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新聞出版(版權)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大綱

當前,我省新聞出版(版權)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七次、八次會議精神,總結回顧「十五」歷程與經驗,認清形勢和任務,為「十一五」時期我省新聞出版(版權)業作出全面部署。

「十五」是我省新聞出版(版權)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全省新聞出版(版權)行政部門和從業人員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結合廣東實際,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改革和省委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部署,率先改革,堅持發展,調整結構,繁榮市場,總體上形成了持續快速協調全面發展的蓬勃勢頭,取得了七個方面的顯著成績: 第一,體制改革率先推進。五年來,廣東省新聞出版業積極探索黨管意識形態的新內涵、新形式、新手段,大膽探索出版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帶頭徹底實施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使省直國有出版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順利推進廣東省出版集團及其對廣東新華髮行集團的戰略性重組。地級以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組建工作已完成,縣級機構組建工作正全面推進。新聞出版發行等國有文化產業集團在建立黨委領導與法人治理結構相結合的領導體制,授權經營國有資產,整體向企業轉制及全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實踐成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新鮮經驗。

第二,內容生產成果豐碩。五年來,全省實施「精品雙效」戰略,共有31種圖書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有3種期刊獲國家期刊獎;有6種音像電子出版物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音像製品獎、國家電子出版物獎。省局對重點圖書共計撥款補貼1200萬元。

第三,產業發展穩步健康。目前全省共有圖書出版社21家,報紙134種,期刊377種,音像出版單位22家,電子出版單位5家,網路出版單位3家,音像製作單位68家,磁介質類複製企業44家,光碟複製企業59家,各類印刷企業16108家,各類書報刊發行網點17129個。出版產業各子行業發展強勁,外資及民營企業不斷增加,全省新聞出版業大部分指標都處於全國前列,印刷產業總產值處於全國首位,複製產業光碟生產能力和市場佔有率均佔全國60%以上。

第四,出版物市場繁榮興旺。五年來,我省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經營單位的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加,經營出版物的品種更加豐富。至2004年底,全省發行網點營業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有78個,其中經營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書城有9個。如廣州購書中心、深圳書城,年營業額位列全國大型書城第二、三位。

第五,版權管理不斷強化。五年來,我省版權行政管理機關以促進版權產業發展為第一要務,通過宣傳教育、日常查處和專項行動相結合,大力打擊侵權盜版行為,有效地維護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優化了版權產業發展的環境,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我國版權制度的了解和認可;版權中介服務不斷完善,對版權產業的積極影響日益顯現,五年來共完成作品自願登記近一萬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兩千多件。

第六,「走出去」戰略成效顯著。五年來,廣東圖書出版界在繼續引進出版國外科技、經濟、管理類等高質量、高品點陣圖書的同時,增強版權輸出意識,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促進版權貿易引進和輸出的均衡發展。2004年我省各出版社圖書版權的引進和輸出量,分別比2003年增長8.9%和223%。版權輸出大幅攀升,增長速度為全國平均增速的3.6倍。同時,我省多次組團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書市、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香港書展等大型書展,舉辦南國書香節、國際大印展等大型活動,並倡導承辦了首屆泛珠三角出版論壇,創辦了香港新華書城,擴大中華優秀文化的影響。

第七,隊伍建設常抓不懈。五年來,全省新聞出版(版權)隊伍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刻領會建設文化大省和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和「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理論學習和反腐倡廉教育,隊伍的思想作風得到改進,反腐倡廉意識得到強化,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人才環境得到改善。

目前,廣東新聞出版(版權)隊伍已成為文化大省建設的主力軍之一,廣東也成為我國新聞出版(版權)業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和我國文化產品最大的集散地之一,並代表著我國印刷、音像領域的最高水平。

縱觀全國,放眼世界,我省的差距也十分明顯:體制性障礙突出,改革有待全面深化;小富即安,創新不足;行業規模偏小偏弱,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精品不多,品牌較少;在新技術、新手段、新媒體的應用方面明顯滯後,內容資源得不到深層次、全方位的開發利用;人才不足,名家匱乏,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亟待提高等。

