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雲曉網站

《拯救男孩》作者自序

孫雲曉

在中國人寫的書中,可能還從來沒有像本書這樣全面而深刻揭示男孩成長的秘密和危機。作為一個從事兒童教育和研究37年的專業人員,我鄭重的向您推薦《拯救男孩》(作家出版社最新出版,首印10萬冊),這是一本男孩父母和教師開卷有益的書。如果您的孩子年齡在0-18歲,這可能是一本不能不讀的書。當然,這也是我的合作者、兩位兒童心理學博士的誠摯建議。

理由不但是極為充分的,而且是極為緊迫的。

讓男孩早上學可能是災難性的選擇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2009年8月,重慶、濟南等地出現了剖腹產的高峰,因為「年滿6歲才能入小學」的年齡限制,急煞了那些在9月臨產的孕婦——為了讓孩子不超齡讀書,媽媽們爭先恐後趕在8月剖腹產。如2009年8月19日《重慶晚報》報道:

「這個月剖腹產的孕婦確實有點多。」三二四醫院產科醫生說,8月還未過,該院已接待了129名產婦,其中近一半的產婦是剖腹產。8月下旬的剖腹產最多,目前還有十幾名預約在8月二十幾號剖腹產的。醫生說,8月下旬剖腹產的孕婦預產期大都在9月,而要求剖腹產的原因主要有兩種,超過一半的孕婦是趕在9月前生產,為了孩子今後入學方便,其餘的則是怕順產的疼痛。

武警重慶總隊醫院產科醫生稱,該院一個孕婦,預產期是10月,「竟要求我們提前一個多月剖腹。」而這名孕婦讓孩子提前出生的原因,也是為了孩子入學。最後,經過醫生的開導和勸解,這名孕婦才很不甘心地離開。醫生介紹,目前已有14名孕婦剖腹產。

記者從主城區各大醫院產科了解到,8月下旬確實是一個剖腹產小高峰,多數家長都是考慮到孩子入學。但醫生提醒,自然分娩的孩子經產道擠壓會更健康聰明。

這個報道讓我聯想起另一件事,不久前,我應邀在新浪網育兒頻道做節目時,與一些媽媽們討論超常兒童的發現與培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施建農教授是研究超常兒童的專家,他再三說明超常兒童只佔同齡人的1-3%。讓我驚訝的是,相當多的媽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兒童,即使暫時不達標經過努力培養似乎也可以成為超常兒童。那陣勢,好像半數以上的孩子都要成為超常兒童,儘管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在討論兒童發展的時候,父母們往往希望孩子儘早入學以求搶佔先機,同時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超過同齡人,卻很少考慮孩子本身發展的可能性。我特別想提醒大家的是,想讓孩子儘可能早入學,想盡一切努力把孩子培養成超常兒童,這對於男孩來說都是災難性的,其結果很可能成為釀成摧殘男孩的悲劇。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從上學開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讀寫能力發育上就比女孩晚許多。然而人們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時間內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同樣的知識。男孩甚至連手指神經都比女孩發育得晚,因此讓男孩握住鉛筆並寫出漂亮的漢字更加困難。這些發育上的差異往往使男孩被視作愚笨或遲鈍,這可能使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討厭學校。

研究表明,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在整個小學階段,男孩的生理髮展和心理發展總體仍落後於女孩。想想看,當同樣年齡的男孩和女孩坐在一起聽老師講話時,誰能理解得更多?誰又能做出更正確的反應呢?

關於男孩為什麼暫時落後,為什麼脆弱不堪,為什麼危機四伏,《拯救男孩》會告訴讀者朋友太多的秘密。或許可以說,在中國還從來沒有一本書像《拯救男孩》這樣詳盡揭示男孩成長與教育的深切危機和特殊需求。

當滿懷望子成龍熱望的父母們把寶貝送進學校,他們往往會得到一個難以相信的結果,兒子怎麼什麼都不如別人?居然還成了問題兒童?在小學裡,絕對是女孩的天下,她們聰明乖巧,處事伶俐,成績優異,深受老師喜愛,所以班隊幹部幾乎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即使與男生發生衝突,發育領先的女孩也完全能把男孩打得落花流水,且不說還有諸多計謀是男孩子甘拜下風的。有個小學生問:「為什麼現在的女生常常欺負男生?」2009年9月30日,我在新浪博客上做了回答,幾天之內竟有5萬多人閱讀。許多博友表示男生常常不如女生在小學和中學都是事實。

