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當年的假文憑

文|許錫良

要說造假危害性最大的領域之一,應該是教育領域了。而教育領域中假文憑現象又是特別值得一說的事情。當今中國,無論大小城市,四處貼著有如牛皮癬一樣的販賣假文憑、假證件的廣告與聯繫電話。令人一看就知道,中國就是一個造假王國。有一次我在雲南的青藏高原上的香格里拉看到這種假文憑廣告,而且廣告還是貼在公安局的大門上與圍牆上的,可見公然造假已經猖獗到了什麼程度。

說到假文憑,一般有真的假文憑與假的真文憑和假的假文憑之分。「真的假文憑」是指文憑是通過正當途徑辦,辦文憑的機構有存檔,有公章與簽名,自然是真的,但是文憑的水份大,沒有實際性的東西,這就是真的假文憑;還有一種就是有真學問,但是,卻沒有真文憑,這種情況叫「假的真文憑」。當然還有一種是既沒有真文憑,也沒有真學問,從頭到腳都是假的,這就是假得徹頭徹尾了。

人們一談到民國時候的教育,都無不讚嘆不已,確實相對來說,民國時的教育確實曾經輝煌過。這只是一個方面。其實,民國時候的教育成就雖然很大,但是同樣問題多多。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里的克萊登大學就不用說了。胡適先生當年做北大校長時,就遇到過許多假文憑事件。不過,那時的假文憑在大學後的學位會比較少見,許多學歷造假主要是在中學階段。因為,那時,大學入學規定必須要讀完高中,有高中畢業文憑才能夠報考大學,而不允許同等學歷者報考,這就迫使許多因種種原因而無法讀完高中並且獲得高中文憑的年輕學子去造假文憑,其實這些被迫造假文憑的學子中,有不少還真是有真才實學的。胡適先生在其《誰教青年學生造假文憑的》(發表於天津《大公報》1934年12月2日轉自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文集.教育卷》,中華書局,1998年1月出版,第257——261頁。)一文中詳細地談及了當時民國教育的弊端。就是民國假文憑現象。

民國一張假文憑值多少錢?在1932年前後,一張高中畢業文憑,可以賣到80元,這相當於當時一個大學講師或者一個中學教師一個月的收入。兩年之後,由於暴利,因此,製造假文憑的機構也就多了起來。胡適先生正是看到當時報紙上的一個報道說,北平警方破獲了一個製造假畢業文憑的機關,總共賣了一千幾百張,每張文憑賣出價值平均是十八元。因為,造假者多,競爭激烈,因此,假文憑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裡跌了近五倍。可見一張中學文憑,由於他是進一步報考的必要條件,因此,這張文憑也就值錢了。

當時在國內造大學文憑的還是很少的,要造就造國外大學的假文憑。因為,當時中國的大學數量極少,大學之間互相交流頻繁,一個縣裡出一個大學生,那都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因此,要查證一個大學生的真劣還是相對容易的。但是,中學就不同了,特別是一些地處偏僻地方,如貴州、吉林、黑龍江這些地方,隨便編造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學的畢業文憑,常常是查無實據。那時交通也不方便,去信查一間中學文憑,常常路上要走二三個月,等到信件返回的時候,那些持假中學畢業文憑入學的大學新生不但已經入學,而且已經學習了三四個月,即使當時的北大清華也不能夠倖免。有一年,也就是胡適先生當上海公學校長時,那一年,公學裡,用假文憑考進這間大學的學生竟然有七十多人。等到教務處查證之後,報請胡適裁決。

胡適一向不重文憑,只論真才實學,因此,要教務處查一查這些靠假文憑入學幾個月的學生的學習與考試情況,看看能否把那些雖然持有假文憑,但有真才實學的選出來。但是,這個建議卻被教務處無情地否決了。因為,一個人有沒有才學是其次的事情,造不造假,這涉及到了人的德性問題。胡適在才學與德性之間只得選擇了不造假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品德。