「十一五」是我省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廣東新聞出版(版權)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全面升級,整體轉型的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並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新聞出版(版權)業的繁榮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入WTO使我國出版(版權)業開始直面世界傳媒巨頭的競爭;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管理體制改革打破了舊體制的桎梏,給出版業注入強大活力;集團化建設日益顯現規模效益;地區封鎖和市場壁壘逐步打破;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改變傳統出版業的生產方式和產出形態。尤其是教材出版發行招投標試點正在擴大,國家中小學免費教材發送範圍也在擴大,這勢必給過度依賴教材的出版產業帶來極大衝擊,產生深遠影響。面對新形勢,我們更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大局意識、使命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信心,創新思維,真抓實幹,力爭在5至10年間,致力於建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廣東新聞出版(版權)行政管理體制和產業體系,使新聞出版業成為廣東建設經濟強省和文化大省的重要支柱產業。現根據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按照建設文化大省和構建和諧廣東的戰略部署,結合我省新聞出版(版權)業發展的實際,提出制定廣東新聞出版(版權)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大綱。 一、「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新聞出版(版權)業發展大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三貼近」,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緊緊圍繞把握導向、加快發展、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勤政廉政五個方面,著力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廣東建設經濟強省、文化大省、法治社會、和諧廣東和實現富裕安康,提高全省人民文化素質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爭當全國新聞出版(版權)業的排頭兵。

二、「十一五」規劃的總體目標

按照廣東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真出實招,快出實效,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繼續積極探索黨管意識形態的新內涵、新形式、新手段,大膽探索出版(版權)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全面推進縱深改革,健全完善全省新聞出版(版權)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路健全、服務優質的新聞出版(版權)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新聞出版市場體制和運行機制,努力打造有利於激勵自主創新的版權保護體系和法制環境,建設健康開放,競爭有序的出版大市場,形成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出版產業新格局,提高新聞出版業在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比重和地位,直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大省、和諧廣東做出更大貢獻。到2010年,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出版產品豐富、出版人才輩出、出版事業繁榮、出版產業發達、讀書風氣濃郁、出版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處於全國前列的出版強省和書香社會。其中: (一)行政目標:五年間,發展是第一要務,改革是第一動力。要著力創新管理理念、體制、方式和手段,強化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及效率,通過推進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學習政府的建設,更好地實現職能、作風、觀念三轉變,達到學習、團結、服務三加強,理順和釐清省、市、縣三級的行政管理關係及權責,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建設高素質的行政管理和市場執法隊伍,建立廉潔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層級分明、權責明確的新聞出版(版權)行政管理體系,努力實現面向大社會,服務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的工作目標,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管、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自主經營的新聞出版(版權)管理體制。

(二)產業目標:到2010年,把廣東建成全國重要而活躍的內容產業群帶、國際印刷基地,光碟生產基地(包括把粵東地區建成國家級可錄類光碟生產基地),南方最大的出版物流基地、版權興業基地、版權貿易交流中心,形成以若干個綜合性新聞出版產業集團(含圖書出版、報業、期刊、音像等)為龍頭,一批專業性強、業務精、結構合理、具有嶺南特色的名牌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作輝映的新聞出版業全面發展的新格局,繼續保持和提升我省書報刊出版、印刷複製、發行流通等方面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三、「十一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一帶一校五基地)

「一帶」——南方新聞出版內容產業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國家總體戰略部署,綜合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區域豐富的歷史、現實人文資源,尤其將廣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新聞出版內容生產的題材優勢,拓寬選題視野,轉變策劃理念,創新內容載體,提高內容質量,擴大內容生產規模,致力發展內容生產力來增強新聞出版業核心競爭力。到2010年,要在我省努力建立起以廣州為中心,以珠三角為依託,以書報刊、音像、電子、網路為主體的新聞出版內容產業帶。

