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福文化》第07集 來自四維通慧 00:00 23:17
每個人的福,都來之不易,要珍惜自己的福報,那是你生命的能量,不要隨隨便便消耗掉;那是你的元氣,一旦消耗掉,很難再補充得上。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福報呢?
1、要惜福、盡量不削福
保福的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惜福不削福。惜是珍惜,儘可能的保存;削是消費、減損,過度消耗。福報享用完了,必然會貧窮匱乏。
幸福不會從天降,得一點一滴積累,儘可能的惜福,不要消福。福被你消費了,享受了,福德變成福報,報掉就沒有了。
2、戒貪心,不沾免費的便宜
有人愛貪便宜,喜歡免費的東西,特別是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這可不是享福而是削福,天下最貴的東西就是免費的,因為它無價。還有人以權謀私,讓別人買單,自己消費佔便宜,以為是福,其實是豬八戒啃肘子——自己吃自己,到頭來消費的,都是自己的福報。
「犬守夜,雞司晨;蠶吐絲,蜂釀蜜;不勞動,不得食」。這是天經地義的理。人得做社會的資產,去創造價值,不能當社會的負債,白白消耗資源,什麼事也不做。人都得為社會做貢獻,生命才有意義;才為人所用,個體的價值才能實現。
現在的孩子,有的都上高中了還沒做過公交車,都是父母開車接送。有的孩子坐飛機從來沒做過普通艙,都是頭等艙。這是幸福還是消福?小孩子從小享福,外表富麗堂皇,內里的生命質量卻在下降,生理、心理的疾患越來越多。孩子先天帶來的那點福是有數的,如果只貪便宜不修福,他那點福很快就會享完了。得讓小孩子吃苦,這是為他自己修福積福。
3、多積福、少享福
有人說了,修福、積福,不就是為了享福嗎?有福不享,我積福幹什麼?
此處說的「不享福」,是不享那些吃喝玩樂,酒色財氣之「福」,享這類娛樂感官的「洪福」是消福;福德報掉了,生命力就衰減了,智者不享這種福。
《尚書召誥》中有一篇中《無逸》,記載了周公與成王的對話。周公在攝政的第七年,把王位移交給成王。《無逸》即是在交接儀式上周公向成王提出的忠告。《史記魯世家》說:周公恐成王壯,治有所淫逸,乃作《多士》、《無逸》。
無逸,就是不要放縱自己,不要沉湎於享受逸樂。放縱逸樂是導致統治階層腐敗的根源。早在2800年前,古聖先賢就意識到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要沾染驕奢淫逸的腐敗風氣。
智者享什麼福呢?五福中的後兩個「修好德」、「考終命」。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修好德的人,有好福相,人人見了都歡喜,走到哪裡都有人緣。不享福,福不外報,就在裡面形成福德。
福德越積越厚,生命能量就越積越多,像火箭發射升空的能量一樣,燃料越充足,燃燒後產生的推力就越大,用在修行上可以開啟大智慧,讓你大徹大悟,叫作般若;用在世間法上,可以成就大事業,造福萬代,垂名青史;用在家族傳承上,可以蔭蔽子孫,代代都有出類拔萃的好兒孫。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他以儒生統帥軍隊,保家衛國、官高位顯,家中卻一貧如洗,自己用薪俸收養了一百多個孤兒,自己死後的棺材都是別人送的。但他積累的深福厚德,蔭蔽子孫何止百代。他死於公元1052年,至今已有966年了,但范家一門直至今天仍然是人才輩出,這不是范仲淹的德行深厚嗎?
對自己而言,就有「必得其壽、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的五福現前,臨終安詳,死得瀟洒。這叫做「正受」,真正的享受。
古人惜福、積福、修福,不享福,就是要把自己的「福」留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自己洗個澡,換好衣服,說聲諸位咱們來世再見,一閉眼,走了,瀟洒之極!這得要大福報,別把福在活著的時候都享完了。其實,人最怕的是死不了又活不好,生不如死,那可麻煩了,所以「考終命」是一大福報,等閑之人還求不來呢。
好了,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收聽和支持,祝您及家人,春節吉祥!
※易經中為何說「群龍無首,吉」?※如何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理解中醫隱喻?※漢字簡繁之爭:"人造文字"民族有文化危機※中國近現代史跡型文化名城:貴州遵義※弘一法師與泉州的緣分
TAG:春節 | 中國 | 文化 | 節目 | 才能 | 特別節目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