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傳統武術

廣東省海陸豐傳統武術

(1)主要流派及其特點

流傳在民間的傳統武術有七大拳種:即宋太祖趙匡胤創的「太祖拳」;達摩祖師創的「達尊拳」、鬼谷子創的「猴拳」;永春縣方七娘創的「鶴拳」;及 「五祖拳」; 「玄女拳」 ;「羅漢拳」(發源於河南嵩山少林寺之十八羅漢手,清明期間由名手孫玉峰傳入廣東)。還有五梅花拳、五梅煞字門拳、龍尊拳、至善禪師八寶拳、蛾眉拳、龍拳、虎拳、蛇等等。少林南拳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洪熙官、劉三眼、蔡九儀、李式開、莫遮蛟等五位少林弟子為代表人物的廣東五大門派。它們各有專長,各有特色。

在歷史上,海陸豐傳統武術馳名於世。二百六十多年來,海陸丰南少林拳傳播於海豐、陸豐、汕尾、惠州、港澳及東南亞等地。海陸豐地區民間武術種類多,內容豐富多彩,自南北佛教、道教和四面八方的武術文化流入,形成了民間拳技流傳下來,其中流傳最廣泛的門派有:少林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峨嵋派與武當派,拳種(派)有五祖拳、雷家教拳、朱家教拳、李家教拳、蔡家教拳、莫家教拳、鳳陽拳、僧門拳、化門拳、字門拳、會門拳、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拳、五行門拳)等。

自清乾隆至近現代在海陸豐民間傳播及各家自創的拳種有:羅山拳、蔡家拳、莫家拳、鍾家拳、蔡莫拳(三腳虎拳)、逛花門拳、青塘拳、劉亞梅拳、萬仙拳、南枝拳、葉添拳、陳四任拳、八萬周拳、圓山拳、林田心拳、詠春拳、黃三拳(安徽鳳陽北少林拳)、溪角山拳(朱家教)、笏口拳、蔡清玩拳、武當派易經拳、蛟湖劉家拳、烏肩拳、草猴拳、「戳腳」拳、北派嵩山少林拳、武當一炁五行門(馬德新拳)、羅漢拳、流民拳、崑崙拳、白眉拳、虎拳、蛇拳、穿燈拳、大成拳、俠拳等等(部分尚未發掘)。其文化內涵豐富,繼承了習武強身、除暴安良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實用性強,傳布甚廣。除廣東各市縣,香港、澳門和台灣等外,在法國、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東南亞一帶國家,都有海陸豐的徒弟、徒孫,有的傳承了幾代。海陸豐傳承和各家創立的拳派,是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必將為民間武術文化增添光輝的篇章。海陸豐民間武術與民間動物舞緊密結合的傳統特色應發揚光大,樹立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文化品牌,立足本地、衝出廣東、走向世界。現根據地方史志、家譜、手抄本及傳聞,在這裡將對民間部分武術的傳承發展情況作初步探討。

【南少林五祖拳】:五祖拳,又稱五祖鶴陽拳。相傳是福建晉江人蔡玉明(蔡玉鳴)所創,為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據說此拳是由蔡玉鳴綜合了白鶴拳、猴拳、羅漢拳、達尊拳和太祖拳而成的,故稱五祖拳。五祖拳屬典型的外家功力型拳術,威猛激烈,以柔濟剛,亦包涵內家拳的很多技擊法和內功修鍊法。

五祖拳的特點是多短打,門戶緊,拳勢烈。在練法上要求頭上頂,兩肩墜,心胸守,丹田聚。對樁功要求很嚴,腿法中平,步形較高。五祖拳以南拳為主體加以發展,豐富了南拳的內容,拳法:腿踢四面八方,巧狠並行;出於快速連綿,靈活多變,動作連貫;逢剛化柔,逢柔制剛,上中下三盤剛柔相濟,配合默契,勇猛如虎,守如處女;聲東擊西,指上打下;虛實難捉,動作幅度大,進攻能力強;有剛陽之美,剛似猛虎,柔如棉里藏針;近身遠搏,靈活自如。五祖拳曾在海陸豐地區廣泛流傳,植根於民間之中(海陸豐傳統拳術大部分屬五祖拳系)。