正是基於對男孩發育遲於女孩的發現,有些國家如澳大利亞已經在嘗試讓男孩晚一年上學,甚至認為這是給男孩最好的禮物。

應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

男孩成長的危機絕非僅僅是生理髮育遲緩所致。在《拯救男孩》書中,我們以翔實的調查研究結果為根據,深入揭示了男孩的學業危機、體質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等四大危機,而其原因在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誤區。其中,危害最烈的是教育危機,簡言之,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並因此而加劇了所有危機對於男孩的傷害。

早在2005年夏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見該報同年8月11日報道)的時候,我就說過:「現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成長。」 「當一個男孩體內的每一根神經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時,他卻必須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後面,聽上8小時的課。這種端坐聽講的模式對男孩女孩來說都不是適合的,但女孩的優勢在於,她們往往比男孩更能忍受。 」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但事實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錯了,因為有些學校出於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課間奔跑,甚至拆掉了單杠、雙杠等運動器械,春遊、秋遊或遠足之類的野外活動更不敢組織,社會實踐也是少而又少。這使得男孩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和他們作對的場所,他們擅長的方面―――運動技能、視覺和空間技能,以及他們的勃勃生機,在學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認。學習不佔優勢,特長得不到發揮,性格發展得不到引導。男孩子長期在學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饋,這將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事實上,現代學校教育對身體活動的否定由來已久。美國教育家杜威早就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危險性,他指出:

身體活動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種干擾。身體活動被認為和精神活動毫無關係,它使人分心,是應該和它鬥爭的壞事。學生有一個身體,他把身體和心智一起帶到學校。他的身體不可避免的是精力的源泉;這個身體必須有所作為。但是,學生的身體活動,並沒有用來從事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的作業,卻被視為令人蹙額的東西。學生應該『專心』做功課,身體活動卻引導學生遠離功課,它們是學生調皮淘氣的根源。學校中『紀律問題』的主要根源,在於教師必須常常花大部分時間抑制學生的身體活動,這些活動使學生不把心思放在教材上。學校很重視寧靜;鼓勵沉默,獎勵呆板一律的姿勢和運動;助長機械地刺激學生的理智興趣的態度。教師的職責在於使學生遵守這些要求,如有違反就要加以懲罰。

顯然,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受傷害最為嚴重的就是男孩。我們知道,女孩的語言天賦優於男孩,女孩獲得語言、發展語言的年齡較男孩更早,因此,對於以語言為主的學習內容,女孩更容易掌握,對言語為主的教學方式,女孩也更容易適應和接受。而充滿精力的男孩子更傾向於以身體運動和參與體驗的方式學習。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里安認為,男孩的大腦與女孩大腦相比,更多地依賴動作,更多地依賴空間機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象和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如果教師在講課時說得太多,那麼與女性大腦相比,男性大腦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

「護根」還是「拔根」等於說是捍衛童年還是摧殘童年

這種情形自學校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得到根本的改變,應試教育更是將其推向了極致。如教育學博士後李敏所說,現代學校教育中由於學習的奴役而伴生的遊戲的缺位,是學生最不幸的「拔根」狀態。

什麼叫做「拔根」呢?李敏解釋說,人在世界中的生存需要擁有多重的「根」,不僅有物質上的需要,還有精神上的滿足。人人都需要擁有腳踩大地、堅實穩固的「紮根」的存在感。西蒙娜·薇依在《紮根:人類責任宣言緒論》中說,「紮根也許是人類靈魂最重要也是最為人所忽視的一項需求。」然而,由於學習壓力過重和遊戲權利的被剝奪,當今時代的兒童就處於危險的「拔根」狀態。

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都會對於「紮根」與「拔根」有著深切體驗。比如,我們最快樂的體驗一般不是在學習過程當中,而往往是在運動和遊戲的時刻;我們最深刻的體驗一般也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與親人尤其是與同伴在一起的特殊經歷。

回想自己男孩時代的成長,最為刻骨銘心的體驗幾乎都是在野外的經歷。那是我十一二歲的時候,文革」動亂加劇,學校多次停課。在離開校園的日子裡,我對鬧什麼革命既不理解也不感興趣,加上父母家教嚴格,總讓我有干不完的活兒。我幾乎天天出沒于山林或海濱,而謀生也成了我瘋玩的最好理由。

