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啟蒙思想家眼中的道德

如果從弗格森的視角來看,蘇格蘭啟蒙思想家思考的核心問題是「在一個商業社會,如何使得市民社會中的人們具有德性」,這個問題在當代依然存在。在曾經被馬克思所重視的《文明社會史論》一書中,弗格森表現了對「現代性道德」的深刻批判。

在歐洲啟蒙運動中,蘇格蘭高地曾湧現出斯密、亞當·弗格森、托馬斯·里德、休謨等一批對後世產生影響的思想家。其中以斯密為標誌性的古典政治經濟學似乎已經成為理論研究中的「一條死狗」,究其原因:一是斯密作為對資本主義私有制捍衛者的形象得到了徹底的批判,同時,他也被指認為漠視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況。一個與倫理道德分離的國民經濟學家被鉚釘在「利己主義」的形象上。二是在「理性經濟人假設」、「最小國家的自由放任」等觀念上,「斯密主義」被塑造為一個「非倫理的」(價值中立)、「技術化」(數學形式)、「個人主義」(原子論假說)的當代形象。由此,人們對蘇格蘭啟蒙思想家的思想貢獻評價不高,乃至失去討論其理論價值的興趣。

在關於蘇格蘭啟蒙思想家的研究中,人們大多集中於經濟學與道德的關聯問題上。早在亞里士多德那裡,他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便聲明,「掙錢是不得已而為之,財富顯然不是我們要真正追求的東西,只是因為它有用或別的什麼東西」。按照阿瑪蒂亞·森的看法,經濟學有兩個更為重要的問題:一個是關於人類行為動機的問題,亦即蘇格拉底所說的「一個人應該怎樣活著」;另一個是關於社會成就的倫理評價問題。

就斯密而言,人們往往將其與如下兩個判斷相聯繫:一個是人們面對自己的行為選擇以自利為原則;另一個是,這種選擇能否取得技術效率或經濟效率(物質)意義上的成功。客觀地說,在文本事實上,並沒有足夠證據表明斯密相信兩個判斷中的任何一個。對此,阿瑪蒂亞·森曾給予合理的分析:在斯密看來,共有的精明這一原理並不能指導每一個人的行為,但它總是影響著每一個階層中的大多數。正是這個精明被置換為自私的觀念影響了後世學者,事實上,精明更多的是「理性與理解力的結合」。拋開這種誤認,斯密的「同情心」更能夠說明以「自私」觀念強加給斯密的不合理性。斯密自己就反諷過市場運行機制被看作是完全自利而無互惠的例子,「我們每天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這種反諷不幸地被人套用為斯密的觀點。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
仲夏夜之夢 | 心中需要長存的三位思想家
梁啟超:被忽視的思想家
人人需當思想家的時代即將到來!-能量資本論

TAG:道德 | 思想 | 啟蒙 | 想家 | 思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