【峨嵋拳】:峨嵋拳發祥於四川峨眉山,形成於明代。峨嵋拳祖師原為一道姑,後入佛門,是為道門修鍊,佛門正果。因屬女子創拳,集眾家之長,形成了獨特的技法與風格。它的主要技擊特點是動作小,變化大,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以靜制動和以動制靜並用,攻防時多順勢前鑽,借力反擊,以快取勝。峨眉拳術有僧門、岳門、杜門、趙門四大家和洪門、化門、字門、慧門四小家.所以其拳最大的特點是:兩肘不離胸肋,手法有柔、快、變、假。主張動靜並重,動上有十二樁:「天、地、之、心、龍、鶴、風、雲、大、小、幽、冥」。靜上講究六十專修功:虎步功、重捶功、縮地功、懸囊功、指穴功、涅盤功等。其中尤以「指穴功」的天罡指穴法最具威力。峨嵋拳譜中道:「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滿江湖」。「五花」指五大門派,即黃陵派、點易派、青城派、鐵佛派、青牛派。「八葉」指八種拳術:

1、僧門,據說傳自少林僧人,故名。又稱「申門」。特點是巧、快、靈、動,如猢猻狀,別名「猻門」。 2、岳門,據說由岳飛所傳,特點是矮樁。 3、趙門,據說為趙匡胤所傳,借鑒少林派太詛長

拳等拳法,特點是高樁。又因習練紅拳,稱為「紅門」。 4、杜門,以傳說中諸葛亮八陣圖之「杜門」而得名,一說拳法傳於自然門杜觀印。特點是封鎖嚴密,善於防守。 5、洪門,相傳以明太詛洪武年號而得名,習練大、小洪拳,特點是剛勁。 6、化門,又稱「蠶閉門」、「纏閉門」,三十六閉手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緊封敵手,使其不能施展。 7、字門,又稱「智門」,因收勢擺成字形而得名,特點是高樁長手,起伏大。 8、會門,又稱」慧門」,以神拳為代表,講究觀師默像,念咒語,頗為神秘。

「僧門」、「化門」、「字門」和「會門」四門峨嵋拳術在海陸豐民間流播久遠,影響甚廣,習練人員眾多。其風格是:「僧門拳」無僧禮不成拳;「化門拳」行拳時如蠶吐絲連綿不斷;「字門拳」是無字不成拳;「會門拳」是無圓不成拳。「化門拳」是峨嵋派「五花八葉扶」的第六葉,也叫「化門拳」中「蠶閉門」,「蠶」即是行拳時如蠶吐絲綿綿不斷,「閉」即應敵時緊封敵手、避實就虛。也有人認為化門即是手法多變頗有花梢之意,但又不同於花拳,故名「化門」。風格和洪門相反,沒有大開大合的動作,多以柔和、小巧為主,多用腕,「制化敵勁,引進落空」,其牽緣手法有化開對方進攻之意。此拳重視單手練習,主要手法有:巴、探、掛、拿等,要點是「掌不離腮,肘不離懷」,發拳時每一手撓頭鉤掛,講究手腳輕快,「化門」中的典型套路36閉手,36閉手又稱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俗稱36天罡手),其內容豐富,方法多變,攻防嚴密、剛柔並濟,具有遠踢近收,遠手近肘的特點。清末民初期間海陸豐有好多出名的峨嵋派高手,他們都傳有徒弟。

【南枝拳】:以陳南枝命名。陳南枝(1847~1925),字鑒山,海城人,壯年時移居妻家揭陽縣南山區鄧村(今揭西縣境內)。少年時學習家傳武術,後得福建少林寺雙禪法師的第三代傳人松先生的真傳。功成後,到潮汕地區設館授徒。他所授的拳術注重實戰,近身擒拿,手足並用,技擊特點與當地拳術截然不同,群眾把他傳授的拳術稱為「南枝拳」。該拳在潮汕地區分為兩脈:一脈在普寧、潮陽一帶,著名弟子有陳四大、陳任夷、陳宏、謝坤記等。建國後,在普寧、澄海兩縣均有傳授,從學者來自潮安、饒平、南澳、潮陽等地。另一脈在揭陽一帶。陳南枝在揭陽授徒時有7名徒弟:黃國榮、魏內園、周玉添、洪利、林庭、洪卿、許英豪。南枝拳流傳於海豐、揭陽、普寧、潮陽、澄海、汕頭、潮安、南澳、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各國,有深遠影響和較高聲譽。

