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美式工業鏈完勝中國創意?

綠眼睛熊貓帶來了夢幻票房。《功夫熊貓》中國內地上映三周,累計總票房超過1.35億元,是內地首部票房過億的動畫電影。  美式勵志故事成功打開了中國人的錢包,有人說,這盜竊了中國的國寶和功夫。但中國真能製作出自己的「功夫熊貓」嗎?  美式動畫工業鏈  當熊貓阿寶彪悍的肥臀極有耐心地壓扁雪豹那張酷臉時,電影院里迴響起富於彈性的慢動作聲,全場哄堂大笑!  事實上,在阿寶的「尊臀」後,一套精密完整的美國動畫電影工業鏈在分秒不差地轉動。

  「我國並不是拍不出這樣的電影,而是整個產業基礎沒有形成。」南京光榮與夢想動畫公司CEO姚曉明曾去美國考察,在他眼中,美國動畫工業鏈條是從劇本開始的。  一個好萊塢製片人只要準備一句話(idea),如:「一部關於熊貓和功夫的動畫電影。」當然,這要綜合國際市場的需求、觀眾近年來的審美趣味。  姚曉明指出,和中國最大的不同在於,觀念上,美國的電影首先是一種產品。製片人的idea,和以後將要做的一切,都要回答一個基本問題:觀眾花了7塊半(美國電影票價),跑到電影院去看這個「產品」——看的是個快樂,看的是個夢想。衍生的問題只有一條,怎麼控制這產品的成本,怎樣賣得更好。  網友黃雯看完電影,在博客上感慨:「看到結尾字幕時,沒看出一個中國工作人員的影子。我出了一身冷汗,老外copy中國東西,太像了。」  在姚曉明看來,「這很正常」。他介紹了美國動畫劇本生產的流程:美國獨立製片人通常帶著自己的idea,找美國劇作家協會準備劇本。這個成立於1921年的民間行業組織里包括美國大部分作家。協會很可能根據製片人的「中國風」要求,尋找一位熟知中國元素電影劇本寫作的作家來工作,後期更有平面設計、文化專家等支持配合,確保電影風格。  接著,協會和製片人認可並確定一名「主筆作家」,這人絕不會在家奮筆疾書,他會迅速組織一套自己的寫作班子,把任務再分配給一些專業的公司或個人。  這套班子包括:專門寫對話的對話公司,負責角色設定的作家,甚至還有一個專門負責平衡感的人,即精確計算一部電影幾秒鐘之內出現「興奮點」,再將這些「興奮點」有序分布在整個片子中。最主要的高潮點及大小錯落的其他笑點全是經過精密計算的。  也就是說,阿寶的屁股在電影的幾分幾秒壓下去,都是平衡感作家敲定的,這類興奮點在一部電影中至少有20個。  姚曉明強調:「一切都要和成本掛鉤。」他舉例說,如果角色設定作家開始為熊貓阿寶性格設定「暴力、懶惰、正義」等,需要經過測試。測試中發現「暴力」這一性格特點帶來的情節要出現大量武打細節,而動作元素的增多必然增加影片製作成本。出於成本考慮,再將熊貓性格弱化。每個環節上的修訂,讓影片精確設定投入產出比。  各方合作工作幾周,經過數次修改後定稿。製片人付給作家們的薪酬標準為:半小時的動畫劇本3000到6500美元,加上周薪1500到2500美元。不過,在美國編劇看來這仍然「太少」——美國劇作家協會組織了去年的編劇大罷工,要求在龐大的影視盈利中增加劇作家的薪資比例。  然而,國內劇本的創作完全沒有此類流程和明確概念,也很少存在分工,同長度劇集稿費約為300元到500元人民幣。  中國動畫電影沒有形成市場  在姚曉明看來,好萊塢自70多年前起就開始發展這套工業運作模式,早已駕輕就熟。和中國曆來倡導的動畫片「創作」毫無可比性,一切都是在「製作」。  製片人買好劇本後,先找一位導演及團隊落實這個劇本,同時找發行商,廣告商,投資商,開始簽一系列銷售合同。後者一般先於前者,成熟的美國電影運作時,往往片子還沒做出來,成本已經收回了一半。  由於動畫電影耗資巨大,往往要好幾個製片商合作完成。但好萊塢的大公司——如製作《功夫熊貓》的夢工廠——資金足夠雄厚,能獨立製片。  據了解,《功夫熊貓》的製作成本高達1.3億美元,全球宣傳推廣成本更高達1.25億至1.5億美元,而目前我國動畫影片大多只有幾百萬元或者1000萬元預算,無法望其項背。  「動畫片絕對不是靠畫小人的人完成的。」中國卡通產業論壇秘書長傅鐵錚指出,從動漫生產、動畫片播出到衍生產品開發和銷售,產生利益後再生產,是國際流行的動漫商業模式。而中國最缺一系列與市場匹配的專業人員:投資者、經紀人、管理者、製片人。  姚曉明投身動畫電影9年,他總結國內動畫電影最大的悖論是:有巨大的動畫電影市場需求,也有很多動畫人才,但中國做不出像樣的動畫電影。國內動畫公司全是幾個人到幾十個人的小作坊,缺乏民營大型資本的參與,「一切都玩不轉。」  