你是一個修行人,佛叫我們要跳出生死苦海,不要再生死流轉,不要再六道輪迴,那你還得修禪定。可如果沒有智慧,你也是修不好的,有時候煩惱起來了你還是會犯戒。有了智慧就不同了,智慧能夠融化煩惱,智慧增長一分,煩惱就去掉一分。

你沒有智慧的基礎,你不接受佛陀的教導,你修的禪定會變成外道定,不能了脫生死的。了脫生死要靠覺悟,要靠從斷煩惱中開發的智慧,斷煩惱你還得聽法,從聽到的佛法的智慧里去斷煩惱。所以佛經里把智慧比喻眼睛,沒有眼睛你怎麼走路啊?修念佛法門的同學往生凈土講究信願行,沒有眼睛你怎麼行啊?一個人要想往前走不遇到障礙,要看清楚路有沒有走錯,全靠眼睛啊,沒有智慧的人走路就好比瞎子,東摸西摸,所以戒定慧都很重要。

受了戒卻不修禪定,好比打了地基卻不蓋樓房

佛經上說以戒生定,以定發慧,持戒是給禪定打基礎的,持了戒你不修禪定,好比地基打好了不蓋樓房,那可惜不可惜?現在末法時期還能夠看到,有的修行人去受五戒、八戒、菩薩戒,出家人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可是很少看到受了戒以後好好去修禪定,這太可惜了!你們清凈寺的同學總算學了禪定還在修。

外道修禪定,死後生天,佛教的禪定,能了生死,證阿羅漢到彼岸

不管你信佛不信佛,你只要修禪定,死後就生天,而且生的天比欲界天更高級,叫色界天。那要真正的四禪八定,不是民間亂搞的打坐。我們學佛法,接受了釋迦佛的教育,修禪定能開智慧,那不僅僅是生天的問題,而是一直到彼岸,永遠了脫生死苦海,永不再六道輪迴。到彼岸就是涅槃,就是證阿羅漢果,這是外道所修不到的境界。所以雖然外道也修四禪八定,我們也修四禪八定,路是相同的,果就不同,因為裡邊性質不一樣。

佛教出世間禪定能做到無所求,故能斷盡煩惱出世間

至少有兩點區別,第一點,外道有所求,有所求必然有所執著,我們無所求,我們最反對執著;第二點,外道,拿中國道教來說,講究斷七情六慾,這只是在情感上轉一轉,還是不徹底的呢!我們佛教是要斷煩惱,這個性質就不同了。當然其他還有很多,例如外道目的生天,我們不求生天,即使生到天上去,我們還是要繼續修出世間禪定,我們目的是證阿羅漢果,永遠了脫生死,外道可沒有這麼高的覺悟。

有位老和尚說:「傅老師的學生個個有定力」,因為我們天天修禪定

禪定第一步是進入初禪,由初禪再進入二禪三禪四禪,加上後面四個空定就叫四禪八定。其實你只要有點定力,你這個人就會聰明。打個比方,小孩子考試,一緊張就考不出,做父母的跟他說,你心定一定。如果他真能心定一定,就容易想出來。凡是搞研究的人,比如科學家,給人的印象就是他很穩重,心很定,有些初進佛門的人因為不學禪定,心定不下來,兩隻眼睛東看西看,身子搖搖晃晃,從外表就能看出他什麼都定不下來。從前福鼎有一位青芝和尚,聽說他跟居士們說:傅老師的學生個個有定力。因為我們天天修禪定。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2)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4

忙財色名食睡的人,他的種子在欲里,根扎在地獄裡

提要:

 我們在忙菩提心事業,有的信佛的人還去忙搓麻將呢! 忙的人總有股力量在推動,這股力量就叫欲 忙財色名食睡的人,他的種子在欲里,根扎在地獄裡 貪財的人有了一千萬仍然放不下,吃虧十元錢也會吵架 貪色的人就像公雞追母雞,有些人也太可怕,在男女問題上追得比雞還熱鬧 貪名的人為了自己的面子,就會對佛門賢者排擠、打擊、污衊、誹謗 貪吃貪睡的人像頭豬。人睡六七小時足夠了,不要對睡少了起恐慌,有個修行人二十年不睡覺

我們在忙菩提心事業,有的信佛的人還去忙搓麻將呢!

可是你們進步太慢。你們也忙我也忙,可是忙的性質就不同,我是為了弘法事業、菩提心事業忙,你們居士到底在忙啥?老頭子在為老太婆忙,老太婆在為老頭子忙,有的信佛的人還去搓麻將打牌呢。

忙的人總有股力量在推動,這股力量就叫欲

你為什麼會這麼忙?總有股力量推著你吧?這就是心的力量,沒有這股推動力,你會天天懶懶散散,昏昏沉沉,睡不醒的睡,但是心的力量一起來了,嗬!這股精神就來了,不停的忙,而且喜歡忙,還總想忙出個名堂來,這就叫欲。