我常常與小夥伴們去趕海。每逢大潮的夜晚,我們便步行十幾里,到落潮的海灘上挖蛤蜊。披星戴月歸來,在父母欣慰的目光注視下,我將成堆的蛤蜊泡進水盆里,讓它們吐凈泥土。

有時,我還一手提著哧哧噴火的嘎斯燈,一手握緊鋒利無比的鋼叉,踏著沒膝的海水叉螃蟹和魚。這些收穫自然成了我們家的上等食品,也成了我童年生活少有的驕傲。

我也常常與夥伴們上山。選擇雨後的日子,挎上小竹籃,翻過姑姑廟後的山崗,鑽進茂密的松樹林。啊,那一朵朵蘑菇,金黃肥嫩,誘人之極。采完了蘑菇,又在溪水邊采足了鮮紅的野草莓,再逮上幾隻綠瑩瑩的大肚子蟈蟈,便開始爬山。 我們像壁虎那樣,貼著一塊塊陡峭的岩石,向浮山頂峰爬去。浮山崗是著名仙境嶗山的余脈,天安門廣場上那座人民英雄紀念碑巨大碑心花崗岩,便是從這裡採集的。我們歷經生死之險,征服了頂峰,豪氣頓生,美美地野餐起來。

當我站在高聳入雲的山巔之上,竟萌發了生出雙翅飛向遠方的夢想。那種強烈的慾望,加上我對文學的迷戀,決定了我後來浪跡天涯的選擇。

童年是心靈的故鄉,是一生的能源基地。坦率地說,我最為專心致志做的事情就是童年時代那許許多多令人陶醉的遊戲,讓我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全部的智慧與體力,從而獲得成年人難以理解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後來,雖然我的學歷不高,卻生活的很充實,並取得不少公認的成就,如出版了《孫雲曉教育作品集》8卷和《孫雲曉家庭教育文集》5卷等等。仔細回味一下,我發現,這些童年的親身體驗正是我生命的根基,其豐富的營養讓我終身受用不盡。

當然,時代發展到今天,孩子不可能也不需要完全擁有我那樣的童年,但是,任何時代的孩子都需要豐富多彩的遊戲和猶如一日三餐般重要的運動,特別是男孩對此更有著如饑似渴的需求。美國著名的男孩教育專家杜布森博士告訴我們,睾丸素、血清素和扁桃體等三種生物激素,決定了男性的氣質為什麼與女性生來不同。睾丸素是男孩好動好競爭敢冒險,渴望成為最強壯、最勇敢、最堅強的男子漢的重要原因。青春期以後,男性身上的睾丸素是女性的15倍。請問,哪個家庭可以提供足夠的運動以滿足孩子如此這般的強烈渴求?

毫無疑問,男孩危機不僅僅是男孩教育的危機,而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危機。當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嚴重扭曲學校教育方向而難以一時改變的時候,家庭教育的作用變得格外重要了。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接受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就可能是一種「護根」的教育;如果父母信奉應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就可能是一種「拔根」的教育。令人擔憂的是,如本文開頭描述的那樣,許多父母變成了「教育狂」,如全國83.6%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試成績要達到前15名,為此目標給孩子報的補習班佔滿了節假日,導致半數以上的中小學生學習超時而睡眠不足。

我常常在想,如果學校和家庭都是進行「護根」的教育,那麼,孩子就等於生活在天堂里,擁有金色的童年;如果學校和家庭只有一方是進行「護根」的教育,那麼,孩子就等於生活在矛盾中,擁有灰色的童年;如果學校和家庭雙方都是進行「拔根」的教育,那麼,孩子就等於生活在地獄,擁有悲慘的童年。

您是不是一個真正愛孩子並且懂教育的父母?您孩子所在的學校是不是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學校?對於孩子生命成長根基的需要是「護根」還是「拔根」,或者說是捍衛童年還是摧殘童年,幾乎可以成為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鑒別標準。

愛能改變一切

可以說,男孩危機也是父母危機。正如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里安博士所認為的:導致男孩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普遍將兒子的教育託付給學校這種工業化體系,而放棄了自己的責任。

但是,我始終相信,愛能改變一切。當父母們和教師們真正意識到男孩危機的時候,如果有足夠的愛心,他們會採取行動來改變現狀。

為了造就真正的新時代的男子漢,拯救男孩的行動需要進一步聚焦。我們在《拯救男孩》一書中提出,從小培養五個極端重要的男子漢品質,其中,責任心是造就新時代男子漢的基石,智商、體商、情商和逆商則像四支利箭,直指男孩的四大危機。