「一校」——廣東省新聞出版高級技工學校。以培養滿足廣東需要的高級印刷技術人員為主要目標,鞏固完善目前擁有在校生5000人、教師300人的高級技工學校;提高辦學水平,增強師資力量,辦好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為廣東兩萬餘家印刷發行企業提供高技能人力資源培訓;走創建名校之路,擴大辦學規模,辦好新聞出版高級技師學院,使在校生保持8000人,教師500人,每年招生2000人,每年可為廣東印刷企業輸送中高級技術人才2000人;促進與省內各高校間的交流,形成適應我省新聞出版行業特點的教育培訓網路。

「五基地」——珠三角國際印刷基地,粵東可錄光碟生產基地,版權興業基地,華南文化傳媒產品物流配送基地,廣東網路遊戲動漫產業基地。

(一)珠三角國際印刷基地。充分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勢條件,以珠三角為中心,集中優勢企業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以建設工業園區來組織和規範企業經營,以高新技術特別是數字化、網路化等技術推動企業結構優化、產品升級;優先發展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企業,重點發展大中型印刷企業和擁有核心技術的印刷企業,注意發展技術研發、創意設計、設備維修、原輔材料供應等短線企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增強企業素質,提高印刷技術水平,完善產業鏈,形成一個與國際接軌,具有規模經濟效益,技術和管理先進,綜合競爭能力較強的產業帶。

(二)粵東可錄光碟生產基地。要改變粵東地區原有的企業規模分散、管理水平低的現狀,向規模化、集約化和區域協調的方向發展,通過整合粵東地區可錄類光碟生產企業的力量,建立起一個集原材料供應、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的服務平台,形成產前、產中、產後配套的新型產業鏈,培育出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知名度的企業和全球性的區域品牌;要集中開展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促進產品升級,按國際標準提高產品質量,整體提升該地區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形成粵東地區為龍頭的可錄類光碟生產產業群。同時,繼續保持珠三角只讀類光碟生產的發展態勢。

(三)版權興業基地。以扶持作品創作項目、培育「版權興業」示範基地、認定「版權興業」重點企業和建設版權產業集群區域為依託,在全省版權產業界全面推進「版權興業」工程,突出抓好核心版權產業和部分版權產業、版權產業重點企業、版權產品的發展與建設,使我省版權產業創作、經營、管理和保護享有版權作品的意識、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不斷加強;通過建立具有區域特色、多層次、多方位、立體的版權保護體系,使版權產業從業企業在「版權興業」的大環境下得以繁榮和發展。 (四)華南文化傳媒產品物流配送基地。通過轉讓、置換、合作開發等方式啟動廣東文化傳媒產品交易中心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建設成為集圖書、報刊、音像、影視、電子讀物、印刷物資等現代文化傳媒產品為一體的發布、展示、交易和配送中心。

(五)廣東網路遊戲動漫產業基地。以自主版權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增強自主開發能力,加快我省以廣州為中心的國家網路遊戲動漫產業基地建設,形成集研發、人才、運營、展示的新型產業鏈,使之成為一流的國家網路遊戲動漫產業基地,並推動相關產業迅速發展。

四、「十一五」規劃的保障措施

(一)著力加強四種能力的建設,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提供基礎保障。

各級新聞出版行政(版權)部門要通過轉變職能、轉變作風、轉變觀念,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宏觀調控、市場監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務上來,著力加強四個能力建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為民服務的水平,要為市場競爭創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環境,為市場主體提供良好服務,促進我省新聞出版(版權)的事業繁榮興旺和產業做大做強。

