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生談——24節氣養生系列雜錄 11轉載自-心中有愛花開不敗-搜狐博客

一、小暑養生(起 居 )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則進一步指出:「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生有知亦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素問?保命全行論》亦云:「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道教經典《太平經》也反覆論及重命養身、樂生惡死的主張。指出:「人居天地之間,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為此提出了「自愛自好」的養生學說,即「人慾去凶而遠害,得長壽者,本當保知自愛自好自親,以此自養,乃可無凶害也」。說明,只有通過自我養護和積極鍛煉,才能得到長壽之軀。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其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盪,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 「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就是這個道理。 我國的氣功中,講究運氣調息,要求氣息出入於鼻端綿綿若無,其實本意並非在控制呼吸,而是通過呼吸調整心律,因為當人的心神不安靜,心律便會不正常,心律不正常時,人的呼吸也就無法做到平緩,從此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的養生術中,雖然主要宗旨是提高腎臟的機能,而其入門的基礎,卻是從調心開始的。在炎熱的伏天,人體內的血流加快,心臟負荷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靜與愉樂便顯得極其重要。

在高溫天氣中,人們最應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對上海市民的一項專題調查顯示,患心衰的人數連續上升,而且發病率已達1.9%,兩年間的死亡率達到 37%,六年的死亡率高達82%。進入高溫天氣,「內心脆弱」者更會面臨著突然心衰的可能。因此,醫生提醒,高溫天氣一定要養好自己的「心」。據有關專家介紹說,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進入高溫天氣,由於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臟器的供氧能力明顯減低,不少「內心脆弱」者就會引發心衰,患者最初可表現為活動後氣短;此後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活動的耐受力也越來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卧床休息。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易疲勞、食慾減退等癥狀。所以說,進入高溫天氣一定要注意養「心」。 要想預防心力衰竭,平時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要戒煙、少喝酒、適當控制體重、改善飲食習慣。對已確診為心衰的病人,除應堅持藥物的終身治療外,病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調整和改變,比如,飲食要低鹽、控制水分的攝人、進食不可過飽,多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適當運動,並保證充足的睡眠。 在炎熱的伏天,最易發生的季節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而環境通風差,使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造成的。此時外出,應調整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節中常感到煩躁,疲乏無力,食慾減退,甚至頭暈、胸悶、噁心等這些癥狀中醫講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對此,可適當進補,以補充身體中氣之不足。並且要保證睡眠的充足,並利用午睡時間,以彌補夜晚睡眠之不足。對於冷飲不可多吃。夏季適量吃冷飲可防暑降溫,但冷飲吃得太多,則有害無益。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里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比較高,如果驟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對於瓜果也不能過量食用。夏季瓜果對維持人體內酸鹼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過量食用,會增加腸胃負擔,重則會造成腹瀉。這是由於此節氣中,陰氣已生,所以生、冷、硬的食物便會對腸胃有所傷害。

