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健康啟示錄(四):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二戰結束後,美國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採取了敵對和遏止政策,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由此陷入了戰爭之外的全面對抗,在冷戰期間(1947年~1991年12月),雙方生產了足以毀滅地球千百次的核武器,並建設了大量的核設施,位於蘇聯-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就是該重大核事故的發生地點。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一、事發過程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附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起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外泄的輻射塵幾乎席捲整個歐洲,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污染最為嚴重,由於風向的關係,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

  爆炸瞬間約有50噸核燃料化作煙塵進入大氣層,另有70噸核燃料和900噸石墨崩濺到反應堆周圍,引起30多場火災。核反應堆中剩餘的800噸石墨引起的大火,消防隊員和陸續趕來搶險的軍人、直升機飛行員、核電專家、工人用了10天的時間才將其撲滅。

  意外發生後,有203人立即被送往醫院治療,事故後前三個月有31人死亡,其中28人死於過量的輻射,死亡的人大部分是消防隊員和救護員。為了控制核電輻射塵的擴散,蘇聯當局立刻派人將135000人撤離家園,其中約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普里皮亞特鎮居民。

  之後的幾個月,蘇聯政府派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將反應堆的大火撲滅,並控制住了輻射,但負責清理的人員受到了嚴重的輻射傷害。由於擔心反應堆核心內的高溫鈾與水泥融化而成的岩漿熔穿廠房底板進入地下,當局出動大批軍人、工人,給炸毀的四號反應堆修建了鋼筋混凝土的石棺,把其徹底封閉起來,並將周圍30公里半徑範圍劃為隔離區,用鐵絲網圍住,入口設有檢查站,防止人們誤入受核輻射傷害。

  參與救援的武裝部隊

  二、爆炸起因

  1986年4月25日夜間,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第4號反應堆即將結束第一次核燃料循環,工作人員計劃停機檢修,在此期間打算進行一項測試緊急堆芯冷卻裝置的實驗,爆炸是在測試實驗過程中引發的,關於事故的原因,官方有兩個解釋。

  第一個於1986年8月公布,蘇聯當局把責任推卸給核電站操作員。根據Anatoli Dyatlov一名職員所述,核電站廠房的主管基本由不具備RBMK資格的員工組成,缺少操作大型核反應堆實驗的經驗,設計者知道反應堆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危險,但蓄意將其隱瞞,核電站工作人員沒有收到關於反應堆問題的報告,致使測試實驗過程中操作不當引起爆炸。

  第二個解釋由Valeri Legasov於1991所公布,他們認為RBMK反應器設計的缺陷,尤其是控制棒設計的缺陷是釀成悲劇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操作員在事故前關上了許多技術指南上禁止的反應堆安全系統(安全系統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是不允許被關閉的)。

  1986年8月出版的政府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操作員從反應堆核心拿去了至少204枝控制棒(這類型的反應堆共需要211枝),留下了七枝,而指南是禁止RBMK-1000操作時在核心區域使用少於15枝控制棒的。

  受核輻射傷害的倖存者

  三、切爾諾貝利核事件的影響

  切爾諾貝利核事件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它所釋放出來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總共造成近2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

  事故後前3個月內有31人死亡,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直接污染,徹底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至少需要800年,核電站附近的蔬菜還需2萬年才能安全食用,持續的核輻射危險將持續10萬年。核反應爆炸區近20英里範圍至今仍被封鎖,核電站所在的普里皮亞特城已經變成一座古代廢墟。

  2005年~2006年,由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政府以及其他聯合國團體一起合作完成的核事故總體報告指出,事故死亡總人數約為9000人。烏克蘭衛生局局長於2006年聲稱,發現約240萬烏克蘭人(包括428,000名兒童)受到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輻射塵影響,身受癌症、白血病等各種疾病的折磨。而切爾諾貝利清理協會的報告指出,組織里大約有600,000名清理人,當中就有10%清理人犧牲,165000名殘廢。

  這次核災難對當地乃至全球生態系統造成了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僅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就因主觀和客觀原因難以精確計算。核事故促使蘇聯政府的信息公布更趨透明化,慘重的經濟損失間接加快了蘇聯的解體,解體後的獨聯體及各獨立國家,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至今仍為切爾諾貝利事件所遺留的一系列污染問題付出極大的代價。

  與此同時,意外引起了全世界對蘇聯及本國核電工業的安全顧慮,並減緩了一系列的核電工程進度。一些歐洲國家從1986年開始就強制實行食物限制,尤其是來自切爾諾貝利放射性塵埃的食物污染。核災難讓人類再次目睹了核能的恐怖一面,迫使核武國家對消除核武器數量達成了共識,推動國際無核化進程向前發展。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25周年紀念日

  四、解讀核污染

  核能是人類探索新能源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由於核能有諸多優點,很多國家從上世紀開始就不惜成本的進行核研究,除了研製出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也將核能應用於其他領域,核電站就是主要代表之一。目前,全世界約16%的電能由441座核反應堆生產,9個國家40%多的能源生產來自核能。

