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課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最佳答案

生活教育不僅要適應幼兒當前的發展,更要為幼兒的持續發展與未來生活奠基。從幼兒當前發展看,生活活動能保護幼兒的健康生存,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從幼兒長遠發展看,生活活動為幼兒適應未來的社會做準備,並為他們今後的持續發展奠定做人與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質。當孩子第一次進入幼兒園時,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適應集體生活,特別是進餐、午睡、入廁等生活自理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小班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正在迅速發展之中,而生活自理活動充滿了精細動作的嘗試和練習。所以,讓幼兒學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僅能幫助他們形成自我服務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動作,體驗成功,增強獨立性,從而儘快地適應集體生活。一、問題的提出當今的幼兒,基本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的投資越來越多,卻忽視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他們自幼受寵,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差,自理能力差,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培養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現代家庭的獨生子女,進入幼兒園後,許多小班的孩子不會獨立進餐,不會自己洗手、擦臉,不會自己解小便,脫穿簡單衣服等。這種狀況不僅會影響孩子現在的生活,而且也會給孩子將來學習、生活、處事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從小班孩子入園的情況看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長造成的,通過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家長過度溺愛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心肝寶貝」,在家裡許多大人圍著他轉,哄他開心,因此許多小朋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時候吃一頓飯,孩子在前面玩,大人在後面邊跟邊喂,邊玩邊吃、邊看電視邊吃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親力親為,大人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辦代替,孩子的獨立能力會漸漸消失,養成依賴心理。2、補償心理許多家長因為自己孩提時代生活條件不好,現在便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想到自己小時候受的苦,現在有條件了,就絕不能再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樣的苦,從而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影響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要知道,給孩子一定的動手機會並不是意味著讓他受苦。3、 放縱心理一些家長在「樹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後學習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自己吃,我自己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現在孩子小,不必急於讓他們自己動手。因此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辦,養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發展都較遲緩。4、怕麻煩由於小班孩子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飯粒,家長嫌臟,吃好了還要搞衛生,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而且乾淨;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乾淨,還弄濕了衣服;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省時間,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找到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我認為要提高小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定要取得家長的配合,做到家園互動。三、家園互動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不管教師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圓滿的教育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至關重要。如果失去家長的配合,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就難以實現。因此,我們在進行工作時一定要得到家長的配合。針對小班孩子的特點,我總結了以下幾種家園互動的方法:1、在幼兒入園前,進行家訪從家庭到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一大轉折。他們離開了溫暖的家庭、親愛的父母,來到完全陌生的環境,內心充滿焦慮和不安。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暗自落淚、有的不肯上床、有的拒絕進食等等。孩子的種種不適應,必然會使家長不放心。因此在孩子入園前,我們都會進行家訪,了解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情況與家庭教養方式等,使幼兒園教育更貼近幼兒的實際,教師的指導才能更具有針對性。家訪不僅讓我們和孩子的情感更加融洽,同時讓家長親身經歷老師和孩子的言語交流和行為指導。家訪時從老師和孩子的交往中,家長看到了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喜歡,看到了教師不惜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為了自己孩子而獻出的真情。同時我們告知家長幼兒入園要做的準備。請家長在家中教幼兒一些必要的自我服務的技能,如自己學著吃飯、穿衣、如廁等,教孩子學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幫助孩子做好入園前的準備。每年的暑假裡,我們都會頂著烈日,到一個個孩子家裡上門家訪,不僅我們熟悉了孩子,而且孩子也熟悉了我們,同時還給家長以一定的指導,解答了家長在孩子入園問題上的許多困惑,使孩子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2、開放家長半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對於剛進小班的孩子來說,家長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學習情況,但對於只是教師口頭的反饋還不夠,他們需要親眼看見才能夠放心。於是我們會為家長開放半日活動,提供機會讓家長到幼兒園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從生活到遊戲,從運動到學習,家長看到了孩子在園各方面的表現,心裡也就踏實了。