然而,作為「最燒錢」的電影形式,動畫電影面臨的市場環境很殘酷。  2006年,投資1.3億元拍攝的《魔比斯環》全國總票房僅有300多萬元;2007年的《勇士》前三周票房不過500多萬元。僅以上海地區為例,二維動畫製作成本是每分鐘1.6萬元。但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央電視台給出的收購價最高,二維動畫每分鐘2000元,附帶條件是終身買斷播放權。有些省級電視台給出的收購價是每分鐘200元,有的低至每分鐘5元。  市場的嚴重畸形導致人才急劇流失,一些小動畫公司別無選擇,大多給國際公司代工。  「描一條線或填一塊顏色,不誇張地說,這和流水線上給牛仔褲縫邊的工人沒有兩樣。」姚曉明痛心地指出,很多動畫從業者長期從事這類勞動,成為外國公司的廉價勞動力。  同時,民間投資人的挫敗,傷害了民營資本的熱情。傅鐵錚說:「中國的動畫要發展,必須靠民營企業,而且必須讓他們賺到錢!」  「規格」還是「規模」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今年發布《關於加強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從5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台所有頻道國產動畫片獨佔的播出時段,由原來的17時至20時延長為17時至21時。推動原創產品也是國內多數動漫產業基地衡量業績的主要標準。  這些措施都將鼓勵和倡導產業鏈前兩個環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資金也多集中在產業鏈條的前期環節。然而,恰恰是後面的環節,才是國際動漫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也是國際動漫企業建立品牌、開拓市場的必要因素。  「要解決中國動畫電影的問題,必須走國際合作製片的道路。」傅鐵錚表示。  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在去年5月的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致辭時特別指出,在中方控股51%或中方佔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允許外資進入電影製作、放映領域,鼓勵中外合作製作電視劇、動畫片和電影片。  一位民營動畫企業負責人分析,國家更強調原創動畫,並未在國際合作上給予更多的配套扶持。而從國際資本角度出發,在目前條件下和中方合作投資進入國內市場,對外資吸引力不大。  「我們想發展規格,但主管部門更在乎規模。」他說。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2002年到2006年,全國動漫製作機構從120多家猛增到5400多家,僅江蘇一地,就有蘇州、無錫、常州三個「國家級動漫基地」,主管部門每年按分鐘數統計原創動漫的發展情況。  但有觀眾在看完中國的「原創動畫片」後質疑:所謂民族性,難道就是讓動畫片主角都穿上紅兜肚?  中國動畫呼喚的創意,在姚曉明看來,應該基於對商品的了解,進行一系列的基礎訓練,「劇本創作絕不是看文學學得好不好。」但現在一擁而上的高等院校動畫專業閉口不談製作,只談創作,「都忙著要培養大師」。  「動畫電影背後都是經濟問題。」傅鐵錚說,中國動畫人最津津樂道的「三最」是:最早發展動畫片、動畫類型最多、在國際上得獎最多,但中國同時也是最沒有民族動畫電影精品的國家。  和觀眾追捧的現象相反,《功夫熊貓》在專業影評人那裡得分不高:「這些電影被打上了鮮明的公司符號,口味都差不多。」中國學院派動畫人多致力於精品創作,常在國際上得獎。  不過,一位業界人士對不計成本製作的中國動畫短片頗有微詞:「把他們放到市場里試一試!」
推薦閱讀:

佛教是怎麼和功夫扯上關係的?
《功夫熊貓第一季》(連續劇)
【功夫應用】形意八卦掌三角步在技法中的應用
陳氏太極拳五層功夫論__陳小旺
少林古輪功夫述真

TAG:中國 | 工業 | 創意 | 功夫 | 熊貓 | 《功夫熊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