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好習慣,讓孩子更容易成功:美國教育界力薦

↑↑↑點擊關注【父母世界】,探尋讀寫智慧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可見,培養孩子的習慣何其重要。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表現總是不夠滿意,是孩子天賦不夠嗎?並不是。

其實有好的習慣,孩子就可能會把握關鍵機會,在成功道路上成為贏家。

想讓孩子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培養良好習慣真的很重要。

一、積極主動:我的人生我做主

孩子需要養成的第一個習慣便是積極主動,即有意識的主導,主動出擊,參與規劃,以領導者的姿態出現,積極主動的好習慣會使孩子更容易在同齡的孩子里脫穎而出:

「小小夢想家」活動里,有的孩子會積極主動地承擔作為組長的任務,進行沙堆遊戲時,其他幾個小朋友都聽從他的安排,分別負責堆砌、倒水、造型等工作,主導過程非常富有邏輯性,最終積極承擔組長的孩子的小組是前幾名完成的。

意義:讓孩子明白:對自己負責,做事積極主動;管理自己的行為、態度和情緒;做了錯事不怪別人,而應反省自己;不用別人說我也會去做正確的事情,哪怕沒有人在看。

二、以始為終:凡事都要有計劃

在生活中應該時刻提醒孩子目光要向前,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要一時興起,最後以失敗收場。

當家長一點一滴地教會孩子們什麼叫做「有始有終」的時候,養成這個好習慣的他們,也會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對於家長來講一舉兩得。

意義:做事前先定計劃和目標,努力去做有意義和能帶來積極影響的事。

三、要事第一:先工作再娛樂

在同一時間段里會需要完成好幾件事,能夠有效分清輕重緩急,為自己制定最合理可行的計劃。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里還沒有輕重主次的概念。這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給予適當的引導,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訓練。

看到過一個實驗,如何短期之內有效掌握「事件與時間」的概念:

實驗對象是一個懶惰的七歲女孩,研究員通過她的生活瑣碎為她劃分出活動清單,由媽媽進行監督。

她要做的事情包括一日三餐、遊戲、電視、學習和外出散步等,放學回家以後,有兩個半小時是她能夠獨立支配的時間,可以選擇出門玩遊戲、在家練鋼琴、看看電視等,每個選項的時間段為半個小時到 45 分鐘,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組合。

持續了一個多月以後,實驗對象的小孩已經能夠非常完美地獨立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了。

意義: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時間。不該做的事,勇於說不。讓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保持理性,更愉快高效地完成學習及生活中的各項事務。

四、雙贏思維,利人利己

雙贏模式是培養孩子深度思維模式、提升思考能力的絕佳途徑。普通的孩子看待問題時,只能採取單向思維,而雙贏思維能讓行為處理更加活躍。雙贏的思維非常難得,這也是現在的孩子應該被大力培養的。

意義:勇於爭取自己想要的,但是同時也會考慮別人的需求。有矛盾的時候,尋求能平衡彼此需求的解決方案。

五、換位思考:先理解別人

善於學習、理解,挖掘事件的來源和深度,對孩子個人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必須要求孩子首先理解他人,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尊重他人,再來考慮自己被他人理解。這種「他人第一」,自己第二的思維模式對於助力孩子成功相當有效。

美國父母們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Show your respect」(顯示你的尊重)。用大家的老話說,這點就是學會站到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先做到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和人溝通時要認真聽、不打斷。你可以表示不同意,但是必須要show your respect。

意義:仔細聆聽別人的主意和情感,努力從他人角度去理解問題;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插嘴、不打擾,並注視他的眼睛;能自信地說出自己的主意。

六、協作:合作會更好

孩子自我意識太強烈,這是養成好習慣的巨大障礙。應該培養孩子學會理解個體的差異,懂得與人合作,才能更加融入團隊中去。

意義:珍重別人的優點,向他們學習;即使別人和自己很不一樣,也能與大家友好相處;能有效地進行團隊合作,始終保持謙虛的精神。

七、磨刀不誤砍柴工,尋求健康和平衡

「磨刀不誤砍柴工」,爸爸媽媽切忌急功近利,只讓孩子專註於學習。孩子的成長應追求平衡。

意義:注意飲食、鍛煉和睡眠;多花時間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而不是電腦手機。

歡迎隨手點贊並朋友圈

關注父母世界:fumushijie(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國學啟蒙教育在興起
孩子迷上玄幻小說 如何進行引導和教育?
你要的歸國留學生問題匯總我們這兒都有了
台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教育普及真得很高嗎?
宿舍大爺都自學編程了,你家孩子還不動手?

TAG:教育 | 孩子 | 美國 | 習慣 | 成功 | 美國教育 | 好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