最令人尷尬的是,胡適任上海公學校長時,有一次發現一個學生自己製造的用來製造假文憑的大學木質印章與校長私人印章,但是等到胡適發現時,這個學生已經從上海公學順利畢業了。原來這個學生用假的某大學的印章開了一張轉學證明,結果沒有通過任何考試就順利轉到上海公學來了,並且只讀了兩年就得以順利畢業了。這個時候,他的文憑是真的,但是學歷卻是假的。

最令胡適難堪的是,他回到家裡,遇到自己剛剛初中畢業的侄子,居然也拿著一張假的高中畢業證去報考清華大學。胡適當場堅決反對,並且說:「我們家的子弟怎麼好用假文憑!」結果家人說,那是真的文憑,是由某中學派發,由教育局蓋印的真文憑。因為,胡適有一個朋友在中學做校長,因此,在上報畢業生的時候,一口氣多報了十幾個人,因此,由學校上報,由教育局驗證的真的假文憑就誕生了。幸而胡適沒有允許他的侄兒用這張假文憑去報考清華大學,但是,可以想見的是,當時有多少人是用這樣的辦法去報考當時的大學。

那麼,假文憑究竟是怎樣來的?胡適先生分析說,因為民國七八年時間,即1920年前後,民國政府教育部廢止了「有中學畢業同等學力者」可以報考大學的這一條章程。因此,假的中學文憑就有了市場。直到1934年,民國政府教育部才規定沒有中學畢業證的人,可以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但是,同時又規定這類學生不得超過報考總數的20%,這一限制又為假文憑提供了市場。但是畢竟為那些只在家庭里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了一條出路。

胡適先生主張用嚴格而過硬的考試來代替學生的文憑。也就是考試資格可以放寬,但是考試過程與考試結果卻要從嚴審查。他說:「考試若嚴,應考資格稍寬是無害的。如果文憑可憑,又何必再考試?既有文憑,仍不能升學,而必須考試,這可見文憑不足為憑。我們既不信文憑而信考試,那麼,沒有文憑而自信有同等學力者也應該給他一個考試的機會。我回想二三十年前,我在上海讀了五六年書,從梅溪小學考入澄衷學堂,從澄衷學堂考進中國公學,從來不曾拿過一張畢業文憑。後來考留美官費,也不要畢業文憑。後來到美國,也只憑北京考試的成績。我覺得那時代不用文憑只憑考試的辦法倒是徹底的。」(同上書,第260頁)這段話也說明了,假文憑的泛濫成災,確實是因為社會與體制對文憑的迷信而能力卻被拋棄在一邊造成的。當時民國的考試,與今天的考試有很大的不同,那時的考試不但有筆試,而且有教授面試。

據說,像當年清華大學教授陳寅恪先生負責面試時就曾經出過一道這樣的怪題,要學生對對聯。他出上聯:孫行者,要學生對下聯。當時確實難住了許多學生,但是卻沒有難住後來成為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的周祖謨先生,周祖謨先生面對「孫行者」這個上聯,脫口而出,就出了下聯:「胡適之」,陳寅恪聞後連連讚嘆不已。胡適的名字無意中竟然也成了一道面試的考題。面試,相當靈活,卻非常容易考出一個人的靈氣,測出一個人的潛能。有了這樣的考試,民國時確實把許多有真才實學的年輕學子選拔出來深造。當時的楊振寧、錢學森、錢鍾書、錢三強、錢偉長、陳身省等這些民國青年才俊就是由這樣靈活的選拔制度選出來的。