一是加強輿論引導能力。樹立「導向無小事,導向是命根」的意識,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新聞出版工作,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以「三貼近」 為原則,全面、協調、可持續地促進內容生產的健康繁榮。要精心組織一批具有強烈而生動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政治理論普及讀物,加大學習、宣傳、闡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力度,引導和幫助廣大幹部群眾解難釋疑,提高信心;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著力組織一批反映當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趨勢和最高水平的標誌性出版物工程,抓好重大出版工程和重點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工作;要著眼當今世界文化前沿,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優勢,特別要充分挖掘具有嶺南特色的人文、歷史等文化資源和廣東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實踐經驗,努力推出具有嶺南文化豐富內涵的優秀出版物;要積极參与我省中醫藥強省建設,大力挖掘整理嶺南中醫藥文化資源,策划出版嶺南中醫藥經典文庫、嶺南中醫名家文庫、嶺南中醫藥科普叢書和面向海外的中華醫藥叢書,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中醫藥專業出版基地;要加強有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未成年人教育、大學生讀物的出版工作,為我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二是加強科學、民主、依法行政能力。要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要以實施《行政許可法》和貫徹落實新聞出版行政執法責任製為契機,完善民主決策機制,推進依法行政,同時把行政執法責任與評議考核、執法公開緊密結合起來,認真執行《行政許可法》、《著作權法》和《出版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修訂出台《廣東省出版物市場管理條例》,加強溝通,加強指導,加強服務,大興勤於學習、自主創新之風,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和新聞出版(版權)業發展規律的認識,加快完善健全全省新聞出版(版權)管理體系,更好地廉潔務實為民,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三是加強市場監管能力。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強化文化市場監管,掌握動態,協調各方,標本兼治,真抓實幹,堵源截流,堅決打擊侵權盜版活動,嚴厲查處買賣書號等違規行為,強化版權保護,規範市場秩序,凈化文化市場;要切實履行好省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充分發揮指揮、協調和組織作用,增強全省執法隊伍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落實屬地管理的職責,加強監督管理,創造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

四是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構建新聞出版公眾服務體系,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完善行政審批事項委託辦理的窗口功能,建立健全、高效、通暢、權威、便民的政府工作機制,建立一套與我省新聞出版(版權)產業改革發展管理相適應的信息網路系統,通過陽光政府工程,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增強社會監管的有效度和行政執法的透明度,在支持珠三角率先發展的同時,加大對粵北山區和東西兩翼協調發展的扶持力度,為社會提供更優質有效的公共服務。同時,加快完善我省出版、印刷複製、發行、版權、報紙、期刊等行業協會的改革整合和自律機制,實現政社分開,實現從掛靠政府部門向社會自主發展轉變,充分發揮各協會在保護產業、支持企業、維護行業利益、規划行業發展、制定行業標準、開展專業資質認證以及與國內外相關行業聯絡和協調省際、國際間貿易糾紛等方面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二)創新工作思路,拓展發展空間,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提供發展保障。

走深化改革之路。在保持國有經濟主體地位不變的前提下,要以「三個有利於」(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大膽探索吸收利用國內外資本和行業外國有與非國有資本的有效形式,建立符合出版產業發展規律的市場准入退出機制,合理規範和引導非國有經濟進入新聞出版經營性領域,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壯大新聞出版產業的經濟實力,通過以市場為基礎的資產重組和資源優化配置,調整新聞出版經濟的布局,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率。

走自主創新之路。加強對新聞出版業高新技術、網路出版、電子商務的研究,高度重視開發新媒體,努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專利,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並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把新聞出版(版權)產業的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不斷增強新聞出版(版權)單位的創新能力,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的智慧和力量,加強出版產業的軟科學研究,學習和借鑒國外傳媒產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提高新聞出版(版權)產業生產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帶動傳統新聞出版(版權)業向現代新聞出版(版權)產業的轉變,實現由傳統計劃經濟型向現代市場取向型的根本轉變。