忙財色名食睡的人,他的種子在欲里,根扎在地獄裡

欲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欲的種類多得沒辦法數,歸納起來就是五欲。佛說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你們自己檢查檢查,今天忙的欲是不是屬於這五類?我常說我培養學生,最最關鍵的就是:不求名不求利,否則就在地獄裡生了五條根,哪兒生根嘛就在哪兒開花,你逃也逃不了,你開花開到地獄裡去,那就糟了。

貪財的人有了一千萬仍然放不下,吃虧十元錢也會吵架

財色名食睡,這就是五欲。人們說誰不喜歡鈔票啊?那就是貪財嘍。非但一百萬、有了一千萬也放不下,有時候連自己吃虧十元錢就要吵架,還說「有十元錢可賺,我為什麼不去賺?」難道你不賺這十元錢會餓死?那就是放不下。

貪色的人就像公雞追母雞,有些人也太可怕,在男女問題上追得比雞還熱鬧

色,一切美色都不要貪,特別是男女的色。我年輕時,一般都是男的追求女的,叫鳳求凰,現在竟然女的也追男的。拿雞來說,很少看見雌雞追公雞,一般都是公雞追母雞,不管哪只母雞它見到就追,實在不像樣。現在有些人也太可怕,在男女問題上追得比雞還熱鬧。

貪名的人為了自己的面子,就會對佛門賢者排擠、打擊、污衊誹謗

名,看到你的智慧比我大,別以後你聲譽比我高,搞得我沒有面子,趕快想辦法把你排擠出去,因此打擊、污衊、誹謗全來,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的名。佛門裡也常有一種人,兩種人他不要:這個人水平實在太低,叫他干點事情反而麻煩;還有這個人能力比他高,也不要。所以他要請人家幫忙,總在他下面一點,他做老大。佛門搞成這樣子是不應該的呢。

貪吃貪睡的人像頭豬,人睡六七小時足夠了,不要對睡少了起恐慌。有個修行人二十年不睡覺

食,就是吃,今天有人打齋,你們吃得都很好,可是你們別吃出貪心來了,別明天吃差一點起煩惱。

睡,有的人懶得像只豬,豬就是特別喜歡睡。比豬貪睡的還有呢,非洲的大蟒蛇一睡就是六十年。科學上講人睡七個小時最好,從前是說八小時睡眠,現在改了。睡得越多越不好,太少也不好。如果是修行人沒有病,那麼四五個小時就可以了。但是病人睡眠要好,否則會影響身體。我是講沒有病的修行人,不要對睡眠少大起恐慌,沒事的。我二十四歲上五台山,廣濟茅篷鐘樓里有個出家人,整夜打鐘,聽說他二十年不睡覺,身體還特別好,是全山勞動模範,氣力特別大。他出來的時候戴一個大草帽,把草帽一壓,他能看見你,你看不見他的臉,我們特地到他鐘樓里去看,果然沒有床鋪,科學上又該怎麼解說呢?所以不要貪睡。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3)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4

初禪是離生喜樂定,是由離欲而生的定

提要:

 睡小床不易賴床,睡大床容易傲慢 初禪是離生喜樂定,是由離欲而生的定 想成家、娶媳婦、發財,都是欲,發不了財也別怕,賠光了到我這兒來,吃飯不要錢 離不開欲,非但不能入定,造了惡業還要下惡道 生活里讓自己的欲少一點,心就能定得下去

睡小床不易賴床,睡大床容易傲慢

你們最好謙虛一點,睡小床,凡事都不要爭大,現在佛門不團結,鬧矛盾,就是因為個個想爭大,結果開會經常吵架,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有人說:睡小床一翻身要滾下來。從前我在福鼎的下龍山,有一次隔壁寮房裡有人聽到:「嘭」一聲,是什麼?我從床上滾下來了,因為床已經小了,裡邊再放著被子。但是沒關係嘛,只滾一次我也沒滾第二次。擺好了睡的姿勢就別再任性的翻來翻去,不舒服就容易醒,不會睡懶覺啊。如果睡大床那不得了,大字怎麼寫?睡大床的人躺在床上,一個頭,兩隻手臂一伸,兩條腿一撲開,就是一個大字。(眾笑)

初禪是離生喜樂定,是由離欲而生的定

初禪是離生喜樂定,首先要離開欲,離開欲以後你產生的歡喜、心安、由離欲而得的定就叫離生喜樂定。具體的說是離欲惡不善法,首先要離開欲。你們所以修禪定進步慢,不容易入定,因為你們欲還沒有放下。

舉個例子,假如明天有人來問我:「老師,昨天打齋的菜我們都吃得歡喜,你說好吃不好吃啊?」昨天已經過去了,他的欲還沒有放下,像這樣怎麼能入定呢?從前有個同學他是閩南人,聽普通話已經彆扭了,我的普通話又不標準,我在教循身觀時,報「腳趾」,他去想吃的「餃子」,(眾笑)可見眾生的欲很厲害,修禪定都會想到吃的上去了。

想成家、娶媳婦、發財,都是欲,發不了財也別怕,賠光了到我這兒來,吃飯不要錢

想成家也是欲,你想替兒子娶個媳婦也是你的欲,做生意想發財也是欲,這個欲是沒完沒了。當然嘍,你將本求利還是可以的,可你別想得這麼厲害呀!發財就發了,賠本就賠了。有人說賠光了咋辦?賠光了你就到我這兒來學法,吃飯不要錢。