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節氣中,氣溫高、濕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病。所以在此節氣中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另外,此節氣中很多人喜歡在室外露宿,這種習慣是不好的。因為當人睡著以後,身上的汗腺仍不斷向外分泌汗液,整個肌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下降。而夜間氣溫下降,氣溫與體溫之差逐漸增大,很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不適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總的來說,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來了,而陰氣也在這時候開始生長,所以不能過於貪涼,而應當適當使身體排汗降溫,這樣還可以排出體內的一些毒素,對身體是有好處的。而由於新陳代泄加快,所以飲食上,要注意營養,適當進行清補。並且要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及本人的生活習慣,將神補、葯補、食補三者有機配合,靈活運用。 古人說「冬煉三九,夏煉三伏」,是古代長期養生修鍊的經驗總結,現代科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出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氣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鍊得道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而有些人由於身體虛弱,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伏避暑氣為妙,當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調的家裡不出門,因為那樣會使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加下降。應當適當走出家門,做些適當的運動為好。如游泳,練太極拳或到避暑勝地去旅遊等,都會使盛夏生活過得很充實而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二、小暑養生(運 動) 1、小暑六月節坐功。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運主少陽三氣。時配手太陰脾濕土。坐功:每日丑寅時,兩手據地,屈壓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治病:腿膝腰髀風濕,肺脹滿,嗌干,喘咳,缺盆中痛,善嚏,嚌右小腹脹引腹痛,手攣急,身體重,半身不遂,偏風,健忘,哮喘,脫肛,腕無力,喜怒無常。」 小暑正值初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氣候炎熱,萬物繁榮。本法以「小暑」命名,正是根據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練功方法,適宜於小暑時節鍛煉,可於小暑時開始,至大暑為止。夏多心病,暑又屬火,火氣亢盛,就會乘金,故肺病亦多見。堅持採用本法鍛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點時,雙手按地,一腿彎曲,一腿伸直,用力活動三至五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腰膝腿部風溫、肺脹、喉乾澀、咳喘、坐骨酸痛、打噴嚏、右小腹漲痛、手抽搐、體重乏力、半身不遂、中風、健忘、哮喘、脫肛、腕無力,喜怒無常等症。 2、失眠誘導功 適應病症:失眠症 具體方法:此坐功、卧練均可,嚴重失眠患者以練卧功為宜。(1)端坐於椅子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呈90度角,軀幹伸直,全身放鬆,下頜向內微收。全身放鬆。兩眼輕閉,靜坐2~3分鐘後,意念想頭頂百會穴,大約1分鐘想肩井穴、膻中穴、中丹田、會陰穴、大腿內側血海穴、陰陵交、內髁下照海穴、湧泉穴、大腳趾、二腳趾、三腳趾、四腳趾、小腳趾、湧泉穴,想兩湧泉穴以泡在水裡,然後想外髁的申脈穴、懸鐘穴、陽陵泉、風市穴、環跳穴、會陰穴、命門、中丹田、血海穴、陰陵穴、三陰穴、湧泉穴;兩湧泉泡在水裡,以上為一遍。最嚴重的失眠,三遍也可完全人睡,意念穴位。(2)卧式,仰卧與側卧均可,以舒適為度,意念穴位與坐式同,每個穴位想半分鐘至一分鐘,不要太快,病情重者,也可由家屬坐在病人床邊,小聲念上述各穴位,念到何處病人應想到何處,聲音逐漸放低,音調要平,不可忽高忽低,忽快忽慢。 3、失眠誘導功 適應病症:內分泌紊亂。 