智慧大師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那麼,父母和教師具體該怎樣拯救男孩呢?我想,最需要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以下三條,一是改變對男孩的態度;二是充分發揮父親的作用;三是把男孩教育與運動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一是改變對男孩的態度

父母與教師要努力做到三個改變,改變看待男孩的視角:男孩有缺點,也有優點,但更多的是不同於女孩的特點;改變對待男孩的方式:當男孩表現膽怯時,我們不是一味指責男孩,而要讓男孩在接受自己膽怯的基礎上學習如何勇敢,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改變對男孩的要求,變苛刻為寬容:當男孩在學業上暫時落後時,理解男孩,不放棄對男孩的信心。

二是充分發揮父親的作用

男孩危機往往與父教缺失密切相關。2008年,在我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比較研究中發現,當遇到煩惱時,日韓美三國高中生把父母均列為前5位的傾訴對象,而中國的高中生只把母親排在第3位,而把父親排在前5位之外名列網友之後。可以說,中國的男孩危機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教危機。

美國父道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儘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住在單親家庭中,但青少年犯罪工作小組認為,70%的少年犯出自單親家庭。全國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兇殺犯、70%的長期服役犯人來自無父家庭,90%的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80%的強姦犯的動機來源於無父家庭轉移的憤怒。

對於父教缺席與男孩犯罪之間的關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這樣解釋: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缺乏對孩子的紀律教育和監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樣做男人的機會。父親在幫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沒有父親的指導和帶領,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父親是男孩教育的第一資源,也是最重要的男子漢啟蒙老師。怎樣充分發揮父親的作用呢?首先,父親要以親密朋友的身份回到孩子的身邊,並就如何成為真正的男子漢給兒子做出榜樣。同時,母親以及所有家人要注意維護父親的形象,促進男孩對自己性別角色的認同,激發他對於成長為男子漢的嚮往,鼓勵其勇於在實踐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三是把男孩教育和運動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就像雄鷹需要天空,就像駿馬需要草原,男孩的天性決定了他必須與運動相伴終生。沒有運動就沒有男孩,更沒有男子漢。沒有運動的男孩一定是問題男孩。

值得明確的是對於運動含義的理解。運動固然可以強身健體,更可以強心健魄,甚至可以成為兒童社會化最有效的途徑。看過體育比賽我們都會明白,所謂運動一定是講標準講規則講團隊精神的,因此,運動者必須學會並養成遵守規則、頑強拼搏、密切合作、崇尚榮譽等良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不正是兒童社會化最重要的內容嗎?

培養男孩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可以強心健體和促進社會化,而且對於順利度過青春期具有特別重大的積極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男孩教育應當從體育開始,而父親是第一責任人,也是最好的教練。

當然,女孩也是需要運動的,只是男孩的需要更加強烈。遊戲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是特別適合兒童的運動方式。兒童教育從遊戲開始,是比兒童教育從體育開始更精確的說法。隨著男孩長大,運動的強度和難度要相應增加,自然需要較為專業的指導。

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堅持做到這樣三條,每個男孩都會是健康的、快樂的、向上的,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大有希望。當我們的男孩成為強悍的富有責任感和競爭力的男子漢時,不僅僅有利於自己有利於社會,也會讓女孩深受其益。這些,正是我們在《拯救男孩》一書探討最為深入的內容。

特別感謝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百忙之中清晨執筆作序熱情推薦本書,他高屋建瓴的評論拓展了我們的視野。事實上,我們與朱教授有共識,即女孩更需要拯救,因為男尊女卑的嚴重傾向遠遠沒有改變。我們之所以寫《拯救男孩》是因為男孩成長同樣有危機,但這種危機被普遍地忽略了,甚至忽略到近乎無知的地步。我們完全贊同朱永新教授的觀點:「需要拯救的不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們的教育。」

2009年11月1日於北京世紀城


推薦閱讀:

彌勒慈心救劫緣起 彌勒法門 般若文海 佛緣網站
簡單又實惠網站監測服務,全世界八個不同節點檢測網站是否正常
彌勒累劫授記因緣 彌勒法門 般若文海 佛緣網站
工商常用網站
值得教師收藏的教學資料和課件網站

TAG: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