離不開欲,非但不能入定,造了惡業還要下惡道

今天我們很難入定,就是沒有做到離欲這個要求。欲、惡、不善法,這三個全要離開。貪嗔痴都跟欲有關,貪是欲,瞋也是欲,比如說,你對這個人慪氣,也是欲,因為是你要慪氣,即使慪氣難受,你仍然要慪氣,這就是欲。搞歪風邪氣的人,看你主張要清凈正法,反對歪風邪氣,他就不高興,大家都明白了,你對他錯了,他歪風邪氣也搞不成了!所以他心裡不高興,這就是欲;那麼動腦筋,怎麼辦?也是欲;採取行動排擠出去,誹謗、打擊、污衊全來了,這全是欲。所以離不開欲,非但不能入定,造了惡業還要下地獄。

生活里讓自己的欲少一點,心就能定得下去

咱們學禪定說起來是盤起腿來,大家一起修,可別忘了,出定以後,在生活里也要用功,並不是叫你一天坐到晚,而是要在生活里讓自己的欲少一點,心能夠定得下去。所以你們同學跟同學之間不要有了一點不高興,意見老是放在心裡,既對別人沒好處,更對你自己沒好處,因為你欲放不下。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4)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4

修行人要以覺悟為歡喜,以欲為歡喜,這對自己是很大的傷害

提要:

 修行人要以覺悟為歡喜,以欲為歡喜,這對自己是很大的傷害 修行人睡夠了就不要再睡,不飢餓就不必吃飯 入初禪要遠離五種惡法:貪心、瞋心、掉舉、昏沉,還有疑悔 修行成就要在定中才發生作用,修數息觀容易止妄念而入定 修行人應修精神飽滿,懶惰容易昏沉,昏沉時可修經行

修行人要以覺悟為歡喜,以欲為歡喜,這對自己是很大的傷害

從修行角度來說,大家要修好歡喜心,這個歡喜心是覺悟的歡喜心,是法上的歡喜心,而不是對欲放不下,滿足了欲以後的高興。有人以欲為歡喜心,這對自己是很大的傷害,也是很大的愚蠢。有人為什麼要罵人?因為罵得痛快他高興,以罵人為歡喜,為什麼喜歡打人?他以打人為高興,這是要不得的,這都在造惡業啊。欲發展到罵人打人,大家都像冤家那樣,你所修的禪定都白修了。你說,「即使這樣,我仍然修禪定。」那你這個禪定變了外道定。所以大家生活里隨時隨刻要檢點自己,隨時隨刻要控制一下欲。

修行人睡夠了就不要再睡,不飢餓就不必吃飯

比如,我因為太操心了,一直睡不著,能夠讓我睡得著我是大為歡喜,因為可以避免血壓升高,一般晚上十二點鐘或者到一點我就起來工作,到中午再睡一會兒,可能是因為我吃了南京一位醫生的葯,今天特別好睡,上午睡了很多時候,你要我中午睡我還是睡得著,可是我就說:「我上午睡過了,中午就不應該睡了,下午有人要提早回去,我一點鐘給大家講講法。」假如說,「我好不容易能睡著,我中午再睡。」那就是欲。

吃飯也是如此,飢餓很難受好比是病,吃飯好比是葯,吃飽了,飢餓就消除了,五觀堂,就是這麼寫的。修行人應把飯當作葯吃,而不要貪吃。很多年前,我到甘肅,陪我去的有個年輕的大學教授,也是我的學生。回來時,在蘭州呆了一晚。那時我們都不吃晚飯的,這家主人很客氣,邀我們一起吃晚飯,主人一熱情,他就吃了。後來到我房裡來,我就問他,「你今天晚上是不是肚子餓了?」他說:「我沒餓。」我說「你懂不懂吃飯的意義?你肚子既然沒餓,你為什麼要吃飯?也不衛生啊。」說起來是主人的熱情,也離不開他的貪心,這也是欲。說了這幾件事情,大家就能明白了,修禪定的人想快快提高,進入初禪就要隨時隨刻離開欲。

入初禪要遠離五種惡法:貪心、瞋心、掉舉、昏沉,還有疑悔

欲、惡、不善法,惡是指什麼?就是指五蓋,貪心、瞋心、掉舉、昏沉還有疑悔。掉舉就是喜歡打妄想,不停的打妄想,心就高舉起來了。我們的心跳來跳去像只猴子,從來沒有止住過。你不好好止住妄念,你是不能入定的。妄念一止住你就入定了,哪怕你只止住幾秒鐘,這個幾秒鐘你也是入定的幾秒鐘。

修行成就要在定中才發生作用,修數息觀容易止妄念而入定

修行一定要入定才發生真正的作用,未入定你還在路上。比如你們修念佛法門的,一定要照佛親口講的去修,《佛說阿彌陀經》里講,臨命終時要一心不亂,否則都不能往生。有人卻提倡只要唸就能往生,這話不是佛說的,是人說的。佛是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一個妄念也沒有,也就是入定。修念佛法門,想靠一句佛號唸到一個妄念也不起來,就看你有沒有這樣根機。如果你唸了幾十年還是打妄想,佛有很多方法能止住妄念入定,你為什麼不學不用呢?就算是作個輔助吧,輔助也好啊。佛講過,止住妄念最好的觀法就是數息觀。可是現在唸佛的人,不學數息觀,還認為:我們用不著的,我們只要唸就行了。

