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家庭傳承是青少年人格健全的基礎 - K12教育評論 - K12教育論壇 - Po...

家庭傳承是青少年人格健全的基礎2010年05月26日 作者:陳寶泉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來,校園安全問題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溫總理總理指出,除了採取強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們還要注意解決造成這些問題的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包括處理一些社會矛盾,化解糾紛,加強基層的調解作用,不僅給孩子們,而且要給每一個人以和諧安全的環境。對此社會輿論表示理解和贊同。  筆者想,在化解矛盾、營造和諧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傷童事件發生有社會文化等其他深層因素,如何糾正一部分人的偏執心態,特別是著眼於青少年的心理疏導,防患於未然,這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今春兩位全國政協委員同時提出了內容相似的提案:青少年的焦慮、抑鬱情緒在增長,因些許小事就輕生或殺人。很多孩子缺乏責任感、怕吃苦,一些人沒有理想。筆者認為,這些擔憂正在變為現實。幾家媒體對於日前富士康員工接連跳樓案的調查表明,精神危機是釀成悲劇的主因。  分析精神危機離不開家庭教育。中華文明傳承的主渠道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忠厚傳家久」,家庭教育是維繫社會文明的重要紐帶。近年來,以德育為中心的家庭教育主渠道被人為弱化,尤其是家庭結構裂變,紐帶有斷裂的危險。  一方面,時下獨生子女已進入第二代,過度呵護、過度嬌縱、過度替代現象愈演愈烈。我國目前對獨生子女政策的考慮都集中在勞動力可否持續供給、社會老齡化等方面,而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卻沒有被充分認識。嬌慣孩子習以為常,縱容子女成為社會痼疾,很多孩子不知感恩,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現象。日前北京大興區發生的自家滅門案,有學者分析就是典型的「嬌縱綜合征」。  另一方面是農村兒童教育的缺失。筆者日前參與北師大「新公民社工中心」研討,學者們對此憂心忡忡。在當前城鎮化過程中,大批農村家庭處於半解體狀態。有調查顯示,全國農村有大約5800萬兒童遠離父母,失去雙親的庇佑、照顧和引導。  這一問題實際長期未得到解決。ZF提倡、媒體報道的是學校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婦聯等組織逢年過節搞一些聯歡活動。筆者認為,教師的責任是教管好全班幾十個學生,一年幾次「送溫暖」活動也代替不了父母的關愛,關鍵是全社會都要創造條件使打工者家庭團聚。必須指出的是,為人父母者也要把盡養育之責作為家庭生活的首選。「養不教,父之過」曾是我們民族千百年傳承的人生準則。有學者指出0到3歲的嬰幼兒與年輕母親是「共生」關係,生下孩子自己不帶隱憂極大。北師大一位教授舉例說,一位打工父親過年回家時打孩子,半大的孩子哭喊著反抗:「你有什麼權力打我?你們除了生了我還管過什麼?我現在還小,打不過你,等我長大了……」這不啻悲劇的雛形。這些年媒體關注較多的是過度教育問題,其實從城鄉總體情況看,教育缺失對於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更大。  在當前社會快速轉型期,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問題對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化解這些問題,及時消解這些隱患。(陳寶泉)
推薦閱讀:

15歲網癮少年為搶錢殺害同學母親並焚屍
老太總覺得孫子餓 將14歲少年喂成300斤胖墩
曾經的少年,你去了哪裡?
青少年可以不讀孔子但不能不讀孟子(孫雲曉)
善射美少年

TAG:教育 | 家庭 | 人格 | 青少年 | 傳承 | 少年 | 評論 | 時評 | 基礎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