具體方法:雙腿併攏站立,雙臂自然垂下,兩掌心貼近股骨外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卻除心中雜念。兩掌在身前,兩掌相合,大指向上,兩臂要伸直,左掌轉向上,左肘向後撤,兩掌向左側劃圓弧,至右前臂,緊貼左肋為止。大指轉向上,兩掌隨腰轉回正中,兩臂伸直,然後右掌翻轉向上,右肘向後撤,兩掌向右側劃圓弧,至左前臂緊貼右肋為止。向左劃圓弧再向右劃圓弧為1次,共做12次。 4、吸氣退燒功 適應病症:退高熱及內傷發熱。 具體方法:端坐於床上,兩手向後撐按床上,頭向後仰,面朝天,用嘴做深細勻長之吸氣,隨吸隨咽下,稍閉氣後,再慢慢的呼出來,一吸一呼為一次。共做64次動作。 5、搓腹意守功 適應病症:陰莖痛,睾丸炎。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膊,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兩手內勞宮緊貼肚臍下四寸,腹股溝上兩側,摩擦64次(一上一下為一次)。然後全身放鬆,垂手站立,意守歸來穴處五分處20分鐘。每晚臨睡前做一次。 6、搓灸腹部功 適應病症:多汗症。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搓肚臍兩側,一上一下為一次,共摩擦108次。用艾卷灸肚臍兩側各三寸五分處,灸20分鐘,每天1次。

小暑養生(飲 食)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飢,則攝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症;過飽,會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素問?痹論篇》曰: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即飲食要有節制之理。 夏季飲食不潔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的元兇,如痢疾、寄生蟲等疾病,若進食腐敗變質的有毒食物,還可導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瀉,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 飲食偏嗜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飲食調節適當,才能保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飲食偏嗜有過寒過熱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涼,可損傷脾胃陽氣,因寒濕內生發生腹痛泄瀉,偏食辛溫燥熱,可使胃腸積熱,出現口渴,腹滿脹痛,便秘最終釀為痔瘡;五味之偏是說人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對應五臟,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腎。若長期嗜好某種食物,就會使臟腑機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損傷內臟而發生疾病。如偏食鹹味,會使血脈凝滯,面色無華;多食苦味,會使皮膚乾燥而毫毛脫落;多食辛味,會使筋脈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會使皮肉堅厚皺縮,口唇乾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則骨骼疼痛頭髮易脫落。重要的是由於嗜好偏過,不但會導致營養不良,而且還能傷及脾胃以及其他臟腑,而致腳氣病、夜盲症和癭瘤等疾病。所以我建議大家在食療養生中,飲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適宜,平時飲食不偏食,病時飲食講禁忌。如《千金要方?養性序》所說:「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人在大飢大渴時,最容易過飲過食,急食暴飲。所以在饑渴難耐之時,亦應緩緩進食,另外在沒有食慾的情況下,也不能勉強進食,過分強食,梁代醫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

人們都知道冬令進補,對夏天可否進補,如何進補卻不太了解,其實此節氣中正是夏季進補的時機。例如,老人們冬天老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此時這些病正好緩解,正是進補的好時機。夏領進補得好,冬季就可少發病或不發病。夏令進補對肺腎陰虛的可選用百合10克、蓮心10克、香薷10克、佩蘭10克、熟地10克、當歸12克、甘草6克水蒸服,有去暑健脾養陰潤燥的作用。 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肺陰虛的老人,可取豬肺一隻,反覆灌洗清潔,至汽鍋中蒸,取其汁服用,一隻豬肺可蒸2—3次,淡食。豬肺有滋陰益肺,潤燥的功用。久食豬肺湯對上述疾病有很好防治作用。 