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取穴要點
表裡的經脈臟腑時、取用絡穴治療最為恰當。
(2)五腧穴:五腧(井、滎、俞、經、合) 穴,是以五行學說來表示每條經脈中數個腧穴的特性,以應用於臨床,根據虛則補其母、寔則瀉其子的原理在治療中應用。
(3)原穴:原穴是臟腑真氣輸注於經絡的穴位,故「五臟六腑之病,皆取其原」。十二經的原穴在六腑(陽經) 系單獨存在,五臟(陰經) 則與五腧穴中的「俞土」穴並用。在臨床上對臟腑疾患取用原穴有很好的效果。
(4)郄穴:郄穴指人體的間郄,為氣血彙集之處,如病情較重的針刺郄穴有疏通氣血的顯著效果。
(5)募穴:募穴是在本髒的經氣聚集部位,凡屬內臟疾患經久不愈的,募穴有顯著的療效。
(6)俞穴:俞穴是內臟之氣所輸注的孔穴,故亦 為治療臟腑疾患的重要穴位。俞穴與募穴有陰陽之別,募為陰,俞為陽,更適用於與內臟有關的其他各部疾患。
(7)八會穴:人體的氣、血、臟、腑、筋、脈、骨、髓之氣均各有所會,凡屬某一種組織或臟器的病變,均可採用其有關的會穴。
(8)交會穴:十二經與奇經八脈的循行,常是相互交錯,並不是孤立的,因此有許多腧穴,是兩經以上的經氣交會的穴位。這些穴位,不僅能治本經的疾病,還能兼治其所交會經脈的疾病。
(三) 取穴配方的具體運用
腧穴的特點已在前面介紹,掌握這些特點在臨床上即可靈活運用,在取穴配方具體運用綜合起來可分以下兩大類型,即局部取穴與按經取穴,這兩大類型幾乎可以包括各種取穴方法、特別是按經取穴最為重要。
(1)局部取穴:
這一類型取穴方法的特點,即不按經絡循行取穴,每個腧穴在什麼地方就治什麼地方的病,換言之即是那個區域有病就在那個區域來取穴。這種取穴方法不僅能治療局部體表的疾病,並且能夠治療局部體內臟器疾患(胸、腹、背部) 。這一方法的應用,甚為廣泛,並且易於掌握,也可以單獨使用。但遇到較複雜的疾病,則不及循經取穴,二者可以配合使用,具體方法概括的可分以下兩點:
①痛腧取穴法:這一取穴方法與局部直接患處為主(除重要器官及較大血管外) ,即是那裡疼痛,就在疼痛處針灸,這就是古人「以痛為腧」的規律,這種方法在臨床上只適用於痛症。 ②鄰近取穴:這一取穴的方法可分為局部較近區域或較遠區域取穴如眼病取攢竹、睛明,鼻病取巨髎、迎香、耳病取聽官、聽會??等,這些都是在患部的局部附近取穴。如鼻病取上星,通天,頭痛取風池、風府,胃病取章門、天樞??等,這些都是在患部的局部較遠的區域取穴。但是頭部仍不離頭部、腹部仍不離腹部,還是不能脫離局部的範圍。
③募俞取穴法(腹背取穴法):這一取穴的方法,是以臟腑特定穴位為基礎。雖然「募」「俞」一在腹,一在背,但是這些穴位,亦不離乎臟器所在的局部,如胃募中脘,胃的俞穴胃俞,肺募中府,肺的俞穴肺俞??等等。
在臨床上治療胃病取中脘或取胃俞,仍然是以臟器局部為主,如果中脘、胃俞同時並用,即是「俞募取穴」,符合古人「從陽引陰,從陰引陽」的規律,後世在這一規律基礎上演變為「腹背取穴法」、即是不專以臟腑特定穴位為基礎,如胃病腹部取梁門、背部取胃倉等等,尤為靈活。
以上三種取穴方法,雖各有不同,總之皆屬於局部取穴的範疇。
(2)按經取穴:
這一類型的取穴方法,較為複雜,也是非常重要的取穴方法,要掌握這種方法必須充分了解臟腑生理、病理、經絡循行路線、陰陽五行表裡關係、腧穴的特性等等,才能掌握靈活運用,故較局部取穴為困難,臨床上使用,治療複雜的疾病效果較局部取穴為高,可以單獨
推薦閱讀:
※董氏針灸72絕針更多推薦
※針灸治療月經不調等其它疾病的臨床彙編
※國寶級針灸大師的絕活
※針灸是怎麼補陽虛的?
※針灸美容法
TAG: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