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冶篆隸,直攀魏晉」:魯迅逝世80周年書法欣賞|魯迅|歐陽詢

魯迅贈給瞿秋白的對聯 資料圖片

魯迅致錢玄同的信資料圖片

由於魯迅的文名太盛,書法為其文名所掩,故而人們很少關注其書法。其實魯迅的書法成就很高,也受到公眾的喜愛,譬如《參考消息》的報頭,就是集先生的字體而成,雅緻而耐看。今年是先生逝世80周年,我們來欣賞一下他的書法應該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總攬魯迅的書法作品,經過了幾度變化。魯迅早年受祖父、父親影響,書學歐陽詢。因為歐體是我國古代的主流書體,要走科舉出仕的道路,必須練就一筆漂亮的歐體楷書,通俗的說法就是「無歐不點元」。作為一個紹興人,國人家喻戶曉的蘭亭就在城郊,魯迅的書法受到王羲之的影響自在情理之中。我們看魯迅的文稿、書札墨跡,可以明顯感覺到右軍氣韻、風致,讀者熟悉的魯迅的「魯迅」二字落款,也可以看出歐楷與右軍行書的融合。辛亥革命落潮之後,魯迅曾經歷一段時期的苦悶,閑暇時間以抄寫古碑打發時間。據學者研究,這個時期魯迅抄寫的古碑達到驚人的上千之數,這是連專門的書法史專家都難以達到的。魯迅全部以工整的歐體與顏體融合的楷書抄錄,包括碑體大小、行數、字數,字體大小,缺字以□代替。抄碑的工作在無意中滋養了魯迅的書法,提升了他書法的筆力,氣格的古雅,表現出明顯的融合碑帖、以帖為主的風格。魯迅成名以後,特別是中年以後,求字的人日漸增多,魯迅盡量滿足人們的願望,字也越寫越好。在幅式上,條幅、橫幅、扇面,還有四條屏,豐富多彩。在內容上,以自己的詩歌為最多,也有不少古代詩文名句。在字體上,則絕大多數是行書,取其易讀,只有很少的行草。魯迅為陝西易俗社題寫的匾額隸書「古調獨彈」是僅見,古雅淳和,頗見功力。

關於魯迅的書法藝術,郭沫若在《〈魯迅詩稿〉序》中曾這樣評論:「所遺手跡,自成風格,融冶篆隸於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樸質而不拘攣,洒脫而有法度。遠逾宋唐,直攀魏晉。」這段話雖然不長,卻把握了魯迅書法的特點,表現出非凡的功力,顯見是用心之作。「樸質」是說魯迅的書法樸實無華,不像流俗的漂亮甜美一路。「洒脫而有法度」,是說魯迅的書風是自由瀟洒又符合書法藝術的規則,借用孔子的話就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能做到這一點,一要書家的膽量,二要看書家的功力,缺一不可。魯迅在這兩方面自然綽綽有餘,最能代表魯迅書法藝術水平的是他的行書。

我們以魯迅1933年4月贈給瞿秋白的對聯為例來欣賞一下。對聯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正是典型的「融冶篆隸,直攀魏晉」,古樸厚重,表達了他與瞿秋白的相見恨晚。我國古人歷來推崇書法第一等字中有畫意,第二等字中有篆隸。魯迅的書法毫無疑問已進入第二等境界,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

根據熟悉魯迅的友人回憶,魯迅對自己的書法是頗為自得的。蕭紅一次當面誇獎說先生的字寫得真漂亮,魯迅回答,我們整天寫字的人,難道不該把字寫得漂亮一些嗎?魯迅還對別的朋友說起自己的字,雖然不敢說有多好,但自視沒有什麼毛病。

魯迅的書法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除了他抄寫古碑的硬功夫之外,與他博大精深的國學修養是分不開的。我們可以借黃庭堅評價蘇東坡書法的話來看魯迅的書法。黃庭堅說:「余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有一首詩:「古來名刻世可數,余者未精心不降。欲使清風傳萬古,須如明月印千江。」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依筆者之見,雖然魯迅先生無意當書家,但他的書法已然達到了極高的水準,他應是20世紀傑出的文人書法家。他的書法成就應該得到應有的評價,及深入、系統的研究,以推動書法藝術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原標題:樸質不拘攣 洒脫有法度——談談魯迅的書法


推薦閱讀:

郜元寶:今天依然不能繞過的魯迅
魯迅的思想偉大嗎?
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有什麼樣有趣的故事?他都教會了魯迅什麼?
魯迅與狂人與我
朝花夕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TAG:書法 | 魯迅 | 逝世 | 歐陽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