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天皇退位這事,這位學者的話值得一看

8月8日下午3時(北京時間下午2時),現年82歲的日本明仁天皇通過電視向日本民眾表明其生前退位的想法。針對此事,早報採訪到了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請他聊了聊關於日本天皇制度的歷史,以及日本天皇退位對於日本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以下為採訪實錄,由早報整理。

早報見習記者 傅適野

2010年11月29日,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在東京皇宮的花園裡散步。

日本天皇制確切建立於七世紀後半期。從天武天皇開始正式有天皇這個稱號,後來一直延續了較長時間。在奈良時期和平安的早期,是天皇制度比較穩定的時期。平安時期中後期以後,天皇制有些動搖。

後來的三個幕府時期——即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戶幕府——差不多延續了七百年左右。在這期間,天皇雖然還在位,天皇制也沒有被廢除,但是天皇沒有實權,權力集中在幕府將軍手裡。

一直到近代,到1867年,有各地的大名、武士起來,推翻了幕府,重新把天皇從京都請到了當時的江戶。這發生在1868年,也就是明治維新的開始。第二年江戶被改名為東京,即正式的首都。

之後有明治天皇、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以及現在的平成天皇這四任天皇。在明治、大正和昭和天皇的前期,天皇是一直擁有實權的。他是最高的國家元首,也是全國最高的軍事統帥。二戰以後,經過美國佔領期以後,對於天皇制度進行了很大的改革。主要體現在頒布了一個新的憲法。新的憲法將天皇定義為日本國家和人民的象徵,並且不再擁有實權。但他依然作為一個國家元首,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儘管有很多學者提出對於昭和天皇戰爭責任的清算,但是當時美國佔領軍的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綜合各種因素的考量,還是保留了天皇制,沒有追究昭和天皇的戰爭責任。因此天皇制一直延續到現在。

根據NHK的幾次五年一度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感覺不是一種威嚴的、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一種比較親民的、親和的形象。儘管現在的皇室里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但總體而言皇室在日本人民的心目中還是不錯的,是一種良性的存在。

在現在的日本社會中,反對天皇制的人可以說是非常少的。早期的共產黨曾經是反對天皇制的,並且主張追究昭和天皇的戰爭責任。到19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以後,這種傾向慢慢淡化。現在基本上沒有再出現要廢除天皇制的聲音,年輕人也覺得皇室是個比較親民的、具有人性的存在。特別是現在的平成天皇,因為他沒有戰爭罪行,並且整個形象比昭和天皇要親和得多。所以現在天皇、皇后以及整個的皇室成員,在日本民眾心中基本上是一種良性的存在。

回溯歷史,可以看到日本天皇在位期間退位的情況並不罕見,特別是平安時期,在十一、十二世紀前後的這段時間裡,很多天皇做了一半不做了,把這個位置讓給他的兒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天皇不做之後出家做和尚,這叫做法皇。還有更多的一種情況是他做了法皇之後又回來了,或者是沒有做法皇,把位置留給兒子之後垂簾聽政,這在日語里叫做「上皇」。也就是說雖然把位置留給了兒子,但兒子不掌握實權。這種情況在平安時期的中後期,比較普遍。近代以後的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都是做到死為止的,從來沒有退位過。所以近代以後健在的天皇退位,也許會給日本社會帶來不小的震蕩。因為大家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突然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今天的日本民眾也許會覺得有些突兀、不習慣和難以接受。

但因為二戰之後的天皇只是國家的象徵,不再有實際的權力,所以對於政治,對內對外的政策,都不會有任何的影響和改變。這是我的看法。


推薦閱讀:

關於眉毛沒人告訴你的10件事
藏傳佛教密宗里關於上師的問題
一首酣親必會的詩《關於酒》
關於寅申巳三刑說得比較全面的分析

TAG:日本 | 值得一看 | 學者 | 日本天皇 | 天皇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