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史—全言著(1):1467年(上)
06-21
普遍觀點認為,日本戰國起源於日本源氏幕府第二朝室町幕府(又稱足利幕府)末期、公元1467年爆發的「應仁之亂」,所以我們就從這裡說起吧! 「應仁之亂」是日本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慚愧的是,其劇情的開始相當的乏味,簡而言之就是這麼一回事:室町幕府第八代領導人(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政對政治不太感冒,反倒是喜愛文化藝術類活動,經常和文藝圈人士交流自己學習的心得。由於等到29歲時還沒有兒子,他便萌生了退意。在古代,標準的生育年齡大概是16——18歲,29歲還沒孩子,在現在都算是計劃生育的模範了。於是將軍大人強迫自己的弟弟、按照日本習俗、還在出家當和尚的弟弟足利義視還俗當國家領導人接班人。足利義視本來死活不願意(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最後還是為「大義」所動,還俗當了接班人。 本來這事已經完了的,誰料義視繼承「太子」位還不到一年,他嫂嫂日野富子便生下了一個兒子,是為足利義尚。日野富子是典型的女強人,十分熱衷於權力。本來她對丈夫退位一事就很反對了,這次生了個孩子就更加不爽了。於是在她的要求下,丈夫對弟弟再次提出要求,希望弟弟能尊重嫡長子繼承製,將來將將軍一職傳還給小侄子。 插一句,義視與日野富子的關係,是小叔子兼妹夫:富子和她妹妹同時嫁給了將軍家兩兄弟——親戚靠不住。 說句公道話,義視的寶座本來是哥哥給的,現在人家要要回去也無可厚非,何況人家也還是讓你干,只是要傳給侄子而已。但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用血的教訓教育我們:權力,是可以上癮的。 義視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他不願意。 雙方談了兩年,談不來。好吧,既然談不來,就開打吧! 由於是將軍家的鬥爭,全國大部分勢力都做出了表態,堅定了立場,紛紛出兵上洛(進京)。其中支持將軍夫婦一家的以幕府侍所首領山名宗全為首,號稱西軍;而支持指定將軍繼承人的,是以幕府前管領細川勝元為首的東軍。其中東軍人數161500,西軍116000,兩軍共計近30萬,雲集於京都,在這個繁華的都市附近廝殺。於是,這場令無數百姓生靈塗炭、無數文化毀於一旦的大動亂就此拉開了帷幕。 劇情是很簡單,但裡面包含的社會因素卻是相當複雜。這就不得不(真的不得不)從頭說起。 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告訴我們,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體是最符合封建社會的最先進的政治制度。遺憾的是,日本國並沒有實現這一趨勢。在日本,君主專制無從談起,日本天皇「統而不治」的光榮傳統自公元9世紀起就開始了。第一個替天皇「分擔」權力的,是一個超級家族,藤原家。藤原氏是朝廷重臣兼世代外戚,他們創立了一個職位,叫做「關白」,其權力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總理,並世襲壟斷了該職。歷史上稱這個政體叫「攝關政治」,即攝政關白之意,而藤原家也被光榮的稱呼為「攝關家」。 面對權力的喪失,天皇自然也不幹。於是便有天皇開創了院政體系,自己親自提拔親信同攝關家對抗。於是雙方便開始了長期的鬥爭。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當兩大勢力斗得不亦樂乎之時,武士集團便崛起了。 