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材料:跟著季節走 中國人對「珠子」的熱愛,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在工藝水平極低的遠古時代,祖先就已經將貝殼或動物骨骼穿孔戴起來。隨著工具的不斷發展,漸漸出現人為設計的形狀,半圓、筒形、圓形……而且材質方面也有了更多選擇,石、木、金、銀和其他有機類寶石,比如珊瑚、珍珠。 延續美好的傳統,現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會更偏愛木質與石質的珠子,它們溫潤而低調,而且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些許改變,這就有了賞玩性。在實際DIY珠串時,你可以將自己所有的材料都串在一起,它們之間的差異還會帶來意料不到的效果。
小新老師提醒:在硬度不同的珠子之間,一定要做「隔斷」,編織類的可以在此處打個結,串珠類的則要加一個抗磨的小件,這樣就能保護硬度低的珠子不被硬度高的「鄰居」磨傷。此外,順應季節的變化,最好在夏季用石頭一類的珠子,不僅僅是因為石頭溫度低,有清涼的感覺,更因為石質材料相對不懼汗水和油脂。而到了秋冬季,就可以換上更具溫度的木質珠串。 做搭配:混搭風最安全 以前說到串珠子,往往最先聯想到的就是民族風或森女風,但這種單一搭配畢竟太過小眾。小新老師說,其實最安全的做法是將不同的珠子混搭起來,比如在古典派的編繩中加入洋氣的黃金小件,或者為一個體積較大的主料找一堆材質及顏色都截然不同的輔料,這樣就使得整件作品變得更豐富,也就更容易駕馭。 對於剛剛入門的愛好者,小新老師推薦從瑪瑙入手——瑪瑙有多變的色彩,且它的產量大,價格相對便宜,大可以買一些回來做不同的嘗試。對配色沒有信心的,也可以找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做成一串單色的,再往裡面加一兩顆對比色,就很美了。
說到底,珠子已經是服飾的一部分了,它一樣會受到使用者膚色、個性、年齡、職業等因素的影響,比如膚色暗的用亮色珠子會更出彩;個性安靜的可以選擇粉質色彩。 看潮流:藍色調最紅 珠子玩家們最頭痛的,一定是最近兩年原材料的不斷漲價,所以我請小新老師給一點建議:哪些珠子值得趕緊下手? 首先是南紅,考慮到它已經登上國際拍賣行的大雅之堂,再加上顏色實在太美,據說已經有不少原先做白玉雕刻的師傅都轉向了,所以喜歡的要趁早;接下來是一些藍色調的半寶石、青金石和綠松石正受到一線珠寶大牌的追捧,跟風是必須的。另外,除去上述寶石類,沉香是最值得投資的木質材料。 很有參考意義的建議是,喜歡串珠子的人,不妨多關注珠寶大牌的設計,一方面可以獲得一些DIY的靈感,另一方面也能了解流行色的走向。
講保養:謹慎使用有機類寶石 說保養,珠子愛好者們大概更喜歡用「玩」與「養」來形容。不論是石質還是木質,當你的珠子跟隨你一段時間,多多少少會發生一些變化。我有一個菩提子手串,戴了一陣子有點灰撲撲了,懂行的朋友告訴我說「這個不能用水洗」,我就乾脆隨它去。又過了一陣,它竟有點油亮了,於是朋友又誇獎說有「包漿」的感覺。 小新老師說,串珠子的最大樂趣就在於每個人對它們都有自己的審美,完全不需要拘泥於太多規則。喜歡乾淨的就儘可能不要讓珠子們沾水、油、灰,特別是平時要拿來摸著玩賞的,還得準備一個棉麻質的小口袋,以保護珠串。追求滄桑感的人,沒準就喜歡那種使用後留下的痕迹,色彩與光澤上的變化都會令他們欣喜不已。 但不管怎麼樣,有機類的寶石一定要小心對待,珍珠、珊瑚什麼的,絕不能戴著洗澡,也不要在炎熱的夏季里跟皮膚有直接接觸。此外,香水可以被列為所有天然材質珠子們的大敵。 文/於清 圖片提供/小新老師
最近時尚界的小夥伴們都在玩什麼?忙著串珠子呢。微信上的「朋友圈」里,三天兩頭有漂亮的項鏈或手鏈出現,招來N個贊。說起來,串珠已經悄悄地紅了好一陣子,剛開始是傳說中有各種「功能」的水晶,而到今年,則以裝飾性為主,眾位愛好者開動腦筋,根據喜好挑選合適的珠子,充當自己的設計師。 看著那些五彩繽紛的作品,有沒有動心想跟個風?現在,就請箇中高手小新老師——沒錯,就是美妝界的那個小新老師,教大家DIY串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