當然,胡適自己也是這種教育制度的結果。他說自己一直讀到美國的康乃爾大學,都沒有獲得過一張文憑,後來他從康乃爾大學農學院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學師從杜威學哲學,也沒有獲得什麼文憑。其實,在這篇文章中,他還有一段自己關於文憑的隱私沒有完全說出來,也就是他即使到了美國,也沒有拿到任何文憑,那張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文憑是他回國之後任北大教授做得十分出色,並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與旗手,引領中國一個時代之後,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學術委員會才讓其博士學位論文得以通過,並且補發了一張博士文憑給他。這在多年以後,這段隱私隱情才得以曝光。而且更為可笑的是,這張博士文憑,幾乎就是他一生中第一張文憑,也幾乎是他唯一的一張真的文憑,竟然就是這張遲到了十多年的博士文憑。有了這張來自美國名牌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真的博士文憑,此後他不斷地陸續收到來自世界各國許多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竟然達到38個之多。這恐怕也是世界上獲得博士學位文憑最多的一人了。

其實,胡適先生一生真的很不看重文憑,他不僅是這樣對待自己,其實也是這樣對待他的學生,也這樣對待他的學術同仁。因此,他才會把他自己從小學,一直讀到中國公學,再由考取公學公費留學美國資格,期間都沒有獲得過一張真正的文憑的隱私亮相出來。他的求學之路上,每一關都由考試決定,報考哪一間更高一級學校,都是考試加面試決定取捨,報名時根本不看他的文憑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背景,才會出現像錢鍾書、陳寅恪這樣的奇怪學者,他們是長期周遊歐美西方列國,求學十幾年,卻沒有獲得任何一張文憑的學術大師。這種奇人奇事,只會發生在那樣的年代,因為,那時確實是有這樣的風氣的。後來,教育部改變升學與用人的政策,因此,才有了像錢鍾書在其小說名著《圍城》里放肆地嘲笑過的,方鴻漸們的克萊登大學假博士的故事,其產生的背景也就是胡適作《誰教青年學生造假文憑的?》一文的前後,那是一個動輒以學歷文憑論人用人的民國教育改革時期。把原來可以以同等學力報考更高一級學校的規定,改成了必須認文憑。每一個升學的學生,必須提供低一級的學校的畢業文憑,才允許有報考資格。這樣情況的改變,就使得社會上假文憑突然就泛濫成災了。一個社會缺乏誠信而公正的用人之道,就會出現這種完全依賴文憑的政策,而這種依賴證件的政策又進一步促進了造假之風。

在文憑與真才實學方面,我以為美國一直是處理得最成功的。在美國,一張名牌大學文憑的含金量是比較高的,但是,這種含金量是與獲得的文憑的實力是成正比的。文憑的信譽與個人的信譽以及社會的信譽必須是合而為一的。同時,即使如此,文憑也不能夠替代你獲得的機會,特別是取得的成就。美國的大學無時無刻不在開放的平台上自由地激烈地競爭著。因此,在美國即使擁有一張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也不意味著你就有相應的成就。博士學位雖然在世界上是最高學位,但是,在西方學術傳統上,本來就只是一個人取得學術研究資格的最低要求。

在西方的大學,一個人博士學位的取得常常只是意味著你有了一張入門券,還得從助教做起,然後在崗位上做出成績來不斷地證明自己。在美國沒有人可以靠任何大學的任何文憑獲得特殊的待遇,一切待遇都要靠自己扎紮實實地去做,才會得到。如此這樣的社會,即使有做類似唐駿那樣的西太平洋大學博士文憑買賣的機構,其文憑也主要是買給類似中國這樣有著文憑崇拜傳統的國家,而不會在自己國家使用這種完全沒有含金量,更不代表學術水平的博士文憑。從胡適當年的假文憑來看,一個社會如果唯文憑是圖,學歷崇拜之風泛濫,那麼製造假文憑的事業也就會相應地發達起來。

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


推薦閱讀:

胡適、陳獨秀、魯迅等人為何激烈批判傳統戲曲
胡適與張愛玲的隱秘情愫
感動了胡適的三塊銀元
魯迅賦.胡適賦
胡適:男人靠不靠譜,就看這三點

TAG:文憑 | 胡適 | 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