由於日本國內經濟上的落後使得很多人民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而國家又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用來維持穩定,這就使得那些大莊園主們在遭遇不穩定社會變動時指望不上政府,便不得不自己建立武裝以保護自己的土地和農民——這便是武士集團的起源。與此同時,由於天皇家族人口膨脹,使得皇室財政緊張,迫使有的天皇狠心將自己的一些子女降格為臣,並賜予姓氏(皇室沒有姓氏),讓他們到地方繁衍生息——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源平二家。出於對皇室的敬畏,外加上這些人大都受過良好的文武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多豪族都願意提供土地供養他們。而作為回報,他們便充當警衛工作,即武士。久而久之,這些人便成為武士集團的領袖人物。 由於天皇和關白都身處京都朝廷,無力管理邊遠地區,所以使得地方豪族紛紛投靠擁有強大(相對)軍事實力的源平武士集團(本來有不少地主將土地寄在藤原家名下),兩家實力逐漸增加。於是,舊有的皇室、攝關家,和新崛起的源氏、平氏武士集團開始了新的角逐。 這是一幕很有趣的的現象,因為參加鬥爭的四方之間都是親戚關係,即天皇和舅舅(藤原家)以及遠房堂兄弟(源平二家)之間的鬥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日本人少。如果你還記得我國傳說中的堯舜禹禪讓的話,你會發現日本大概就處在我國5000多年前的水平。想當年所謂堯舜禹之間的關係,實際上都是黃帝的直系子孫,而且只有舜隔的代比較多——不信大家可以去翻《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上面寫得清清楚楚,我就不重複了。 毛主席教導我們,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所以有槍的自然勝過沒槍的,所以這場文武之斗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鬥爭經歷了三個階段:先是平家首領平清盛在「平治之亂」(1159年)中擊敗源氏、架空攝關、挾持天皇,取得了政權,然後是源家兩大領袖木曾(源)義仲和源賴朝(兩者是堂兄弟兼世仇,木曾義仲的父親是被源賴朝父親殺害的)起兵,將平家勢力趕到京都西邊,獲得了合法政權,最後則是源賴朝打敗木曾義仲,並於1185年的源平決戰中消滅了平家本家。於是這場鬥爭最後以源賴朝大獲全勝、並於1192年在鎌倉(今東京)開創幕府(即鎌倉幕府)、自任征夷大將軍而告終。 賴朝生前確立了一套將軍世襲制度,即非源氏子孫不得為大將軍(不禁使我想起高祖白馬之盟)。這個規定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不過是對「後世」,不是「馬上」。至於這個後世有多後——至少150年。 這實在不能怪賴朝,他統治的時候還是蠻好的。但我們管理學課上說過一個詞,叫「人亡政息」。 這是獨裁統治的通病。由於賴朝本人生性多疑,造反過程中不停地殺害自己的親人部將。比如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悲劇英雄」、賴朝異母弟源義經(此人貌似名氣比哥哥還大),就被賴朝猜忌並借人之手殺害。其餘之類,數不勝數。於是當他即位時便真是「孤家寡人」了。 還是那句話,「XX相爭,XX得利」。 源賴朝13歲的時候被平清盛流放到伊豆島,被當地豪族北條時政看中,將女兒北條政子嫁給了他。隨著賴朝的壯大,北條家也自然而然的強大起來。等賴朝去世後,北條岳父便露出了灰太狼的面孔,將毒手伸向兩個外孫。