對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症或膽固醇、甘油三脂高者可用鴨肉作滋陰清虛熱,補血解毒之用。熟鴨肉與西瓜里皮切成細絲至於盤內加入適量鹽、味精、麻油、蒜末即可食用。西瓜皮有清熱降火,利尿消暑的功用,二者合服是老人夏令進補消暑的佳品。 當氣溫高時,人體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食慾神經受到抑制,飲食營養的調理和水分的補充至關重要。膳食應多樣化。從營養學觀點出發,煮沸後自然冷卻的涼開水最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習慣於喝白開水的人,體內脫氫酶活性高,肌肉內乳酸堆積少,不易產生疲勞。純凈的白開水容易解渴。為了健康,不渴時也要主動喝點水。此外,夏天喝綠豆湯可以解熱毒、止煩渴。茶葉水防癌,荷葉粥、薄荷粥、百合粥、菊花粥等對風熱感冒者、高血壓患者及患有眼科炎症者均較適宜。另外,一些新鮮涼拌萊,加些蒜泥、薑末、醋及辛辣調味品,既可增進食慾,又能防腸道傳染病,吃時切忌一次過量和過涼,同時還要注意吃新鮮瓜果、蔬菜、豆製品及瘦肉、魚和蛋,這樣既保持鉀、鈉平衡,又補充水分,又能保持對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的需要。

三、小暑養生(食療方) 1.炒綠豆芽 配料: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豆芽洗凈水淋干,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此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療瘡瘍諸疾。 2.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豆皮切絲,蔥洗凈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後加食鹽,炒數分鐘後,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此方具有補虛,止汗之功效。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3.素燴麵筋 配料:水麵筋500克,蔥、姜、食鹽、澱粉、植物油、味精個適量。 做法:水麵筋切薄片,蔥、姜洗凈切絲備用。油鍋燒熱,將水麵筋入鍋,煸炒至焦黃,加蔥、姜煸炒數分鐘,兌水一碗,加食鹽,待麵筋熟透後。放入味精,再用澱粉勾芡,湯汁明透即可。 此方具有解熱、除煩、止渴之功效。 4.蠶豆燉牛肉 配料:鮮蠶豆或水發蠶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鹽少許,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汆一下,撈出淋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後改文火,放鹽煨燉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此方具有健脾利濕,補虛強體之功效。 5.糖漬龍眼 配料:鮮龍眼500克,白糖50克。 做法:將鮮龍眼去皮和核,放入碗中,加白糖,上籠蒸、晾三次,使色澤變黑,將變黑的龍眼拌白糖,裝入瓶中即成。每日服龍眼四粒,日服2次。 此方可治療心力衰竭。 6.蓮子百合煨豬肉 配料:蓮子50克,百合50克,豬肉200克。 做法:將豬肉切成小塊,把蓮子、百合放入鍋內加水,再加入調料,用旺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燉1小時即成,食蓮子、百合、豬肉、喝湯。 此方清心利肺,對心力衰竭有療效。 7.豬肉黃花湯 配料:黃鱔1條,豬肉100克,黃花25克。 做法:將黃鱔去內臟,切段,同其它兩味共煮,去葯食用。 此方可改善營養,防止心力衰竭。 8.豬心燉大棗 配料:豬心1個,大棗15枚。 做法:將豬心剖開洗凈,放入大棗,置碗內加水,蒸熟食用。 此方滋補心血。主治心力衰竭。 9.葡萄汁 配料:鮮葡萄汁1500毫升。 做法:葡萄汁以文火煎熬,濃縮至稠粘如膏,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冷卻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沸水沖化代茶飲。 此方潤肺治虛,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療效。 10.橘皮紅棗茶 配料:鮮橘皮10克,大紅棗lO枚。 做法:橘皮與紅棗用鍋炒焦。放入保溫杯內,以沸水浸泡10分鐘,飯前代茶頻飲。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11.粟米山藥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藥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細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適量調味服食。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12.