  核能在續航、節能等方面比傳統能源出色得多,但也存在巨大的使用風險。最常見的核原料鈾、鈈本身就屬於放射性重金屬,參與核反應後會釋放出多種毒性大小不一的放射性氣體,一些氣體對人體的危害較小,其他放射性物質對人畜及環境的危害很大。

  電離輻射引起的電離、激發等作用會把能量傳遞給機體,造成各組織器官發生病理變化;放射性核素可以對周圍產生很強的輻射,形成核污染;放射性沉降物還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在體內達到一定劑量時就會產生危害。核輻射會使人出現頭暈、頭疼、食欲不振等,之後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若超劑量的放射性物質長期作用於人體,可使人患上腫瘤、白血病及遺傳障礙。

  切爾諾貝利核事件所造成的核污染主要來自大劑量的高輻射物質,意外發生後,人們的健康主要受放射性物質碘-131、鍶-90、銫-137所影響。其中,植物、昆蟲、蘑菇最表層的土壤會吸收銫-137,核污染對當地人的影響可能會持續幾個世紀。

  一般來說,核污染主要是指核物質泄露後的遺留物對環境的破壞,包括核廢料、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以及它們對環境造成污染後帶來的次生污染。另外,核電站的熱效率較低,工作時會排放更多的廢熱到環境中,也屬於比較嚴重的核污染之一。核污染主要來源於核武器實驗,核電站泄漏,工業或醫療上使用的核物質遺失,核武器爆炸產生的熱輻射、核輻射、放射性存留等。

  核污染尤其是核輻射對人體和自然環境的危害是深遠的,大部分核設施都建在海邊及人煙稀少的地方,以降低核污染的危險性。另外,限制核能的應用、控制核燃料的生產加工、提高核利用技術、避免核戰爭等也是預防核污染的有效方法。而治理核污染的主要途徑有:物理法、化學法、電化學法、物理~化學聯用法、微生物清除法、焚燒、超級壓縮法和土壤去除法等。

  原子彈爆炸

  五、盤點歷史上重大的核事件

  1、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

  1945年8月6號、8月9號,美國先後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10幾萬人在核爆炸當天直接死亡,城市化成一片廢墟,數十萬人嚴重受傷,倖存者至今仍飽受癌症、白血病、皮膚灼傷等輻射後遺症的折磨。日本有關部門於2007年8月統計,廣島、長崎因受原子彈爆炸傷害而死亡的人數已分別超過25萬和14萬。

  這是人類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據分析人士估計,目前全世界核彈頭總數為17300枚,全部破壞能力是投放於廣島的原子彈的100萬倍,一旦爆發核戰爭,人類將不復存在。

  2、蘇聯核動力衛星墜毀

  1978年1月24日,蘇聯「宇宙」954號核動力衛星發生故障,核反應堆艙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隕落,未燃盡的帶有放射性的衛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內,造成嚴重污染。1983年1月,「宇宙」1402號核動力衛星發生類似故障,核反應堆艙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氣層時完全燒毀。

  3、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核電站第2組反應堆的操作室里,紅燈閃亮,汽笛報警,渦輪機停轉,堆心壓力和溫度驟然升高,2小時後,大量放射性物質溢出。事故發生後,核電站附近的居民驚恐不安,約20萬人撤出這一地區,由於核電站的安全設施完善,後續處理及時,此次意外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現場只有3人受到略高於半年的容許劑量照射,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

  三里島核電站事故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第五級),曾引發美國各大城市的群眾和正在修建核電站地區的居民舉行集會示威,要求停建或關閉核電站。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政府不得不重新檢查發展核動力計劃。

  4、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爆炸後,日本政府13日承認,在大地震中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可能正在發生「事故」,2號機組的高溫核燃料正在發生「泄漏事故」,3號機組反應堆面臨遭遇外部氫氣爆炸的風險。2011年3月13日,共有21萬人被緊急疏散到安全地帶。

  日本福島核泄漏是21世紀最嚴重的核事故,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人士2011年4月12日透露,已經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定為7級,它是繼切爾諾貝利核事件之後第二例國際重大核事故,所造成的核污染和健康傷害尚不明確,有關爭論仍在繼續著。

  核能是威力無比的雙刃劍,它既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也可以成為貽害萬年的生命殺手。核應用是艱險重重的道路,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在核災難的歷史鏡子中,我們看到了年輕的自己,和瘋狂的過去,希望每一片荒漠的廢墟都會變成人類的福祉,指引我們和平、向前。

  (文章出自新稀寶,轉載敬請註明)

推薦閱讀:

【經典名言薈萃】1148  【人生啟示錄】 彙編四
華西啟示錄
圓神語錄 前十章
[形象設計啟示錄]身體語言篇
老謀深算—— 《孫子兵法》啟示錄3 陳林編著

TAG:健康 | 人類 | 事故 | 貝利 | 切爾諾貝利 | 核事故 | 啟示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