南枝拳動作簡練,發招剛勁,能攻善守,靈活多變。近身擒拿,手足並用,步穩力沈,步走四,拳打八方,進退快捷,連消帶打,步法靈活。南枝拳手法採用沖拳、鳳眼拳、頂腕、虎爪、劈手。腿法採用側踢、飛蹬、轉身側踢、踩腿、蹬地飛跳步等。步型有:弓步、馬步、吊馬(虛步)、仆步、並腿、深曲膝(低馬)。普寧、潮陽一脈的拳術套路有:連環拳、四步拳、飛舞拳、蓋日拳、削竹拳、十二步仿、天罡地煞、娘子梳妝、百鳥朝鳳、猛虎出洞。短器械有:落地開花雙刀、連環鐧洗馬踢刀。長器械有:伏虎棍、十八虎庄棍、雄雞等。

【蔡家拳】: 蔡家拳,南拳流派之一。相傳是乾隆年間少林僧人蔡九儀(一說蔡展光)所創。該拳流傳地區很廣,包括汕尾、湛江、濂江、茂名、化州、吳川、中山、江門等地。蔡家拳以快為主,快速靈巧、敏捷多變、消身借力、因勢利導、閃化巧取、以巧取勝、不以力爭衡。在技術上,蔡家拳是有著重偏門攻擊,快步搶攻,消身借力的特點,馬步以三角步為主。步型稍低,步法穩健,動作幅度大,擅髮長勁,出拳後肘伸直。其拳套路有十字拳、大運天、小運天、天邊雁、柳碎梅、兩儀四象拳、拳肘手、六連拳、百鳥歸巢等,器械有單頭棍、雙頭棍、蔡家三矢大鈀等。

【莫家拳】:據《廣東省志.體育志》記載:清朝乾隆年間,由福建來廣東的少林寺慧真禪師把武術傳給惠州府海豐縣汕尾莫蔗咬(字達士,也叫莫達材),後傳給惠州火崗村的莫清驕(字大昌,即莫振蛟)、莫四季、莫定儒。經過他們切磋琢磨形成莫家拳,為莫家拳的第一代傳人。至今,莫家拳在橋頭一帶代代相傳,盛極一時,還湧現出著名的武術拳師和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現今,莫家拳主要流傳在惠州、東莞、廣州、佛山、順德、汕尾等地,並已流傳於香港、澳門、東南亞(星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英國、美國等地。

莫家拳注重腿法,南派風格,這種拳有36套配套腳法,江湖上稱為「無影腿」。其腿法剛柔相濟,靈活多變,虛實狡詐,處處著眼,下三路實用技擊,腿不過肩,兇猛快速著稱,其手法運用南派五行手法,利用引進落空,截擊沖剌是南派拳術的拳法之良種。手法有:巴、探、掛、拿、開,化、纏、跟等。莫家拳技擊十二法,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歌訣雲:「拳行如虎勢,腳法高中低.身靈步活力,長短勁俱齊」。

【八萬周拳】:因首創此拳種者姓周名招勝,陸豐八萬鄉人,故稱八萬周拳。其特點和風格:硬馬吞吐、八步樁、弓前步、轉肩收腹、吊艮擋手、擒拿勾手、收手反彈、寬架馬、長距離、長於內涵、轉功自如、技擊性強,在海陸豐習此拳者甚多。傳人有楊梓、洪輝、余鏡、彭新會(余鏡和彭新會亦為蓮花大水坑「文師」之門徒)、西秦劇名伶羅振標等。

【林田心拳】:林田心(俗稱二師),清末海豐海城城北人。拳術招數:直馬、花拳、十二步、拳出肩轉、技擊內顧、馬正後坐。相傳田心師行拳三次喊力能拔起一棵青竹、拳穿田埂等,足見其拳種威力甚大。傳人有林仁、林召飛。