蘿蔔炒豆腐皮 配料:豆腐皮1張,白蘿蔔100克,素油、鹽、蔥適量。 做法.:清水泡發豆腐皮後切成細絲,白蘿蔔洗凈切絲,共用素油煸炒後加蔥、鹽等調味品佐餐,每日1劑。 主治:小兒乳食積滯,消化不良。 13.蘿蔔蔥白汁 配抖:白蘿蔔、蔥白等量。 做法:共打汁,多量飲服。 主治:小兒食物積滯。 14.鹽蘿蔔湯 配料:胡蘿蔔250克,鹽3克。做法:在胡蘿蔔中加鹽,並煮爛、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連服兩天。 按註:一方單用胡蘿蔔加水煎湯也可。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疳積。 15.大棗高粱粉 配抖:紅高梁5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大棗去核炒焦,高梁炒黃,共研細末,2歲小孩每次服10克,3-5歲小孩每次服15克,每天服2次。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16.栗子糊 配料:栗子7—10枚。 做法:將栗子去殼搗爛,加清水適量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喂服。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17.龍眼橘餅糖 配料:龍眼肉100克,橘餅100克,白糖500克。 做法:將白糖入鍋,加適量水,用小火熬稠,加入龍眼肉、橘餅,攪勻,再熬至鍋鏟挑起成絲狀時停火,倒入塗有熟菜油的盤內,推平,稍冷,用刀切成小塊食用,每日50~100克,常食。 註:一方不用桔餅而用鴿蛋。 主治:不寐,健忘。 18.小米棗仁粥 配抖:小米100克,棗仁面兒10克,蜂蜜30克。 做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棗仁面兒,攪勻,食時加蜂蜜,日服2次。 主治:失眠。 19.小麥胚牙口服油 配料:小麥胚芽油300毫克。 做法:每日口服小麥胚芽油適量,可以改善腦細胞功能,從而提高記憶力和集中能力。 主治:健忘,失眠。 20.鹽蓮子菜 配抖:蓮子心30個,鹽少許。 做法:將蓮子心用水煎之,放入鹽,每晚臨睡前服用。 按註:一方無鹽,一方以蓮子加粳米煮粥食。 主治:失眠多夢。 21.醋方 配料:食醋適量。 用法:臨睡前倒l杯冷開水.加一湯匙醋喝下,可較快入睡。 主治:失眠。 22.牛奶方 配料:熱牛奶l杯。 用法:每天臨睡前飲用,可使人酣睡。 主治:失眠症。 23.雞黃杞棗湯 配料:雞子黃l枚,大紅棗15枚,杞子15克。 用法:將大紅棗,杞子煎湯沖雞子黃,睡前溫服。 按註:一方以龍眼肉易紅棗杞子。 主治:入睡困難,睡而易醒。 24.洋蔥 配料:洋蔥頭1個。 用法:橫切成數片,睡前放於枕邊,只要聞其氣味。便很快入睡。 主治:失眠。 25.黑豆湯 配料:黑豆50~100克。 用法:水煮黑豆,一次服完,每天2~3次。 主治:神經衰弱。 26.棗豆桂圓湯 配料:大棗50克,桂圓肉15克,烏豆50克。 用法:加1500毫升水煎至1000毫升左右。分早晚兩次服用。 主治:血虛心悸,陰虛盜汗、腎虛腰痛、鬚髮早白、脾虛足腫。 27.健腦粥 配料:粳米100克,核桃仁25克,干百合10克,黑芝麻20克,冰糖少許。 用法:將前四者洗凈同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及少許冰糖。文火燉熟煮透即可。 主治:健忘智衰。 28.豬腦黑木耳湯 配料:豬腦1個,黑木耳15克,植物油、細鹽、黃酒、香蔥、味精適量。 用法:豬腦挑去血筋,洗凈。黑木耳冷水泡脹,洗凈。去雜質。仍浸泡在冷水中備用。起油鍋,放植物油1匙,中火燒熱,倒入木耳,翻炒3分鐘,加黃酒1匙,細鹽半匙,冷水少許。燜3分鐘,豬腦放入,加冷水l碗半,小火慢燉半小時後,加香蔥、味精少許,盛碗佐餐。 主治:健忘。

29.麥棗草湯 配料:麥仁60克,大棗15枚,甘草15克。 用法:上品加水三碗煎至一碗,睡前半小時,一次飲服。 主治:失眠。 30.桑椹蜜膏 配料:鮮桑椹1000克。蜂蜜30C克。 用法:先將桑椹洗凈,放入砂鍋內,加水煎熬2次,過濾去渣。用文火濃縮後,再加蜂蜜收膏,冷卻後,裝瓶備用。每次1匙,日2次,沸水沖服。 註:一方用酸棗仁.無蜂蜜。 主治:適用於肝腎陰虛,失眠健忘,遺精耳鳴,鬚髮早白。 31.龍眼蓮子粥 配料:龍眼肉15克,蓮子15克,紅棗20克,江米50克,白糖適量。 用法:蓮子去皮、芯,與紅棗、江米一同煮至粥,將熟時,加入龍眼肉,繼續煮至粥成,加白糖攪勻服用。 按注;一方用龍眼肉、大棗,一方用蓮子、江米加瘦豬肉。 主治:失眠,健忘。 32.粟子桂圓粥 配料:栗子10個,桂圓肉15克,粳米50克。 用法:栗子去殼,切碎。與桂圓肉、粳米同煮粥,熟爛後,加白糖,每次l劑,早晚溫熱食。 主治:失眠健忘。 33.龜肉百合紅棗湯 配料:龜肉250克。百合50克,紅棗30克。 用法:將龜肉和用溫水洗凈的百合、紅棗,加水適量,先用武水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煮至龜肉熟透即可。 主治:陰血虛少之失眠。 34.百合雞子黃湯 配料:百合45克,雞蛋l枚。 用法:百合浸一宿,出白沫.去其水,要以清水適量,煮約20分鐘,去百合,加雞蛋黃攪勻,再煮,放白糖少許調味即可。 主治:心肺陰液耗傷之失眠。註:還可治癔病、驚悸。