修行人應修精神飽滿,懶惰容易昏沉,昏沉時可修經行

要我們不睡覺,我們也沒有這個水平,晚上不睡白天打瞌睡,還不是一樣?睡覺儘管睡,睡六七個小時差不多,睡醒了就要修修好,修什麼?修精神飽滿,朝氣蓬勃,別睡醒了還像打瞌睡那樣。睡醒了像打瞌睡,這個人生活肯定非常懶散,凡是懶散的人全是昏昏沉沉的,他不大想動的,沙發上一坐,「我累了——」懶惰的人容易昏沉,昏沉的人容易懶惰。

白天昏沉來了咋辦?佛還有辦法,叫你經行。我們這個山頂上有一大片空地,我每次就在上面邊念佛,邊經行。假如你經行也會昏沉,那你這個昏沉實在太厲害了,你就自己想辦法吧:冷水洗洗臉,叫別人拍拍背,把你昏沉打打掉,這也是方法。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5)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4

離開缺點大於優點的人、喜做好事而知見邪的人,破壞正法的人,不離開你也會成為魔道里的人

提要:

 修行內容要複雜些,誦經要多幾本,容易去掉昏沉妄想 見人要修精神振作,態度熱情,同學間要修恭敬心 發心培福,精神不要渙散,慢吞吞會把自己培養成木瓜 疑者悟得慢,因為他疑佛疑法疑僧,疑自己修行不能成就 聰明人也容易起疑,因為我執重,有傲慢心,對善知識的話有時也會聽不進去 頭腦不冷靜,沒有恭敬心,修什麼都不起作用,這種習氣也可能是前世等流下來的 不要因少許缺點就把人否定了,要從多種功德去看善知識 要離開缺點大於優點的人、喜做好事而知見邪的人,破壞正法的人,不離開你也會成為魔道里的人 修好十善,遠離惡法,這是能使你很快得到離生喜樂定的路子

修行內容要複雜些,誦經要多幾本,容易去掉昏沉妄想

還有你們要多誦經,誦經是最好的辦法,既能夠去掉妄念,又能克服昏沉。尤其是唸還沒有唸熟的經,更容易止住妄念。因為不熟,你必須一個字一個字看著唸。等到唸熟了,能從頭背到底,而且還有本事,能一路背一路打妄想,經念完妄想打完,經還沒背錯,可是你打妄想就不起作用了。

唸經不容許你昏沉,唸經昏沉了,經就唸不下去了。所以克服打妄想、昏沉的辦法就是修行的內容要複雜一點。越簡單,越容易打妄想,越容易昏沉。

見人要修精神振作,態度熱情,同學間要修恭敬心

如果講得再細一點,你們看見同學或者看見來了什麼人,你馬上就可以修,修什麼?精神面貌好一點。冷冷淡淡,愛理不理的,容易培養你的昏沉;精神振作,態度熱情,就不容易昏沉了。所以同學跟同學之間多修修恭敬,別太隨便了,修行要修得細,進步才快。

發心培福,精神不要渙散,慢吞吞會把自己培養成木瓜

有人發心做事,可是他勉強得很,「好吧好吧。」沒有歡喜心,所以干起事情來就慢。你沒有歡喜心,做事情慢吞吞慢吞吞,就會培養成一個木瓜,木瓜就是鈍根,而且也是在培養你的昏沉。幹事情要有歡喜心,歡喜心不等於叫你緊張、著急,而是叫你不要渙散,不要低沉,這是講掉舉、昏沉。

疑者悟得慢,因為他疑佛疑法疑僧,疑自己修行不能成就

還有一個是疑,笨頭笨腦的人容易起懷疑,因為他靈敏度不高,不能夠觸類旁通,也不能夠很好的從思惟中得到覺悟,他腦子轉得慢,有時候還理解不到,因為不理解就容易起懷疑。懷疑什麼?懷疑佛、懷疑法、懷疑清凈的僧,還懷疑自己:我到底有希望嗎?我到底能修得好嗎?

聰明人也容易起疑,因為我執重,有傲慢心,對善知識的話有時也會聽不進去

其實聰明人也容易懷疑,現在懷疑多的人差不多都很聰明,因為他聰明過度了呀。因為聰明,難免我執重,難免有傲慢心,他認為自己的想法肯定不錯的,所以他不大會聽別人的話,連善知識的話有時候他也聽不進去。他認為你這種做法你這樣修行,也不見得好,他有他的一套,他有他的觀點,他總以為他所有的想法做法都是好,除非他自己對某一個人特別有緣,特別相信他,那也只信他一個人、其他善知識的話即使沒錯,他也聽不進去,他會想:「你這樣對嗎?我看是不見得對。」這就是懷疑。這種人如果出家了,可能更麻煩,因為身份不同了,「我是出家人,你是居士,居士就是小眾。」那就傲慢了。