走版權興業之路。推動我省版權產業實施以版權促發展的經營戰略,推動「版權興業」示範基地、重點企業和產業集群區域建設,建立健全的版權管理機構和制度,增強全民版權保護意識,加大版權執法力度,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版權保護體系,使企業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推動作品的開發經營,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互促互進,智力創造與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增強版權產業創作、經營、管理、保護享有版權的作品的意識、水平和能力,調動創作積極性,提高創作水平,推動創作成果商業化應用,提升版權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由產業鏈的低端向高端轉變,由貼牌生產向自主品牌轉變,由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轉變,促使版權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走開放帶動之路。通過創新載體,拓展空間,擴大舞台,形成「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融合的發展新模式。繼續支持「香港新華書城」的經營發展,著力打造廣東出版的整體形象,發揮品牌效應,創造品牌效益;鼓勵支持省內出版單位擴大與香港、台灣乃至國際間的深度合作交流,大力開展常年性版權貿易活動,增加與國際版權貿易的交流,加大版權輸出,掌握國際版權貿易的趨勢,提高自身對市場的前瞻性,使我省出版物在世界華文出版物市場上佔有一定的份額,又快又好地進入國際社會的主流市場,打開我省版權貿易和對外合作出版的新局面。積極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出版合作上新台階,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為主、全面合作」的方針,創新合作機制、完善合作規則,以落實合作項目和加強區域執法合作為重點,抓好內容生產、印刷複製、出版物市場管理、掃黃打非和信息共享等領域的合作。

(三)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知識結構合理的新聞出版(版權)人才隊伍,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提供人才保障。

鞏固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新聞出版業「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成果,抓好黨建和廉政工作,抓好隊伍的理論學習和思想作風建設,提高隊伍思想素質。要組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踐行科學發展觀,繼續辦好「廣東出版學習論壇」,加強出版(版權)隊伍的法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四律」(執行國家法律、遵守宣傳紀律、探索和掌握出版規律、嚴格自律)教育,全面把握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關係,提高對發展先進文化和加強先進文化建設能力的理性認識,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思想作風上的純潔與先進,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思想作風抓好工作落實,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新局面。

要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以培養新聞出版高級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優秀經營管理人才三支隊伍為出發點,抓緊制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配套、符合專業技術人員特點、具有高度競爭力的新聞出版(版權)從業人員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以人為本、與新聞出版業發展和改革開放要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建立人才評估機制、選人用人機制、人才合作流動機制、分配和激勵機制、人才管理機制,營造濃郁的學習風氣和學術氛圍,營造有利於專業技術人員健康成長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要造就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拔尖人才,精於知識生產力創新的人才和帶領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重點培養和造就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和複合型技術人才,為新聞出版(版權)事業全面繁榮和產業健康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四)用足用活黨和國家的發展文化的優惠政策,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提供政策保障。

要以貫徹落實現行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為基礎,研究並努力解決新聞出版(版權)方面法律與經濟文化發展不適應、不完善之處,使之與時俱進,與新形勢相適應。力爭把原本行之有效的一些政策優惠、行政扶持的手段以法規的形式加以確定,建立完善促進產業發展、維護文化安全、保障公民文化權益的政策法規體系,為新聞出版(版權)業創造良好的經營和發展環境,為解放和發展出版生產力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和制度保障。

要根據新聞出版行業現有的規定和制度,按照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態勢,不斷建立和完善出版、印刷、複製、發行、流通等領域的法規制度。如行業的等級制度、信用評價和擔保制度,審讀、巡查、監督制度等。

要重點研究新聞出版(版權)事業和產業發展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對網路出版及網路遊戲等新興產業加以重視,對市場監管中出現的某些空白,要通過立法或制定法規、條例等手段來保障執法有法可依,減少執法缺位、錯位、越位的現象。

要重點研究新聞出版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政策,利用完善的信用評價和擔保機制,壯大企業實力,推動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打破市場壟斷、地區封鎖和放寬准入條件,吸收有利於發展的、安全的非國有資本進入新聞出版領域,增添出版事業和產業的活力和綜合競爭力。

全省新聞出版(版權)業各級行政幹部和企事業領導同志們,要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從業人員,創新發展,艱苦奮鬥,和諧共進,為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

推薦閱讀:

市規劃委:40萬人疏解到通州!剩下的可能去這3個地方
對自己人生態度的規劃
20歲到60歲職業生涯規劃
48小時,你是焦慮孩子的下星期,還是規劃他的20年後?
紐約:城市規劃的典範

TAG:新聞 | 新聞出版 | 規劃 | 出版 | 發展 | 廣東省 | 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