與此同時,賴朝的結髮妻子北條政子也表現出強烈的政治興趣。此次爭鬥的結果是,賴朝的兒子和孫子被殺光,然後岳父被老婆趕跑(流放),老婆和小舅子們一起執政。完了過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賴朝生前制定了「非源氏子孫不得為大將軍」的規定,而他嫡系子孫又被殺光了,那究竟誰來當大將軍呢?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政治家的只會是無窮的。你不是怕繼位人血統不夠格么?那我就找血統更高貴的人。誰呢?皇室。 其實源氏子孫多得是,之所以非得找皇室成員,只不過是北條家為了堵住源氏成員的反撲而想的主意罷了。於是北條家就統治了日本一百餘年,直至滅亡。 接下來代替鎌倉統治日本的,便是我們這場歷史劇的第一個主角,足利幕府。足利幕府是源氏的一支支脈,足利氏首領足利尊氏建立的,而這裡面還有個悲壯的插曲。由於北條氏的專權,源氏成員遭到排擠和打壓。傳說足利氏先祖義家曾有遺書,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孫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孫足利家時(即尊氏的祖父)之時,未能實現先祖遺言。一天,家時祈求八幡菩薩,願他的三代子孫中能有人實現先祖的遺願,然後,含恨剖腹自殺。 當然,這個預言實現了,不然大概我們也看不到這個故事了。 沒有人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假,但我願意相信——只是感覺。 需要指出的是,足利幕府建立時並未完成全國統一,因為並不是它推翻的鎌倉幕府,而是著名的後醍醐天皇。這位天皇雖然身居高位,卻野心勃勃,熱衷武裝鬥爭。在他的號召下,日本眾多不滿鎌倉統治的武士和農民紛紛投入其麾下,其中便包括日本歷史上第二位「悲劇英雄」兼第一位「軍神」楠木正成。經過無數次鬥爭後,天皇軍終於在當時鎌倉軍前線總指揮足利尊氏(當時叫足利高氏)的叛變下打敗了鎌倉軍,奪取了政權。 接下來我就不多說了。天皇畢竟不是人(是神),在奪取政權後便迅速脫離群眾,開始腐化的生活。而足利尊氏(天皇賜的名)便聯合進步勢力,打敗了天皇,佔領了京都,楠木正成也壯烈戰死。但後醍醐天皇卻跑了,再一次跑了。每當我讀到這一段歷史時我總感覺這位天皇實在不簡單:反鎌倉的時候他被無數次囚禁、流放甚至暗算,反足利的時候他也要被抓住、囚禁了很多次,可他卻依然跑了,而且跑得很瀟洒,順手還帶走了日本天皇的三大神器(相當於傳國玉璽)。當然也有可能是假的,可能這哥們隨口對外人造謠說:「我拿走了三神器啊!」反正這三樣「神器」據說是有詛咒的,除了天皇外誰偷看了就會死,而且據說還真有人死了。不管是真是假,封建迷信還是很有市場的。所以即使他老人家沒拿,可也只有他摸過那三個玩意,於是足利尊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手上有真的也反駁不了。 純屬猜測,但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位仁兄真的不愧為「天照大神的子孫」天皇。 於是後醍醐天皇及其後人便開始到京都以南打游擊,而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另立天子,日本便進入了南北朝時代。一直到足利幕府的第三代領導人足利義滿(即動畫《聰明的一休》裡面的那個大將軍)時才降服南朝,完成統一。 然而室町幕府自成立起便註定了悲慘的結局。這不是台詞,是真的。當然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全國經濟的落後。但最關鍵的,也就是能夠影響其命運進程的一點,則是其獨特的政治體制。 室町幕府的政體大概可以概括為:一將兩關三管四職眾守護。 