頭腦不冷靜,沒有恭敬心,修什麼都不起作用,這種習氣也可能是前世等流下來的

這種由於聰明過度、執著,而產生的傲慢,對善知識的話不能冷靜的考慮,全面的接受,也包括在疑裡面。這種人很可惜,蠻好一塊材料,有時候連善知識對他也沒有辦法,因為他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什麼都不起作用,這種習氣也可能是前世等流下來的習氣。

不要因少許缺點就把人否定了,要從多種功德去看善知識

看人要全面的、整體的來看,不能憑片面的一個點去肯定某一個人,或者去否定某一個人。現在是末法時期,要找十全十美的善知識是找不到了。善知識自己還沒有修好,總有這樣那樣的一點毛病,你看到了、聽到了,就把這個善知識否定掉,你很吃虧啊。就算他有一個缺點,也許他有九十九個優點呢,你把他否定掉了,恭敬心也沒了,你在他那裡就得不到好處了,吃虧的還是你。

今天你要找個煩惱斷盡的善知識,即使有,你也不認得,煩惱斷盡就是阿羅漢了。拿我這個老師來說,你們需要學法,我可以把法教給你們,我不過完成這麼一個任務,報報師恩罷了。其實我本人還在學習的路上,只能夠說跟你們共同學習。你們假如看我一個優點也沒有,那你怎麼跟我學了八年?不是很奇怪嗎?

要離開缺點大於優點的人、喜做好事而知見邪的人、破壞正法的人,不離開你也會成為魔道里人

哪一種人我們是要絕對地離開?他身上沒有優點可學,或者他缺點大於優點,你跟他接觸會受他影響。標準是什麼?不管這個人會不會講經,不管他名氣多高,歸依的人多少,如果這個人是邪的,他即使肯做好事,你靠攏他,也會受他邪的影響。什麼叫邪?佛講的話叫正法,如果跟佛講的話不一樣,那不叫正法,就是邪法。如果跟佛講的話有抵觸,佛叫你這麼做,他叫你不要這麼做,要照他的方法做,這是破壞你成就。從前魔王波旬發過願,如來涅槃以後他要化現比丘相,把你引上一條相反的路。這種人即使身上有優點,比如說,他也有慈悲心,他也喜歡做好事,或者他在某一點上做得挺好,都不能學,趕快要遠離。這是非常嚴格的,你跟這種魔道的人靠攏,你肯定會受影響,也變了魔子魔孫。

修好十善,遠離惡法,這是能使你很快得到離生喜樂定的路子

今天就給你們講的是初禪,叫離生喜樂定。如果你們想快快得到離生喜樂定,就要離開五欲、五蓋、還有不善法。不善法就是身三口四意三,這十種惡業昨天跟你們提過了。一個修禪定的人,千萬不能造惡業,要修好十善、離開十惡法,這就是能夠使你很快得到離生喜樂定的路子。今天就到此。(掌聲)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6)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5

禪樂勝於天樂,不修行人卻把干擾作為享受

提要:

 禪樂勝於天樂,不修行人卻把干擾作為享受 阿羅漢對人間的苦惱實在不適應,在苦惱地方度眾生,憑的是菩提心 「三界如火宅」,住在狹小的樓房裡,又怎能成就法身遍虛空 習慣於生死流轉,對修行也會感到不適應 世俗的追求實是修行人的干擾 不打破世俗觀念、世俗習氣,是不可能成就的

禪樂勝於天樂,不修行人卻把干擾作為享受

今天我們講禪樂,禪定的快樂遠遠勝過天樂,因為禪樂中沒有煩惱,如果起了煩惱,禪樂就消失了。一有煩惱干擾,什麼事情都干不好,沒有煩惱干擾,就能很快明心見性。眾生就因為佛性上蒙上了灰塵,而使自己不舒暢,別人也不舒暢。就好比我們現在在山林里住慣了,一回到城市心裡就很不舒暢,因為城市裡的生活干擾太多。不修行的人卻把這種干擾作為一種享受,一種快樂,所以他始終只是一個凡夫眾生。

阿羅漢對人間的苦惱實在不適應,在苦惱地方度眾生,憑的是菩提心

舉個例子,空氣里污染太多,蔚藍色天空都變成灰溜溜的,修行人看不到蔚藍色天空,心情就很不舒暢,身體也不舒服。這一次到南京看病,再到蘇州、上海,實在是苦惱,一點不適應。由此可以想像:阿羅漢成就了彼岸的快樂和清凈,再讓他到人間,他實在是苦惱啊,因為不適應。除非是大阿羅漢,憑著菩提心來到人間,這是到苦惱的地方去度苦惱的眾生。

「三界如火宅」,住在狹小的樓房裡,又怎能成就法身遍虛空

說實話,一回到城市真想馬上離開,這種苦難以形容。我們修禪定的,天天修無邊無際的空,將來要成就法身遍虛空。而城市裡,眼睛看出去,全是一幢幢樓房,空間太小,覺得非常悶氣。一走進房子更糟糕,這麼小的一間一間,再擺上傢俱,想要散步都沒辦法。我真奇怪,他們怎麼生活的?佛經里講,「三界如火宅」,這話一點不錯,真像是在火燒的房子里,出來就痛快了。