一方以瘦豬肉易雞蛋,一方以乾貝易百合,或乾貝再加瘦豬肉均可。一方用百合、棗仁。一方用百合、蜂蜜。 35.山藥杞子豬肉煲 配料:豬肉250克,淮山藥15克,杞子30克。 用法:豬肉、山藥加杞子,同煲食用。 主治:失眠。 36.葡萄酒飲 配料:葡萄酒一杯。 用法:每天晚上喝一杯葡萄酒。 主治:失眠。 37.芝麻核桃肉 配料:黑芝麻15克,核桃肉15克。 用法:將白糖適量地加入黑芝麻與棱桃肉中,每日一次,連續吃半個月。 主治:神經衰弱。 38.蜂蜜棗仁飲 配料:蜂蜜30克,炒棗仁15克。 用法:蜂蜜棗仁分2次沖水服。 主治:神經衰弱。註:如加入五味於9克。胡桃仁9克。還可增強記憶力,改善健忘。 39.猴頭菇湯 配料:猴頭菇75克。 用法:猴頭菇放水適量煮湯服食。 主治:神經衰弱、失眠。 40.棗杞蛋湯. 配料:紅棗lO枚,枸杞子30克.雞蛋2隻。 用法:加水煎煮。雞蛋熟後去殼取蛋再煮片刻。食蛋飲湯,每日或隔天1次,連服3—5次。 主治: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心悸眩暈。 41.鮮奶玉液 配料:粳米60克,炸胡桃仁80克,生胡桃仁45克。牛奶200克。白砂糖12克。 用法:粳米洗凈後,濾干水分和生胡桃仁、炸胡桃仁、牛奶、清水拌勻磨細,燒沸,加入白糖全溶化後,過濾去渣再燒沸,攪勻即成。 主治:神經衰弱。 42.百合蓮子燉蛋肉 配料:百合50克。蓮子50克。瘦豬肉30克,雞蛋3個,冰糖適量。 用法:上品入鍋,文火隔開水燉60~80分鐘,即可食用。早、晚各吃1次。 主治:心煩不寐。 43.牛乳麻油芝麻膏 配料:鮮牛乳、麻油、芝麻、冰糖、蜂蜜、胡桃仁各120克,大小茴香各12克。 用法:將芝麻、胡桃、大小茴香研未,然後加入牛乳、蜂蜜等。置文火上燉約2小時左右,使之成膏,冷後裝瓶內備用,為一料,每次服一湯匙,日服三次。連服2~3料。 主治:陰血不足,血不養心所致的心悸、失眠、咽干口燥、神經衰弱等症。 44.山藥豬腦栗子湯 配料:山藥30克,栗子10克,豬腦1隻。 用法:將山藥、栗子與豬腦加入適量水燉湯。 主治:神經衰弱。 45.八寶粥 配料:蓮肉、山藥、紅棗、桂圓肉、百合、扁豆、米仁、芡實各6克。粳米100克。 用法:將前八味加水適量,煮40分鐘,再入粳米煮成粥分頓加糖服食。 按註:另一方為桂圓肉加糖、米煮粥。 主治:神經衰弱。 46、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沖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四、小暑養生(葯 品) 三伏天濕熱難忍,身體虛弱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中成藥進補,氣虛者可選用補中益氣丸、人蔘健脾丸、玉屏風散等;氣陰兩虛者可選用西洋參蜂王漿、人蔘銀品、生脈飲等。 防止老人中暑方 配方:党參10克、茯苓10克、白扁豆10克、麥冬lO克、玄參10克、金銀花10克、加水共煎服。可健脾理氣,增強體質,防止老人中署。 治小兒消化不良偏方 1.山楂炭4克,青皮6克。共研極細末,混勻,用水60毫升(約4湯匙)調成漿水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次服15毫升(約1湯匙),每日4次,連服6日。一般1—2劑即能見效。 2.茶葉10克。水濃煎成100毫升,1、5歲,每次服15—20毫升;5一lO歲,每次服20~30毫升;10—15歲,每次服30~40毫升。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西醫 1.胃腸運動功能障礙者,給予促動力葯嗎丁啉和西沙比利。 2.胃酸分泌過多者,給予抑酸劑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給予質子泵抑製劑奧英拉唑、蘭索拉唑等。亦可給予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膠體鉍等。 3.因精神因素影響消化功能者,除幫病人去除精神負擔,建議患者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還可給予鎮靜劑或抗焦慮葯。 ㈡中醫 1.脾胃虛弱為主者,採用健脾益氣,理氣降逆法,方選六君子湯加味(党參12克,白朮9克,茯苓9克,甘草5克,陳皮9克,半夏9克,生薑6克,大棗6克,紫蘇梗9克,旋復花6克,焦三仙20克)。

2.肝鬱氣滯為主者,以疏肝解郁,理氣降逆法,方選四逆散加味(甘草10克,白芍10克,枳實10克,柴胡10克,元胡6克,鬱金10克,麥芽10克,雞內金6克)。 3.外感時邪,以寒邪為主者,可用解表散邪,和中消食法,方選香蘇散加味(制香附12克、紫蘇梗12克、陳皮6克,甘草5克,連翹9克,白朮12克,厚朴9克,神曲12克,麥芽12克)。 4.以寒濕為主者,用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15克,紫蘇葉、白芷、大腹皮、茯苓各6克,白朮、半夏曲、陳皮、厚朴、桔梗各10克,甘草10克,焦三仙20克)。 5、以飲食不節(飲食積滯)為主者,可用消食導滯,和胃降逆的保和丸(山楂18克,神曲15克,半夏9克,茯苓9克,陳皮10克,連翹10克,枳實6克。白朮10克。萊菔子10克)。