一將,即幕府大將軍,這是整個政權的最高領袖——至少名義上是。除此之外,大將軍還是無數武士們心中的偶像,享有僅次於天皇的威望(雖然只能哄中下層武士),是武士集團的精神(注意這兩個字)領袖。 兩關是指關東公方和關東管領兩大職位,首先來說關東公方。自賴朝建立幕府以來,武士集團的中心一直在鎌倉,但由於室町幕府要和南朝作戰,使得足利尊氏不得不將首府遷到距離鎌倉千里之遙的京都。但老窩不能沒人守,而且一般人還不行,一定得是絕對忠誠的屬下。偏偏足利尊氏和他祖先賴朝有同一毛病,即猜忌心特重,連自己的足智多謀的弟弟足利基氏都信不過(很熟悉的場景),所以對於這一留守部長的人選,足利尊氏冥思苦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來了一條「妙計」:讓自己的兒子守不就行了! 於是第一任關東公方,又稱鎌倉公方,便正式誕生了。 這確實是一個好主意,只要自己的兒子沒精神錯亂,大概是不會反對正自己的。但是…… 很高興地告訴你,「但是」他也沒有反。可問題在於,守家的兒子,是他的次子。 如果你還沒反應過來,那我只能勸你回去多看點的歷史書了。自古以來這樣設置都出了問題,那是因為:是次子,不是太子。 也就是說,你讓你的二兒子守老家,等你太子繼位了,他還會忠於你兒子么?到你兒子的兒子呢? 他是你兒子,不是你兒子的兒子,而且還會是你孫子的叔叔。 我們要看到這個職位的可怕性。首先,這個職位擁有關東十國、而且是武士心中聖地的關東的實際控制權,反過來幕府實際上能控制的地盤只有京都附近的數國。更重要的是,關東公方的「公方」,是將軍家的直系親屬,在血統上完全有權繼承大位。一旦將軍家出現「建文帝」那樣的人物時,關東這位財大氣粗的親戚會不會跑出來效仿效仿一下燕王朱棣呢?所以一個接一個關東公方便開始鬧騰起來,最後...... 很高興地告訴你,這群人沒有成功。只是不是因為幕府太強,而是因為他們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先被人給幹了。而幹掉他的人,則是另一關——關東管領。 不好意思,泄露劇情了。關東管領的設置,是為了協助關東公方處理政務。可是當時要處理一些什麼政務呢?放心,不太會是秦香蓮陳世美夫婦重婚案之類的婚姻訴訟案件。那會是什麼呢?告訴你,全是肥差。那就是平時處理地主間的土地糾紛、公方財政收支和人事安排等事務。掌握了這些權力的人,難免不會幹一些私心撈撈外快拉拉山頭之類的事情,久而久之,這樣一股勢力便開始崛起了。 前面說了,日本的官職是世襲的。也就是說,你爸是發改委部長,你將來也一定會是,除非你是腦殘或者提前出車禍得白血病之類的掛了。可問題是,古代是抵制計劃生育的,所以你們家能拿到獨生子女證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你爸的官也只有一個,那就只能「遵照法制」(嫡長子繼承製),給你們家大哥了(希望你就是)。 比如前面所說的超級家族,藤原家,就因為生太多了,結果分裂為北、南、式、京四家,最後只有北家獲得了關白繼承權。而北家又分為一條、二條、九條、近衛、鷹司五家,所以關白就以這五家來擔任了——除了1585年後的一位偉大的叔叔和他那位悲慘的侄子。所以日本戰國乃至整個日本歷史裡面最為激烈的爭鬥,就是家族內部的家督(即一家之長)之爭,無數人為此付出了性命——慢慢諸位就會看到的。 扯遠了。現在說的這個關東管領職位,也是由一個大家族——上杉家世襲的。上杉家也生多了,分為了犬懸上杉氏、山內上杉氏、扇古上杉氏、托內上杉氏。也就是說的,關東管領只能由這幾家裡面的成員接任,特別是較強的前三家,其他人想都別想。當然,凡事都會有例外,許多年以後,還是有兩位赫赫有名的非上杉家成員擔任過關東管領這一職位,此是後話。 再來說「三管四職」。「管」,指的是管領一職;「職」,指的是侍所。管領是職權類似於關東管領,只是後者的管轄範圍僅限於關東十國,而管領則名義上處理全國政務(實際得看幕府的權力擴張有多大)。