習慣於生死流轉,對修行也會感到不適應

奇怪的是我們在山林里住慣了,回到城市裡叫苦連天,城市裡的人到咱們這兒來也覺得苦。你跟他說,「我們文殊院空氣非常好,空間廣闊。」他頭一天感覺蠻好,第二天感覺空氣好、空間大跟我有啥關係,第三天呆不住了,要想走了,所以眾生難度啊!三惡道眾生更難度。你跟他講修行,要他跳出生死流轉,他說這跟我有啥關係?變掉了,變成對修行不適應,這麼一變,就習慣於生死流轉。這就是對於種種的干擾慢慢適應,養成習慣了。習慣了就不想離開了,如果你要他離開,要他換一個環境去適應,他就感覺到苦惱,由此可見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世俗的追求實是修行人的干擾

三界之內,無非是干擾,僅僅是眾生把這種干擾看成快樂去貪求。包括六道里的天道,在修行人看來也是干擾。說句笑話,假如一個修行人在天上真的修得起來的話,王母娘娘請他去吃蟠桃,他也會覺得是種干擾。天上尚且是這樣,那麼人間呢?一會兒這個做壽,一會兒孩子滿月,一會這個人死啦,一會那個結婚了,這些都會成為我們修行人的干擾。

不打破世俗觀念、世俗習氣,是不可能成就的

要想得到禪定的快樂,就必須要排除這些干擾。要排除干擾,你首先要觀念轉變,要轉變觀念就必須要接受佛陀智慧的教育。這些世俗的觀念、世俗的習氣、世俗的生活,你不打破,你是不可能成就的。可是世間人這些觀念從來沒轉變過。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7)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5

世間是流轉法,出世間是出離法,修行的目標是斷煩惱

提要:

 世間是流轉法,與出世間出離法是兩條路,未悟的人應該好好的學 你用見聞覺知去分別,是世間人的悟,不是修行人的悟 佛菩薩沒有貪心,沒有分別心,即使有情緒上的表現,可是他沒有煩惱 菩薩苦惱是悲心,眾生苦惱是煩惱,修行的目標是斷煩惱 要檢查自己起心動念里有沒有煩惱的成份,煩惱會毒死我們法身慧命

世間是流轉法,與出世間出離法是兩條路,未悟的人應該好好的學

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應該說是兩條道路,一是流轉法,一是出離法。世間法使我們六道輪迴,出世間法使我們跳出輪迴。有人說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你把兩條道路說成相同,除非你有水平講得出道理來,否則還是別講的好。因為你講不清楚,人家聽了就糊塗了,就不想修出世法了。比如你也吃飯,他也吃飯,一樣不一樣?你說一樣,要講出道理來,你說不一樣也要講出道理來。不要道理講不出來,老是爭來爭去浪費時間。所以沒有悟的人應該好好的學,不要話不投機就說「這是觀點不同」。

你用見聞覺知去分別,是世間人的悟,不是修行人的悟

都是因為沒有悟,悟了你全講得通。拿吃飯來舉例子,你也吃飯他也吃飯,他眼睛看到的是飯,你吃進去的也是飯,一樣的,可是僅憑眼睛看、嘴巴嘗,你是悟不了的,因為這些都是見聞覺知,都是世間法,這是世間上的悟。修行人的悟在心裡,不憑眼睛。當然,佛法離不開世間上的覺悟,可是,世間上的覺悟僅僅是一個基礎、一個工具、一個出發點,如果世間上的覺悟徹底、究竟、圓滿,能使你了脫生死,那何用佛法呢?

佛菩薩沒有貪心,沒有分別心,即使有情緒上的表現,可是他沒有煩惱

從表面看大家都吃飯,連菩薩也吃飯,釋迦佛也吃飯,可是心裡就不一樣了,凡夫吃飯有貪心,佛菩薩吃飯沒貪心。世間上的人有時候跟修行人非但不一樣,而且還相反,凡夫吃東西有分別心:今天這個菜好吃,那個菜不好吃。修行成就的人吃東西有沒有味道上的感覺?有感覺。因為他舌頭上照樣有味覺神經,可是他沒有分別心。修行人也會知道肚子餓,吃了飯也會覺得飽了,可就那麼一點生活需要上的感覺,他沒有在分別上去起貪心、瞋心。比如說,今天的飯煮得半生半熟很難吃,你一吃到這個飯,心裡就不高興,冒火了,嘴巴里嘀嘀咕咕,或者罵上幾句才痛快。修行人呢?也會有這種感覺,他即使有情緒上的表現,可是他沒有煩惱。

菩薩苦惱是悲心,眾生苦惱是煩惱,修行的目標是斷煩惱

我今天早晨在想,佛有沒有苦惱,有沒有悲哀?應該也有吧?我曾聽法師在講《法滅盡經》時說過:「佛在世,許多魔王來干擾佛法,佛不怕。最後魔說:如來滅後,我現出家身,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飯,破壞你的法,滅你的法。釋迦佛說:這樣我拿你沒辦法。世尊流下了眼淚,很痛苦。」