五、小暑節氣到,更要防治皮膚病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小暑時節溫度較高,降雨增多。即將進入伏天,濕熱重是其特點,此時是人皮膚病的高發期。因此要做到預防為主,好安度伏天。 1、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也叫多形性日光疹,中醫稱「風毒病」,是夏天裡最常見的皮膚病,常反覆發作,甚至持續整個夏天。 該病主要是人體對陽光中的紫外線過敏引起的。夏日陽光中的紫外線比較強烈,因此一些對紫外線有過敏反應的人來說,很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一般來說,患者在日晒後幾小時或三四天後,皮膚的暴露部分,如前臂、鼻翼、手背、面部、頸部、前胸等部位出現紅斑、丘疹、水皰,而且還會感覺到強烈的瘙癢。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先天不足,皮毛肌膚空疏,內因暴食過量,使之蘊濕化熱;外受陽光毒熱的照射,內外相合而致。 預防——塗抹防晒霜效果不好 預防日光性皮炎的發生,塗抹防晒霜一般來說效果並不好,因為防晒霜並不能阻止紫外線的穿透。因此建議對紫外線過敏的人要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最好在日光強烈時早出晚歸,盡量避開早上10時到下午3時之間在室外工作。出門最好帶上遮陽傘或戴遮陽帽,或穿上薄的長袖衣服,遮擋陽光。而在戶外活動後可以用冷水敷洗暴露部位。另外,最好不要吃光敏類蔬菜,如莧菜、薺菜,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引起光敏性皮炎。 提示——得日光性皮炎的一般是中青年比較多。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對紫外線過敏,最好到醫院做個光斑貼檢測,以防患於未然。而在對日光性皮炎的治療上服用清熱解毒的中藥,一般來說一周左右就可以治癒了。 2、晒傷 晒傷也是由於夏季紫外線過強,人體皮膚又暴露在外而引起的皮膚損傷。但患者不只是對紫外線過敏的人,不分年齡和體質,一般在戶外作業的人們或是到海灘遊玩、長時間在戶外暴晒的人都容易被晒傷。 晒傷一般的表現是在日晒後數小時至十餘小時後,外露的皮膚會感覺到灼熱、瘙癢、刺痛,皮膚紅腫,很快還會脫皮,有的還會有色素沉著,在皮膚上留下雀斑。 預防——塗抹防晒霜 日晒傷同紫外線過敏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不同,完全可以預防。6到8月的10時到14時,是日光中紫外線照射最為強烈的時間,此時應盡量避免外出。若必須外出,應在暴露的皮膚上塗抹防晒霜、打遮陽傘或穿長袖衣服,以淺色為佳。 提示——如果皮膚在日晒後出現明顯的紅腫,像被燙傷一樣,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治。 3、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多見的皮膚急性炎症。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分為白痱、紅痱和膿痱3種。多長在人的脖子、胸背和肘窩等部位,小孩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處。 中醫認為痱子是由於盛夏時節,熱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驟閉熱氣都於皮腠之間亦生此病。痱子初起時是針尖大小的紅色斑疹,接著出現成群紅色小丘疹或小水皰,有瘙癢或燒灼感。常成批發生,在天氣轉涼後數天內就會很快消退。 預防——勤洗澡,保持皮膚乾燥 平時加強室內通風散熱,注意皮膚清潔,勤洗澡,保持皮膚乾燥,特別是頸部、腋下等皺褶部位。清洗後撲撒痱子粉可預防痱子發生。 提示——生了痱子不要用手抓,不要用強鹼性肥皂洗。嬰幼兒為了預防痱子的發生,在洗澡時每一盆水加一小瓶十滴水同樣有很好的作用。 4、痤瘡 痤瘡又稱青春痘,多數長在臉、胸或背部。表現由輕到重,黑頭粉刺、白頭粉刺、炎症性的丘疹、膿包、囊腫、結節等,輕的出現在臉上,重的到背部胸部。主要是由於青春發育期,皮膚呈油性,面部有微生物和遺傳造成。中醫認為痤瘡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造成肺胃濕熱,又感風邪而發病。 預防——注意飲食控制保持皮膚清潔 飲食注意控制脂肪及糖類的攝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維生素食物,健全消化功能。保持皮膚清潔,常用溫水肥皂洗滌患處。 提示——發生痤瘡後不要用手摸、擠壓,以免被細菌侵入,發生感染。 5、丘疹性蕁麻疹 中醫把丘疹蕁麻疹稱為「赤白游風」。中醫認為,病因是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於皮毛肌膚之間而發,內因是過食油膩厚味,葷腥等助火動風之物,如魚、蝦、蟹等,或因腸道蟲淫,均可導致腸胃不和,風火濕熱內生,郁於皮膚而發。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與蚊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虱、蟎、蚊等昆蟲叮咬皮膚後注入唾液,誘發的過敏反應。皮疹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的紅色風團樣損害,頂端常有小水皰,有的為半球形隆起的緊張性大水皰,皮疹多發於軀幹、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癢明顯。 預防——盡量少到草叢、樹陰下或潮濕、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熏蚊香,發生皮疹後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口服抗過敏葯,注意最好不用紅花油等,因為有時會致敏,使病情加重。