侍所的職責,則是負責幕府的警備工作,即首都衛戍部隊長官。由於日本的光榮傳統,這兩個職位也是世襲的。管領職位由斯波、細川、畠山三家掌握,侍所長官則由赤松、山名、一色京極四家擔任,這就是著名是「三管四職」。 最後來說說眾守護,這裡指的是指室町幕府的地方機構。日本按照舊律令,將本國分為六十六國(又稱州)四島(是四個小島,不是所謂的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相當於省一級地方行政單位。不過想都可以想像,當彈丸大小的日本除以(66+4)之後,每一小塊還剩下多少。再何況,當時日本的疆域還不包括北海道島,所以號稱省級行政單位的「國」,一般也就是幾個鄉、村大小而已。這些國的最高軍政長官,即守護,相當於省長。這些人在本國內徵收國稅(自己吃掉大半),任命公務員(一般堅持「任人唯親」原則)、維持秩序(順我者......,逆我者......)擁有很大的權力。順便提一下,有幾個特殊地區也有幾個特殊的職位,它們是:(1)最大的兩國,陸奧國和出羽國,分別設立奧州探題和羽州探題;(2)九州島,設九州探題;(3)中國地區(當然不是我們中國,乃本州島那個尖鼻子部分),設西國探題(因為位於本州島最西邊)。之所以提這個,是因為我們後面會有幾位猛人,分別干過這些職位。而他們就是這本書、以及這段歷史的主角——之一。 導致日本戰亂的政治根源,就是室町幕府的這一套混亂的政治體制,特別是守護制,基本上就是國家分裂主義和地方割據主義的合法護身。關東公方和管領且不說,連中央核心的「三管四職」七大家族,都是徹頭徹尾的超級守護,各擁有數國的領地,比如「三管」之一的畠山家,就身兼河內、紀伊、越重三國的守護;而鼎盛時期的山名家號稱「六分之一殿」,即擁有天下的六分之一,十餘國的領地——這些自然成了幕府的巨大威脅。 據說,新中國成立後有人曾對主席建議,應該授予粟裕和鄧小平兩人元帥一銜,主席表示反對。結果粟裕授銜大將,而小平同志則沒授銜。但在日常工作上,粟裕卻成為了解放軍總參謀長,而鄧小平則擔任了中共中央總書記,遠高於其他元帥們。這是大家才理解的主席的用心良苦:榮譽和實權都拿走了,你還會認真辦事么? 可惜足利幕府未能理解這點。你讓這些管領侍所家族們既擁有土地,又掌握權力,同時再享有榮譽,他還會認真辦事么? ——不會。 於是這幾大勢力開始相互鬥爭起來。 由於過程相當複雜,我就簡單描述一下:先是幕府支持關東公方和山內上杉氏滅掉了犬懸上杉氏,接著再借山內上杉氏之手打擊了想奪取將軍寶座的關東公方,然後挑起「三管四職「家族們家中的內亂(反正家家都生得多,不怕沒鬧事的)。就這樣,幕府先後打壓了斯波、畠山、山名、京極、一色五家——勝利,似乎就在眼前了。 幕府幹得非常漂亮,結果玩大了。這次縱橫捭闔的削藩大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6代將軍足利義教先生在著手幹掉赤松家時中了鴻門宴,被對方給砍死了。於是幕府方面的集權行動功敗垂成,回家辦喪事去了。 義教之死是室町幕府的一個轉折點,它標誌著足利將軍的身份由實權在握的國家領導人慢慢向傀儡轉變,幕府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削藩鬥爭了。鑒於將軍的突然非正常死亡,圍繞著誰來繼承將軍寶座引起了一陣騷動;而幕府裡面,除了將軍就是管領和侍所長官最大了,這兩家自然要成績攫取幕府的權力。於是義教及其前幾任將軍的努力瞬間化為幻影,局面還不如以前了。 借著這次動亂(史稱「嘉吉之亂」),兩大家族崛起。一是一直追隨將軍家而未受打擊的細川家,一是雖受打擊、但趁著混亂而東山再起的山名家——想起來了吧?對,就是應仁之亂中東西兩軍的領袖所在的家族。 細川家之所以未受打擊,大概是因為其與將軍家有一定血緣關係的緣故。而山名家,可能是靠著後來追隨幕府攻打其他家族而立功重起的。