而在看的過程中,家長也就看到了自己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會把自己的孩子與其它孩子進行比較,在家裡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從家長的反饋意見中,我們也知道了家長非常歡迎這類的活動,使他們能夠很好的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以及自己的孩子在班級中處於什麼樣的層次,有利於家長在家配合幼兒園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3、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家長小班幼兒學做事的主要阻力來自於家庭,家長總是有許多顧慮和擔憂,而導致不放心。我們就可以通過家長學校、親子活動、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積極宣傳科學育兒知識,以及從小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意義和方法。比如在家長會上,我們與家長一起分享一些經驗:有些孩子剛上幼兒園會哭鬧,這時就會有家長告訴孩子:「等你睡覺起來,媽媽就來接你了。」結果造成孩子一直跟老師說要睡覺。聽了以後,很多家長都笑了,因為的確有很多家長是這麼說的,他們不會想到孩子聽了這句話之後的表現。經過老師的分析,家長就不會再犯類似的問題了。我們也會利用演示法,向家長演示穿脫衣物的方法,使家長在家中教孩子時,與幼兒園採用一樣的方法,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與掌握。同時還可以學習、吸收好的家庭教育經驗,在班中交流,促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我班有一個孩子王紫瀅開學初時沒有紀律意識,常常不分時間在教室里隨便走動,影響了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動,我就和她的家長取得聯繫,她的媽媽也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針對這一情況,家園就採取一致的教育,經過一個階段,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們又在家長會時,請這位家長談談如何使孩子進步的經驗,從而讓更多的家長知道家園互動的作用。只有家長有了正確的觀念,才能更好地配合幼兒園共同、一致地培養孩子。那麼我們就有責任讓家長了解家園互動的作用,並指導家長更好地進行家園互動。4、教師要定期、經常地與家長溝通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小班幼兒,當他們第一次離開家,進入集體生活時,家長和幼兒都有一個不適應的過程,因此更需要我們做好家園溝通工作。為此,我們創辦了「寶寶成長冊」,就孩子在園的生活情況、能力、行為表現等與家長定期、經常地進行溝通,使家長能感受、體會孩子在自理過程中的能力進步。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的自理行為和生活習慣能在家、園一致的環境中養成。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家長的反饋,更好的了解孩子孩子在家的表現,從而能更有針對性的展開工作。比如:我班的萬大偉小朋友,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很忙,他每天都參加晚托班,我們沒有機會與他的父母交流,於是我們就通過「寶寶成長冊」,把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記錄下來,由孩子帶回去,然後他的爸爸媽媽再把孩子在家的表現也記錄下來,於是我們對孩子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就能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教育。5、向家長介紹一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家長在育兒的專業知識方面比較欠缺,在進行家園互動的過程中,我們也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紹給家長,提高家長的育兒水平。3歲孩子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容易分散注意,因此在教育中我們提醒家長要注意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育。1)、直觀法: 對最基本的技能,由家長做示範,然後指導孩子一步一步學著做。2)、故事法: 選擇和自編一些故事,講給孩子聽,讓他們通過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從而知道怎樣做對, 怎樣做不對。3)、遊戲法: 將要學習或練習的內容融入到遊戲中,然後和孩子一起玩這種遊戲,在遊戲中歡歡樂樂地學會某種本領。4)、表演法: 根據孩子的特點和不同時期的要求,創設一定情境,家長和孩子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角色中進行練習。5)、獎勵法:凡有進步的,哪怕一點一滴都給予肯定和表揚,並有一定的獎品。除了上面幾種方法,還有提問法、觀察法、競賽法、娛樂法等,在具體的運用中還要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特點靈活運用,一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6、教師要有與家長共成長的意識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成長最主要的兩大環境,家長、教師分別是這兩大環境的施教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與家長就應該是一種平等的夥伴關係。所以我們不能把家長看成是單純的受教育者,是幼兒園旨意的執行者。這就不能發揮家長的作用,形不成家園互動。當然,幼兒教師受過專業訓練,並經常能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長從總體上說,在這方面是比較欠缺的。因此,幼兒園有責任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知識,但家長從孩子出生後,就看著孩子成長,對孩子的了解比教師要深刻的多,並且在家庭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這又是許多教師所欠缺的。因此,家長和教師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的關係,家園雙方才能互相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家園互動的局面。我班的朱琦琛小朋友在生活方面能力較差,進入後家長雖然很急,但卻不知如何去教孩子,我們就為家長提供一些信息,以及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並建議家長多提供機會讓孩子鍛煉。而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比較了解,知道在什麼時機去教孩子會有較好的效果,只是缺少科學的理念與方法的指導。通過家園雙方的溝通我們能更好的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孩子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現在已能獨立進餐了,並能穿脫簡單的衣物。作為教師的我和家長是一樣的為孩子的進步感到開心。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不存在誰指導誰,而是教師與家長共同成長的過程,在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產生了家園互動,最終的目的還是使孩子得到發展。四、小結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說的那樣:「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極微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孩子、家長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家園互動,幼兒的自理能力就會提高起來。

推薦閱讀:

「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結題報告
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結構的研究
【普氏內部報告】穹頂之下,鋼鐵行業的罪與罰,怕與愛
回到「人」:——世紀之交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的共同主題
靈長動物的暴力行為研究

TAG:生活 | 幼兒 | 能力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