六、小暑養生(房 事) 夫婦性生活的和諧,與正確的性交姿勢與體位也有很大關係,關於這一點。古代房室養生家有很多論述。早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竹簡《養生方》中就已有詳細記載,名日「十節」。「十節」即夫婦交合時採用的十種不同的姿態和體位。一日「虎游」.即如虎之遊走;二日「蟬附」,即如蟬之附背;三日「尺蠖」,即如尺蠖之屈伸;四日「困桶」,為類似捆鷂鵲的交尾;五日「蝗磔」,如鳳凰的翔交;六日「猿捕」,即似猿猴之捕搏;七日「蟾蜍」,如蛤膜的交合;八日「兔騖」,如兔之奔突;九日「蜻蜒」,即似蠟嶺之尾交;十日「魚嘬」,如魚之嘬口吞物。 上述十種性交姿勢,是古代仿生學在房事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可見古人研究房中術既要使其科學化,又要使其藝術化。其目的在於防止交合時的單一呆板姿勢,如一般人認為,夫婦交合只能採取女仰男俯的平卧位,並認為這是夫婦同房時的惟一合理的體位。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夫婦同房採用不同於往常的合宜的姿態,既可以避免損傷身體,又能增進夫婦之間的感情。 性交姿勢除「十節」外,另外在《素女經》中亦有介紹,名日「九法」。具體內容是「一為龍翻,即如龍交時的翻騰,取女下仰,男上伏位,弱人強出,動而不泄.此能防百病;二為虎步,即如虎走時的交合,女取胸膝卧位,男跪其詹交。可百病不生,男體益盛;三為猿搏,即如猿交合時搏戲,女仰卧,男擔其股膝使臀背俱舉而交,女可動搖,男不施瀉,女快而止,雲可使百病自愈;四為蟬附,女伏卧直軀,男伏其後,深交。女快止。可使內傷之病消除;五為龜騰,即如龜鱉交合之展騰,女仰卧屈膝,推其足至胸,交合深淺適度,女快止,男不泄精,久可使精力百倍充盛;六為風翔,即如鳳凰飛翔之交合,女仰卧舉腳,男跪其問,深交,女快即止,此亦可防百病之生;七為兔吮毫,即如兔交時吮取毫毛之狀.男下仰卧伸腳,女跨其上,據席俯頭,女情欣喜,神形皆樂而男不泄,則可百病不生;八為魚接鱗.即如魚交時之鱗相接,男下仰卧,女垮其上,兩股向前,淺人勿深,如嬰含乳,持久使女快即止,雲可治各種結聚病症;九為鶴交頸,即如鶴交合時抱頸而動,男正坐,女跨其腿上一手抱男頸,男抱女臀,女自動搖,感快即止,雲可使七傷之病自愈。

這裡所說「九法」,亦是仿生學在房中術中的運用,使房室生活藝術化,且與醫療學結合起來,應該說是有一定意義的。但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封建社會剝削階級淫婦取樂的東西,是海淫之說。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性生活是人的正常需要,並非某一部分人的專利。並且古代的房室養生理論中,對姦淫放縱也是不贊成的。古代養生家彭祖曾說:「姦淫所以使人不壽者,非是鬼神所為也。直由用意谷猥,精動"欲泄,務副彼心,竭力無厭,不以相生,反以相害,或驚狂消渴,或癲痴惡瘡,』為失精之故。但河車導引,以補其處,不爾,血脈髓腦日損.風濕犯之,則生疾病,由俗人不知補瀉之宜故也。」文中告誡人們姦淫損壽,只有節制房事控制泄精才會對身體有益。 古人總結的性交姿勢,其中有的是針對不同體質的,有的是針對不同體形的,有的是針對不同環境的,正確合理的性交姿勢,可以夫婦雙方達到性和諧,產生性快感,對男女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在此炎熱的夏天,之所以我向大家介紹這些知識,其目的便是希望讀者們能夠明白性交姿勢的重要性,根據自己的體質、體形及環境,適當選擇適合自己的姿勢,不但可以增添性生活的情趣,同時也對身體可起到保健的作甩。比如夏天,應該選擇運動量小的性交姿勢,比如側體位中的一些姿勢及女上式等等,不但可以使女方快速達到性高潮,同時也可以避免體能的過分消耗。當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對姿勢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 古代論述性交姿勢的書籍很多,姿勢也不下於幾百種。不過只要明白了性交姿勢的道理,便用不著去買書刻意地學習各種性交姿勢,因為人是富有創造性的高級動物,這方面應該是一點就透的。炎炎的夏日,綜合前面所講的內容。結合這裡所講的姿勢,相信會使你的夏日生活會更美好。
推薦閱讀:

【轉載】二妹媚靨
【轉載】丁亮君臣命理 開啟千年塵封(四)
[轉載]斷命秘訣
[轉載]被它影子照到都能決定成佛的善住神咒!
[轉載]妻宮偏財?奪財娶妻(轉)

TAG:養生 | 博客 | 轉載 | 節氣 | 搜狐 | 搜狐博客 |