【溪角山拳】:(朱家教):赤坑鎮溪(雞)角山村王媽起,生於1852年,1875年到海豐白水磜(蓮花山)尋師。白水磜有一位拳師是南少林朱家教高手,姓余名洪,余洪師傅看王媽起學藝意誠,便收他為徒,把自身所學朱家教拳棍傳授給他,同期同學還有陶河鎮鍾閘古,他們滿師後都回鄉授教,把這種拳術發揚光大。余洪師傅所傳拳術共12個套路,套路中有三步、四門、十二步等,其中擅長於棍術,王媽起和鍾閘古師兄弟都長於棍術。棍術套路共9套,尤以中鑾及橫鐮棍為絕。鍾閘古因對該棍術加以研究,把它發展成為「鍾厝棍」,其子及孫(鍾漢集)亦嫻熟此棍術套路。

【陳四任拳】:陳四任,海豐縣城下圍陳人。清嘉慶年間,學藝於福建少林寺,其特點:動作舒展大方,馬正步隱,技擊性強,突出南拳風貌。陳一生賣魚度日,不輕露拳藝,有武德。曾與試藝者嬉戲,將銅板捏扁,足見其功力非凡。

【黃三拳】(安徽鳳陽北少林拳):北少林拳安徽鳳陽傳人黃三,女,生於光緒3年,享年101歲,5歲開始在曾祖父的指導下練筋骨習武,17歲時已身懷少林柔拳、練步拳、梅花拳、蝴蝶掌、羅漢十八掌、羅漢拳等,還有少林棍、刀、暗器飛刀等北少林拳武術的精湛技藝,尤其擅長蝴蝶掌、梅花掌、少林柔拳、飛刀、內功等。同時,還深得少林傷科始祖異遠真人傳下的真方醫術、清代技擊大師黃嚴的技擊秘訣及神效骨傷科秘籍,中醫傷科醫術精湛。黃三排行最小,深受師傅兼曾祖父的疼愛,成了第五代傳人。光緒21年,師傅命17女士前往京城配合已經準備好的人員劫獄,營救義和團義士。17女士從安徽趕到京城預定的地點會合時,因泄密,劫獄失敗,黃三隻身南逃過長江來到南京。後邂逅峨嵋派「會門拳」高手、廣東海豐捷勝籍人仕翁明晃(在南京開海味商鋪),1896年冬被翁明晃迎娶回大流村完婚。翁、黃婚後生有四子,第四子姓黃繼承黃三之香火,輩份按黃家排輩。

1915年,翁明晃夫婦將家庭遷至汕尾城區,1949長孫黃坤澤出生,16歲被授為入室弟子第六代衣缽傳人。黃三把一生的拳藝及傷科秘方傳授予長孫坤澤。1972年黃坤澤在某地巧遇河北省籍拳師劉潤中,拜其為師,劉潤中把「戳腳」、粘衣十八法、混元氣功、金鍾罩氣功、擒拿和刀棍,以及子午流注法和醫治法則授給黃坤澤。3年後學成,回到汕尾,坤澤把祖傳武功和劉潤中武術渾為一體,精益求精,創立了黃氏「子母韌拳」內功拳法。黃氏「子母韌拳」內功拳法以八卦的生克為內容:乾元享利貞,兌澤英雄兵,艮山封敵路,離火架炎輪;坎水涌波濤,坤地留人倫,巽風推山嶽,震雷霹靂中。子拳為小架八套路,母拳為大架八套路,八八六十四卦。

民國初黃三與丈夫翁明晃開始收徒傳授武藝,弟子有李勞工、陳仁檜(字陳芳),劉成芳、曾茂悍、江貴、吳傑、吳榮、石坤、陳並、老尾流、老尾歪、陳媽如等。江貴亦跟江西藝人(流民教)學習武當拳,傳人有江韓、江玉等。1942年江韓旅居香港,60年代在港創立「江韓健身學院」傳授拳藝,徒弟有羅槍、江旺等。

(部分資料摘自《粵東明珠汕尾》)


推薦閱讀:

你還能長高?快看,密春雷告知長高秘訣!
鬼拳2是不什麼片子,恐怖嗎?
武術器械使用教程 【8】
太極散手的對抗訓練(二)丟失訓練

TAG:傳統 | 武術 | 傳統武術 | 海陸 | 陸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