因為即使成了佛,也還有這個身體在。比如證了阿羅漢果就已經進入涅槃了,可是他還有這個身體,這種涅槃叫有餘涅槃。等到身體也沒有了,比如火化了,那個時候就叫無餘涅槃。

所以在活著的時候證了阿羅漢果,還是有這個皮肉的四大所成的身體,還是有心理情緒,可是這顆心就與凡夫的心不一樣,活動性質也不一樣,活動的成分也不一樣。同樣是快樂,快樂也不一樣,同樣是悲哀,悲哀也不一樣。歸根結底,一個有煩惱一個沒煩惱。所以連苦惱還要分分清,眾生苦惱是煩惱,菩薩苦惱是悲心。釋迦佛聽到魔王波旬發惡願要把佛法滅盡,釋迦佛也會苦惱,可是這個苦惱里沒有煩惱。所以修行不是修成木瓜一樣,修行只有一個目標——斷盡煩惱。

要檢查自己起心動念里有沒有煩惱的成份,煩惱會毒死我們法身慧命

所以我們要隨時隨刻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里有沒有煩惱的成分。煩惱是毒,心當然要活動,情緒當然會產生,沒有毒就沒有關係,有毒就會把你的法身慧命毒死。我們要證阿羅漢果,也是這條路線,修禪定要入定也是這條路線,這條路線就是——排除煩惱、排除干擾。排除煩惱就是排除對我們成就不利的種種毒素。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8)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5

禪樂來自煩惱的排除,非從外得,它本來就在你那裡

提要:

 禪樂來自煩惱的排除,非從外得,它本來就在你那裡 排除了人間的喜樂以後,得到的禪定的喜樂,是修出離法得到的喜樂 為什麼修行的喜樂在我們身上留不住,因為世間上的喜樂總想把你拖住 修行人不倒向般若彼岸這一邊,就會永遠流轉生死 修行人不求生活享受的快樂,佛法的快樂是覺悟的快樂 聽法不要受妄想的干擾,一打妄想,聽法的快樂就漏掉了

禪樂來自煩惱的排除,非從外得,它本來就在你那裡

快樂在哪裡?你把煩惱排除了以後就會快樂。假如有一天你得到了,或者有一分鐘你得到了,你會說,「我得到禪樂啦。」你說的「得到」,實際上無所謂得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這個快樂你本來就有的,就因為受了干擾,才體會不到,等到干擾排除了,這個快樂自然就有,它本來就在你那裡。

排除了人間的喜樂以後,得到的禪定的喜樂,是修出離法得到的喜樂

所以初禪要離欲惡不善法,離就是排除。你排除了干擾,自然就會有喜樂產生,產生了喜樂,你才能入定,這個定,就叫「離生喜樂定」。所以我們入定要從喜樂得,這個喜樂是排除了人世間的喜樂以後,得到的禪定的喜樂,也就是修出離法得到的喜樂。

為什麼修行的喜樂在我們身上留不住,因為世間上的喜樂總想把你拖住

今天別說是不修行的人,就連我們修行人,乃至修禪定的人,這個喜樂是不是真正拿到了?說你一點沒有拿到也不見得,說你拿到了,可一會就沒了,真好像閃電一樣,為什麼喜樂在我們身上留不住?因為有干擾。

你又愛好修禪定的喜樂,又愛好世俗的喜樂,結果兩面都有意見。世間上的喜樂說:你本來跟我蠻合得來,你今天去修行了,修行的時候你就從我這裡跑掉了,你平時這麼喜歡打牌,一修禪定你就不摸麻將牌了。世間上的一切都希望你一直保持在世間的喜樂上,包括世間上的財物、世間上的觀點,都想把你拖住。

修行人不倒向般若彼岸這一邊,就會永遠流轉生死

可是因為你過去世還有些善根,你又來到修行場所。你這次來到我們這兒,我和我的學生們看見你來了,也想把你留住,「你就別回去了,你看我們這兒多歡迎你啊!跟你多有感情啊!你既然發了菩提心,就不要退菩提心呀。」兩邊都拖你,你兩面不討好,這個日子難過啊。

有些人就退心了:乾脆我就走世間這條路吧,反正流轉生死也不知道幾千幾萬次了,再流轉一次也沒關係。還有些人想法就不同,本來說住幾天看看,後來改為小住三個月,慢慢再住下去,決定長住三年。到了三年又改為五年,五年滿了,可又捨不得走了。那麼十年吧,等到十年又想想:不拿到阿羅漢果,枉來人間走一趟,所以又不走了。這也叫一邊倒,就看你倒向哪一邊!不倒向般若彼岸這一邊,你就會永遠生死流轉。

修行人不求生活享受的快樂,佛法的快樂是覺悟的快樂

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包括我們所有的感受、情緒,當然也包括快樂和苦惱,全要分分清楚。修行人不求生活享受的快樂,是求佛法上的快樂。佛法上的快樂就是覺悟的快樂、智慧的快樂。你要想得到這種快樂,就必須要排除干擾。