到應仁之亂時,細川家大致掌握了近畿(京都附近)和幾乎整個四國島共計6國左右的領地,而山名家則是西國8國的守護(雖然之前有十餘國)。兩家在地方上實力遠遠超過其他家族(如畠山家掌握三國,已是群雄中的佼佼者),再加上兩邊的家督各自是幕府管領和侍所長官,所以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各自陣營的領袖。 細川勝元不多說,而山名宗全這人則比較有意思。宗全是此人出家後的法號,其原名叫山名持豐。根據信仰,此人應該算是正宗的佛教徒。不過他崇拜的神比較特別,不是如來,也不是觀世音,而是佛家戰神,毘沙門天。本來這個倒沒什麼好介紹的,因為山名宗全也沒有留下足以配得上這位戰神稱號的經典戰役——倒不是他不會打仗,只是隔「戰神」這個稱號還遠著。但問題是,一個世紀左右後,另一位震撼日本的人物,也信仰這位戰神,並真的當之無愧,一舉獲得了日本戰國「軍神」(史上第二個,第一個即前面所說的楠木正成)的稱號,他就是——...... 其實細川勝元和山名宗全還是親戚,而且關係很簡單:細川勝元是山名宗全的女婿。但是,這樁婚事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政治婚姻,而且效果也不怎麼樣,因為聯姻後兩人關係仍然非常不和諧,極少合作,經常矛盾。這裡僅舉兩例:一是在攻打赤松家時細川勝元基本上只喊口號,然後躲在大本營搞後勤,衝鋒陷陣的任務便交給了山名宗全(誰要您老人家信戰神啊);二是三管之一的斯波家內亂時,兩人公然對立,互相支持相互對立的斯波家兩公子,然後相互劍拔弩張。除此之外,兩人還在畠山家家督問題、將軍家立嗣問題、四國島爭端問題上矛盾重重,大有你死我活之意。 不要認為這些是細川勝元家庭暴力導致的。真相是,赤松家的地盤挨著山名家,同時隔細川家很遠;而山名宗全所支持的斯波家公子,是他女婿(估計關係比他和細川勝元好)。 一開始我很同情那位嫁給細川勝元的山名小姐,但隨著對日本戰國史的深入了解,我——還是很同情她,只是已經麻木了。因為這段歷史裡面值得同情的人、特別是女人,太多了。她們為了自己家族的所謂「使命」,屈辱地嫁給自己家的敵人,然後過著人質般的生活。雖然有人「不巧」得到了愛情,但基本上都是已悲劇而告終。不似王昭君,她們不能、也不可能給國家帶來安定,因為她們只是利益與權力的玩物而已! 政治之醜陋,人性之醜陋! 剛剛說了,義教討伐赤松家時,細川勝元負責留守,山名宗全組織戰鬥。等義教一死,這兩個人自然成了「當世之周公」,負責清場工作。兩人也當仁不讓(誰讓誰吃虧),難得地一起滅掉了造反的赤松家(必須的),扶持了7代將軍(遲早的),瓜分了戰果(這才是最重要的),然後繼續毅然而然地投入到轟轟烈烈的人民內部矛盾中。 山名宗全畢竟是馳騁沙場的老將,很快便嗅出了火藥味,便率先在自己的居所(在京都)召集了軍隊,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細川派的注意。1467年1月,對不久前因為山名宗全反對而喪失家督資格的畠山政長按捺不住,燒毀了自己房子(破釜沉舟?),率兵(也不知道能有多少)跑到御靈神社擺下陣勢;而奪得家督位置的畠山義就也紅了眼,立刻跑來攻打御靈神社。因為是突發事件,雙方的老闆——細川勝元和山名宗全都不想過早捲入,再加上前將軍足利義政的調停,所以這場衝突的規模並不大(大概可以從《古惑仔》電影中推出),其結局是當上家督的畠山義就勝出,但整個京都已經開始進入一級警備狀態。 兩個月後(3月),雙方談判失敗,再加上各地武裝紛紛表態完畢,戰爭終於全面爆發!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淀殿請求德川家康平定石田叛亂」書信的真相
※日本戰國五十五個家族介紹
※父與子:日本戰國時代的父子檔們·北條篇
※父與子:日本戰國時代的父子檔們·武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