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積月累話推拿】這些穴位可以清寶寶的熱,您用對了嗎?

上肢這些穴位可以清熱

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揉運內勞宮、揉總筋、分陰陽。

清天河水:清衛分氣分之熱;

退六腑:清營分血分之熱;

運內勞宮:清虛熱;

揉上馬:能滋陰清熱;

揉內勞宮、揉小天心、揉總筋:清心經有熱;

分陰陽:用於寒熱往來、氣血不和。

一、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掌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屬於長線型穴位。

操作:天河水穴採用推法,推天河水穴;食指,中指兩指併攏,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向心性推之),稱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勻,向前推動不要歪斜。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主治:本穴性寒,用於治療熱性病症,清熱而不傷陰。如五心煩熱、唇舌生瘡等及外感風熱。性微涼、較平和。

說明:本穴可單穴用,亦可與推三關合用,如患兒體溫不足,需培補元氣,溫熙陽氣可用推三關;如高熱煩渴,可用退六腑。

打馬過天河:

操作方法:父母左手握住小兒左手或右手,掌心向上,露出小兒手臂,塗上溫開水。父母用右手食指、中指,自小兒前臂內側腕部向肘部如彈琴似的輕輕拍打5-6次為一回,如此拍打100-300回,可以在左右手臂交替,如小兒手臂經拍打出現潮紅色為上佳。在拍打中也可向拍打處吹氣,甚妙。

如果結合用熱水浸泡雙腳,促進出汗,其效果更佳。

二、退六腑

位置:六腑在前臂尺側(近小指的一側),從陰池至肘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稱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一般100~500次。

作用:退六腑性寒涼,可用於一切實熱病證。可與清肺經、清心經、清肝經、推脊等穴合用。

主治:高熱、煩渴、驚風、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結等。

說明:本法與推三關為大涼大熱之法,可單用,亦可合用。若患兒氣虛體弱,畏寒怕冷,可單用推三關,如高熱煩渴,可單用退六腑。而兩穴合用能平衡陰陽,防止大涼大熱,傷其正氣。如寒熱夾雜,以熱為主,則可以退六腑與推三關之比為3:1;若以寒為重,則可以推三關與退六腑之比為3:1。

三、運內勞宮

位置:在掌心中央。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稱掐揉內勞宮;以中指端點患兒手掌中心處,微用力後迅速抬起,稱點內勞宮;在掌心中滴幾滴涼水,以指端逆運內勞宮,或從小指掌面運到掌心,稱運內勞宮或水底撈明月。揉100~300次,運10~30次,掐3~5次。

作用:清熱除煩,瀉心火。

主治:一切熱證,發熱,口渴,心煩不寧,睡眠不寧,口瘡,目赤,小便不利。

四、揉上馬

位置:手背部無名指與小指掌指關節之間。

操作:①小指或拇指端揉,稱揉上馬;②拇指甲掐,稱掐上馬。次數:揉100~500次;掐3~5次。

作用:滋陰補腎。

主治:虛熱喘咳、小便赤澀淋瀝。

說明:本法為滋陰補腎的要法,可與揉肺俞、補腎經等穴合用。另外對肺部感染有乾性羅音久不消失者配推小橫紋(掌側,食、中、環、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由拇指側直推至小指側)。

五、掐搗小天心

位置:在手掌根正中處,大、小魚際之間凹陷中,陰陽池交界處。

操作:令小兒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節背面搗之。揉100~500次;掐3~5次;搗5~20次。

作用:通竅散結,暢通經絡,安神鎮驚,清熱利尿,明目,矯正筋脈的拘急或偏勝。

主治:感冒發熱,神昏,煩躁不安,驚風,抽搐,癲癇,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顱等症。

六、揉總筋

位置:在掌面腕橫紋的中點。

操作:術者左手托小兒手,使其掌心向上,右手中指揉之,稱揉總筋;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稱掐總筋或掐揉總筋。揉100~300次,掐3~5次。

作用:瀉熱散結,通調周身氣機。

主治:心經有熱,驚風,夜啼,潮熱,口舌生瘡,實火牙痛及一切實熱證。

說明:本穴為治療口瘡主穴之一,尤其對舌尖及舌面口瘡糜爛療效好。

七、陰陽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兩側,拇指側為陽池穴,小指側為陰池穴。

操作:術者以兩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兩側分推,稱分陰陽;自小天心兩側的陰池穴、陽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稱合陰陽。100~300次。

作用:分陰陽有調和臟腑,平衡陰陽的作用;合陰陽有利痰散結的作用。

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紅白痢疾、腸炎、驚風、抽搐、泄瀉、嘔吐、黃疸;痰涎壅盛、胸悶咳喘。

小兒推拿,綠色療法,常給寶寶推拿

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了解更多小兒推拿知識,


推薦閱讀:

育兒保健真的好亂
【兒童治未病系列之十】寶寶常見脾胃病推拿手法
做整脊推拿要脫鞋,可是腳臭怎麼辦?
三分治,七分養,道家道醫小兒推拿提醒寶寶咳嗽期間需要格外注意的飲食禁忌

TAG:寶寶 | 推拿 | 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