聽法不要受妄想的干擾,一打妄想,聽法的快樂就漏掉了

聽法也要排除干擾,聽法誰也沒有來干擾你,是你自己干擾自己呀。為什麼有人聽法聽不出歡喜心來?因為他在打妄想。一打妄想,聽法的快樂就漏掉了。就好比我小時候,媽養了幾隻雞。有一隻雞歪嘴巴,別的雞都搶米吃,它啄的米差不多都從嘴巴里漏掉了。別的雞都吃飽了,這隻歪嘴巴雞可憐,沒吃到幾粒米。你們聽法打妄想,就是歪嘴巴雞吃米。(眾笑)。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恆的不生不滅(49)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於 2006.4.15

修禪定一定要離開欲惡不善法的干擾

提要:

 修禪定要離開欲惡不善法的干擾 打妄想累了,還會有迷迷糊糊的細妄想,即使妄想過後忘了,這個習氣還是存在 外道把幻覺當作出功能,修禪定的目的就是達到心一境性——心裡只有一個境 觀是通過心理想像力的作用,而現出來的境,才是最清澈,一點干擾都沒有 入定後的境界才是定境,修行功夫處處可以辨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細妄想細昏沉的出現和發展,會使定境消失,禪定越往前走,濾得越乾淨

修禪定要離開欲惡不善法的干擾

我們修禪定要排除干擾,要離欲、惡、不善法,一切不善法全要離開,這還是粗相。修行實際上並不難,難在我們現在連粗的東西都離不開。妄想有粗妄想細妄想,昏沉也有粗昏沉細昏沉,一般人體會不到,禪定修得久了,慢慢你就會體會到。

打妄想累了,還會有迷迷糊糊的細妄想,即使妄想過後忘了,這個習氣還是存在

假如一個人妄想很粗,越打妄想越是精神,那當然不會昏沉了。假如身體疲勞了,或者打打妄想有點累了,這時粗妄想沒了,人已經迷迷糊糊了,迷迷糊糊裡面還有迷迷糊糊的妄想,這就是細妄想。即使你感覺不到,它也會自動轉下去的,這就是習氣。哪怕你這種迷迷糊糊的細妄想過後忘了,這個習氣還是存在。

外道把幻覺當作出功能,修禪定的目的就是達到心一境性——心裡只有一個境

禪定修到後來,妄想慢慢少了,自己也感覺不到了,這時候就容易出境界,因為干擾沒有了。出不了境界都是因為干擾的關係。境界不是幻覺。有些人說自己有什麼境界什麼境界,聽下來全是幻覺。幻覺,外道說是出功能,他們看成是境界,實際上是出偏差了。

我們所說的境界要你觀的境自己現出來,觀什麼境就要現什麼境,而且現得一點沒錯。如果你觀蔚藍色天空,結果蔚藍色天空現出兩隻鳥,或者出現兩朵白雲,這是幻覺;觀明月,結果現出了太陽,這也是幻覺。如果觀明月現出來一尊觀世音菩薩,這也是對你的干擾,所以禪宗有句話:魔來斬魔,佛來斬佛,因為是干擾。修禪的目的就是達到心一境性——心裡只有一個境。

觀是通過心理想像力的作用,而現出來的境,才是最清澈,一點干擾都沒有

在境界中現出來的明月,跟你觀出來的性質兩樣,觀出來的是你通過心理想像力的作用想出來的,所以叫觀想。這是你的練習階段不能算數,要現出來才算數。同樣的明月,現出來的明月比你用眼睛看到的還要清澈,因為我們看明月時有干擾的,一個,你自身的視力不太好,還有一個,天空有霧、有污染,你也會看不清。只有你現出來的境,那才是一點干擾都沒有,那才清楚。

入定後的境界才是定境,修行功夫處處可以辨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假如是頭一次現出來,往往時間很短,這是你把妄想排除了,心就定下去了,這時出的境界就是定境。這時完全看不出你有昏沉,表面看,你頭也沒有低下去。修禪定,只要頭稍微低一點,就知道這個人開始昏沉了。頭低下去了,那是大昏沉,等到有呼嚕聲,那已經睡著了。醒得快的,還算有點功夫,總比口水流得很長還醒不過來好得多。(眾笑)所以處處都可以辨別自己的功夫,修行人有句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知道的。

細妄想細昏沉的出現和發展,會使定境消失,禪定越往前走,濾得越乾淨

定境出現的時候,你沒有粗妄想,粗昏沉,是不是有細妄想、細昏沉?至少細昏沉還是有的,你自己感覺不到,除非你修行經驗真的很豐富,才能感覺到。如果沒有細昏沉,你現出來的境不會那麼短,一下子就過去了。因為細昏沉在發展,慢慢變了粗昏沉,或者細妄想變了粗妄想,所以境界就沒了。這就等於你雖然出現了境界,可干擾沒有濾乾淨,所以禪定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越往前走,濾得越乾淨。


推薦閱讀:

包青天死亡的千古之謎,是毒死還是病亡?
為什麼一想到死了之後我就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就會覺得很害怕?
記15年6月那個夏
自我意識是什麼?死亡是什麼?
把最恐怖的死亡,變成一件最歡喜的事情!

TAG:死亡 | 涅槃 | 永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